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聽調不聽宣

見王廷相將話頭繞了回來,胡萬里不由微微點了點頭,方纔東拉西扯,東興港已經釋放了足夠的善意,也暗示了發展的方向,他很清楚,這些話都會一字不漏的傳到嘉靖跟前,至於嘉靖信不信,那就的看東興港具體的讓步有多大了,當然,這的有個度,讓步太大不行,嘉靖會認爲他是不惜一切爲東興港爭取時間,讓步小了,也不行,不能讓嘉靖覺的東興港太強勢。

呷了口茶,王廷相便緩聲說道:“東興港願意接受朝廷招安,既利於朝廷,也利於東興港,更有利於長青,不過,東興港的三個條件,是否稍稍變通一下。”

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不聽調不聽宣,朝廷招安還有何意義?長青或許心有顧慮,不聽宣,尚在情理之中,但不聽調卻是大爲不妥,這一點是否可以改一下,東興港兵馬服從皇上和朝廷的調遣,不過,可以變通一下,不登陸!”

聽的這話,胡萬里含笑道:“東興港以海軍爲主,既是不登陸,聽調亦無不可,就依浚川公所言,聽調不聽宣!”

聽的這話,王廷相不由暗鬆了口氣,聽調不聽宣,這是強勢諸侯和割據一方的武將大豪經常使用的,不僅是聽着順耳,大家也都容易接受,不過,見胡萬里如此爽快,他就有了得寸進尺的想法,東興港不聽調不聽宣,朝廷顏面無存,弄個私下協議就算了,既是聽調不聽宣,那就完全可以公諸於衆,頒詔天下。

略一沉吟,他纔有些狐疑的看向胡萬里,道:“長青可是想以東興港接受招安來促成朝廷開海?”

這一點,胡萬里還真是沒想到,轉念他就反應了過來。東興港招安確實能夠極大的促進大明開海,當即,他便笑道:“浚川公方纔不是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這是一個契機。”王廷相微微笑道:“大明禁海百年,即便要開海,亦要循序漸進,由點及面。月港、東興港就是這個點!”

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朝廷可以不插手東興港事務,但東興港官員的委派考覈,應該歸朝廷。”

“不行!”胡萬里想也沒想,一口就回絕道:“別說東興港如今還沒有設縣建府,就是以後開發起來。也不接受朝廷委派官員,東興港、小琉球必須自治。”

見胡萬里回絕的如此乾脆,王廷相不由一陣無語,文官都不行,更不用說武官了,東興港艦隊,那鐵定是無法染指的。不過,他仍不死心,略一沉吟才道:“在大明,即便貴爲親王,王府官員仍然都是朝廷委派考覈。”

“我不是親王。”胡萬里乾脆的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那一套在東興港也不適用。”

看了他一眼,王廷相意味深長的道:“東興港有開疆拓土之功。長青就沒想過封候?”

“海外立國,對東興港而言,可謂是易如反掌。”胡萬里絲毫不以爲意的道:“浚川公以爲,在下會在乎爵位?”

大明對朝貢國國王一律都封爲郡王,朝鮮、安南、琉球、日本的國王都是郡王,胡萬里這話雖然狂,卻也是實情。他若是在小琉球立國,弄個郡王,還真是不在話下,雖然很想問問東興港爲什麼不在小琉球立國。但王廷相卻是深知,這時候不宜節外生枝,對於大明而言,東興港接受招安,要遠強於在小琉球立國。

呷了口茶,他才緩聲道:“東興港接受招安,這不過是咱們私下商議,長青之前就是官身,且深得帝心,又蒙當朝首輔賞識,朝野皆知,東興港既然願意接受朝廷招安,爲皇上聖譽計,爲朝廷聲譽計,爲長青的名聲計,朝廷都會公之於衆,昭告天下。

當然不會說東興港接受招安,而是會說密旨長青建立東興港艦隊,以全顏面!如此一來,東興港不接受朝廷委派官員,豈非是徒惹天下人恥笑?況且,如此宣揚亦有助於促成朝廷開海,還望長青三思。”

盯着王廷相看了半晌,胡萬里才道:“浚川公接下來是不是還要說服在下,讓朝廷插手東興港事務?””不敢!”王廷相爽快的笑道:“老夫也絕不贊成朝廷插手東興港事務,就是朝廷委派官員,也不過是門內撒土迷外人眼,不論文武官員,到的東興港,都不過是掛一閒職罷了。”

“好,我同意朝廷委派官員。”胡萬里沉聲道:“不過,小琉球要設一府二縣。”

小琉球要設府縣?王廷相狐疑的看了他一眼,才道:“朝廷可沒銀子。”

胡萬里微微一笑,道:“不論是農學院還是慈善會,朝廷從來就沒劃撥過一個大子兒。”

這傢伙是要移民!王廷相一下就反應過來,微微沉吟,他便收斂了臉上的笑容,肅然問道:“長青如何讓皇上,讓朝廷放心東興港的發展?”

“在下父母雙親,所有親族都在西安咸寧,皇上和朝廷還不放心?”胡萬里沉聲道:“在下若是有不臣之心,總不會連所有親人都拋棄不管吧?”說完,他不由有些擔心,不知二弟胡萬山如今可回到咸寧,不過,風聲一傳出,咸寧胡家必然會被地方官府、錦衣衛監控,胡萬山應該不笨,不會在那種情況下做出蠢事。

王廷相瞥了他一眼,暗忖你小子做賊首,不也沒爲親人考慮?不過這話,他說不出口,當下便啜茶不語。

胡萬里不滿的看了他一眼,也不吭聲,東興港做出讓步已經夠大了,朝廷若是想控制東興港艦隊或是想控制火器鑄造作坊,門都沒有,實在談不攏,大不了在小琉球立國。

見胡萬里默然不語,王廷相也不願意冷場,他也清楚,東興港艦隊和火炮鑄造作坊,胡萬里不可能讓朝廷插手,當即便轉了話題。道:“慈善會乃長青一手創建,如今長青駐紮東興港,慈善會。”

“慈善會落在朝廷手裡,會被一衆官員吃的連渣都不剩。”胡萬里沉聲道:“慈善會不能交給朝廷,還是仍由曾志偉、魏一恭他們打理較好,當然,該交的銀子。慈善會一分也不會少,朝廷若是信的及,銅錢兌換之事,慈善會仍然會包攬兌現,農學院方面,我也不會撒手不管。我可以出錢在京師再建一所農學院,以促進美洲作物在北方各省的推廣。”

王廷相着實沒料到胡萬里居然連慈善會也還要抓在手裡,微微沉吟,他才道:“慈善會的事情,長青何苦抓住不放,這豈非是出力不討好?”

看了他半晌,胡萬里才道:“浚川公可知在下籌建農學院和慈善會是爲了什麼?”

“爲天下蒼生?”王廷相瞥了他一眼。這小子的所作所爲可沒有憂國憂民的風範。

“既是爲天下蒼生,也是爲了大明的安寧,爲了大明國祚的綿延!”胡萬里沉聲道:“浚川公先前不是問東興港如何讓皇上讓朝廷放心嗎?如今不妨坦白的告訴您,引進推廣美洲抗寒抗旱農作物,是治本,但需要時間,慈善會則是治標,爲推廣美洲作物爭取時間。”

什麼治本治標?這跟東興港發展。跟讓朝廷放心有什麼關係?王廷相聽的一頭霧水,只得愣愣的看着胡萬里。

見他發愣,胡萬里微微一笑,道:“浚川公學識淵博,對氣候可有研究?可曾研究過氣候、人口、改朝換代這之間的關係?”

王廷相雖然自負學識淵博,對歷史對兵事也頗有研究,人口的重要性他自然是清楚的。卻從未想過,改朝換代還跟氣候有什麼關係,登時就訕訕的道:“老夫慚愧。”

“餘生也有涯,而知無涯。浚川公豈能事事明瞭,不必介懷。”胡萬里大刺刺的說道:“大明如今災荒連連,全是嚴寒乾旱的氣候所至,西北邊疆不寧,根本原因,亦是嚴寒的氣候引起的,寒則生旱!你們查查,北方各省大旱之年是不是大寒?

再則,有誰知道,這嚴寒的氣候會持續多長時間?有誰知道這嚴寒的氣候持續下去,對大明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有誰研究過,數千年來,這種嚴寒的氣候出現過幾次?每次出現,意味着什麼?”

微微一頓,他才含笑道:“在下說的答案,你們未必相信,回去查查史料,再對比一下大明如今的境況,回頭再想想推廣美洲作物和籌建慈善會的作用,我不是不懂,而是很清楚我在做什麼?

既然說開了,也不妨再往透裡說,東興港爲什麼要全力打建艦隊?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爲了南洋諸藩屬國,北方各省嚴寒乾旱,氣候惡劣,生存環境極差,但南洋各藩屬國以及衆多島嶼,諸如安南、真臘、顯羅、占城、暹羅、爪哇、呂宋卻是氣候宜人,土地肥沃。”

說完,他便起身一揖,道:“浚川公舟車勞頓,今日就不擺酒接風了,明日再爲浚川公接風洗塵。”

王廷相卻兀自發愣,胡萬里這番話透露的東西太多了,大明眼下這種嚴寒的天氣會持續很長時間?會導致大明很壞的局面,有多壞?壞到亡國的地步?胡萬里就是因爲清楚看到這點,所以才倡議引進推廣美洲作物,而慈善會則是爲了在推廣過程中的賑濟!他如此處心積慮的爲朝廷着想,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後面那段話,則是要大明侵佔南洋諸藩屬國以躲避這嚴寒的氣候!

次日一早,王廷相用過早點,將熬夜寫的摺子令人快馬送往漳州之後,便着人帶路往胡萬里下榻的院子而去,東興港招安之事,他估摸着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雖然朝廷無法掌控東興港艦隊和東興港火器鑄造作坊,但能名正言順的將東興港收入名下,也應該知足了。

東興港納入朝廷名下,攻佔滿刺加自然也就成了朝廷的功績,今日去找胡萬里,就是爲了滿刺加的事宜,是退還給滿刺加王國,還是東興港掌控,他的探明胡萬里的態度,再則,美洲大陸,他也興趣十足。

一路安步當車來到一座院子前,王廷相止住了門房的稟報,徑直在謝文昌的陪同下快步進了院子,自趨後院正房。

正房客廳,蔡克廉正拿着一串農學院剛剛送來的紅彤彤的幹辣椒,獻寶似的賣弄道:“這是今年收穫的辣椒,按長青兄的叮囑晾曬的,年弟特意着人送來的,長青兄看看如何?”

見的這一串辣果鮮紅,椒柄金黃的幹辣椒,胡萬里心情大好,笑吟吟的道:“道卿巴巴的將幹辣椒送來,是不知道該如何吃吧?”說着,他便含笑道:“用少許油煎炒一下,再用擂鉢擂成粉,用做佐料,先衝舂成粉,再用油酥亦可,這可是好東西。”

“這還有一袋迎陽花種子。”孫光輝亦跟着湊趣。

“什麼迎陽花,這叫葵花籽。”胡萬里笑着抓起一把,看了看,見顆粒飽滿,當即笑道:“叫廚子來,生火炒熟,大明日後又添一零食。”

“什麼零食?”王廷相緩步走到門口笑問道。

三人正笑鬧,根本沒留意到有人進來,回身見是王廷相,胡萬里忙爲幾人引見,見禮寒暄之後,王廷相便好奇的打量着辣椒和葵花籽,道:“這都是美洲引進的作物?”

“不錯。”胡萬里含笑道:“這只是其中的兩種而已,浚川公若是夏日來,能見識更多的菜蔬。”

“建立農學院,實是一大功德。”王廷相含笑道,正準備順帶稱讚幾句,一擡頭卻看見牆上掛着一副老大的航海圖,他登時就移步過去,略微看了看,便道:“這是南洋的航海圖?”

“素聞浚川公精於輿圖,看來傳言不虛。”胡萬里緩步跟了過去,指着滿刺加所在的位置,道:“這是滿刺加海峽,中西方海上的咽喉要道。”

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381章 缺錢了第265章 遇險第417章 文鬥第184章再回金陵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391章 擴兵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477章 求盟第174章發軍餉第284章 算總賬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374章 野心第247章 豪賭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4章 宴請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246章 機會第190章取而代之第71章 盯梢第374章 野心第385章 暗助第173章改制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267章 回家第72章 試探第73章 窺破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386章 丘八第306章 硬骨頭第365章 安南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174章發軍餉第344章 火燒大阪灣(四)第445章 偷天換日(六)第220章 京師反應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92章 一盆冷水第36章 三字真經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72章 試探第20章 京郊送行第142章 火炮第449章 偷天換日(十)第234章 青雲之路第488章 省心第406章 堅守第10章 三寸金蓮第142章 火炮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122章募捐第364章 下旨第157章緩兵之計第187章府尹柴奇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73章 窺破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258章 清譽第471章 西北戰略第177章安排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334章 悽慘北條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460章 偷天換日(二十一)第205章 籠絡第265章 遇險第385章 暗助第374章 野心第260章 萬民請願書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173章改制第340章 瘋了第93章 根本第20章 京郊送行第213章 守備中官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448章 偷天換日(九)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42章 少爺稱謂第15章 風波起第302章 下馬威第193章 風起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265章 遇險第421章 贏家第362章 嘉靖的靈感第28章 張璁回閣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八章 試探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210章 借勢第420章 共贏第89章 益藩王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