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蕭樑內亂 二

?

江陵蕭銑皇宮,蕭銑狂笑着:

“哈哈哈!文本,你的好規劃,如今朕看着他們一個個的被朕引入坑中,朕今天實在是太高興了。”岑文本在一旁恭維着,臉上還是有着一絲隱憂:

“皇上,雖然我們這步棋走的很好,但是臣有兩點隱憂,第一,我們要防範他們狗急跳牆,與外敵勾結,顛覆我朝;第二,如今我朝外敵環繞,臣恐怕這樣會自剪羽翼,如果到時候有強敵進攻,那到時候?。。。。。”

“嗯!你先不要擔心這麼多,我們現在已經將南郡太守拿了過來,以後再慢慢圖之嘛!另外你多留點心眼,注意一下他們的動向,還有民間有沒有什麼賢才武將什麼的。”

“是!”

江陵董景珍居住的別館,董景珍對着自己弟弟的靈位痛哭流涕。

“二弟,你死的好慘啊!”董景珍的親信部將韓子滿勸道:

“將軍節哀,身體要緊啊!”

“什麼身體要緊,你知道嗎?我與二弟從小相依爲命,他就像我的兒子一樣,而且如今他就這麼走了,我怎麼向死去的爹媽交代呀!而且,他還是我親手殺的。你讓我如何咽的下這口氣呀!”說着,哭聲更大了。

“大將軍,不如我們就此反了這昏君,當年如果不是您力主立這個昏君爲主,現在坐龍庭的就是大將軍您了。”

“行了。這裡是江陵,說話注意點。”聽到董景珍的訓斥,韓子滿馬上閉上嘴巴,董景珍擦了擦眼淚。

“你不懂!這裡是江陵,耳目衆多。不單有皇上的,其他幾路諸侯也有耳目在此。哼!你們幾個老東西,看我倒黴了,也不爲我說句話,全都落井下石,好!這回我要好好的治治你們。你明天持我的公文到各軍軍營裡,去收集各軍的名冊,還有通知他們把全軍的糧餉賬目都給我送過來,我就不相信,他們中間沒有一點點黑東西,還有,你忙完這件事情以後。。。。。”董景珍看着韓子滿離去的身影,臉上盡是兇惡的神色。董景珍接着蕭銑的聖旨把整個樑軍搞得是雞飛狗跳,而董景珍和其他的幾位諸侯王也在樑國的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

“陛下!臣已經查明,宋王楊道生、楚王鄭文秀、燕王許玄徹、魯王萬瓚、齊王張繡、秦王雷世猛等人相互勾結,假借軍需名義大肆吃空餉,有的全軍只有一半不到的人,更有甚者以老弱假冒青壯。並且張繡和楊道生還在原先征討嶺南和巴蜀時冒領軍中死傷將士的撫卹達二十萬兩。這是全部的證據,還有數十名人證在殿外等候,請聖上過目定奪。”董景珍的話剛落,楊道生、張繡等人趕快出班,一個勁的大喊冤枉:

“陛下,這都是那董老賊陷害微臣啊!”

“陛下,董景生這時公報私仇啊!”轉眼間,蕭樑朝堂變成了大市場,雙方的爭辯變成了大扯皮,什麼狗屁倒竈的事情都被宣了出來,蕭銑看的喜在心頭,卻也不得不裝模作樣的申斥兩句:

“好了,各位愛卿,此事就此別過,依朕看,現在各位就以現在的兵員數量到戶部領餉銀。缺額就不用再補了。還有,互補在此造冊,補足原先那些陣亡將士的撫卹,你們貪墨的部分就作爲朕的賞賜吧!”蕭銑的話說完後,衆臣謝恩,但其他的諸侯王看董景生的眼神明顯不善。董景珍在江陵呆不下去了,就提出回到自己鎮守的長沙,其他的諸侯王也一同回到了自己的藩地。

長安——李淵早朝山呼萬歲後:

“各位愛卿,朕今天得到了密報,那蕭樑的董景生派人來與朕聯絡,說願意裡應外合,幫助我們攻取荊楚和巴蜀。你們怎麼看?”李元吉先出班奏道:

“父皇,荊楚巴蜀那窮山惡水之地,得之無益,再說了,晉陽是我朝的龍興之地,兒臣以爲如今我們應該先對付劉武周,收復山西故地再說!”李元吉丟失了山西,在李唐朝廷中擡不起頭來,一心想要早點駁回面子。李世民馬上開口反駁:

“父皇,兒臣以爲,要收復失地,最先要強大自己,昔日,秦國一統天下之前就是先多巴蜀,再攻中原,而且那蕭樑裡有內應,相比起來比那劉武周更加的軟弱可欺,所以兒臣以爲應該先攻巴蜀,再取荊楚,對洛陽王世充成威懾之事。”

“那巴蜀野人遍地,又難以治理,荊楚湖泊衆多,三峽一帶水流兇猛,不如山西一馬平川。再說了晉陽龍興之地一直在劉武周手裡,我朝能夠定鼎關中就是因爲晉陽有一條龍脈,如果他挖斷晉陽的龍脈,那麼我朝還能穩固關中嗎?”在李淵定鼎關中後,爲了登基做準備,暗中在民間傳播,說晉陽有條龍脈,而李淵正是粘了這條龍脈的龍氣才順利的定鼎關中,成爲了大唐天子,關中和山西的百姓對這個傳聞深信不疑。

“元吉,不要危言聳聽!”衆臣聽了李淵的話,聽出了他話語中的焦急,就都閉上了嘴巴。李靖出班奏道:

“陛下!古語有云,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臣以爲,如今蕭樑正好內亂,正好藉此機會削弱蕭樑實力,而且益州之地自古號稱天府之國,從秦帝國開始就是糧米之倉,不如派人在荊楚一帶暗中傳播董景珍意圖反叛的消息,讓他們自己先鬥起來。再另做它圖。”李靖雖然沒有把話說明白,但衆人聽出他也是贊同李世民的意見。李淵看到李建成沒有說話:

“太子是何意!”

“兒臣以爲,自古守業在德不在險。想那霍邑、潼關,哪一個不是天下險要,還不是被我軍攻破,正是因爲我軍有德,方得天佑,若我軍無德,豈會屢獲天助,屢有賢才投靠我朝!而風水龍脈之說,虛無飄渺,孔夫子有云,子不以怪力亂神;再說了,古有成語,得隴望蜀,今我朝已經得到隴西諸郡,兒臣贊同李靖大人所言。”李淵沉思一會:

“好!就依李靖將軍之計,命李靖將軍先期前往隴西,做征討巴蜀的準備,命峽州刺史許紹在峽州大張旗鼓的練兵,要大肆招搖說那董景珍意欲投靠我朝,讓他們自己熱鬧熱鬧。”

“聖上英明!”

長沙——董景珍府,董景珍自從回到長沙後,一直在等待着韓子滿的消息,也在不斷的做準備着造反準備,督造兵器。誰知道韓子滿還沒有消息回來,蕭銑的欽差就到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晉王大司馬董景珍爲人忠義,朕心甚慰,自江陵一別,朕心中甚是想念,命董景珍旨到即行。欽此!”董景珍聽到聖旨後,心中覺得蕭銑一定是聽到了什麼風聲。‘難道蕭銑知道我要投靠李淵,算了,不管他知不知道,我就反了吧!’董景珍站起身來:

“多謝欽差大人!”欽差正等着董景珍的打賞,誰知道肚子上突然一痛,發現肚子上被尖刀插了個洞。

“晉王你!啊!”脖子上又捱了一刀,死了過去。董景珍擦了擦尖刀上的鮮血:

“來人啊!傳令全城,蕭銑昏庸殘暴,陷害忠良,濫殺我弟,我董景珍今天就反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 草原陰謀 二第一百零六章 無題第一百五十三章 紛亂局勢 四第三百九十一 劉武周和宋金剛之死 十六第三拜三十二章 夏縣屠城 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攻下長安第二百四十九章 蕭瑀投唐 二第四白三十一章 李建成再次遇刺第六百零三章 針對薛延陀(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戰前之戰 五第六百五十六章 百濟內亂(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突厥內亂 四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密投唐 五第七百四十八章 胡僧事件(七)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羅政變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撫北都 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食鹽的戰爭 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劉黑闥登場 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登基大典(一)第九十八章 榮陽危機 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前之戰 三第六百一十九章 薛延陀的滅亡(十)第六百八十一章 中日海戰(十一)第十一章 追擊突厥第五百五十七章 進軍草原(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部突厥的滅亡(五)第四百零八章 算計 六第三百一十九章 獨孤懷恩之亂 六第二百五十四章 約見四家 二第三百九十四章劉武周和宋金剛之死 十九第三百零四章 連鎖反應 四第六百四十九章 向東進軍(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八十道士投軍第六百四十三章 向東還是向西(六)第六百一十一章 薛延陀的滅(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賣梨子的許敬宗第四百五十一章楊文幹兵變(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無題第二百七十五章 幽州來客 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終日海戰(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父子攜手 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原蝗災第二百三十章 多方聯絡 腳踩數船 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李密投唐 三第五百零二章 鑄造新幣(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突厥內亂 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魯之亂 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穩定長安(七)第一百八十八章 許敬宗使計 四第二十二章 聯姻鄭氏 一第一百零二章 馬三寶歸來 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夏縣攻略第一百六十一章 徐世績投唐 三第四百七十章 決戰玄武門(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恆廣元的表現 二第九十八章 榮陽危機 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楊文幹兵變(十)第七百三十一章 陰謀得逞第五百四十三章 薛延陀汗國建立(八)第一百四十三章 智救李靖 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風雲再起 二第伍佰一十章 招賢納士(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王伯當冤死第七百二十八章 遼東傳道(六)第七百四十四章 胡僧事件(三)第二十七章 獨孤病逝第一百二十三章攻破霍邑 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縱橫陰謀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淵登基 一第三百四十七章劉武周與宋金剛之死 八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日海戰(八)第五百零五章 鑄造新幣(五)第七百零四章 李陳終成眷屬(十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竇建德出兵 二第五百四十章 薛延陀汗國的建立(五)第七百四十三章 胡僧事件(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李陳終成眷屬(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又得一將第三百六十四章 戰前之戰 六第五百零一章 鑄造新幣(一)第六十八章 五糧液的誕生第四百七十七章 決戰玄武門(九)第三百五十五章 宣撫北都 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穩定長安(一)第伍佰一十章 招賢納士(二)第三百五十章劉武周與宋金剛之死 十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劉文靜之死(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東部突厥的滅亡(一)第五十九章 文帝駕崩 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食鹽的戰爭 四第三百九十五章 陰謀與妥協 一第八十三章 楊玄感兵變 四第六百六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五十八章 東北亂局(二)第六百八十六章 鬥爭開始(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左遊仙之死第七百零二章 李陳忠誠眷屬(九)第一百八十九章 許敬宗使計 五第伍佰二十四章 欲圖草原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密投唐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