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秦家兄弟

bookmark

秦守義是秦守仁的同父異母的胞弟,兩人差了一輪多。

秦家在蓬萊村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家,家境也算是殷實,除了馮德貴家是當地的大財主,在財力上壓過秦家一頭之外,其他方面秦家絲毫不遜色於馮家,尤其是在功名方面,馮德貴幾次考秀才不中,而秦安邦一考便中,而且還是蓬萊村歷代秀才裡最年輕的一位。

當年秦安邦考取了秀才之後,秦老太爺想要讓兒子更上一層樓,成爲蓬萊村第一個舉人,從而光耀門楣,便催促兒子去參加鄉試,秦安邦欣然應允,苦讀了兩年之後,帶上書童和盤纏,準備去參加鄉試。然而路上突遇暴雨,便在客棧裡耽擱了一天。次日,就在他準備起身趕路時,在客棧內遇見的一個賣身葬父的可憐女孩,這個名叫瑛姑的女孩差點被債主賣到青樓,俠肝義膽而又年輕氣盛的秦安邦路見不平,慷慨相助,把所有盤纏給了債主,幫瑛姑還了債,安葬了其父,可這樣一來,耽誤了鄉試,所以只能打道回府。

秦老太爺得知此事之後,氣得將秦安邦一頓暴打,關進小黑屋,不給飯吃,餓了秦安邦兩天兩夜,而在第三天,事情卻發生了戲劇性的反轉,秦老太爺滿臉堆笑,親自把兒子從小黑屋裡接了出來,帶到臥房,下人們立刻給秦安邦換上了大紅的長袍馬褂,胸配狀元花,頭戴狀元帽,把他拉到堂前,院子裡已經賓客滿堂,鑼鼓喧天,秦安邦一頭霧水,莫名其妙地與一鳳冠霞帔的女子拜了堂,成了親。

洞房花燭夜,當秦安邦挑開新娘的蓋頭,方纔看清新娘的面容,原來新娘就是他所搭救的瑛姑。

原來這瑛姑得知秦安邦爲了救她於水火,爲了替她還債,安葬父親,把去鄉試的盤纏都傾囊而出,因而錯過了鄉試,斷了前程,覺得愧對秦安邦,所以決定以身相許,一路打聽,追隨着恩公的行跡,來到了蓬萊村,向秦家二老說明來意,甘願做小,伺候秦安邦一輩子。

二老一聽,簡直不敢相信天下還有這等好事,自打秦安邦的媳婦巧雲丟下年幼的兒子守仁,生病去世已經近六七年了,秦老太爺讓媒婆去物色村裡合適的姑娘給秦安邦續絃,媒婆也遊說了不下六七家,可就是沒有一個姑娘願意嫁到秦家來,這讓秦老太爺很是納悶,他們家可是蓬萊村少有的書香門第,而且在村子裡甚有威望,怎麼會遭遇這種尷尬,一打聽方知,村裡好些個人都在傳,說是秦安邦這人好是好,就是命太硬,除了這個巧雲,先前還有一個叫翠蓮的媳婦因難產母子雙亡,而之前還有一個叫美鳳的剛過門沒幾天就得病死了,所以蓬萊村的人都說秦安邦是克妻的命,誰嫁給秦安邦就是自尋死路,所以這麼多年過去了,沒有一個女孩願意嫁到秦家。因此兒子的婚事成了秦家二老的心病。

可萬萬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秦安邦的義舉雖說鄉試不成,功名落空,但白撿了一個自己找上門來的媳婦,怎麼說都是賺的,況且這瑛姑姿色不俗,又總是一副低眉順眼的恭敬模樣,一下子就虜獲了秦家二老的心,秦家多年的陰霾一掃而光。

擇日不如撞日,二老當場決定讓秦安邦與瑛姑拜堂成親,於是乎,瑛姑成了秦安邦的第四任妻子,隔年替秦家誕下一名男嬰,取名秦守義,且母子平安,夫妻和順。

這秦守義可不似兄長這麼沉穩拘禮,循規蹈矩。打小秦守義就是一個膽大包天的主,沒有他不敢爬的樹,沒有他不敢下的河,沒有他不敢抓的獵物。

蓬萊村附近有座蛇山,所以蓬萊村經常會有五花八門的蛇前來光顧。秦守義八歲那年,有一次一條三米長的蟒蛇溜進他家的後院,秦守義二話不說,從案板上抓起一把菜刀衝了過去,一刀就把蛇頭砍了下來,然後抽筋扒皮,把蛇皮掛在大門外,來往的村民見狀都嚇得目瞪口呆,以爲秦守義是哪吒轉世,從此秦守義便有了秦哪吒的諢名。

蓬萊村裡有一瘋老頭,此人整日衣衫襤褸,以乞討爲生,村民們見了他大多避而遠之,倒不是因爲嫌他髒,而是見他怕,不是害怕他這個人,而是害怕他總是蛇不離身,這個瘋老頭,玩蛇就像是玩玩具一般,身旁總是聚着各種各樣的蛇,長的,短的,粗的,細的,黑的,白的,青的,花的,帶毒的,不帶毒的,他還饒有興趣地給這些蛇取名,什麼白公子,黑裡俏,花牡丹,而那些蛇像是有靈性一般,在他面前乖巧的很,從沒聽說這個瘋老頭被蛇傷過。

秦守義跟這個瘋老頭倒是挺投緣,常常待在瘋老頭身邊,看他耍這些蛇玩,這個瘋老頭也挺喜歡這個虎頭虎腦的臭小子,便教他如何跟各種蛇打交道。久而久之,秦守義居然成了捕蛇,訓蛇的高手,拿着瘋老頭送他的哨子,一吹,各種各樣的蛇就會慢慢遊到他身邊,他常常拿着各種花式的蛇嚇唬小夥伴,小夥伴們常常哭喪着臉到秦家告狀,爲這事,秦守義沒少挨板子。

秦安邦見幼子如此頑劣,怕他難服管教,便送他去慈安寺的覺慧大師那裡做了個俗家弟子。

覺慧大師幼年時曾在少林寺當俗家弟子,習得一身好武藝,後來在清平山的靈玄寺出家,年紀大了之後,想要葉落歸根,便回到了故鄉,在慈安寺落腳。慈安寺雖不是什麼名剎古寺,但卻香火旺盛,是方圓五十里地之內唯一的一座大寺廟,周邊不少村子的善男信女都會在初一十五上香拜佛。慈安寺的原方丈延真大師圓寂之後,覺慧大師便成了慈安寺的方丈,覺慧大師宅心仁厚,周邊村子若是遇到天災,他便會將寺廟裡的善款救助那些受災的村民,慈安寺也變成災民的臨時避難所。

因爲覺慧大師的武藝盛名在外,所以有不少家有頑劣稚子的父母都把孩子送到他那兒,讓這些孩子跟隨他一邊習武強身,凝神靜氣,一邊晨鐘暮鼓,收心養性。十多個春秋下來,這些俗家弟子來了去,去了來,來時狂傲不羈,頑劣成性,去時則克恭克順,不矜不伐。對覺慧大師而言,這也算得上是另一種功德圓滿。

秦守義跟隨覺慧靜心習武,五年下來,身手更是了得,而且長得人高馬大,威武挺拔。

秦守義雖然勇猛無比,但也絕非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之輩。打小在秀才爹的教導下,諸子百家,四書五經沒少接觸,雖說不及大哥儒雅穩重,學識淵博,但也識文斷字,知書達理。而且比起大哥來,在脾性上,他更像秦安邦,秦守仁多少有點讀書人的清高和矜持,但秦守義卻是個古道熱腸的人,而且比他爹又多了幾分英武,不僅急公好義,而且還愛抱打不平,像苟順這樣的地痞無賴見了秦守義,那就像是老鼠見了貓,能躲則躲,能避則避。

秦安邦去世之後,長兄爲父,秦守仁成了家裡的頂樑柱,如果說這個世上還有誰能壓得住秦守義的,除了他親孃瑛姑之外,就是這個同父異母的兄長了,雖說秦守仁平時話語不多,且不苟言笑,但只要秦守仁一開口,秦守義立馬畢恭畢敬,不敢有半點忤逆之意,他在瑛姑面前多少還使點小性子,但在大哥面前,絕對低眉順目,甚至對大哥比對親爹還懼怕幾分,真不知道這個秦守仁有何魔力,能讓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如此心甘情願對他俯首帖耳,惟命是從,也許這就叫做一物降一物吧。

676. 備受折磨193. 心懷執念574. 兩情相悅482. 護送回家608. 手足情深610. 拌嘴鬥舌554. 左右爲難641. 冒死掩護362. 應對之策430. 瞭然於胸683. 日月可鑑706. 特製麪條372. 天助我也643. 雪中送炭505. 巧遞情報105. 大失所望615. 峰迴路轉524. 當年舊識132. 兵不厭詐313. 尋求外援534. 聯繫總部274. 登堂入室20. 多多關照(求點推收)297. 大兵壓境72. 緊追不捨105. 大失所望618. 剝繭抽絲117. 不勝其煩581. 意外收穫321. 喬裝闖關117. 不勝其煩437. 首戰告捷288. 事態嚴重130. 矇混過關159. 力學篤行(求訂閱,求月票)738. 真相大白294. 請求援兵306. 不厭其詳295. 後山驚魂699. 盜取電文25. 有條不紊(求點推收)630. 冷眼靜看331. 敵人上鉤115. 弄巧成拙539. 學做奶爸90. 焦頭爛額438. 再接再厲565. 巧言善辯710. 萬般無奈615. 峰迴路轉519. 慾壑難填507. 牽腸掛肚718. 主動獻禮478. 精疲力竭492. 探聽虛實726. 頓生疑竇283. 跟蹤監視634. 不期而遇83. 命案曝光532. 陷入僵局206. 精心醫護382. 悔之不及636. 空手而歸607. 肝膽相照352. 共商對策244. 喬裝潛入671. 以攻爲守100. 日益迫近102. 巧舌如簧473. 運籌帷幄546. 兵來將擋321. 喬裝闖關57. 掌控之中198. 高僧度化139. 急公好義274. 登堂入室522. 星夜啓航728. 濫竽充數286. 速搬救兵415. 情況驟變486. 嫁禍於人420. 於心不忍146. 前去接頭689. 自圓其說499. 於心不忍687. 依依惜別564. 直言不諱539. 學做奶爸218. 借刀殺人197. 報仇雪恨677. 生死一線690. 兄弟齊心128. 渠道暢通115. 弄巧成拙729. 心存疑慮743. 得償所願105. 大失所望385. 度假真相182. 臨難苟免192.贖罪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