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繼位爲誰

《欽定憲法大綱》頒佈兩個月後,1908年11月15日,大清國名義與實際的最高統治者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先後死去了。而且令人蹊蹺的是,兩人去世的時間只相隔二十二個小時。

帝后相繼辭世,立即成爲了大清國乃至全世界的頭號新聞。

聯想到這對世界上最奇特的母子一向不睦的關係,加上太后晚於光緒而死,於是流言立即滿天飛。

很多圈內人,包括駐京的外國使節們都嚴重懷疑慈禧殺害了悲情皇帝載湉。

還有另一個說法,便是袁世凱進藥毒死了光緒。這個說法來自瀛臺服侍光緒的一個太監。但經不起推敲,因爲皇帝雖然失權被軟禁多年,且體弱多病,但每天太醫開的藥方都是要分抄給內務府大臣們每人一份的,如果是重病還有抄送軍機大臣們一份。

袁世凱給皇帝進藥理論上完全不可能。

之所以有這個傳說,是因爲多年來京師一直流傳着光緒帝深恨袁世凱的流言。戊戌年袁世凱辜負了皇帝的信任,導致了變法失敗流產,戊戌六君子頭斷菜市口。光緒念念不忘此大仇,而袁世凱擔心慈禧晏駕後光緒掌權收拾自己,所以看太后不行了,斷然害死了皇帝。

中國人對科學的想象力遠不如對政治的想象力豐富。

其實慈禧害死光緒的理由更多。而且,有一個證據沒法子解釋。那就是在光緒去世的前兩天,慈禧以光緒的名義公佈了皇位繼承人和確立攝政王的兩道聖旨,如果慈禧不知道光緒的死期,這兩道聖旨就無從解釋。

深宮大內是天下最多陰謀和謎團的地方。在言禁大開的現在,官員百姓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可以盡興發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皇帝的死因畢竟不如繼位爲誰更引人關注。

爲了保持愛新覺羅姓氏的統治權,慈禧必須在生前就考慮周詳。

慈禧臨死前面臨的局面是極爲複雜而困難的。南方不穩,山東獨立,更爲危險的是中樞。袁世凱聯合奕劻左右朝局更令慈禧感到心焦。之前,通過官制改革,慈禧已經用明升暗降的手段架空了袁世凱。現在。他必須用一個滿人來抑制奕劻。這個人,只能是醇親王載灃。

由於光緒沒有子嗣,未來的新皇帝只能繼續產生於醇親王府——自沒有子嗣的同治皇帝死後,大清帝國的皇帝連續產生於醇親王府:老醇親王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原本只是個宗室貴族。但因爲娶了慈禧的胞妹。於是他的兒子載湉成爲了光緒皇帝。現在載湉死了,光緒同輩的還有五弟載灃、六弟載洵和七弟載濤(光緒爲長子,但老二、老三及老四相繼夭折)。皇帝只能從這三個人的兒子中選擇。慈禧還沒有最後做出決定。一個流言傳入了宮中:袁世凱準備廢掉光緒,擁戴奕劻之子載振爲帝。慈禧心裡明白,袁世凱不敢也不會這樣做,這個傳言一定是深恨袁世凱的滿洲貴族故意散佈的。即便慈禧心裡有數,她還是立即採取了防範措施,將段祺瑞統帶的第六鎮調出北京,命鐵良統帶第一鎮入京。命奕劻赴東陵視察光緒的寢陵工程……等奕劻返回,慈禧立即宣佈立載灃之子溥儀爲皇儲,並封載灃爲攝政王。

滿清歷史上,只有開國時期的睿親王多爾袞當過攝政王。

佈告天下,新君終於誕生,大清朝翻開了它的最後一頁。

洋人竟然這樣報道,“兩位君主的死確實爲一個新時代的啓動叩響了發令槍,它開創了大清帝國這條古老航船的另一條航線。”

光緒與慈禧相繼辭世,消息傳到廣東,龍謙自然不會像周馥一般戴孝治喪。他此時正在肇慶,親自指導新擴編的特種大隊進行訓練。

特種大隊是在龍謙將第五鎮司令部遷出廣州後成立的,其前身是情報處特別行動隊,王之峰兼任隊長。規模很小,不過四十來人。王之峰代理情報處長後,根本沒有精力抓這支小部隊。但龍謙卻一直記得它,最終將其從情報處名下剝出來,擴大編制,正式冠以第五鎮司令部直轄特種大隊的名稱。又從第五鎮部隊裡選了一百二十餘人充實該大隊,任命原特別行動隊副隊長石紀彭爲特種大隊大隊長,級別爲正營級。

除了馮侖廣西殺俘引起波瀾外,因這段時間比較平靜,龍謙得以抽出時間爲特種大隊編寫訓練大綱,親自指導訓練,倒也樂在其中。

當年在蒙山時,龍謙曾短時間成立過一個神槍隊,如今去了關外的許公持是第一任隊長。其實那個小隊不僅是練習狙擊,其內容就包含了很多特種作戰的課程了。不過,這一次組建特種大隊,龍謙決定好好打磨一下這支部隊,從人員配備上就下了大工夫,隊員必須具備至少一項特別的技能,武術、飛刀、槍法、爆破、攀爬、馬術、方言甚至偷盜開鎖,都算本事。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訓練,基礎的體能訓練是必須的,分爲達標、良好和優秀三個等級,如果得不到達標級,將會被無情淘汰。他們的裝備好,軍餉高(規定是普通官兵的二~四倍),很是吸引人,但入選很難,淘汰率又高,將各部隊(包括已被第五鎮牢牢掌控的肇慶、韶州兩保安團)抽上來的四百五十名優秀官兵,在一個月後已經淘汰了一半,第二個月結束,就剩下不到一百五十人了。第三個月,也就是第三期訓練結束,龍謙估計能留下百十人就不錯了。

本來這種部隊就不是以人數取勝的。

這個時代還沒有特種作戰這樣一個名詞,龍謙算是開風氣之先。至於這支逐漸成型的部隊在未來的戰爭中是否發揮預期的作用。龍謙自己也心裡沒數。

“啊,終於死了。”那天龍謙正在視察炮標的演習,不是實彈,而是觀察氣球測距科目。龍謙終於聽到了慈禧死了的消息,對跟着自己的胡宗玉感嘆了一聲,“這注定是一個在歷史上留下罵名的人物,但我知道,換做他人,也未必比老太婆強多少。”

“我知道司令是太后提拔的……”胡宗玉應道。

“是。但是有一個詞叫歷史唯物主義,你懂嗎?”

胡宗玉搖搖頭。

“屬於哲學範疇。唔。我聽說你很喜歡讀書。什麼書都讀,據說將《天演論》讀了好多遍?讀過西方的哲學書嗎?”

“沒有。”

“有空的話建議你讀一讀。明白了歷史唯物主義,就不會說慈禧提拔了我了。哈哈。”

胡宗玉以爲龍謙會因慈禧之死而難過,畢竟知恩圖報是人的基本品德。但看起來龍謙似乎有些高興的樣子。

“宗玉。你是不是認爲我聽到太后晏駕的消息應當難過。甚至該給她戴孝以示哀思?”

“我不知道。但我對太后沒什麼好感。中國被她統治了幾十年。搞得亂七八糟……”胡宗玉看龍謙以異樣的目光盯着他,“司令,我是不是說錯了?”

“沒有。你說的很是。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一個人登上歷史的舞臺。就要接受歷史的檢驗,幹得好,後人懷念,幹得不好,後人唾棄。不是自己或者子孫說了算的。說了算的恰恰是他們看不起的百姓……宗玉,當初我勤王救駕,本就沒安什麼好心,不過是藉此爲蒙山軍獲得一個生存發展的空間罷了!算起來我也有八年多未見太后了,不過,如果沒有太后給的機會,歷史就是另一幅樣子了,我的人生也要另寫……不說這個了,你幹了多年的參謀長,你來說說,新君登基,對我們有利還是不利?”

“司令這個題目太難了。我說不好。不過,我覺得司令似乎不該避讓鳳山,一個光桿司令,怕他幹啥?”

“你們還是不懂得退讓的奧妙啊。你說,如果我不將司令部搬出廣州會是什麼結果?”

“我不知道。最多就是打唄。就憑他手下那千餘慫兵?我帶一個營就可以端了他的將軍府!”

“宗玉,要知道我避讓的不是鳳山,而是朝廷!我需要時間,時間對我們有利卻對朝廷不利。如果我們幹掉鳳山,大戰不可避免,我們就沒有時間爭奪巡防營了!不將巡防營控制住,我們就無力北伐!這點都看不明白?”

“還是司令厲害。”胡宗玉想起了駐紮廣州的保安第一團,除了團長是鳳山的人,三個營長的兩個,九個連長的六個都是蒙山軍派過去的軍官。至於再下面的排長班長,親蒙山軍的佔了絕大多數,因爲他們知道軍餉來自哪兒,武器來自哪兒。

“不過,時間並非一直對我們有利。馬上就是1909年了,時間開始對我不利了……宗玉,做好準備吧,最後攤牌的時候快到了!”

“司令,俺覺得朝廷現在更顧不上咱們了……”

“爲什麼?”

“朝廷視我蒙山軍爲大敵。但他們依靠的只能是北洋軍。不徹底解決北洋軍,他們就沒本錢跟司令叫板……”

“唔,不錯,不錯。能想到這點很不錯。”龍謙點點頭,“不管他們狗咬狗了,你說,朝廷要動武,先動哪兒?”

“山東。不拿下山東,北洋的主力就不能南下……”

“完全正確。行,你沒有讓我失望。山東局勢將引發全局的變化,現在要做的,就是準備,再準備!”

“是。還有一件事,不知道該不該打聽……”

“什麼事?”

“司令,您如何處理新寧事件?”

“這件事啊……”龍謙嘆了口氣,“我會處理的。”

新寧是廣西一個縣治,位於南寧以南。第十鎮十九協翻越大山西進廣西,突然出現在與陸榮廷部對峙的義軍後路上,立即扭轉了局勢。

立功心切的馮侖指揮三十八、三十九兩標神速北進,在太平府以南將南撤的義軍主力擊潰,黃興不知所終,大約有兩千名義軍被俘,後分別關押於三十九及周毅隨後帶去廣西的三十七標部隊。周毅第十鎮司令部、二十協司令部及三十七標進入廣西后,三十九標則脫離十九標指揮歸於二十協,三十七標則回到馮侖指揮之下。12月19日,駐守新寧看押戰俘的三十七標二營部隊上報戰俘暴動,二營將所有關押的四百七十三名戰俘全部槍殺於新寧戰俘營。恰好新寧有一座天主教堂,此事被法國神父所披露,立即引發了軒然大波。

“司令,輿論最近對您很不利,我是擔心朝廷會拿此事做文章啊。”胡宗玉說道。

“朝廷是不會追究此事的。他們巴不得我殺光革命黨。但你說的沒錯,這筆血債總要償還。馮侖太讓我失望了。”

第10節 危機與變局二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13節 阻擊六第18節 榮軍農場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6節 隨營軍校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4節 歐洲滑向戰爭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16節 肅奸第30節 情報處一第8節 膠縣之敗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30節 軍火採購第32節 大勢一第14節 王月蟬與鄭嬋第2節 坦克第2節 破莊二第12節 進京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6節 讓步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17節 逆襲二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3節 和平堡壘第20節 北京十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33節 採購第7節 要價第10節 寺內第12節 進京二第6節 就職第30節 文尼察之戰二第31節 錦州之戰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18節 十月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24節 寧時俊一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23節 北京十三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17節 東北局勢二第8節 如願以償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9節 王士珍第2節 汀泗一第8節 南轅北轍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10節 唐紹儀第2節 袁克定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3節 黑溝臺一第3節 走向戰爭第3節 黑溝臺一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14節 楊士驤四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4節 見面禮第10節 這一仗四第23節 伙食問題第18節 犧牲二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16節 北京六第8節 連樹鵬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5節 楊度第13節 軍規二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27節 風波二第19節 王士珍三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19節 王士珍三第32節 沂州一第27節 變化三第19節 犧牲三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28節 招商會四第12節 條件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12節 楊士驤二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11節 戰後四第34節 大勢三第10節 回國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31節 變化七第8節 阻擊第4節 無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