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中日海戰(七)

三韓之地的白江口,中大兄皇子在大海人皇子的陪同下,檢閱着倭國水師軍隊。倭國水師軍隊高聲歡呼着:

“天智天皇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齊明天皇病逝之後,大海人皇子馬上擁立中大兄皇子繼承天皇之位。而天智天皇在從新登位之後,馬上發表了‘深刻的就職演說’:

“各位天照大神的子孫們。齊明天皇將你們帶到這裡,本來是來尋找傳說中的皇道樂土,可是齊明天皇卻並沒有完成這項偉大的事業,如今,齊明天皇陛下的靈魂已經與天照大神和神武天皇陛下身邊,他們在天上看着我們。看着我們這些天照大神的子孫們,爲我們的後代贏得一塊沒有海嘯、地震、豐饒的土地,可惜啊!願齊明天皇的靈魂在天上得意安息,也希望齊明天皇能夠保佑我們,旗開得勝,將百濟、新羅、和高句麗等國的土地收歸到我們的腳下,讓天照大神的光輝,普照着大地!”周圍的倭國將領和士兵大聲喊道:

“讓天照大神的光輝,普照着大地!讓天照大神的光輝,普照着大地!”天智天皇大手一揮:

“衆位將士,出征!”由於李唐朝廷瑣務纏身,很長時間沒有派遣軍隊前來增援三韓駐軍,而劉仁軌知道倭國一向對於三韓虎視眈眈,爲了保證到時候有足夠的兵力大軍反撲,劉仁軌將大批的軍隊調至三韓新羅舊都和鴨律江一線佈防。而在百濟舊地,百濟留守府都督扶余豐也藉着李唐收縮兵力的機會。乘勢宣佈,百濟復國。扶余豐在百濟歷代先王的王陵前高聲宣唱着:

“歷代先王在上,不孝子孫扶余豐在此向衆位祖先賠罪!自我百濟立國,多爲先王爲保我百濟基業,血撒疆場,使我扶余氏族得以在這三韓土地上得勢,可是,扶余隆那個窩囊廢,卻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和勇氣,使得我們百濟大好土地被李唐蠻子踐踏。如今,我,扶余豐終於達成了心願,驅除躂奴,復我百濟!”跟在扶余豐身後的百濟大長老們和百姓們都一起大喊着:

“驅除躂奴,復我百濟!驅除躂奴,復我百濟!驅除躂奴,復我百濟!”相比扶余豐、百濟大長老們和百姓們帶着的悲傷,在倭國兵營裡頭,鬼室福信和天智天皇、大海人皇子等人又是一片歡樂。

“哈哈哈!來!來!來!鬼室大師,我們乾杯!”

“天皇陛下請!大海人皇子殿下請!”

“鬼室大師!我們倭國大軍能夠有如此的順利,都是大師你的功勞啊!”鬼室福信一邊應酬着,一邊向天智天皇和大海人皇子說道:

“天皇陛下,皇子殿下,其實說句實話,我們百濟與貴國都是同宗同祖的。我們百濟歷代先王的王后,都是倭國公主,至於民間的嫁娶,那就更多了。說到底,我們都是一家人嘛!”

“是啊!大家都是一家人嘛!”

“嗯!天皇陛下,皇子殿下,另外,在下想向各位請求的就是,各位,千萬要約束軍紀,千萬不要傷害百濟百姓,另外糧食和女人,我已經爲各位準備好了。當然了,除了百濟百姓不能傷害之外,其他的,尤其新羅人,隨便各位怎麼處置!啊!哈哈哈!”

“哈哈哈!”天智天皇和大海人皇子都笑了起來。因爲原先毛野稚子的鬼軍在三韓大地肆掠,百濟百姓對於倭國的兵士非常的反感和恐懼。倭國大軍雖然在三韓大地一帶進展順利,可是後勤方面,倭國本來地域狹小,糧草不足,如果不是因爲齊明天皇的去世,以及天智天皇和大海人皇子攜手,並且中臣鐮足也在倭國本土一帶送來了一部分的糧草,才暫時穩定了軍心。但是,認識喜歡吃肉的。每天只能啃饅頭,沒有多餘的物資,三韓一帶劉仁軌和劉仁願等人堅壁清野,將很多百姓遷走,房子燒光、糧食燒光、家畜全部帶光。倭國的軍隊士兵心中自然有些怨氣。再加上長時間離開自己的親人,沒有女人發泄,大量的倭國士兵心中都有一種難以言表的壓抑。私下裡的械鬥發生了多起。甚至有人暗中透透回倭國本土,引發了多次彈壓,天智天皇的心中也知道,這種情況不容樂觀。鬼室福信知道後,利用自己百濟宗室和民間有大量信徒的作用。爲倭國大軍送來了大量的家畜,並且又在百濟殘存的百姓中大肆宣傳,倭國是前來幫助百濟復國的,並且,百濟與倭國世代通婚,大家同宗同族。原本,鬼室福信就是扶余王室後人,在百濟貴族圈子中間就有很多的故舊深交,而且百濟貴族中與倭國的通婚不少,再加上鬼室福信民間有一定的微信和信徒。很多貴族官員便交出了自己暗中儲存的米糧和牲畜,而百姓們在鬼室福信的蠱惑下,就獻出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兒。雖然,女人的數量不多,甚至,是幾十個共用一個,不過對於那些渴望發泄出自己內心邪惡慾望的‘畜生’來說,自然沒有什麼可以計較的了。軍心馬上穩定了下來。新羅舊都,劉仁軌和劉仁願一直都在等待着長安一帶的消息——守土失利,使得大片三韓土地落入倭國的手中,百濟復國了。劉仁軌心中知道,作爲三韓一帶,李唐的最高長官,長安一帶言官、諫官一定會像發瘋一樣的將彈劾奏則擺上李建成的龍案上,自己很可能會被送上斷頭臺,史官書寫的史書上一定會留下千古的罵名,可是,劉仁軌的心中又有一絲期待和祈禱,期待皇帝能夠接受自己的建議,並且也祈禱着李建成能夠給自己一個機會。劉仁願也在焦急的等待着,與劉仁軌一起放棄了大片李唐的疆土,劉仁願也知道,自己未來的下場也不是會很好的,當劉仁軌提出,要暫時避開倭國大軍的鋒芒,放棄百濟一帶的舊地,退守新羅舊都,防守鴨綠江一帶,待朝廷援兵到來之後,再從新反攻,劉仁願的心中有了遲疑,但是劉仁願知道,劉仁軌是對的。不過,劉仁願保持了沉默。爲了安定劉仁願的心思,劉仁軌向劉仁願說道,所有責任由劉仁軌自己承擔,劉仁願心裡也一直希望知道,李唐對於自己的處置。當然,劉仁願心裡也希望,真的像劉仁軌說的那樣:

“仁願兄,陛下聖明,對於我們的苦心,一定會理解的,相信在下,陛下到時候,一定會讓我們戴罪立功的。”

‘希望真的像劉仁軌所說的那樣!’劉仁願一直都在心裡祈禱着。

“啓稟兩位大人,長安有密使欽差到了。”

“哦!快請!啊!是狄大人!”來人正是麒麟暗衛指揮使狄仁傑。狄仁傑與劉仁軌和劉仁願寒暄了一陣子之後,從懷中取出了一道黃絹。

“劉仁軌、劉仁願兩位大人請接皇上的密旨。”

“臣劉仁軌(劉仁願)跪接陛下密旨。”狄仁傑將黃絹打開:

“據遼東留守駐軍所奏,倭寇橫行,三韓之地危及,朕心中甚爲明瞭,朝廷暫處危機,不過二位將軍放心,土地在於國家之本,一寸一毫都不得放棄,另外,劉仁軌之奏摺朕已經清楚,暫時躲避倭國軍隊之鋒芒,另外,朕依卿家所奏,已經重新啓用苑百濟王扶余隆,不日就將將其放歸百濟復位,並且還將啓用新羅舊族,幫助二位愛卿重建三韓次序。”狄仁傑唸完之後,向劉仁軌和劉仁願兩人恭喜道:

“二位大人,陛下在在下來之前,向在下叮囑道:說二位劉大人的以時間換取空間,隨後集中優勢兵力的策略極爲讚賞,不過陛下還說了,希望三韓一帶的局勢不要發生太大的惡化,鴨律江這邊三韓的局勢,由劉仁軌和劉仁願二位大人兜着,但是對岸的遼東之地,千萬不能退入,一旦李唐軍隊退入遼東,倭國軍隊佔據整個三韓的話,那麼,局勢就難以控制了,因爲,遼東的渤海國可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啊!到時候,就等於我朝受到了倭國和渤海國的兩面夾擊,到時候失去的可就不是三韓那麼一小塊地方了!”劉仁軌和劉仁願點點頭:

“是!在下明白!陛下真是英明啊!臣等能夠有此英主,也是臣等的福分啊!”如果李建成在場的話,聽到劉仁軌和劉仁願這樣誇自己,一定會感到有些慚愧——其實以空間換取時間,並且借用土地削弱敵方實力的事情並不是李建成的首創,在後世民國抗日時期,天朝太祖就評論委員長是以空間換取時間,以大縱深的理論,使得日本的兵力不斷萎縮,難以爲繼,最終取得了勝利。而後世天朝太祖再與委員長爭天下的過程中,也是活學活用這個理論,不斷的丟棄城市,收縮兵力,而委員長收復了這些城市之後,必須佈置留守兵力,無形中使得自己進攻的力量不斷的縮小,天朝太祖乘勢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掉委員長的有生力量之後,再將這些失去的城市奪回。最終將委員長趕到了海上的小島上。如今,李建成也借用這條計策,相信,劉仁軌和劉仁願會給自己帶來好消息的。 шωш● ttκǎ n● ¢ ○

不好意思各位看官,真的很忙,各位看官見諒!

(本章完)

第五百章 親農大典第四百五十九章 楊文幹兵變(十)第二百九十八章 父子攜手 二第二十九章 新的密謀第四百八十八章 穩定長安(八)第五百三十一章 再使草原第五十三章 千金公主之死 五第四百二十章 劉黑闥登場 三第七百二十二章 承陸歸來(十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劉武周和宋金剛之死 四第五百八十一章 執信必可之死(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算計 九第六百八十二章 鬥爭開始(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荊州總管之爭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破霍邑 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陰謀再起 三第一百九十章 許敬宗使計 六第五百七十七章 東部突厥的滅亡(三)第六百九十四章 李陳終成眷屬(一)第四百七十一章 決戰玄武門(三)第六十八章 五糧液的誕生第五十章 千金公主之死 二第五佰六十九章 進軍草原(十五)第六十七章 李柴聯姻第四百四十九章 挑撥(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敬宗使計 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江夏王李道宗與李道玄第八十章 元霸歸來第四百八十七章 穩定長安(七)第六百二十六章 陰謀與陰謀(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進軍草原(八)第五百二十五章 冊妃大典第二百七十七章 馬邑內訌 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許敬宗使計 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再踏薛延陀第一百五十六章 蕭後行蹤第七百零五章 李陳終成眷屬(十二)第六百七十章 遼東新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草原陰謀 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齊魯河北歸唐第三百六十四章 戰前之戰 六第七百四十章 平定吐蕃(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李密投唐 二第三百零四章 連鎖反應 四第一百第一百二十七章 尉遲恭出山第一百零八章 納賢第四百五十三章 楊文幹兵變(四)第四百四十五章江淮嶺南長安洛陽 一第一百六十章 爭奪玉璽第二白八十三章 馬邑內訌 七第一百三十七章 江都之變 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長安危機 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東部突厥的滅亡(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長安危機 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戰前之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進軍草原(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李建成的謀劃(七)第四章 初遇闊海第二章 獨孤來訪第七十三章 隋朝文字獄第五百一十一章 招賢納士(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江夏王李道宗與李道玄第二百八十章 馬邑內訌 四第三十三章 暗流涌動第七十章 楊素之死第二百四十九章 蕭瑀投唐 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進軍草原(七)第三百二十六章 縱橫陰謀第三百六十六章 戰前之戰 八第一百九十章 許敬宗使計 六第四百七十六章 決戰玄武門(八)第二百一十一章 荊州總管之爭第二百七十八章 馬邑內亂 二第七百二十章 承陸歸來(九)第二百三十七章 食鹽的戰爭 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僵局第六百九十八章 李陳終成眷屬(五)第六百五十八章 東北亂局(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東部突厥徹底滅亡(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二兄弟凱旋 二第四百四十六章江淮嶺南長安洛陽 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突厥內亂 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前之戰 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夏縣攻略第六百五十四章 百濟內亂(一)第一百章 榮陽危機 四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部突厥的滅亡(五)第三百七十二章 戰前之戰 十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王伏寶與馬哈吐樓第五百三十三章 再踏薛延陀第一百二十三章攻破霍邑 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佈局吐蕃(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遼東傳道(六)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功告成第四百九十章 對峙突厥(二)第四百九十八章 再遇陳玄奘(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誅殺高、王 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又得一將第五百零八章 鑄造新幣(八)第七十章 楊素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