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目標,構建和諧社會局面,就是要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上,堅持羣衆路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這也正是提出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方針。人不僅是社會和諧的受益者,更是社會和諧的推動者。只有動員全體社會成員自覺參與,和諧社會建設才能不斷進入更高境界。
吸取了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教訓,認爲蘇聯的一些失誤損害了積極因素作用的發揮,導致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系列問題,也就是一系列的不和諧的因素。鑑於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不和諧問題,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不和諧問題,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解這些不和諧因素,爲把我國建設成爲一個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艱苦探索,指出,建設社會主義,首先必須依靠工農羣衆,充分調動工農羣衆的積極性。保證人民羣衆平等和真正當家作主。他認爲,“在國內,工人和農民是基本力量。中間勢力是可以爭取的力量。反動勢力雖是一種消極因素,但是我們仍然要做好工作,儘量爭取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在國際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都要團結,不中立的可以爭取爲中立,反動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那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就是聚集起全體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一切熱愛祖國的人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創造更多財富,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要。
提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表明找到了進行社會主義社會的依靠力量。古人講,乘衆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衆人之力,則無不勝也。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目標的實現需要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要團結、動員、爭取更多的人加入到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隊伍中,充分挖掘和發揮人們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使人們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力和優勢,爲建設社會主義貢獻力量。
(三)統一於進行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方法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正確處理各種關係,使社會成員人心穩定,充分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廣大人民羣衆建設社會主義積極性的發揮和活力的釋放,才能實現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採取統籌兼顧的方法,正確處理各種關係,是進行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正確的思想方法。
和諧也就是關係的協調。這種協調,要求比例恰當,結構合理,各得其所,協同運動,表現爲高度的有序性。馬克思在創立唯物史觀中所提出的社會有機體理論揭示了社會內部的結構,也闡明瞭各種社會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適應與相互作用的協調關係。
科學思想方法是實現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目標的重要手段,而圍繞基本方針,提出了正確處理我國社會重大關係的基本原則,即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法,只有在正確的思想方法下,各種關係和諧了,社會才能和諧,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才能實現。對於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指出,不能只顧一頭,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對於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提出,應當統一性和獨立性相結合。爲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凝聚和發揮全民族的力量,對於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強調,我們着重反對大漢族主義,地方民族主義也要反對,但那一般不是重點,要誠心誠意地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和文化。對於黨和非黨的關係,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對於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提出,在我國條件下,反革命中的大多數將會有不同程度的轉變。對於是非關係,提出,黨內黨外都要分清是非,對犯錯誤的同志,採取“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對於中國和外國的關係,指出,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他們的短處、缺點,當然不要學。
精闢地論述了這些社會生活中的社會關係,也就是矛盾的辯證關係,講述了處理這些矛盾的科學方法,他提出的這些重要原則和方針,既是對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正確指導,也是對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正確指導。貫徹這些原則,區域發展協調,國家、集體、個人利益協調,努力建設和諧的政黨關係、民族關係、人際關係和國際環境,這與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目標是相適應的。只有在這些原則和方針之下,才能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我們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纔有可能實現。
關於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和管理中的各種關係的思想,就是爲了達到人民內部的團結,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矛盾,減輕社會振盪,爲和諧社會建設提供良好環境,達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實現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爲社會主義建設和管理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激發人民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在這一點上,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方針是統一的。
(四)統一於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爲動力的協調發展思想
當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來之後,對抗性的階級關係被消滅了,爲實現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和諧社會目標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然而,社會中依然會存在不同利益的矛盾,要真正實現社會和諧,還需要協調解決好人民內部的矛盾。這就是要從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出發,兼顧不同方面羣衆的利益,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防止利益過度分化的狀況出現,這是創造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和關鍵。
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爲動力的協調發展思想是社會建設理論的重要方面。在探索中國社會發展道路時,創造性地提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學說。對當時我國的現狀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在當時社會主義制度剛建設,還很不完善的情況下,生產關係的種種不完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存在矛盾。所以社會主義存在矛盾,而且基本矛盾是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是非對抗性的矛盾,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社會要不斷地改革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的方面,以解決這些矛盾,社會主義社會就是在矛盾不斷出現又不斷解決的過程中向前發展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政治局面的過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協調社會各階層利益、整合社會資源、調節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過程。實現和諧社會目標的關鍵所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的各種矛盾。針對人民內部矛盾,提出要使人民懂得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處理,要普遍提倡和善於運用“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使人民內部的矛盾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經過批評獲得解決,從而達到更加團結的目的。
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充滿矛盾、不斷產生矛盾的社會。認爲,民主是實現矛盾化解的更合理的途徑與辦法。在民主的體制中,每個人都能夠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他論述了民主集中制思想,他認爲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民主和集中是辯證統一的,只有在民主集中下很好地處理矛盾,形成人們心情舒暢的社會氛圍,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
總之,在階級矛盾已經不是社會主要矛盾時,黨中央和提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爲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方針,顯然是抓住了社會轉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實際上是提出瞭如何凝聚民族意志、包容各方面利益,有利於不同社會成員增強政治共同感,形成廣泛的社會基礎,從而實現和諧的政治局面,達到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目標。從另一方面來說,而只有民主、自由、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才能更好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爲實現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這兩者在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爲動力的協調發展中達到統一。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是營造一種和諧的政治局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爲實現這一目標,又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基本方針。這兩者是統一的。和諧社會建設是廣大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自己幸福生活的宏偉事業,它要求自覺運用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想問題、作決策、抓工作,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利於把最廣大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這一事業中來;和諧社會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它要求自覺運用統籌兼顧的的思想方法來協調處理各種關係和矛盾,使社會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協調一致地運轉以達到社會主義的社會建設的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