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引這東西看似重要,也是整套體系的核心,可在根本上能起到決定作用的,還是官員,而不是商人。
只有官員,才能在根本上控制鹽引的價格,所以,到了明朝後期,鹽引開始逐漸成了明朝高級官員斂財的工具。
再加上嘉靖一朝後,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其實已經開始出現了,國內平民的商貿活動越加頻繁。
面對賣鹽的暴利,大量私鹽開始出現,舊有的鹽引制度,已經再難爲國家賺取足夠的利潤了。
所以,在萬曆四十五年,明朝正式廢除了舊有的鹽引制度。
而資本主義的萌芽還沒得到成長就被連根拔起,自此之後,國家食鹽的販賣,就交給了一些已經成型的大鹽商去做。
這些大鹽商在那個時候,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
但同樣的,這些大鹽商背後,往往也有一些官場大佬的影子,有的甚至乾脆就是皇家的親戚。
萬曆朝末期頒佈的兩淮鹽政綱法,等於是徹底將剛剛興起的資本主義市場給消滅了。
同時,民間的金融活動和資本市場的建立,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再加上接下來僅僅不到三十年之後,明朝就徹底滅亡,清朝入關之後,採取了更加嚴苛的金融政策,基本上杜絕了民間金融創新的可能。
所以,Z國民間資本失去了第一個可以崛起的機會。
客觀來說,明朝中後期產生的鹽引交易體系,對於當時民間金融業發展,還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如果能夠一直堅持下去的話,完整的期貨制度出現,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那麼,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鹽商跟現在炒期貨的莊家有區別嗎?而他們是不是都屬於撈偏門?”
楊橙的一番長篇大論,令楊遠山啞口無言,如果按照楊橙的理念,的確,現在的華爾街根本就是一切罪惡的源頭,應該被完全取締,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可問題是能取締的了嗎?
沒有金融市場的調控,企業將變成一團死水,久而久之就變臭了,這水還能用?
如果這樣想的話,似乎賣軍火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劉慕謙見老對頭沒話了,不禁笑了出來,“小樣的,就你那點道行還跟小橙辯論,吃癟了吧?”
楊遠山狠狠的瞪了劉慕謙一樣,卻也沒出聲反駁,看來是默認了。
楊森也適時開口道,“爸,您就別操心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要小橙沒作奸犯科,怎麼賺錢不是賺?”
楊遠山氣鼓鼓的道,“行了行了,別說了,我老了不中用了,你們隨便吧~”
這麼說就代表過關了,楊橙狠狠的呼了口氣。
上前攙着爺爺往餐廳走,“走走走,先吃飯,有什麼話吃完飯再說~”
“喲~旺記的燒鵝~”
餐桌上,傭人正在將楊橙買回來的燒鵝擺盤,劉慕謙一眼就看到塑料袋上的標誌。
“那是,特意開車去唐人街買的~”
“不錯,小橙有孝心~”
“嘿~知道您二老好這口。”
“說起來我吃了一輩子燒鵝,雖然現在吃不了幾塊,但怎麼吃都吃不膩~”劉慕謙沒忍住,直接動筷子夾了一塊放入口中。
楊遠山不客氣的懟了句,“你老小子就是奸猾,趁機把最好吃的地方吞了~”
楊橙笑了笑,剛剛外公夾得地方是‘食囊’,就是脖子和身體連接的地方,一看就是會吃的,食囊的部位肉質嫩滑,其中帶有一點點碎骨,入口香軟,加上爽脆甘香的燒鵝皮,口感一流。
劉慕謙毫不在意,“誰讓你動作沒我快,想吃也吃不上~”
不過吃着吃着劉慕謙皺起了眉頭,“這旺記的鵝越來越差了,以後別買了~”
要說吃鴨子楊遠山是內行,可說起吃鵝,楊遠山還真不敢在劉慕謙面前炸毛。
倆人也經常爲了鴨子和鵝誰更好吃的事情爭論不休。
“北烤鴨,南燒鵝”——這是美食界流傳已久的一句話,表示南北美食中,烤鴨和燒鵝最能代表當地人的味覺記憶,並肩齊頭如同武俠小說裡的”北喬峰,南慕容”。
儘管燒鵝和烤鴨的做法相似,其背後的文化底蘊完全不同。
京城的烤鴨店,一般極爲講究排場,無論是現在已經大衆化的“便宜坊”、老字號“全聚德”,還是奢華代表“大董”,即便是其中最爲平民化的便宜坊,餐廳裝修的也是極其講究,上菜時候服務員的派頭,都是十分嚴謹,處處代表了帝都的排場。
而且一套烤鴨上桌,從荷葉餅到片鴨,細節方面都做的很到位。
而粵式燒鵝卻是徹底的平民美食,走街串巷裡總會看到大排檔、燒臘店,必然有燒鵝掛在櫥窗,一個飯盒打包,家裡晚飯就增添了一份美味,當然,如果拿香江的燒鵝價格作對比,一隻鵝能買兩隻烤鴨。
在GD人的觀念裡,若家中來了客人,到燒味檔多斬一塊燒鵝,是待客之道,但很少有京城人回去烤鴨店買一隻烤鴨回家招待客人。
原因可能是烤鴨涼了不好吃?
平心而論,如果沒有其它的輔料,單吃肉,在楊橙看來燒鵝要略勝一籌。
哪怕是做的再好的烤鴨,如果缺少了荷葉餅和衆多佐料,除了一個“鮮嫩”以外,很難多吃幾塊,而且因爲上百年的歷史,加上帝都加成,烤鴨天然就有了一種格調,這是燒鵝比不上的。
燒鵝卻不一樣,吃燒鵝不用搭配蔥絲、荷葉餅,頂多沾點特質的醬汁,但單吃也沒問題,一入口,鵝皮酥脆可口,香氣流溢;稍稍咬動,鵝油立即流入齒頰之間,溫潤的撫摸每一個味蕾;細細咀嚼之後,鵝肉肉質細膩肥美,滋味綿長。
總之,燒鵝就是要皮脆、肉滑,要是做不到這兩點,那就別開燒鵝店了。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粵式燒鵝一般分爲兩種流派,一種就是剛纔說的脆皮燒鵝,在醃製過程中,燒鵝膛內的醃料選擇乾性的香料,燒好後再將秘製的醬汁澆於鵝肉之上,講究的是“皮脆、肉彈、油香”。
經常看TVB的港劇,大家耳熟能詳的深井燒鵝就屬於此派系,這一派燒鵝,就相當於古武小說中的武林正統少林,幾乎統治了GD人的味蕾。
深井燒鵝的扛把子“裕記燒鵝大飯店”,採用傳統工藝木炭燒鵝,配以西方新技術,把黑棕鵝放在鹽水中浸泡,讓香料的味道深入皮下,燒製之後仍然保留那一點若有若無得香氣,讓色香味形成多個層次,口齒留香。
楊橙在香江的時候,就經常央求外公家的管家傭人幫忙買裕記燒鵝。
另一種是酥皮燒鵝,採用的是溼性的醬汁來醃製,燒鵝烹飪後再將肉汁及鵝油澆於鵝肉之上,並會配以梅子醬一起佐食來解膩,這一流派的代表是鏞記,雖然自稱首創,但其實酥皮燒鵝源自北方的經典做法,不過現在市面上罕見蹤影,外地幾乎吃不到,想吃的話只能去香江。
在鏞記之前,香江的燒鵝食肆大多沿用廣式的脆皮燒鵝做法,而鏞記獨樹一幟,獨推酥皮燒鵝。
酥皮燒鵝,吃的是皮和肉混然一體,吸附着所有的湯汁及鵝油,再加上中間夾着薄薄一層鵝脂膠質,那口感十分的美妙,極品的酥皮燒鵝,鮮而不鹹,酥而不爛,肥瘦適中,加上鵝汁濃郁,再沾一些梅子醬一起佐食,絕對讓人食慾大開,脣齒留香。
無論是脆皮燒鵝還是酥皮燒鵝,一隻燒鵝的精髓在於鵝油。
鵝油熔點只在16℃上下,隨時都在滑動,是動物性油脂中最不會對人體造成負擔的油品,在法國料理中媲美橄欖油。
因此要把鵝皮烤得油香脆並不容易,但烤出之後,由於鵝油往外透至鵝皮,往裡滲入鵝肉,令得鵝肉細緻水嫩,不像鴨肉易乾柴,而且鵝皮帶着健康與清甜香氣。
雖然GD人傳統上,都說‘左髀’最美味,但事實上,譚醫生覺得,靠近腹部的腩位也有獨特的風味,因爲當大鵝被掛起來燒烤時,所有調味料都聚在該處,令皮肉都更能入味。
傳統燒鵝,講究“肉薄、皮脆、骨香、醬多”,不過隨着時代發展,人們口味日益刁鑽,爲了在這四個方面做到極致,一代代廚師,並沒有拘泥於最初的“荔枝木炭火燒烏鬃鵝”的做法,而是不斷採用新的方法來追求更好的口感。
比如登上過央媽美食紀錄片的大頭華燒鵝,長期選用90天-100天的開平馬崗鵝,此鵝養法自然,非人工催肥,鵝體骨脆肉滑,並採用“石斑枝”進行炭火烤制,因爲此炭質地堅實,無煙,有植物香,能確保燒鵝原汁原味,在風乾的工藝上,使用了大功率的鼓風機,令得鵝皮極其鮮脆。
楊橙吃過一次,一開始看着肥膩、可細吃特別入味,還是值得一吃的,但他絕對老味道比較執着,吃了那麼多,還是覺得脆皮的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