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道盟與清風社,心眼組乃至方龍會都不一樣,那三大社團雖然內部有着諸多派系,但是至少從名義上來說,這都是一家子,只是程度有些區別,比如方龍會和清風社都是當家人建立基業再收羅其他小社團加入,就好象清風社基本上是以社主統領的總部加上在各省區的分部爲主體,這些分部雖然獨立性強,但是也大都本來就是總部的幹部,其中那些後來加入清風社的分社佔的比例頗小。方龍會基本上也是如此,至於心眼組表面上有三家勢力,但是這三家當年同是社團發起人,後來才發家的,總得來說都是一家出來的,那些後來加入的小社團都被三家瓜分了。但是巨道盟不同,他一直沒有一個核心勢力,從他的名字就可以聽得出來,是盟。
當年西部社團衆多,最多的時候居然有三千多個,社團多,但是地盤就這麼幾個,其結果自然是各社團爲了地盤開始大打出手,打得那個叫做熱鬧,爲了一個城市,一個劃區,一條街,甚至一個夜總會的歸屬往往就會引來數十家的社團火併,當時的情況日後有社團老人回憶,社團的人走出去喝碗豆漿都不行,因爲你喝豆漿的路上就可以遇到三個社團,打上三次架,在喝豆漿的時候還可以遇到一次,回去還會遇到兩次,那時候西部社團界打的可稱得上慘烈。這倒也是常有的事,各地的社團都有這樣的情況,但是其他地方的社團打得厲害了,往往結局便是由一個勝利者以贏家的方式控制住整塊區域,招降納叛,所謂贏者通吃,清風社心眼組方龍會這三大巨頭就是這樣興起的。但是西部這裡的情況卻有些不一樣,這些社團戰爭往往沒有贏家,一個社團今天勝利,明天就失敗,沒有一個社團能保證能完整的控制一個區域三個月以上。而且另一種情況就是社團越打越多,其他地區往往是社團越大越少,大多數的社團都被吞併消滅了,但是這裡的社團卻是越大越多,往往一個社團打散了,這些社團的人跑回老家招些人,又殺了回來,只是從一個社團變成幾個社團,而且這些新社團也沒有合併成老社團的意思,就是一個勁的再打,當年開戰時社團有一千多家,後來越打越多,變成了三千多家。
這種事自然讓一些有心人焦心不已,當時其他地區的社團規模已經漸漸成型,尤其是北方的方龍會和南方的心眼組,勢力越來越大,他們自然不會侷限於自己的地盤,而早就看中了西部這塊地方,已經開始試圖向這裡插手,培植自己的勢力,這對西部局勢的糜爛有着極大的加速作用,如此下去,西部便將被兩大社團瓜分。爲了避免這種情況,這些人四處奔走,號召西部各社團放下武器,坐下來談判,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內部糾紛,而一致對外。這種談判自然不可能一帆風順,實際上談判整整進行了五年,到了第五年,這些社團的頭頭纔開始坐下來認真的談判,這也不是因爲感動於那幾位四處的奔走的人,而是因爲西部這些社團已經打的太疲了,當年的三千多家只剩下三百多家,按照這樣的態勢下來必然會出現象清風社方龍會這樣的地區霸主,但是那也要經歷很長時間的血戰,但是現在方龍會心眼組對之虎視眈眈,根本不可能讓這樣的西部霸主出現,另外剩下的這些社團也擔心自己成爲失敗者,所以纔開始促成談判的開始。
談判的艱難無須多言,但是談判的結局還算可以,剩下的三百家社團組建了一個聯盟,也就是現在的巨道盟,巨道盟的建立也成爲全國最大的社團組織,除了收入上,社團的人數戰鬥人員都遠超其他社團,巨道盟有近三萬的戰鬥人員,當時就有人開玩笑說,假如巨道盟把這些人都用於外鬥,那其他三大社團合在一起都不是巨道盟的對手。當然,這也是限於巨道盟不外鬥,因爲實際上巨道盟這三萬戰鬥人員對內牽制的多,對外的少。其實想來也明白,這三百社團當年在社團戰爭中恩怨交織,也不知佔了多少現在盟友的鮮血。要他們放棄自己的武裝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直以來,巨道盟便保持着當年的規模,不過也是因爲這個緣故,一直以來巨道盟都沒有受到其他社團的進犯。
但是沒有外憂,內患依舊不斷,巨道盟因爲是一個極其鬆散的聯盟結構,便是盟主也對於內部的社團沒有太大的管轄權,只是利用威信調解而已,尤其是前幾任盟主,也就是爲組織巨道盟而奔走的那幾位,他們能成爲盟主,一方面是當年促進此事的威信,另一方面也是因爲他們的勢力不強,甚至可以說只有威信沒有勢力,這一點也是讓下面的各大分社放心的地方,但是這也使得盟主實際上對於下面的分社沒有什麼控制權,在前幾任盟主的影響之下,還可以調節各大分社的關係,但是隨着前幾任盟主或死或退,巨道盟的內部糾紛也開始呈現加劇的模式。
也就是這個時候,當時的巨道盟盟主,也是最後一任當年倡導建立巨道盟的當家人,有感於巨道盟內部混亂至極,若是其他社團從中挑撥,巨道盟能容易四分五裂,爲此,他更傾向把巨道盟改造成如清風社方龍會一樣的組織。自然,以他的年紀任期來說,已經不可能做到什麼了,但是卻可以利用自己的威信爲下一代做些準備,而他選擇的下一代便是鐵幹。
鐵幹是當時的一箇中等分社的頭目而已,但是在幾次巨道盟內部會議他顯示了很好的協調與組織能力,深得這位盟主的器重,於是便想辦法將他拉了過來,作爲盟主的直屬,在盟主的刻意支持下,鐵幹吸收了衆多力量,加強了盟主的直屬力量,最終當前任盟主死後,鐵幹就任新一代盟主。
但是鐵乾的這盟主並不好當,一開始那些分社還是如以前一樣,並不把盟主當回事,但是隨着前任盟主漸漸加強了自己的力量,那些分社也開始盯上了盟主的寶座,當時鐵幹就任盟主時就遇到極大的競爭,而完全是依靠着拉攏一批分社,外加各大分社實在內部協調不出一個可以服衆的人物,才得以成爲盟主。但是鐵幹做上這盟主並不舒心,一方面要發展自己的直屬,另一方面還要小心翼翼的應對着那些分社的頭頭們,因爲盟主直屬的力量實在太過弱小,鐵幹苦心經營多年,也只有直屬五百人而已,這表面上是相當多了,清風社總部直屬也只有一千而已,但是對比起巨道盟內部來說就少得可憐。巨道盟戰鬥人員三萬,而巨道盟有三百個分社團,這意味着什麼,便是每個分社團就可以有一百戰鬥人員,而實際上巨道盟內部的社團也分大中小,最大的八個社團戰鬥人數都在千人之上,巨道盟盟主直屬其實也至多隻有中等分社的實力而已。若是盟主真要亂來,只要一個大分社動手,巨道盟盟主之位便告易手,之所以沒發生這樣的事,只能說鐵幹在各派之間走鋼絲的水平夠好,還有運氣實在很好。
龍飛雲聽到這裡極其同情鐵幹,在清風社時他也時常覺得無助,這還是建立在清風社的總部實力原在分部分社實力之上。而鐵幹這麼多年來就在如此多的分社強於總社的情況下堅持了下來,實在不易。現在龍飛雲倒也覺得那個探病的規矩還是很正常的,看巨道盟的盟主,也就是配中等社團頭頭的水準而已。
鐵幹這樣的堅持,倒也不全是運氣的因素,在各大分社之中,還是有着相當數量的分社支持盟主,而隨着鐵乾的刻意經營,這樣的分社越來越多。雖然這些分社依然保持着很強的獨立性,但是對於鐵幹來說,能站在自己這邊就是一個威懾。目前站在鐵幹這邊的大約有三分之一,而其他的三分之二多數保持中立,也有一部分反對盟主,若是一直這樣下來,倒也相安無事,但是這偏偏就到了五年週期。
所謂的五年週期其實就是巨道盟選舉盟主的時候,巨道盟盟主五年一屆,可以連任,目前鐵幹已經幹了十年,現在面對的就是第三屆,實際上關於這次選舉,巨道盟各派早在半年之前就開始精心準備,所以這半年來,巨道盟對外面的事已經不聞不問,便是清風社和心眼組方龍會發生了這諸多事情也不管他們的事,只是埋頭進行選舉的事,本來鐵干連任兩次,這次也大有希望,但是許多分社的頭頭喊出了要輪流交班,不能長期獨裁的頭頭,要鐵幹停止競選,這自然是不可能,但是倒也頗影響了一些社團的態度,而且在其中心眼組與方龍會也參與了進來,拉攏了許多社團作爲自己的代言人,合起來反對鐵幹,如此一來鐵乾的優勢就麻煩了,目前他可以保證的是三分之一的選票,但是還需要得到六分之一的選票才行,也就是爲了此事,他看這正好發生了三社團爭吵事件,便以組織全國社團會議的名義將龍飛雲找來,其實調解是假,找龍飛雲幫忙是真。
爲何要找龍飛雲呢,這就和五年前鐵幹選舉有關了,當初鐵幹第一任的時候有前任盟主支持,外加其他分社倉促上陣,一時找不出合適的人選,才從而得手,但是鐵幹謀取第二任時那些反對鐵乾的勢力就集合起來與鐵幹對着幹,而鐵幹當時培育的勢力還不足夠,處於劣勢,也就是這個時候,龍飛雲主動找上門來,提供了資金給鐵幹,讓他可以利用資金收買那些分社頭頭,纔可以連任,也是因爲如此,鐵干與龍飛雲的交情如此深厚,巨道盟總是幫清風社一把。這一次,自然不用說,鐵幹還是想找龍飛雲幫忙解決資金問題。
聽得此話,龍飛雲開始沉思,不用說,這幫忙是肯定要幫忙,巨道盟這樣大的勢力,便是沒有實質幫助,但是隻要名義上站在自己這邊,就有很大的好處了,而且有心眼組和方龍會參合在內,怎麼說也要唱一唱反調。但是具體怎麼幫,還是一件麻煩的事。鐵幹要的不是小數目,清風社的財政並不理想,先是內亂,後是大戰,這一切剛結束,百廢待興,要拿出這樣的錢也不容易,何況光給錢也不是辦法,要將巨道盟綁在自己的一輛車上,也不能爽快的答應給錢不是。
龍飛雲眉頭一皺眉,想出了一個點子,便與鐵幹竊竊私語一番,經過一通爭論,終於把大致的情況決定下來。鐵幹滿意而去,龍飛雲也可以安心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