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軍魂

李自成原本在寧遠整頓軍隊,但聽了洪承疇的話,讓他改變了一些想法。三寸人間

這麼好的機會,如果只想着守住寧遠,實在太保守了!

他立刻召見了劉雲水和漢軍旗的諸位固山額真,令他們的騎兵迅速北,劉雲水的第一營出醫巫閭山以西,目標主要是義州,將戰線推進至北面的邊牆;漢軍旗的騎兵,出醫巫閭山以東,北面推進至邊牆,於第一營匯合,東面推進至遼河。

第三營的步兵隨後也會北,先推進至錦州,接應兩部騎兵,吳三桂部的遼兵,留下副將楊坤和五千士兵駐守寧遠,其餘的三萬士兵,做爲後軍,晚一日出發。

李自成帶着親兵,隨着第三營一同北。

行至錦州,看着殘破的城牆,不禁唏噓不宜,前年的鬆錦大戰,似乎發生在眼前。

洪承疇更是默然無語。

他實在沒想到,華夏國這麼快收復了錦州,如果不是大明滅亡了,這是絕對不敢想像的事,大明在遼東失地千里,啥時收回了故土?

幸好這次帶着漢軍旗在前線反水!

吳三桂部暫時駐紮了錦州,士兵紮好營帳之後,便立即動手修繕城牆,不指望將城牆加高、加厚,只須將殘破的地方修繕一番,保證城牆的完整。

洪承疇也是留在錦州,新的遼寧省,暫時以錦州爲首府,做爲新任省長,自然以錦州前線爲主要活動區域,現在的錦州,最是需要他。

一直隨軍的原大明吏部郎左懋泰,也是留在錦州,出任錦州府知府。

可能是前年的鬆錦大戰太過慘烈,錦州周圍的漢人百姓並不多,不過,聽說華夏國取代大明,軍隊將駐紮錦州,百姓們都是喜出望外,可以看得出,遼地的百姓,內心還是向着華夏的。

在華夏國,他們是普通的百姓,但在韃子的滿清國,他們屬於某個旗貴人的包衣,連人身都是屬於主人。

洪承疇、左懋泰立即着人登記人口,建府立縣,並按照華夏的律法給每戶百姓重新核發耕地,吏員人手不夠,便從軍隊借用書和識字的士兵。

現在的錦州府,屬於地廣人稀,土地大大富餘,洪承疇沒有遷移百姓,而是根據人口集的程度,將西面的塔山堡立爲塔山縣,不過,塔山縣距離寧遠府更近,便由李自成做主,將塔山縣劃歸寧遠府,從府抽調劉泰臨出任知縣。

新的錦州府,將隨着軍隊向東北方向發展,洪承疇、左懋泰暫時只能安置錦州城附近的百姓。

李自成將錦州府完全交給洪承疇和左懋泰,他更關心軍事的發展,前方傳回的訊息,證明洪承疇的判斷十分正確。

第一營趕到義州的時候,城內千韃子並沒有抵抗,而是追隨着多爾袞的步伐,沿着官道,從大清堡逃出邊牆。

漢軍旗的騎兵,先是佔據了廣寧,然後掃除了廣寧以北的韃子,與第一營勝利會師於醫巫閭山以北的鎮靖堡,隨後主力沿邊牆南下,將殘餘的韃子完全驅逐至遼河以東。

劉雲水以正常的心態驅逐了義州的韃子,天命軍打勝仗,原本是家常便飯,而漢軍旗的士兵,則是遇了久違的勝利,能秋風掃落葉般將韃子驅逐得乾乾淨淨,以前是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

這些受盡韃子凌辱的士兵,對韃子的報復,也是令人心驚,他們不接受戰俘,韃子的散兵遊勇,被砍得七零八落之後,都被隔了首級,沒有一具全屍。

天命軍的軍功裡,並沒有首級這一項,但漢軍旗的士兵還是按照以前的習慣,將韃子的首級割下來,用石灰醃製,然後集起來向天命軍請功。

韃子首級與漢人明顯不同,至少腦袋那根長長的豬尾巴,是做不得假的,不存在殺良冒功。

李自成趕到廣寧的時候,漢軍旗的騎兵已經將遼河以西清掃一空,還奉百餘顆韃子的首級。

廣寧城依山背河,實在是軍事要地,但韃子進入廣寧之後,將城牆搗毀,恢復起來十分困難。

李自成沿着原先城牆繞行一週,不覺皺了眉頭。

廣寧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但交通算不便利,甚至不在官道,如果在廣寧開府,實在有些牽強,最多隻能立縣。

李自成與洪承疇、左懋泰商量,邊牆以南、遼河以西,全部劃歸錦州府,整個錦州府的版圖,初步確定下來。

義州在錦州向北的那條官道,人口較集,改義州爲義縣;在錦州東北方向的官道,原先的大淩河堡,立爲淩河縣;官道與邊牆的交界處,原先有大量的軍堡,其以大黑山與小黑山最爲著名,立爲黑山縣;加兩條官道之間,靠近醫巫閭山的廣寧縣,錦州府暫時下轄四縣。

遼東的戰鬥暫時告一段落,天命軍不僅重創了多了滾,還在保住寧遠的基礎,收回了錦州、廣寧,實在出乎李自成的意料。

幸喜之餘,他已經在考慮戰後的的遼東了,除了廢除軍堡,開府立縣,是駐軍問題。

最難做出選擇的,便是吳三桂與高起潛的四萬五千遼兵。

這些遼兵常年與韃子作戰,戰鬥力非常強悍,而且他們當以當地的遼人爲主,如果留在遼東,再合適不過了,將來退役,在遼寧省落葉歸根。

可是吳三桂與李信,都是名將,一山難容二虎,如果將他們都留在遼東,很可能產生一加一小於二的內耗效應。

李自成深思熟慮後,決定將吳三桂和遼兵分開,遼兵留在新的遼寧省,而吳三桂則將回到京師,另有任命。

翌日午,李自成在廣寧召開了軍事會議,這次會議,是對遼寧省的軍事進行新的部署。

首先是漢軍旗的安置。

漢軍旗現在尚有八九千騎兵,經過精簡,只留下五千餘人,合編爲騎兵團,做爲第一營第五團,以李國翰爲團長。

其餘的士兵,必須強制性退役,解甲爲民,安置在錦州附近,輕傷兵無法從事農業生產的,則安置在府縣充當衙役、捕快。

正紅旗的固山額真戰死,正黃旗固山額真祖澤潤、鑲黃旗固山額真劉之源、鑲紅旗固山額真石廷柱,分別出任淩河、義縣、廣寧知縣。

其次是討論四萬五千遼兵。

吳三桂離開遼寧,回京另有任命。

從遼兵挑選出兩萬餘精銳,合編爲師,以楊坤爲師長,隸屬於第三營,正式編制爲第三營第五師。

這次的寧遠之戰,繳獲韃子戰馬接近三萬匹,全部交給第五師,第五師爲騎兵師。

山海關的一萬士兵,將一分爲二,敕封陳永福爲果毅將軍,領五千士兵鎮守山海關;敕封唐通爲果毅將軍,領五千士兵鎮守寧遠。

其餘的一萬五千遼兵,強制退役,解甲歸田,官府發給耕地、農具、耕牛等,軍方協助他們建造房屋。

最後是錦州府的駐軍。

李信的第三營駐紮錦州、廣寧和義縣,護衛着整個錦州,山海關的陳永福部、寧遠的唐通部,都受第三營節制。

李自成特別叮囑李信,天命軍很快便要南下長江,一統華夏,第三營的目標,是鎮守邊牆之內的錦州、寧遠,儘量不要開展大的的軍事行動,避免過度刺激韃子。

這邊的事情安置好了,李自成在廣寧休息了一日,又召見了洪承疇、左懋泰,讓他們按照華夏國的律法,按照十五稅一的標準,向百姓徵收稅糧,減少糧食運輸的壓力。

所有的稅糧不必押送京師,地做爲第三營將士的軍糧,只要留下相關的賬目即可。

太陽剛剛出山,草尖晶瑩的露珠,反射出奪目的光華。

李自成告別送行的武,帶着親兵和第一營的騎兵,踏返京的路程,行不過十餘里,他忽地發現,吳三桂心不在焉,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他不用多想,已經明白了吳三桂的心思,便催動戰馬,行至吳三桂的身邊,“吳將軍一向以戰馬爲伍,不知道騎術如何?”

“這……”吳三桂一時不明白李自成的意思,不禁愣住了。

“朕也是馬出生的皇帝,”李自成笑道:“來,咱們試試馬力!”

“馬力?”

“莫非吳將軍不敢?”李自成大笑,不等吳三桂回話,一鞭抽在黃鬃馬的馬臀,雙腿夾住馬腹,已是揚長而去。

吳三桂頓時明白了,他正心着惱,便也抽了一鞭,將馬速加到最大,向前面的李自成追逐過去。

親兵們不明所以,但皇縱馬狂奔,他們只得催動戰馬,緊緊跟在後面。

後面第一營的騎兵,則是跟在李自成親兵的身後,劉雲水心跟明鏡似的,他知道吳三桂的心思,卻不知道皇爲何要與吳三桂賽馬。

一口氣疾駛了數十里,李自成累得滿頭大汗,這才放緩馬速,看了眼身後的吳三桂,笑道:“痛快,很久沒有縱馬奔馳了,這種感覺,絕非步兵所能體味的,難怪遊牧部落不願放棄遊牧的生活方式,哪怕日子過得再苦!”

“籲……”吳三桂一拉繮繩,也是放緩馬速,恰好在李自成的側後方,心卻是怪,“皇……”

李自成沒有回答,卻是擡起頭,看看太陽的位置,隧道:“已經是日了,我們休息休息,順便補充些乾糧、清水!”

士兵們紛紛下馬,各自着清水啃着乾糧,也讓戰馬休息片刻。

李自成見吳三桂獨自坐在一塊石頭喝着清水,遂靠了過去,與他並肩坐了,“吳將軍是捨不得屬下的士兵?”

“小人……小人不敢……”

“不敢?倒也沒錯,”李自成喝了口清水,道:“吳將軍爲何捨不得屬下的士兵?”

吳三桂暗咬了咬牙,道:“小人屬下的這些士兵,都是小人親手操訓的,便是面對韃子的騎兵,他們也不會含糊……讓他們解甲歸田,小人實在捨不得……”

“一支軍隊的軍魂,不是來自士兵,而是取決於統兵的將軍!”李自成看着不遠處的醫巫閭山,淡然道:“像這山的雄姿,不是因爲山的樹木,而是來源於山的本身。”

“皇……”

李自成差不多已經吃飽了,便將殘餘的乾糧和水袋遞給何小米,起身拍拍吳三桂的肩膀,道:“只要吳將軍的馬術不減,總有馳騁疆場的機會!”

…………………………………………………………………………

多爾袞回到盛京,後軍的士兵已經告訴他,鑲白旗在寧遠城下全軍覆沒,連多鐸都的腦袋都被掛在寧遠的城頭……

多爾袞將吳三桂、漢軍旗、天命軍、華夏國挨個罵了一遍,但謾罵是沒有用的,關鍵是現實問題。

多鐸死了,鑲白旗不能倒下。

阿濟格有勇無謀,並不是一個出色的旗主,但卻是值得信任的人……

多爾袞思索良久,決定讓阿濟格接任鑲白旗旗主,儘快抽調壯丁,恢復鑲白旗的戰鬥力;漢軍旗戰場反水,讓多爾袞心有餘悸,暫時不用組建,等等再說。

蒙古八旗勢必要恢復,他們是大清國最忠實、最可靠的盟友,但重新組建蒙古八旗,需要蒙古的勇士,沒辦法,多爾袞將這件事交給濟爾哈朗,讓他首先從臨近的蒙古科爾沁部招募壯丁,先恢復兩三旗,然後再去向漠南、漠北的蒙古各部招募壯丁。

因爲圖爾格在漠南蒙古人心又很高的威望,他派圖爾格帶着順治的旨意,先去漠南蒙古傳旨,做好必要的準備,等濟爾哈朗一到,再行組建蒙古八旗。

多鐸戰場捐軀,長子珠蘭才九歲,不足以支撐整個家庭,他的家人大清國不能不管。

多爾袞與阿濟格商量,將多鐸的福晉們和家產平分了分了,孩子都隨母親,分別歸入英親王府和睿親王府。

多爾袞自己雖然妻妾衆多,但子嗣卻是艱難,到目前爲止,尚無男丁,只有一個女兒東莪,他便存了一份心思。

在分配多鐸妻妾子女的侍候,他硬是要了多鐸的第五子、年僅兩歲多爾博,萬一將來生不出兒子,便讓多爾博繼承爵位,爲睿親王府延續香火。

多爾袞之所以看多爾博,並非因爲多爾袞可愛、睿智,一個兩歲的孩童,現在能看出什麼?

他是看多爾博生母達哲的身份。

大清國現在的後宮,地位最尊貴的,便是哲哲和布木布泰這姑侄兩,哲哲原本是皇太極的皇后,順治繼位後,被敕封爲孝端太后,順治也稱之爲母后皇太后;而布木布泰是皇太極的莊妃、順治的生母,此時被敕封爲孝莊太后,與哲哲並尊。

達哲與孝端太后哲哲同母,可以說是孝端太后的親妹妹、孝莊太后的另一個姑姑;但孝端太后哲哲的生母札日固齊,在丈夫莽古斯死後,嫁給了孫子索諾木,然後生下了達哲,所以,從父系來算,達哲應該是哲哲的侄孫女、布木布泰的侄女。

遊牧民族的不重女子的輩分,達哲與哲哲、布木布泰的的關係有點亂,但她們畢竟有血緣關係,血濃於水。

多爾袞是看達哲與哲哲、布木布泰的關係,如果得到她們的支持,先讓達哲和兒子多爾博進入府,將來繼承睿親王的爵位,阻力可能小了許多。

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1166章 鑲黃旗潰敗第469章 口#脣是甜的第306章 東征隴右(十二)第196章 回家了第49章 戰前動員第1249章 補充協議第725章 發財的路子第550章 大都督的算計第1050章 兩個選擇第30章 滴血的雪夜第559章 賀蘭山佈局第105章 怒氣沖天第757章 又將新元第1109章 滅族第933章 滅了燈再上牀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148章 傳教士第634章 漢中勝地第1319章 甘丹頗章第876章 夜夜新郎第528章 漲價第559章 賀蘭山佈局第884章 大軍南下第1213章 領議政第944章 兵伐京師第190章 妻與妾第794章 懸樓第341章 近水得月第638章 婢子不怕第150章 理解上的差別第1091章 不委屈第1242章 過河拆橋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1167章 搶奪順帝第397章 意外重逢第491章 意外的投降文書第1038章 南疆北疆第1374章 大潰敗第127章 選擇第834章 二圍開封第586章 偷偷溜號第1194章 單一民族第1273章 普通的百姓第545章 鑲黃旗第974章 崇禎的靈堂第6章 韓金兒第156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986章 華夏崛起第834章 二圍開封第1168章 甕中捉鱉第718章 鼎龍寨第320章 東征隴右(二十六)第309章 東征隴右(十五)第692章 奴酋陣亡第989章 各懷肚腸第1069章 官方喉舌第352章 槍聲密集第49章 戰前動員第1281章 出使葡萄牙第156章 人與人的差別第961章 後宮的瘋狂第870章 大戰場第935章 對面不識第947章 殲滅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1380章 下一仗,朕必須親征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1121章 一點星火第246章 湯若望的疑問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1181章 三大草原騎兵第276章 抹去記憶第974章 崇禎的靈堂第1288章 富民就是富國第676章 遵義知府第1123章 紅衣大炮第783章 兩個畜生第873章 勢不可擋第795章 殺敵發財第827章 將功折罪第1213章 領議政第7章 天然鹼第1143章 多長心眼第493章 不成功便成仁第318章 東征隴右(二十四)第515章 慶功宴第1058章 寸步不讓第249章 溫柔鄉第603章 大營混亂第643章 兩條腿的牛第1007章 邊談邊打第212章 體香第799章 潰敗第188章 奇貨第1289章 一盤大棋第1368章 賠償款第754章 堅城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