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九章 氣得翹鬍子

大明宮金鑾殿上,朝會依舊在舉行。

“哥薩克兩大部羣發兵塔塔爾,阿列維奇王子潛逃,這分明是有預謀的發動戰爭!

俄國是大國不錯,難道我大楚還怕了他們不成?

要戰便戰!

啓奏陛下,臣牛繼宗請求領兵支援。”

大殿之中,牛繼宗大聲道。語氣義憤,聲如洪鐘。

“牛大人此言大差。

其一,雖然塔塔爾是大楚的番屬,但到底不是我朝疆土。

其二,金烏汗明言指出,事情的起因是因爲他們誤殺了三名俄國人,俄國人睚眥必報,所以纔對他們發難,又豈能說是有預謀的發動戰爭?

其三,就算是要救援塔塔爾部,陛下也只需要御命乞顏和捏古斯兩大部馳援即可。又何須牛大人親自帶兵前往?

其四,此時我方尚未得知俄方的意向,貿然發兵,豈非輕易挑起兩國爭端?須知,好戰必危,這仗若能不打,還是不打的好。

牛大人以爲然否?”

吏部尚書出列道。

他的話,引起很多人的點頭贊同。

牛繼宗冷冷瞪了他一眼,啥意見也不給,就甩給他幾個字:“哼,書生誤國!”

吏部尚書頓時氣的鬍子翹起。和武將討厭“粗鄙武夫”一詞一樣,“書生誤國”這個詞同樣也是文官們最不喜歡聽的詞之一了。

牛繼宗一下子就犯了衆怒。要知道,入殿百官,文左武右,雖然看起來數量差不多,但是別忘了,國朝未開武舉,武官那邊站着的,有大半都是純粹的文人……

而文官這邊站着的,卻只有極少數武職轉文職的。

可想而知,甩出這個詞之後的牛繼宗遭受了怎樣的冷眼。

但是牛繼宗是誰,他可是當朝出了名的“粗鄙武夫”,依舊直挺挺的站着,毫無悔過之心。

吏部尚書冷哼一聲,懶得和這樣的人胡攪蠻纏,一甩袖子入列。

眼見兩位大佬鬧僵了場面,戶部左侍郎鄭世安站出來打圓場。

“牛大人且勿動怒,下官認爲徐大人所言言之有理......”

“自古以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其實打的就是錢糧,是國帑。

那俄國是和我們大楚一樣的帝國,甚至我聽說他們遠在極北苦寒之地,茹毛飲血,最是野蠻之人。與之開戰,能不能打贏且不說,就說如今的國庫,也實在是撐不起這樣一場註定耗時長久的曠世大戰了。”

牛繼宗嫌惡的看了鄭世安一眼:“別以爲我不知道,你們戶部最擅長的就是哭窮。國朝定鼎百年,國泰民安,四姨臣服,會撐不起一場大戰?

我看要麼就是你等鼠輩膽小怯戰,要麼就是你們戶部瀆職,暗通款曲,致使國庫空虛!陛下,臣請治鄭世安之罪!!”

“牛繼宗,你不要血口噴人!”

鄭世安完全沒有料到牛繼宗僅憑推測就敢當面彈劾他。

正慶帝也瞧了鄭世安一眼,這個可是何善寶的忠實鐵桿。他沒有藉機發難,而是問道:“鄭愛卿,國庫今歲所餘多少?”

“回陛下,去歲歲入一共四千三百五十六萬兩白銀,除去上年國庫欠銀三百四十萬兩,總計四千零五十六萬兩。到如今,國庫尚餘九百五十餘萬兩。

如今纔到冬月,還要除去歲祭所需約三百萬兩,恩賞皇親、王公貴族所需約二百萬兩,還有全國數萬官員剩餘兩個月的俸祿銀約一百五十萬兩。

陛下大喜,今歲若再無別的出項,國庫尚可結餘三百萬兩......”

正慶帝聽完鄭世安的話,一時間真是百感交集。有時候他都在想,這滿朝臣公。到底是怎麼樣才能做到不管歲入多少,到了歲末都能花個乾乾淨淨的結局。

雖然如今尚存三百萬兩,但是正慶帝知道,等到歲末大典的時候,這三百萬兩也是不可能再存在的,說不定還得再欠點,就像上年一樣.......

不過還好,總算不像前明那樣,國庫連年赤字,虧空一大片,他這裡每年還能勉強抹平。想到這裡,正慶帝也不知是該笑還是該哭了。

“呵呵。”

牛繼宗怪笑一聲:“這就是你們戶部管的家,當真是管的好!”

戶部另一位侍郎聽了不高興了,道:“牛大人,說話可得講良心!我們戶部雖然負有管家之職,但是國庫所有錢糧的用地可不是憑我們自個兒決定。

朝廷哪一項開銷,不是各衙門各位大人申領。然後我們戶部劃出單子,呈給陛下過目,甚至大的項還要拿到朝堂之上請衆位大人一起商議。我們戶部從來不敢私自給哪方一兩銀子,所有開銷都是有清楚的賬目在的。

別的不說,就說牛大人所在的軍部,每年國庫都有近一半的銀子要劃給軍部,這些可都是實打實的銀子去向,我們戶部可曾說過別的沒有?現在牛大人卻來說這話,真是氣煞人也!”

這位右侍郎的話就比較有趣了,不但言語之間擠兌牛繼宗不識好歹,而且還隱隱有想削減軍費之意......

這個議題,幾乎每年都會提及,主要是內閣和軍機閣的大佬們撕逼,難道今天要在這樣的情況下討論這個問題了嗎。

牛繼宗不屑道:“你倒是想有話說,也要你敢。”

“你!!”

這下子好了,這位右侍郎也被氣得翹鬍子。

最上面的正慶帝都看不下去了,輕聲斥責道:“牛愛卿,注意言辭。”

牛繼宗領受。

正慶帝適時道:“戶部掌管天下錢糧,職責重大。高愛卿多次向朕乞求骸骨,朕都未應允,然也念及他確實年事已高,不忍其再多耗心力,特准其告老還鄉,另賜紋銀千兩、宮車一輛,擇日便可返鄉榮養。”

“陛下聖明。”

戶部尚書高倫都告病幾日未上朝了,此議早在衆人意料之中。

“陛下,塔塔爾部不過是誤殺了三個俄國人而已,臣絕不相信他們會單純的爲此出動兩大部羣數萬哥薩克騎兵,而且還是冒着這樣的嚴冬之期,這實在不合常理。

若是我朝對此無動於衷,萬一塔塔爾部不保,讓哥薩克騎兵順利南下,往後不但蒙古諸部會成爲俄國嘴邊的魚肉,就連我朝,也就難以避免和俄國的正面交鋒。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既然俄國人已生爭戰之心,則與我朝早晚必有一戰。與其讓他們百般試探,虎視眈眈。不如主動出擊,壯我大楚赫赫軍威,使俄國人不敢再生進犯之心,順帶震懾諸如韃子、安南、託摩等宵小之心。”

正慶帝本來還想順帶就將林如海的任命一併下了,被牛繼宗這一打岔,只得暫時當下。

當下,最重要的確實是這一議題。

“諸位愛卿認爲牛大人的提議如何?”

......

第四五七章 我帶你找我皇帝哥哥第一二九章 喜得雛鳳之瑞第六五八章 第一個要求第一九五章 四樣藥材第八四八章 我生君未生第四八九章 家族糾察隊第四五一章 聖心第五二五章 治家第七四零章 大小第八零四章 決戰第一六七章 患難中婆媳情深第七六零章 聞訊第六十八章 國子監論春秋闈第六二四章 大腳丫子第五三零章 夜事(五)第六七零章 蠟燭、皮鞭?第五四四章 殺了秦氏第四零五章 聖旨再現第五三五章 好漂亮的玉第四七七章 親近第五二七章 夜事(二)第四六二章 姨太太是個好人第九章 添酒資小輩弄詩助興第四七五章 生女第四十一章 柳湘蓮再現寧國府第三五一章 最痛恨的是第三一六章 有趣的事第一一三章 大明宮君臣奏對第八二二章 輔成王第八一七章 春光暖第六零二章 隱瞞第八二零章 叫爸爸第八十四章 安俏俾心賈清許諾第三九零章 母女相認第一六一章 最後那一道菜第四三四章 我嚇唬的是狗第七一二章 活捉第六零六章 賈寶玉終於看清了某人第七五一章 岫煙第五零九章 誰羨慕誰?第十三章 外院開始建立班底第二七六章 分崩離析第三四五章 小巧兒第一一四章 得人助帝心留烙印第七二三章 疫病?後記1第二一零章 閣老李珍第三四九章 慕容嫣然第五三九章 戶部尚書關於這本書後面節奏加快的通知第三零九章 恰好是我第三六七章 揚州小院第八四五章 伺候的好第二五三章 不虛此行第三一四章 私定終生第四十一章 柳湘蓮再現寧國府第四二三章 縱馬第八十八章 武當山青松道人第二一四章 焦大首秀第三八六章 派禮物第三一一章 行動如風第三八九章 榮國府第六二八章 攜蝗大嚼圖第八二三章 周公輔成王第一七七章 不是普通的毒物第六八五章 知朕者,唯愛卿也第四七四章 瞞天過海第四八七章 討情第二七六章 分崩離析第二三八章 非分之想第六三一章 誰叫你動火了?第二二八章 終算來了第三一章 格殺勿論第二七一章 心慌第一七二章 能給她買一車第四三九章 沒臉第八十一章 夜幕福船遇奇事第三三五章 宣誓效忠第九十九章 薛姨媽借人訓子第六三二章 陳壽猜疑第八三零章 晚上再跪第四二八章 敏銳的薛蟠第七章 爲人父皆望子成龍第六二六章 十九個字第八三三章 有喜第三五四章 六百里加急第八一八章 詩和遠方第四零二章 寶釵第二七一章 心慌第二章 賈家子落難揚州城第六十七章 人生要自己做主第五九零章 寶二爺的好事第七零七章 姐妹衆多第四四四章 紫檀堡第三九二章 邪惡的賈清第一五零章 賈雨村補授應天第五一七章 目的在此第三一四章 私定終生第六九零章 打雪仗第四一一章 淡極始知花更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