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動亂伊始 二

?

馬上就要到元旦了,宮廷裡的太監宮女爲了迎接元旦佳節而忙碌着,到處披紅掛綵。文帝也一直沉浸在骨肉即將團圓的喜悅之中,想着自己的兒子孫子歡聚一堂的情景,也許到時可以把楊勇放出來。雖然他不是個好太子,但畢竟是我的兒子,到時一起聚一聚,在給他一個小官閒職,就讓他快樂輕鬆的度過自己的餘生吧!

這時,皇帝撇見身邊的貼身太監秦恩拿着兩本奏則,正戰戰兢兢的看着自己。楊堅一看大怒,對着秦恩大吼道:

“你這個奴才,朕不知道跟你說過多少遍了,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得耽誤國家公事,還不快把奏則呈上來。”秦恩聽了這話,小心翼翼的走了過來。可手還是在不斷的顫抖。秦恩侍候皇帝多年,文帝看他這樣,有些不耐煩的把奏則搶過來,翻開一看,氣得全身發抖,把奏則直接摔倒了秦恩的臉上。

“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反了,都反了,朕還沒死呢?他們就這樣。。。。。。”心口一甜,一口鮮血吐了出來。就暈了過去。秦恩見到馬上慌了,扶着文帝大喊。“皇上昏倒了,快來人啊!快傳太醫,快去叫太醫來,快呀!”

原來其中一本奏則上寫着,大隋仁壽元年十二月,原太子楊勇長寧王楊儼勾結其餘諸子及漢王楊諒意欲反叛,聽聞聖上派人接替其官職,誤以爲事泄。意欲殺李淵祭旗,被其護衛擊殺。其餘兄弟自焚府邸而死,漢陽太守安城王楊筠聽聞驚變後,自縛入囚車入京請罪,路遇盜賊遇刺重傷不治,隴西太守平原王楊裕據城不準魚俱羅入城,破城後被囚於府中。另外一本奏則寫道,漢王幷州總管楊諒走至潼關,聽聞風聲後馬上返回幷州,集合兵馬舉起反旗,調集幷州大營屬下太原、雁門、代郡、朔方等地駐軍三十餘萬一起攻打蒲津關。突厥看我朝邊關兵力調動空虛,入寇洗劫雁門、代郡等地,攻破屠城、奴掠人畜數十萬。百萬難民流落關中。

楊諒叛亂、突厥擾邊以致文帝昏倒的消息傳出了之後,朝廷大員慌作一團。齊聚在仁壽宮等待消息,爲首的楊素撫摸着自己的銀鬚,笑臉盈盈的看着其他的官員,蘇威、於仲文以及文帝的新女婿柳述等人爲混亂的局勢憂心重重。李建成在宮門當值的時候,也聽說了這些事情,但因爲他是李淵的兒子,而李淵又被認爲是這次大亂的始作俑者,所以很多以前與他關係好的官員都對他若即若離。這時,值班太監喊道:

“太子殿下駕到!”在場的官員聽到,趕忙向楊廣見禮。

“臣等參見太子殿下!”

“各位大臣免禮!”楊廣謙遜的回禮。“各位大人相信已經都知道出了什麼事,如今逆弟反叛,父皇昏迷不醒,各位不知有什麼高見!”許多人都是官場人精,直到現在是敏感時期,說錯一句話,很快就會大禍臨頭,所以自然低頭不語。朝堂上如死一般的靜。這時,一位品級不高的官員說道:

“各位大人,如今形勢逼人,朝廷不可一日無主,故卑職提議,讓太子殿下先行監國,待聖上清醒之後再做商議。各位意下如何。”按古代王朝的慣例,這樣做無可厚非,但因爲皇帝很多疑,這些年以各種藉口罪名殺掉的文物官員數以千計,如果皇帝醒來,誰也不知道會不會被秋後算帳,因而高級官員都不敢率先表態,再說,那是一個下級官員,所以也沒有人搭理他。有人向楊素問道:

“老柱國,您是當今的元老重臣,又是皇上的族弟,您先表個態吧!”楊素還是笑而不語,別人也不知道他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這時,還是那個人想讓楊廣監國地官員說道:

“各位大人,如今形勢危急,我等絕不能因小利而忘百姓大義,在下官職卑微,願以頂上首級官職不要,爲萬民生計,懇請太子立即監國理政。”這是他第二次表態了,衆位官員仔細一瞧,原來是官拜門下省舍人的封德彝。他雖然官職不大,但因爲門下省的職責是撰作皇帝的詔令,直接對皇帝負責,所以大家對於門下省的官員都明裡暗裡的畏懼巴結。另外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楊素的侄女婿,也是他的得力助手之一。這仁壽宮雖然是楊素監督建造的,可那時拿大主意的是他,他這兩次帶頭,馬上一些牆頭草馬上跟着跪在楊廣的面前齊呼道:

“請太子以社稷黎民爲念,速速監國理政,拯救萬民於水火。”他們的心裡當然都還有一個念頭。‘法不責衆,另外是楊素的侄女婿出頭,到時我們也是我們又不是第一個。’太子楊廣看着封德彝問道。

“大人是誰,官居何職啊?”

“微臣名叫封德彝,現官居門下省舍人之職。”

“嗯!”又對其他的官員們說,“本宮在此危難之際,承蒙各位大人看重,暫代父皇監國理政,待父皇醒來以後,本宮立即向父皇稟明一切,日後後果由本宮自己承擔,與各位大人無關。”其他的官員更是感激涕零,齊聲高喊太子殿下英明。其後,楊廣以監國的身份下令,命上柱國、尚書左僕射楊素爲平叛大軍總管,兵部侍郎宇文述、右衛將軍宇文化及等人爲副總管,民部侍郎裴矩爲參軍,統領四十萬大軍平叛。並寫下檄文,歷數楊諒居國家高官,食國家厚祿,卻不思報國。上對君父不孝,氣昏父親;中對兄長不恭,起兵奪位;下不顧黎民百姓生死,製造兵禍,引異族入寇等數條大罪。能取楊諒首級者,封開國郡公,賜黃金萬兩。另外命有司立即調撥物資,救濟災民,妥善安排。

李建成在宮門聽到了楊諒造反和楊廣監國理政的事情後,對自己說,我這隻小蝴蝶的翅膀扇了扇,盡然改變了這麼多人的命運。哎!不知道我以後的命運是否會改變呢?說完後,自己笑了笑。

求紅票,謝謝。

第二百三十二章 多方聯絡 腳踩數船 四第四百四十六章江淮嶺南長安洛陽 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李陳終成眷屬(五)第一百八十五章 許敬宗使計 一第四十一章 動亂伊始 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東西挑事(三)第五百零四章 鑄造新幣(四)第十一章 追擊突厥第六百九十四章 李陳終成眷屬(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戰前之戰 九第三百九十三章劉武周和宋金剛之死 十八第四百九十八章 再遇陳玄奘(三)第九十六章 太原留守第五百二十三章 突厥公主(七)歷史上真正的陳碩真和章叔胤第二百五十六章 陰謀再起 三第七十九章 出鎮河東 一第一百零四章 馬三寶歸來 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建成遊河北齊魯 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道玄出山 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屈李歸唐 一第五百一十九章 突厥公主(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東北亂局(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馬邑陷落第五百零五章 鑄造新幣(五)第五百四十章 薛延陀汗國的建立(五)第八十九章 天機變 三第六百三十九章 向東還是向西(二)第三十六章 新的密謀第三百八十九章 再遇謀局 七第六百二十七章 陰謀與陰謀(六)第一百零七章 長安、太原第五百八十七章 東部突厥徹底滅亡(四)第一百八十章 風雲再起 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馬邑內訌 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再遇謀局 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決戰玄武門(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房杜歸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長安危機 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諸國長安覲見(七)第二百二十章 李密投唐 七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遇謀局 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伏威託孤第一百八十二章 僵局第九十九章 榮陽危機 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陰謀與陰謀(四)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建成的謀劃(四)第六十五章 秀寧逃婚 三第三拜三十二章 夏縣屠城 五第四百五十七章 楊文幹兵變(八)第伍佰一十章 招賢納士(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竇建德出兵 五第三百五十八章 宣撫北都 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中日海戰(六)第六百五十六章 百濟內亂(三)第三白九十八章 新的較量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世民凱旋第七十章 楊素之死第六百五十三章 向東進軍(五)第三百七十五章 戰前之戰 十六第五百八十四章 東部突厥徹底滅亡(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馬邑內訌 八第五百一十五章 科場醜聞(一)第六百四十章 向東還是向西(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東北亂局(一)第四百七十九章決戰玄武門(十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穩定長安(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人生如棋局第七百零二章 李陳忠誠眷屬(九)第二百四十九章 蕭瑀投唐 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陰謀與妥協 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蕭後行蹤 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進軍草原(十四)第六百零二章 針對薛延陀(二)第六十五章 秀寧逃婚 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進軍草原(十九)第四百七十一章 決戰玄武門(三)第七百零一章 李陳終成眷屬(八)第三十八章 榮陽省親 二第三百零八章 連鎖反應 八第三百七十九章 戰前之戰 十九第四百五十九章 楊文幹兵變(十)第三拜三十二章 夏縣屠城 五第三百九十七章 陰謀與妥協 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獨孤懷恩之亂 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長安危機 三第伍佰三十六章 薛延陀汗國建立(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陰謀與陰謀(十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蕭瑀投唐 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人生如棋局第三百八十五章 出兵洛陽第三百零三章 連鎖反應 三第一百四十章 內宮搭線 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江都之變 三第四十四章 逆轉 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多方聯絡 腳踩數船 一第五百八十七章 東部突厥徹底滅亡(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馬邑內訌 八第六百四十八章 女兒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