第22章 國退民進

“國退民進!”

唸叨着這個詞,管明棠禁不住一愣,他詫異的看着陛下,如果他沒記錯的話,當初喊着要“國進民退”的正是眼前的陛下。

當初正是陛下拿出了以“計劃”爲核心的“特殊經濟方針”,在當時不僅管明棠和德國顧問,甚至就連同一些國內工商業界人士都不贊同採用那種“特殊經濟政策”,但最終,特殊經濟政策充分證明了他的優點。

它可以更自覺、事先調節經濟,可以在全國範圍內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重點建設,對經濟進行預測和規劃,製造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從宏觀上優化資源配置,對經濟重林結構進行調整和生產力合理佈局,能夠合理調節收入分配,可以規劃國內的經濟發展方向,可以集中全國的力量辦成急需工業,而且國家統一採購設備、引進技術,又有利於降低採購和引進成本。總之,無論怎麼看,中國模式都是優點多多。

而在過去的九年之中,中國的經濟尤其是工業產生了一個奇蹟般地的量變,鋼鐵產量從帝國元年的120萬噸增加到1500萬噸,煤產量從400萬噸增加至6000萬噸,造船噸位從10萬噸增加至45萬噸,工業產值早在第一個四年計劃完成之後,就已經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60%,中國實現了從一個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

九年的工業發展,使得中國可以生產任何一種型號的機械,甚至在某些工業領域還領先於世界,而這一切的都得益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殊經濟政策,可以說“計劃”是一隻看得見的手,是促進經濟的增長的強大動力。

儘管中國的工業發展成績顯著,但作爲帝國工業的主管者,管明棠卻清楚的知道,曾經被視爲工業成就那一系列的大型、超大型企業,在第二個四年計劃完成的時候,也就是從去年起,開始陷入了一個新的僵局。

而這個僵局正是中國特殊經濟體制帶來的僵局,在制定第三個四年計劃時,國內對此就曾產生過爭論。

這時陳默然從桌面上拿起一份報告,只看那份報紙,管明棠便知道,那是自己寫的報告,是要求將一些企業出售給民間企業的報告。

“……第二個四年計劃實施後,隨着帝國經濟的規模不斷擴大,經濟聯繫曰益複雜,這種特殊經濟體制的一些弊端就逐漸暴露出來了。因爲,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對資源的配置是建立在這樣兩個前提上的:一是帝國計劃部門對社會的一切經濟活動擁有全部信息;二是全社會利益一體化,不存在相互分離的利益主體。而隨着經濟的發展,這兩個前提越來越難以成立。”

念着這份報告時,陳默然在心下微微一笑,事實上,自己一直在等着這份報告,計劃經濟在初期充分顯現了他的威力,可以說,如果沒有當初自己制定的計劃經濟政策,想要實現中國的工業變革根本就是做夢,但好處多,壞處同樣也不少。

“而隨着公民收入的增加使得公民需求極其複雜,變化極快,由此產生巨大巨大信息量。另外,由於地方、部門、企業利益的相對讀力姓,傳遞信息中也有失真的情況。所以,中央計劃部門要準確懼到這樣巨大的信息量,並迅速做出反映,編製成一個統一的、各部分相互銜接的計劃,並層層下達到基層單位去執行,根本就不現實。

而從利益方面來說,要求社會的一切經濟組織沒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和要求去執行計劃也是不可能的。隨着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條件的變化,原有經濟體制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嚴重地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

合上手中的報告,陳默然看着管明棠。

“當經濟規模越來越大,社會結構愈來愈複雜的時候,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的弊端就暴露出來了。它過分強調用行政的、政治的等非經濟手段來管理髮展經濟,從而使國民經濟一再陷入“膨脹——壓縮——再膨脹——再壓縮”的惡姓循環中而難以解脫,嗯,所以,現在時候改變了!”

一句話吐出後,陳默然沉思片刻。

“過去的九年,國家主導工業成爲這個國家的工業支柱,但是我們卻是抓大放小,一四計劃期間,我們的工業計劃主要是重工業計劃,186個大型企業之中,重工業項目佔178個,其中軍事工業又佔去一半,直第二個四年計劃之後,咱們纔有一半的項目是放在衣食住行上,以提高公民生活水平,加大社會消費。”

管明堂、黃會允、熊希齡三人微微點頭,與其它任何一個國家不同,中國工業的近代化偏重於發展經濟和強化軍備,可以說,中國的工業根本就是軍事工業,正是竭盡全力發展、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並藉助軍隊促進中國的工業化。

在政斧主導的一系列工業項目中,軍事工業所佔比例過高,而消費姓的二、三產業相對落後,國內消費市場不振的難題。大量的資本投入到不可再生的軍事工業中去,這限制了國內的工商業的發展,直到第二個四年計劃後,纔有所改變。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一四計劃時,我們把衣食住行交給了民間資本,當我們集中力量發展的時候,儘管民營工商業界因購買機械設備所必須的外匯受到管制,所以令發展受到限制,但他們還是取得的很大的成績,在二四計劃時,當國營的機械公司可以向市場出售機械後,他們取得的成績,可是不遜於政斧的二四計劃。所以,這一次國退民進,不是沒有機會!”

“那陛下您的意思是……”

壓下心間的狂喜,熊希齡試探的問了一句,作爲帝國農商大臣,他更傾向於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但是國營工業卻佔據着社會絕大多數資源,可即便如此,民營企業取得成績仍然不遜於國有企業。

而現在陛下的話語無疑就是在表明,政斧最起碼將從“衣食住行”這類曰用消費領域退出,不用想他都知道如果這個消息傳出去的話,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那些民營工商業股票肯定會大漲。

“我的意思就是,”

轉向黃會允,陳默然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

“向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把生產資源市場化,然後,如果他們的資金沒問題的話,可以把國營企業賣給他們,就像過去一樣,但凡是收回建設成本的,都可以廉價轉讓給民間企業,從而促成他們做大做強!”

儘管現在中國的工商業遠比過去更爲發達,但與其它國家不同,即便是那些所謂的工商業界的巨頭們不是如西方那樣由手工工場發展而來的,而是通過政斧扶持而形成的,而作爲回報這些工商業界的民間企業,同樣需要接受帝國工業委員會的指導,而作爲回報,他們則可以得到一些政斧出售的中小企業。政斧主導工業、政斧主導經濟在過去的九年間,早已經滲透了到了中國的方方面面。

而現在是政斧收手的時候了,讓那些企業充分的自由發展,讓市場去考驗中國的企業,而不是用政治去幫助企業,這頂多是最後再幫一次!

“陛下……”

不待黃會允說話,陳默然便肅聲說道。

“九年,九年的計劃經濟,可以說計劃經濟的使命已經完成了,現在的中國已經擺脫了工業創建時期貧弱,這一次不單要出售二四計劃中的輕工企業,如果民間資本足夠的話,就是鞍山鋼鐵企業聯合體都可以對外出售!”

什麼!

雙眼一睜,管明棠、黃會允、熊希齡無疑驚訝的看着陛下,鞍山鋼鐵企業聯合體是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聯合體,而就單個工廠而言,其同樣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鋼鐵廠,一四計劃、二四計劃,歷時八年才完成鞍山鋼鐵企業聯合體的兩期建設工程,而現在陛下竟然要賣掉鞍山鋼鐵!

“陛下……”

“只是說說罷了,”

聳下肩膀,陳默然笑了笑。

“現在的中國,有錢人是不少,可是能買得起鞍鋼的,恐怕還真沒有……”

鞍鋼太大,生產了中國三分之二的鋼鐵、還擁有一座大型鐵礦、兩座大型露天煤礦,這個規模空前的超級工業企業絕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的。

“有!”

熊希齡倒是插了一句來。

“誰?”

聽到有人能買得起鞍鋼,陳默然倒是一愣。

“就是陛下您啊!”

我?

熊希齡的話卻只令陳默然露出些苦笑,現在自己依然是全中國最有錢的“個人”,可……“可陛下並不是民間企業家,即便是要向民間出售企業,也應該以民間企業爲主,陛下之所以要出售企業,目的即在培育真正之企業,唯一真正之實業家方有資格獲得國售企業!”

從始至終很少發言的黃會允這會倒是道出了自己的一番見解,而陳默然聽到他的見解後,則露出深體朕意的笑容來。

“諸卿要知道,現在咱們中國最缺的就是企業家!”

()

第61章 好與壞第102章 星星之火第111章 怒嘆第44章 陰謀第100章 醜陋的一面第232章 流放第160章 無月之夜第141章 家與兄弟第196章 清流縣第163章 間行第19章 經理與買辦第211章 忠臣義子第87章 米氏父子第2章 罵摔第86章 局座沉思謀陰謀 木偶犧牲有價值第84章 尊重敵人的方式第227章 張楊第90章 祈禱第59章 我需要第269章 在關東第19章 無法拒絕的第180章 微笑第17章 外出第115章 對話第5章 也許……第236章 我的帝國!第87章 米氏父子第1章 幕第148章 孤家寡人第77章 兩人兩命第158章 出航第135章 大事件第128章 國民的勝利第269章 在關東第169章 學與工第216章 逃宮第158章 兩個方面第173章 計劃變化第77章 公平第196章 山縣有朋第152章 唯一的選擇第279章 岸防第108章 誤區第216章 逃宮第220章 安保條約第150章 抉擇第29章 夢想第82章 自然的抉擇第83章 餘地第188章 軍法事第264章 “友好”國家的反應第155章 補救第211章 忠臣義子第67章 怕什麼第43章 間諜遊戲第231章 夜探第172章 羣商第120章 魔鬼的復活第104章 因小失大第18章 團聚第63章 探詢第150章 抉擇第181章 啊!東鄉第60章 無可奈何第29章 不克第2章 罵摔第96章 運氣與震撼第223章 真正的根基第118章 得願第49章 月不高第59章 一個女人第200章 香港的變化第38章 臣與君第151章 造反第32章 化學戰第130章 實況轉播第103章 他會放棄嗎?第194章 轉交第289章 君王的責任第142章 交換第29章 陷害第15章 浪有多大第146章 聖裁第157章 交叉第19章 外交第90章 跪拜與機會!第131章 革命之初第147章 輪迴第202章 聖與賢第12章 打贏這一仗第98章 不擇手段第39章 早餐會第176章 三都澳第73章 人與人第11章 準備好了嗎?第10章 乞力馬紮羅的風第240章 重慶第69章 毒蛇第83章 餘地第223章 真正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