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宜是主角眼中的女神,漂亮是肯定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漂亮都要這樣的,臉型這麼一調整人物感覺成什麼了?特色全沒了不說,整個一妖豔賤貨好不好?”
“放屁,這臉型怎麼了,稍微削瘦一點,人物一開始的高冷感覺不就出來了?”
“你看沒看原著?那是主角眼中印象,假的,假的大哥,你這麼一改,後面的心理活動轉變怎麼辦,那麼大的反差還怎麼順暢過渡?你以爲是在做TV番劇切個內心OS鏡頭就行的嗎?”
辦公室裡的熱鬧程度,隨着工作的不斷推進,也逐漸與日俱增。
哪怕李顯已經給很多東西都定下了標準,但是一些細節上的爭論遠遠沒有平息的時候。
大家同時進的公司,做的是同樣的工作,不存在誰領導誰的問題,那麼想將自己的想法貫徹到製作中去,爭論是必須的。
對工作的統一認知,也就是在這種不斷的爭論中確定下來的,沒有人是傻子,誰的想法更合適,效果更出衆,相互比較之下,很容易就能看出來。
至於有個別特別喜歡嘴炮又沒幹什麼實事的,仗着跟他是同學有點偷奸耍滑的,後面找到合適的機會在敲打敲打,現在的工作還不是非常具體,暫時也不會影響到其他環節的工作。
只要保證最後的結果不會偏離設想,中間的一些小插曲他完全不用在乎,一個團隊十幾號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情況。
一邊放任這些概念設計的在那裡爭執,另一邊李顯有條不紊的安排着製作環節的工作。
得益於分鏡的準備相當完善,3D那邊的建模的速度很快。
短短兩個星期,在建模師的爆肝下,幾個主要場景的模型已經全部做了出來,並開始了下一階段的材質貼圖。
而另一邊的六人小組,進度比這邊還要更快一步,他們此刻不僅完成了模型階段的工作,而且已經開始了第一集的後期製作。
這幾個人都在心裡憋了一股勁,雖然項目是自己選的,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就願意被人看癟了,李顯雖然重心明顯還是在《那些年》的項目上,但也會每天跟進他們這邊的進度。
尤其是他們團隊人又少,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遠比《那些年》順暢,李顯不僅對他們每個人都很熟悉,時不時還會給點直接的意見和鼓勵,還是很能給他們信心的。
像什麼“他們是個商業團隊,最終看的是項目收益”。
“動畫TV製作難度沒動畫電影高,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只要能證明工作效率和能力上不比其他人差,那就是值得信任的團隊”。
混久了的老油條可能不會在意這種事,但是對剛進公司還想好好表現一下的人來說,這種直接的重視和鼓勵,還是很有點效果的。
所以在另一邊還在爲各種設定爭論的時候,他們已經迅速統一了意見並開始進入爆肝狀態。
不僅每天平均要工作10個小時以上,週末還要來多加一天班。
相比較《那些年》的繁複,《紅和黃》就簡單太多了,前面三集的分鏡詳細到他們根本不用在鏡頭和節奏上面浪費時間。
形象和場景的設定只用了兩個工作日加一個週末就確定下來,模型部分有些麻煩,但一共也只用了不到十天。
這還是在儘量豐富模型精度和肢體動作之後的結果。
角色和場景特效更是如此,動畫師前期的角色動作調整已經解決了很大一部分問題,特效師的處理就變的沒那麼複雜,對於他們來說都屬於常規操作。
每天過來檢查一下項目情況時,李顯都能感覺到項目進度一路狂飆的在推進。
全程下來,他們只有在最後在音效選擇上稍微出現了些問題,李顯才直接介入了最後的音效呈現。
雖然這部動畫短片沒有對白,但這不意味着音效的後期工作就好做了。
完美契合着肢體動作的和節奏的音效,纔是能讓這部簡單的劇集充滿樂趣的關鍵。
有李顯的開掛指導,這部分的工作也只是一個小坎坷。
最終趕在10月的最後一個工作日,《紅與黃》的第一集就這麼在其他人不可置信的目光中正式完成製作。
而此時,《那些年》項目那邊,所有的前期設定問題也終於在一次次的爭論中有了結果。
不僅最終的人物設定圖與配色參考有了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版本,很多小物的設定也統統確定下來。
當然這也少不了李顯的干預。
讓這幫人放飛自我的程度還是有些大,一個個都有點飄了,李顯準備藉着這個機會好好敲打一下他們。
最終效果審覈的時候,李顯特意將《那些年》項目的人也喊到一起,看完了這個只有兩分鐘的小短片。
看完之後會議室裡陷入詭異的安靜之中。
進會議室的時候,李顯平靜的臉色就讓人感覺有些壓力。
現在看完另一個項目組的成果,他們感覺壓力更大了。
哪怕之前都覺的這個項目雖然短期前景還可以,但是直到真正看見成品,他們才發現這個作品似乎比他們很多人預想中的還要更有前途。
坐在這裡的都是專業人士,這點眼光還是有的。
節奏歡快,音效詼諧,動作有趣,搞笑之餘還帶了一點小小的諷刺,即使他們這種看過不知道多少作品的人,也有想繼續看下去的感覺。
那這兩隻小蟲子對普通觀衆的吸引力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