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護送少帝和陳留王回宮後,二人撲入何後懷裡痛苦,何後見兒子平安歸來,當下也喜極而泣。````董卓立於一旁,肆無忌憚地欣賞起何後的美色來。曹操這時也跟着進到殿裡,正好撞見董卓在窺視何後,心中大驚,這董卓的膽子也太大了吧,竟然如此以下犯上。
董卓身旁的謀士李儒察覺到曹操的不快,當下咳嗽了一聲,董卓聽到後意識到自己方纔的失禮,趕緊忙低下頭去,不敢再用目光猥褻何後。曹操見董卓低頭後才上前奏報道:“太后,如今閹黨剛除,朝廷不穩,還請太后輔佐皇上,共同治理朝政。”董卓聽到曹操這番話,當場就要發作,卻被李儒用眼神阻止。
董卓出宮後便問起李儒:“方纔卓正要向太后和皇上討要輔佐大權,你爲何要阻攔呢?咱們此次入京不是就奔着這個來的嗎?”李儒聽後搖了搖頭道:“主公,非是儒不支持主公奪權,只是時機未到。如今我軍在城外只有五千鐵騎,大軍尚未到達,主公可知這京師地區有多少軍隊嗎?儒事前算過,禁衛軍、新軍和城衛軍加起來有足足有十萬。”
董卓聞言不由得大驚,忙用手擦拭了一番額頭上冒出的冷汗。李儒繼續說道:“主公,如果我們輕舉妄動,勢必成爲衆矢之的,到那時莫說要掌握大權,只怕是連命都得交待在這兒了!”董卓越聽越心虛,當下請教道:“文優有何妙計,快教卓!”
告讀者朋友書
親愛的各位讀者朋友:
你們好!首先,請各位支持藍瞳孩子的讀者朋友見諒。爲了宣傳藍瞳孩子的《夢迴三國》,從而增加在本站的訂閱量,同時打擊盜版產品。即日起,藍瞳孩子只能用“最初的手稿”作掩護來應付那些堂而皇之進行轉載的盜版人士。即便如此,藍瞳孩子也不願趁機多坑盜版人員一分錢,畢竟這種行爲亦使我感到不恥。
歡迎各位讀者朋友到***磨鐵***訂閱瀏覽藍瞳孩子的《夢迴三國》修訂稿,您將更有收穫。本站收費是每千字5分錢,一章的內容大約三千字(本站規定2500-3500字皆按3000字收費),即一章也就一毛五分錢,《夢迴三國》一般每天更新兩章,您只需花費三毛錢便可開心閱讀。當然,藍瞳孩子在此保證,您每天花費三毛錢來閱讀《夢迴三國》絕對物超所值。
希望各位讀者朋友在看到這段真情告白後,能夠主動放棄閱讀盜版作品,支持藍瞳孩子的正版作品。因爲你們的訂閱既是我創作的動力,也是對我能力的肯定。藍瞳孩子是個坦白的人,我可以坦誠地告訴大家,我需要你們精神上的支持,但同時也需要訂閱量!
最後,感謝各位讀者朋友支持藍瞳孩子的正版《夢迴三國》,我會更加努力地創作,將我的思想、智慧、情感全部毫無保留地傳遞給大家。期待與各位讀者朋友在磨鐵見,小說交流羣qq:325724665。
謝謝!
藍瞳孩子
李儒微微一笑道:“主公,如今之計我等當先擁戴新皇,暗地裡收買何進手下兵將,只要我等將這京師一地的兵權抓到手後,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掌握朝廷了。”董卓聞笑哈哈大笑道:“我有文優可無憂矣,就依文優所言,不知我應該先收服哪支軍隊?”李儒略微思索後回答道:“當先收新軍。”
數日間,董卓在朝中極力維護少帝權威,暗地裡卻指使手下將領前去收買新軍將校。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更何況蹇碩死後,新軍一直處於羣龍無首的狀態,要說袁紹在治軍方面真是一個十足的草包,在誅殺蹇碩後袁紹是接管了西園新軍的,但他沒有去在各校中安插親信,導致各校人馬仍然無法統一號令,此時卻讓董卓撿了個便宜。
董卓收納新軍後,又向李儒問計道:“文優,接下來當收服哪支軍隊呢?”李儒很滿意董卓的虛心請教,當下回答道:“主公,接下來當收服城衛軍。”董卓聽後二話不多說就開始準備收買城防軍的事宜,又過了半月,董卓纔來詢問李儒道:“城防軍八成已經歸到我的麾下,我是否應當開始收買禁衛軍了?”
李儒聞言搖了搖頭道:“禁衛軍自古以來只忠於皇上,即使何進在時也未必能調得動全部禁衛軍,主公不可幻想收下所有禁衛軍,只需要控制南宮守衛即可。”董卓當下點了點頭,又依照李儒說的去做,又過了一個月,董卓終於將京師一地近八萬軍隊收入囊中,加上他自己的涼州大軍,京師地區的董卓軍達到二十萬。
掌握兵權的董卓也開始表現出極大的野心來,首先他撤換了原來南宮的守衛,換上了忠於自己的涼州軍,之後又將洛陽城的戍衛軍調換。由於洛陽城內已經全是董卓的軍隊,讓董卓膽子頓時變大,開始在洛陽城內橫衝直撞,將洛陽城內的秩序破壞得一塌糊塗。光熹元年九月董卓強迫少帝改元昭寧,以表天下安寧之意。曹操是最先注意到董卓的野心的,但他從董卓入京後的表現看到了董卓背後有高人指點,一時也無把握能一舉擊敗董卓,只好在朝堂之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曹操的好友鮑信私下勸曹操道:“孟德向來嫉惡如仇,爲何對董卓惡行視而不見?莫非昔日鐵面無私的北部尉死去了?”曹操聞言並不作聲,只是閉上眼睛,一點也不爲鮑信所言所動。鮑信見狀心灰意冷道:“孟德既然變了,那信也不再強求,你自己保重吧,信明日就離開洛陽城,也好眼不見心不煩。”
董卓在洛陽城內的肆無忌憚並沒有引起衆人抨擊,心中十分得意,悄悄對手下心腹說:“皇上懦弱無能,智短才淺,不如陳留王聰慧,我意廢帝立陳留王,諸位以爲如何?”衆人聽後議論紛紛,有贊成的也有反對的,只有李儒閉目不語。董卓見狀立即斥退衆人,只留下李儒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