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文。。。
銀行的膽子大,保險公司看到了利潤,以及ZF上下遵循zheng策睜隻眼閉隻眼,在雙方共同的努力下,次貸爆發性的增長。
前文也說過很多次了,資本世界沒有真正的傻子,次貸放量飛速增長,漲到了連保險公司都有些心驚膽戰,到了不可控的局面,現在是房價不下跌,甚至穩中有升,但是萬一房價下跌了怎麼辦?這鉅額的保單足以兌死任何一家保險公司。
有風險了怎麼辦?自然要轉嫁風險啊,就像當初銀行將風險轉嫁到保險公司身上一樣,於是保險公司決定自己也給這種次貸保險找個下家,嗯,也就是繼續找接盤俠,那麼誰願意接這種盤?
當然是風投公司啊,他們做的就是風險投資,只要賺錢,只要利潤前景夠大,哪怕風險再大他們也敢投資,反正風投公司手上的錢也沒多少是自己的,有時候風險小了他們反而不願意投了,因爲高風險伴隨着高收益。
不過,這些風投公司通常投資的都是創業公司,他們的投資理念很清楚,投資十家創業公司,最後哪怕只活了一家,比如孫正義投資阿狸,能頂的過他半輩子的累積投資。
但是十幾年前,恰逢互聯網泡沫破裂,自那以後,創業的人彷彿還沒出生一樣,少之又少,風投公司也不能幹等着吧?於是他們便漫無目的的尋找新投資項目,只要能賺錢,一切都好說。
剛好這些保險公司的人找到耐不住寂寞,手上有錢沒處花的風險投資公司,雙方一拍即合,保險公司把這些次貸保險打包直接賣給了風險投資公司,這些接盤俠中最著名的當屬雷曼了,如果陰謀論一番,看看雷曼背後站着的是誰、再看看美國保險公司背後站的是誰、最後再看看銀行背後站的又是誰,大概就可以一目瞭然。
當然還是要回到普通市場的角度,風險投資公司之所以願意買這些次貸保險,那是因爲他們判斷房價一時不會下跌,那麼今後銀行付給保險公司的保費就改爲直接付給自己了,白撿錢的生意,沉迷於瘋狂利潤的風投公司對風險視而不見。
不不不,風投公司對自己很自信,他們認爲自己手下的分析人員,會提前分析出來房價什麼時候會下跌,然後直接套現離場便是。
然而,賺了一陣快錢的雷曼,也遇到了當初保險公司同樣的問題,這錢來的太快,他們心裡不安穩,但肯定不願意再次轉手。
更主要的是,他們覺得這些次貸合同還有更大的利用價值,白白放在手上簡直就是浪費,於是雷曼便把這些次貸保險打包作爲債券面向美國人發售,也就是他們推出的所謂理財產品,把風險轉嫁出去一部分,同時又能賺兩回錢,把生意做到這個份上,雷曼的人已經開始蔑視天下了,可他們也不過是棋盤上的一枚棋子罷了。
至於那些理財產品賣給誰?自然是美國那些有閒錢卻又完全搞不清楚這是什麼玩意的中產階級啦,這些每日埋頭苦幹,賺着高昂工資的中產階級,哪有心情研究理財產品究竟是神馬東東?
他們只知道買了一萬美元這個玩意,一年到期後就可以賺幾百美元利息,比銀行的低息存款利息高了不知道多少倍,再加上出生資本主義社會,深受洗禮‘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理念影響,也沒誰嫌錢多,自然而然的就買了,幾乎沒費太多的周折。
其實,如果一切正常的發展,只要房價穩步上升,這就是一樁完美的資本交易,但除了少數幾個人,誰又能知道的美國的房價在2007年夏天突然就不漲了。
爲啥不漲了?因爲美國市場的熱錢全部涌向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對岸!
05年Z國放開匯率管制,全球的資本大亨決定衝進Z國,推高Z國的股市和樓市,然後高位逃跑,讓Z國人自己接盤,順便還能給崛起中的雄獅製造一場金融危機,計劃的可是相當不錯,而且也順利的行動了。
從06年開始Z國的外匯儲備完成了對小RB的超越,然後就踏上了高速公路一路狂奔。
當然,Z國的主要外匯儲備就是美元,外資想要進入Z國,Z國會先把進來的美元換成RMB,然後把美元留下來作爲外匯儲備,外匯儲備的增多,代表着進來的外資增多。
如果外匯儲備增長比較慢,說明一切正常,就是貿易順差形成的。
如果Z國通過出口賣出商品賺回來的美元,絕對不會突然增多,可短時間內外匯儲備突然增多了,就代表這些美元不是賺回來的,而是國際純資本衝進來的。
Z國的外匯儲備狂增長,說明全球的熱錢在流向Z,然後股市瘋漲,投資者也賺到錢了,他們本國的股市也跟着上漲,然後越來越多的資本跟風進來,以此循環,於是出現了美國國內市場上的錢越來越少,導致美國銀行能用來放貸的錢就越來越少,那怎麼辦?很簡單啊,沒有錢就不放貸了唄。
這一切都是連鎖反應,老百姓知道銀行限制貸款後,購房的人自然就減少了,因爲大部分人都拿不出全款買房,沒人買房了,房價自然就停止了上漲。
這個時候,之前銀行瘋狂放貸的後果慢慢涌現,那些本來就沒多少能力還款的人漸漸的無法支持高昂的還款壓力,乾脆選擇賴賬,或者乾脆讓銀行把房子收走,大量的房子涌入拍賣市場,供大於求,房價開始大跌,勉強賣出去收回來的錢遠遠不夠當初放出去的貸款。
銀行當然不會眼睜睜的看着自己虧錢破產,當初留的後手起到作用了,銀行找到保險公司要求賠付,而保險公司又找到了風投公司,比如雷曼,當初價值一萬美元的保險,保費才收取一美元,現在卻要賠一萬美元,雷曼兄弟賠不起錢,轟然倒閉。
以雷曼爲首的風投公司倒閉了,保險公司也賠不起,接着倒閉了,保險公司倒閉了,銀行只能打碎牙往肚子裡咽,儲備金就那麼些,能補得上多少虧損?於是銀行也跟着倒閉了。
於是更大的連鎖反應出現了,由於雷曼這些投資公司、銀行、保險公司的大量倒閉,美國開始出現大量的失業人羣,要知道美國至少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就業人員都是從事金融相關的行業。
當然了,如果僅僅是一羣失業人員這不算啥,大不了就給流浪人口增幾個點的數字罷了,以後美國也要多開設幾個福利救濟點,這都是小事。
關鍵是那些購買了雷曼這些風投公司理財產品的人,當初買雷曼理財產品的有點閒錢的中產階層人都瘋了,想賺錢,結果投資的風投公司破產了,自己的錢打水漂了。
要知道美國人幾乎沒有儲蓄習慣,賺多少花多少,大部分人都會透支信用卡,真正的購買力,還要看那些能拿出閒錢買理財產品的中產階層。
可誰能想到這一把牌玩的這麼大,直接把美國中堅支柱給坑慘了,於是次貸危機就這樣在美國徹底大爆發,像中產階級這樣的美國消費主要羣體直接變成了無產階級,再加上本來就沒錢的普通人,大家都沒錢消費了,實體公司的產品滯銷,賣不出去,資本家們也都望風而逃,寧可把錢轉移出去,也不願意給員工開工資,於是想通用和沃爾瑪這種員工大戶開始裁員、降薪,實體產業的基本盤徹底被擊碎。
然後?就沒然後了,美元不值錢了,美國真正的掌權者害怕了,感覺自己玩脫了,如果再不挽回恐怕自己也沒法活了,要知道他們的權力有很大一部分就來自美元,若是美元不值錢了,他們的權力也就跟着縮水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索馬里的首富和美國首富能是一個地位嗎?
於是,這些幕後玩家開始向美國ZF施壓,趕緊把聯邦儲備金掏出來老子救市,另外給老子印鈔票,把債務轉嫁到其他國家,總之就是一頓瘋狂操作,勉強穩住了美元的霸主地位,這期間自然會遇到不服的反抗,比如中東某國,憑什麼我們要爲你們的錯誤買單?
幕後玩家笑了,他們正愁沒有殺雞儆猴的對象呢,這麼快就蹦出來一個,怎麼辦?打唄,轉移國內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打仗,順便還能撈到鉅額的石油儲備,這買**在國內坑窮人的錢划算多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無論是次貸危機還是貨幣貶值都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有跡可循的,只要用心研究,預測形式並不難,可是能判斷出來的人中,絕對不包括喬劉易斯,這傢伙玩了一輩子的外匯,最厲害的一次也不過是跟在大鱷後喝了口湯,雖然這口湯足以把他撐死,但終歸肚子裡沒啥真材實料,就這麼空口白牙的忽悠楊橙入局,未免也太異想天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