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酒每年有對外出口額度嗎?”
“沒有,我的酒每年都會存入私人酒窖,夠年限了再拿出來飲用,如果你喜歡我可以送你幾箱,不用自己去買~”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有能夠出售的額度我們可以合作,我正在籌備酒業集團。”
“原來是這樣,但奧地利的產量太低了,恐怕很難供給出口~”
“沒關係,可以走精品路線。”
阿洛伊斯斟酌了半晌,“好吧,我考慮一下,我家裡有很多葡萄莊園。”
二人碰杯,楊橙道,“等你好消息,另外,或許接下來可以找一天去你們的莊園參觀~”
“我來安排~”
奧地利的葡萄酒產業歷史悠久,據考證,奧地利在4000年前就已經存在葡萄樹了。
隨着歷史的變遷,這片土地幾易其主,而葡萄栽培卻從未中斷。
奧地利的葡萄酒產區集中在東部地區,涼爽的大陸性氣候使這裡的白葡萄酒風味獨特、勁爽醇美,而紅葡萄酒則細緻優雅而不失果香,所以,奧地利葡萄酒和美國、澳洲那種酒體濃重,風味濃郁的葡萄酒不同,更像是法國葡萄酒,尖酸緊實,並帶有草本植物的清香。
這完全得益於奧地利優越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葡萄生長,這是一個內陸國家,位於北緯47至48度之間,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夏冬溫差較大,而且夏短冬長,雖然其緯度位置與法國勃艮第的伯恩市和阿爾薩斯等地區一樣,但這裡的溫度變化更加劇烈,也只有炎熱的夏日和寒冷的夜晚,才能孕育出帶有清爽芳香的精緻葡萄酒。
另外奧地利的環境優美,清新的空氣,良好的水質,也能讓釀造出來的葡萄酒有種別樣的魅力。
奧地利酒的傑出代表當數綠斐特麗娜,除此之外,還有不少能給愛好者帶來驚喜的品種。
不過在1985年,奧地利葡萄酒因被揭露造假而飽受質疑,葡萄酒出口幾乎陷入停滯。
就如經歷風雨才能看見彩虹,奧地利葡萄酒在此之後進行完整的重組,制定了苛刻的生產標準,從而使奧地利現已成爲世界上擁有最頂級生產標準的國家之一。
綠斐特麗娜葡萄酒散發着青草的氣息,清新芳香,活潑的酸度裡帶着胡椒的辛辣,綠斐特麗娜因爲帶有胡椒和類似青草的植物氣息而經常被比作長相思。
綠斐特麗娜葡萄酒隨着品質的提升,價格不菲,風味更加複雜多變,像極了橡木桶熟成的勃艮第的霞多麗葡萄酒。
另外一個大品種是茨威格,也是奧地利種植面積最大的紅葡萄品種。
茨威格酒體輕盈,不怎麼需要橡木桶熟成,類似歌海娜或佳美,因爲生長涼爽的天氣裡,收結時候會帶一絲輕微的苦澀。
大多數茨威格葡萄酒的價格都不高,優質的茨威格葡萄酒陳年後,濃郁的櫻桃香氣會帶一抹橡木桶的氣息。
而且茨威格葡萄酒是值得慢慢品味的,哪怕一個小時也沒關係,因爲起初可能是苦或酸,但繼之而來的是醇厚圓潤和豐富的果味,有黑櫻桃和樹莓的味道。
再就是藍佛朗克,這也是最適合陳年的奧地利紅葡萄酒,陳年的紅葡萄酒酸度適中,單寧豐富,年輕的時候單寧通常有些粗糙,但是隨着陳年時間的增加,單寧會變得柔順圓潤,味道甘美芬芳。
藍佛朗克散發着黑莓、酸櫻桃和優雅的柑橘類香料的香氣,入口上顎能夠明顯地感覺到強勁的單寧。
不過最讓楊橙印象深刻的是聖羅蘭,他喝過不少奧地利出產的葡萄酒,唯獨聖羅蘭讓他記憶猶新,可能跟名字也有關,畢竟某知名奢侈化妝品牌就是這個名字。
儘管它的種植面積只佔2%,但聖羅蘭釀造的葡萄酒在味道上與黑皮諾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而事實上他們並沒有關係,雖然隨着需求量增加,聖羅蘭葡萄變得日益緊俏,價格開始升高,但它不失爲黑皮諾的絕佳替代品。
不過就像阿洛伊斯說的那樣,奧地利的葡萄酒產量太低了,這也跟當初那段歷史有關。
當今的奧地利是葡萄酒的王國,Made in Austria的葡萄酒商標更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追捧,但有誰知道奧地利的產量也不是一直這麼低的。
現在的奧地利用世界上最嚴格的葡萄酒法律來監管葡萄酒的生產過程,每一瓶奧地利葡萄酒的標籤上都註明了其國家檢驗號,並且用紅-白-紅的圖案封條來驗證葡萄酒的品質,可以這樣說,這裡生產的葡萄酒品質是用奧地利國家的信譽來保證的。
若不是在上世紀奧地利葡萄被曝出驚天大丑聞,可能還做不到這一步。
早在公元5世紀前,羅馬人就開始在奧地利振興當葡萄品種的發展,然而卻隨着巴伐利亞人和阿瓦爾人的入侵遭到破壞。
從公元788年開始,查理大帝制定新的法規,重建葡萄園並引入新的葡萄品種,之後奧地利葡萄園主要由教堂管理並鼓勵大衆一起種植,14世紀中葉,魯道夫四世引入了葡萄酒稅收制度,維也納成爲了葡萄酒交易中心,葡萄酒商業在16世紀發展繁榮,但之後的30年戰爭以及之後17世紀中稅收非常繁重雜多。
到了十八世紀,開明的女皇瑪麗亞特蕾西亞當權時期,農民的課稅得到了減免。
她的兒子約瑟夫二世在1784年頒佈了一道豁免令,允許酒農們在家裡銷售當年釀成的新酒,並且可以享受免酒稅。
於是葡萄酒莊園如雨後春筍遍佈奧地利,這項法令一直延續至今,還因此誕生了新酒酒店,如今奧地利的人們非常願意在新酒酒店度過自己的休閒時光。
二戰期間,奧地利被德國吞併,葡萄酒產業飽受摧殘,戰爭結束以後,這裡只生產一些簡單的散裝白葡萄酒,戰後,奧地利葡萄酒品質不佳,在散裝市場份額也不斷降低,產業危機重重,重壓之下,一些生產商便開始投機取巧,大量製假,通過人爲的方式增加葡萄酒產量。
二戰後,奧地利一度成爲了世界第三大的葡萄酒生產國,主要出口散裝酒,用於和德國或其他國家混釀。
然而好景不長,奧地利人很快嚐到了這種瘋狂出口廉價散裝酒的惡果,在20世紀,奧地利葡萄酒酒被大量出口到德國,這些酒寡淡、高酸,遭人厭惡。
而一些不良商販則發現在酒中加入化合物二甘醇會使得酒受到歡迎,這種被用作抗凍劑的有毒化合物可以增加酒的甜度以及酒體。
但這種不良行爲在例行查稅中被發現,被當時的媒介報道“奧地利葡萄酒摻有抗凍劑”,這就是著名的“1985年葡萄酒醜聞。
醜聞的爆發,導致了很多國家抵制進口奧地利酒,此事件嚴重影響了奧地利葡萄酒的聲譽,導致其葡萄酒的出口量銳減。
這次醜聞風波使得奧地利開始反思自己的葡萄酒,一系列嚴格的新法規出臺,酒莊開始生產更多紅葡萄酒和幹型白葡萄酒,中間商也鼓勵酒莊生成更多能表現本地風土的葡萄酒。
從此以後,奧地利葡萄酒開始轉型,大量的散裝酒生產商倒閉,人們開始關注小生產商與重視葡萄酒品質的新興生產商,修改了葡萄酒法律,並嚴格限定法定產區大產量,要知道奧地利的葡萄園面積有德國一半這麼大,但是葡萄酒的產量卻只有德國葡萄酒的四分之一,奧地利成爲歐洲境內,甚至是全世界監管最爲嚴密的葡萄酒行業。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追求高品質葡萄酒的推動下,奧地利葡萄酒跨越了層層障礙,終於在新世紀成爲高品質葡萄酒生產國,算是東山再起了,現在,奧地利葡萄酒的總體質量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更好。
擁有了更好的發展前景,奧地利人也樂得在葡萄酒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娛樂色彩,他們每年都要選出一名葡萄酒女皇,全奧地利16個葡萄酒產區各送選一名候選公主,候選人必須來自葡萄酒生產世家或受過完整的葡萄種植學、釀造學等專業教育;必須年滿18歲,未婚,並在當選女皇的一年內不得締結婚約。
葡萄酒女皇及公主主要是奧地利當年的葡萄酒代言人及葡萄酒形象人物,參加各種關於葡萄酒的活動,爲葡萄酒做出貢獻,不過也有的女孩因此一躍枝頭變鳳凰,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項選美比賽。
不過楊橙欣賞不來,奧地利人和日耳曼人差不多,幾乎沒有區別,尤其是女人,骨架偏大,五官偏硬朗,不符合東方人喜歡的柔美風格。
這一點看看瓦杜茲城堡內的女傭就知道,他們都是王室精挑細選出來的,長得不說堪比選美冠軍,但隨便拿一個出去也都會被人另眼相看,都是美女來的。
但在楊橙眼中,也就那麼回事,皮膚沒有那麼白,眼睛也不夠藍,身材更是‘壯碩’,反正不是他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