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0840
他的毀滅就是從這一次起牀開始的。
夏言走到嚴嵩的面前,扶起了這個比自己大兩歲,跪在地上痛苦不止的老人,嘆了一口氣:
“分宜(嚴嵩是江西分宜人),你這又是何必呢?”
何必?要不是爲了腦袋,鬼才跪你。
嚴嵩立刻停住了哭聲,醒了鼻涕,拉着嚴世蕃,以莊重的裝孫子形象站立在夏言的面前。
大家都是明白人,你來幹什麼,想要什麼,我非常清楚。
於是夏言嘆了一口氣,無奈地揮揮手,表明自己的態度。
嚴嵩和嚴世蕃大喜過望,立刻再次磕頭謝恩,千恩萬謝而去。
歷史證明,落水狗如果不打,就會變成惡狼。
夏言實在是個不錯的老頭,他雖貌似古板,實際上胸懷寬廣,心存仁義,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
可是在權力的擂臺上,不折不扣的好人註定是要完蛋的。
不久之後,這位老好人就遇到了麻煩,在批閱御史公文(告狀信)的時候,他意外地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陸炳。
陸炳兄實在是個耐不住寂寞的人,雖說他還有點原則,卻也喜歡搞三搞四,收點黑錢,搞點貪污。慢慢地,事情也越鬧越大,最後捅到了御史那裡。
於是夏言發火了,雖然他和陸炳的關係不錯,但對於這個人的不法行爲,還是有必要加以懲戒的。然而就在他打定主意之後不久,陸炳就找上門了。
陸炳不是吃乾飯的,他是搞特務工作的,在他的英明領導下,錦衣衛已經成爲了最爲可怕的情報機器,但凡京城裡有什麼風吹草動,他總是第一個知道。這次也不例外。
在京城裡,陸炳很少有害怕的人,夏言是唯一的一個,這位錦衣衛大人十分清楚,夏首輔是個二愣子,翻臉就不認人,還特別能戰鬥,無論你是什麼來頭,什麼關係,只要認準了,統統打翻在地,還會狠狠踩上兩腳。
明朝那些事兒4第九章致命的疏漏(2)
驚慌失措的陸炳想不出別的辦法,只好走了嚴世蕃的老路,上門求情。
他不是空手去的,還派人拿了三千兩銀子和他一起走。他知道夏言久經沙場,混了幾十年,說話是浪費感情,還不如來點實惠的。
從這件事情上,就足以斷定,陸炳的水平不如嚴世蕃,因爲他跟夏言打了多年交道,竟然不知道這位仁兄不收黑錢。
所以當夏言看到陸炳,以及他帶來的那些東西時,只說了兩個字——出去。
還加上一句——從哪裡帶來的,就帶回哪裡去。
陸炳也懵了,他情急之下,只得用出了嚴世蕃曾用過的那一招——痛哭流涕,下跪求饒。
當然結果還是一樣,夏言依然原諒了他,這似乎有點讓人難以理解,你既然不準備處理人家,幹嘛要這麼窮折騰。
陸炳帶着眼淚離開了夏言的家,心中卻已充滿了怒火,名聲不重要了,原則也不再重要了,無論如何,一定要報這一箭之仇!
當陸炳受辱的消息傳開後,嚴世蕃找到了他的父親,說了這樣一句話:
“夏言的死期不遠了。”
嚴世蕃這樣說是有把握的,他已經找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必能將夏言一舉鏟滅。
嚴嵩還是一頭霧水,朝廷裡都是夏言的人,插個腳都不易,怎麼動手?
然而嚴世蕃告訴他,不需要拉幫結派,培養親信,眼下有一件事,只要其中略施小計,夏言就必死無疑。
嚴世蕃所說的那件事情,發生在一年以前。
嘉靖二十五年(1546),兵部侍郎兼總督三邊軍務曾銑向嘉靖上了一份奏疏,就此拉開了這幕大戲。
曾銑是一位極具軍事能力的將領,他雖是文官出身,卻喜歡軍事,做了幾年縣令後,被委任爲遼東巡案御史,從此開始在戰場上打滾,並顯現出他的軍事天賦。
應該說曾銑是一個奇怪的人,怪就怪在別人不願打仗,他卻是打仗上了癮,只要有機會,他就絕對不會放過。
他幹過最損的一件事情發生在除夕之夜,大家打了一年仗,好不容易準備過年,曾銑來了。
“大家收拾一下,準備出兵作戰!”
都大過年的了,大家都消停兩天吧,這時候動刀動槍多不吉利,沒人願意出去拼命。而且蒙古人行蹤不定,出去也未必能找到人。
可是主帥的命令不能不聽,於是大家商量了一個辦法,找到了一個人去向曾銑的老婆說情,希望能夠延期。
不到一杯茶功夫,消息傳來,去說情的那位仁兄被砍了,頭被掛了出來。
那就不要爭了,還是出去拼命吧。
說來也巧,軍隊出發不久,真的發現了久違的蒙古老朋友們,一頓窮追猛打,敲鑼打鼓,得勝回營。
但所有的人心中都有着同一個疑問:過年了,連偵察兵都休息,你怎麼就知道蒙古人在附近呢?
“你們沒有發現嗎,今天附近的喜鵲烏鴉特別吵。”曾銑得意地笑了。
他的這輩子毀就毀在了得意上。
曾銑註定是個閒不住的人,他決定再接再厲,在自己的崗位上爲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於是他在那封奏疏上提出了一個建議——收復河套。
河套地區,即今天的寧夏及內蒙古賀蘭山一帶,原本是屬於明朝所有的,但這片地方就在蒙古部落家門口,蒙古鄰居們時不時來串個門,“拿”點東西走,政府開始還管管,慢慢地也力不從心了。久而久之,這片地方就成爲了蒙古的勢力範圍。
開始人們還不怎麼在乎,那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丟了就丟了吧。可後來人們才發現,放棄河套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因爲蒙古人圈這塊地,並不是爲了開商店做生意,也不想開發房地產,他們佔據河套,只是爲了更好地完成搶劫任務。
而失去河套的明朝就如同在街邊擺攤的小販,每天都不得安生,總要被整治那麼幾回,不是殺你的人,就是搶你的貨。
明朝那些事兒4第九章致命的疏漏(3)
曾銑終於無法忍受了,他或許比較性急,卻是一個愛惜百姓、立志報國的人,大明天下,豈容得胡虜肆虐!
於是,他以滿腔的報國激情寫下了那篇誓要恢復河套的檄文:此一勞永逸之策,萬世社稷所賴也。——這就是曾銑的美好理想和一腔熱血。
文章送上去後,嘉靖先生也激動了,這真算破天荒了,要知道這位道士雖說是天天煉丹讀經,畢竟只是兼職,血性還是有的,便也熱血沸騰了一把,當即表示,贊同曾銑的意見,併發文內閣商議。
問題就出在內閣。
夏言看到了這封奏疏,當即拍案叫好,表示絕對支持,然後另起一文,上書表示贊成。當然了,和往常一樣,他沒有徵詢另一個配角嚴嵩的意見。
但他卻忽視了一個十分怪異的現象:以往,即使他不打招呼,嚴嵩也早已湊上前來,表示支持或是贊成,但這一次,這位馬屁精卻只是坐在一旁,閉目養神,好像根本不知道這回事。
急性子的夏言興沖沖地跑去西苑了,他要表達自己的興奮。而那個坐在陰暗角落裡的嚴嵩,卻露出了笑容。
夏言終於糊塗了一回——嚴嵩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所謂百密一疏,沉浮宦海十多年的夏言卻還沒有摸透這位皇帝的心思,收復領土對國家自然是好事,可嘉靖先生卻不一定會這樣想。
要知道,這位道士兄是個不愛惹事的人,他的願望很簡單,就想燒燒香,念念經,閒來無事搞點化學用品(所謂仙丹),多活幾年而已。
收復領土如果順利,自然是好,那要是不順利呢,要是打了敗仗呢,那就麻煩了,損兵折將,天天要看戰報、要運糧食,要徵兵,要商議對策,不累死也得煩死。
總而言之,他的熱度只有三分鐘,從四分鐘起,所有敢於妨礙他私生活的人都將成爲他的障礙。
嚴嵩的猜測是正確的,不久之後,嘉靖先生突然下發了一道詔令,言簡意賅:
今逐套賊,師果有名乎?
兵食果有餘,成功可必乎?
一銑何足言,如生民荼毒乎?
大致意思是,我想出兵收復失地,但是問題很多啊,沒有一個合理的名義、士兵糧草也不充足,也不能保證勝利,還會連累老百姓啊。
當然了,這只是書面意思,它的隱含意思就簡單得多了:
你曾銑算什麼東西,竟敢給我添麻煩,給我找不自在?
嚴嵩看到這道諭令,立刻急忙地跑回了家,機會已經來了,但要如何去做,還得去找那個天才兒子商議。
“正是大好時機,立刻上書彈劾夏言,還猶豫什麼?”嚴世蕃似乎有點驚訝。
嚴嵩沒有夏言那樣的慈悲心腸,之所以猶豫,只是因爲他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難道還能把夏言罵死不成?
於是嚴世蕃告訴他,雖然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辦,但只要與一個人合作,夏言必死無疑!
然後他連夜去拜訪了陸炳。
這對於陸炳而言,實在是個求之不得的機會,自那次事件之後,報仇已經成爲了他的人生主題。
這兩位天下英才一拍即和,開始商量對策。
商議過程是這樣的:嚴世蕃對陸炳說,你官大,又是皇帝的親信,你出面去對付夏言。
陸炳認真地注視着嚴世蕃,告訴他:還是你去吧,我在背後支持你。
其實這麼多年混下來,大家都不傻,夏言當年對抗張璁的孤單英雄形象,仍然牢牢地銘刻在兩人的大腦裡,那唾沫橫飛、無所畏懼的景象一想起來就讓人打哆嗦。
無論如何,到目前爲止雙方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夏言很兇悍,誰都惹不起。
膽小歸膽小,但問題還是要解決的。兩位天才苦心鑽研良久,終於還是找到了夏言的死穴——曾銑。
和夏言相比,曾銑是一個理想的突破口,只要處置了曾銑,就一定能夠把夏言拖下水。
可是曾銑遠在邊塞,而且平素行爲端正,也沒有什麼把柄好抓,陸炳思索片刻,突然眼前一亮:
明朝那些事兒4第九章致命的疏漏(4)
“我想到一個人,如果他也肯加入,一定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事不宜遲,我馬上去見這個人。”嚴世蕃已經火燒眉毛了。
陸炳卻笑了,“你見不到的,因爲他還在監獄裡。”
陸炳所說的那個人,叫做仇鸞。這位仁兄來頭不小,他就是正德年間平定安化王之亂的大將仇鉞的後人,襲爵咸寧侯,鎮守甘肅。
而這位兄臺之所以會蹲大獄,那還要拜曾銑所賜。他在甘肅的時候,和曾銑鬧矛盾,而且此人人品欠佳,在當地幹過一些壞事,曾銑一氣之下,向上級告了狀,仇鸞就此被關進監獄,接受改造。
所有的人選都已找到,所有的計劃都已完備,只等待最後的攻擊。
死亡的連環
夏言又一次在嘉靖的面前發言了,內容和以往一樣,希望能夠加強軍備,恢復河套。而嘉靖也一如既往地不置可否。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嚴嵩終於開口說話了。
“復套之舉斷不可爲!”
然後他大幅陳述了反對的理由,從軍備到後勤,每一句話都說到了嘉靖的心坎裡,皇帝大人聽得連連點頭。
旁邊的夏言卻沒有注意到這些,憤怒和震驚已衝昏了他的頭腦,他這才明白,在那次內閣會議上,嚴嵩爲何會違背一貫的馬屁精神,一言不發。
“你既然反對,當時爲何不說,現在才站出來歸咎於我,是何居心?”
盛怒之下的夏言決定反擊了,在以往的罵戰中,他一直都是勝利者,所以他認爲這次也不例外。
可這次確實例外了,因爲他的真正對手並不是嚴嵩,而是坐在最高位置上的嘉靖。
嘉靖的怒火也已燃到了頂點,以往的一幕幕情景都出現在他的眼前:不戴香葉冠、諷刺修道、蠻橫無理、嚴嵩的讒言、太監的壞話,這些已經足夠了。
於是他喝住了夏言,給了他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評語——“強君脅衆”。
夏言打了個寒顫,他很清楚這句話意味着什麼。
徹底失去皇帝信任的夏言徹底完了,嘉靖二十七年(1548),他再次被迫退休,離開了京城,而在此之前,曾銑已經被逮捕入獄。
應該說皇帝對夏言還是不錯的,准許他以尚書銜(正部級)退職,享受相應的退休待遇。畢竟在一起二十多年了,好好回家過日子吧。
夏言就這樣帶着滿腹悲憤和一絲寬慰上了路,雖然結局不好,畢竟也風光過,這輩子值了。
可是政治高手就如同江湖大俠,想要金盆洗手一走了之,那是很難的,須知做大俠雖然風光,幹掉大俠卻更爲風光。
而政治高手們在打架時,從來不會玩三板斧,他們都是耍套路的,從毫不起眼的起手式,環環相扣,直到最後那致命的一擊。
夏言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心灰意冷收拾行李的時候,一封上訪信已經送到了嘉靖的手裡。
這封信來自監獄,署名是仇鸞,信中列舉了曾銑的幾大罪狀,包括貪污軍餉、打了敗仗不上報,沒有打仗卻冒功等等,當然了,這玩意並不是仇大老粗寫出來的,其主要代筆者是嚴嵩和嚴世蕃。
信中所列舉的種種惡行自然不是曾銑的所爲,事實上,很多倒是仇鸞本人的壯舉,但栽贓本來就不需要藉口和理由,所以這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封文書雖然說了很多惡毒的話,不過最爲可怕的,卻是其中十分不起眼的一句——結交近侍(夏言)。
當這句話出現在嘉靖眼前的時候,他改變了主意:
“夏言現在何處?快馬追他回來!”
此時夏言剛剛走到通州,畢竟在朝廷幹了這麼多年,他也早有心理準備,所以當他聽來人說要帶自己回去的時候,並不慌張,而是端坐在自己的馬車上,鎮定地問道:
“我的罪名是什麼?”
但當那個四字答案傳到他耳裡的時候,夏言的意志徹底崩潰了,只說出了一句話,就從車上摔了下來。
明朝那些事兒4第九章致命的疏漏(5)
“我死定了!”
判斷完全準確。
在明代朝廷中,官員們時常會犯錯誤,其實犯錯不要緊,人生還很漫長,只要你熬得住,東山再起也並非不可能,但也有幾條高壓線,是絕對不能碰的,三十萬伏,一觸即死。
藩王擅自入京算一個,邊將結交近臣也算一個。
因爲它們都暗藏着一個隱含的意義——圖謀不軌。天王老子也好,江洋大盜也罷,只要膽敢觸碰那最高的皇權,一句話——殺你沒商量。
回到京城的夏言試圖辯解,卻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嘉靖二十七年(1548)十月,曾銑和夏言的結局被最終確定。
曾銑,按律斬,妻子流放兩千裡,廉,死時家無餘財。
死前唯留遺言:“一心報國”。
曾銑死,仇鸞出獄。
夏言,棄市,妻子流放廣西,從子從孫削職爲民。
夏言起自微寒,豪邁而有俊才,縱橫駁辯,人莫能屈,雖身處宦海,仍心繫天下,胸懷萬民,然終爲嚴嵩所害。
言死,嵩禍及天下。
嚴嵩終究還是獲勝了,自嘉靖十七年以來,經過十餘年的鬥爭,他終於戰勝了夏言,用一種極爲卑劣的手段。
雖說政治鬥爭的手段總是卑劣的,但嚴嵩的行爲卻與以往不同,他爲了自己的私利,殺害了兩個無辜的人,一個勵精圖治、忠於職守的將領,和一個正直無私,勤勉爲國的大臣。
而這兩個人想做的,只是收復原本屬於大明的領土,救贖無數在蒙古鐵騎下掙扎呻吟的百姓而已。
嚴嵩贏了,他終於贏了,他成爲了朝廷首輔,從這一天開始,朝政就這樣了,不會再有人起早貪黑地去打理,嚴首輔可以勾結自己的兒子,大大方方地貪,光明正大地貪,他十分清楚,沒有人能管他,也沒有人敢管他。
河套也就這樣了,蒙古人一如既往地衝進百姓的家裡,燒殺淫掠,無所不爲。因爲他們也十分清楚,從此沒人能阻止他們,也沒人敢阻止他們。
當然,這一切對於嚴嵩和嚴世蕃來說,似乎並不重要,反正韃靼的馬刀砍不到他們的頭上,也不用擔心老婆被人搶走,此刻的他們,正彈冠相慶,歡慶着自己的勝利。
與此同時,徐階的表現卻極爲反常,夏言被陷害、被關押,然後身首異處,家破人亡,這一幕幕的慘劇就發生在他的眼前,而他只是平靜地看着這一切,絲毫不予理會。
在夏言被殺的前夕,連平素與他關係一般的喻茂堅(刑部尚書)也看不下去了,毅然站出來說了幾句公道話,結果被皇帝扣了一年工錢。可是徐階依然沉默不語,寂寂無聲。
所有的人都鄙視徐階的爲人,因爲所有的人都知道,在過去的十年裡,夏言曾不記私仇,努力提拔、栽培徐階,希望他成爲國家的棟樑,然而在這關鍵時刻,徐階卻背棄了他的恩師,不發一言,不上一書,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徐階默默地接受了所有的嘲諷與鄙視,每天照常去吏部上班,照常應付那些官員們,照常談笑風生,那個人的死和他似乎沒有任何關係。
時間是消磨痕跡的利器,隨着時光的流逝,夏言、曾銑從人們的腦海中消失了,他們的冤情、委屈、孤兒寡母也已慢慢地被人忘記。
但有一個人卻並沒有忘記,從來沒有。
在無數個深夜,徐階曾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但當清晨來臨時,他卻又顯得若無其事。
如果回到二十年前,他還是那個年輕氣盛的翰林,情境可能會完全不同,大致流程應該是義憤填膺、慷慨激昂——憤而上書、人心大快——奸臣當道、下旨責罰——流放充軍、斬首示衆。(最後一項視運氣好壞二選一)
二十年過去了,他經歷了無數的磨礪,掌握了心學的真諦,那個熱血澎湃的青年早已消失無蹤,他終於明白,這個世界是現實的,要適應這個世界,並且繼續生存下去,必須採用合適的方法。
明朝那些事兒4第十章隱藏的精英(1)
另外的三個人
在嚴世蕃的眼中,天下英才只有三人而已,但事實證明,這位仁兄雖然聰明,卻是一個不太識數的人,因爲他只數對了一半。
楊博、陸炳、嚴世蕃確實是芸芸衆生中的異類,他們機智過人、精於算計,堪稱不世出的奇才。但老天爺實在太喜歡熱鬧,就在嚴世蕃自以爲天下盡入己手時,上天卻給這齣戲送來了另外三個人,三個更可怕的人。
按照嚴世蕃先生的邏輯編號繼續下去,第四個人的位置應該屬於徐階。在經受了無數考驗之後,他已經具備了逐鹿天下的實力。但嚴世蕃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他的眼裡,這個小侍郎不過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
徐階仍然隱藏着自己,當時機到來的時候,他將揭下自己的面紗,給嚴世蕃一個大大的驚喜。
第五個人,叫做高拱。
如果說嚴世蕃只是輕視徐階的話,那麼高拱這個名字他可能從沒有聽過。
這也怪不得他,因爲高拱實在太不起眼了。
高拱,正德七年(1512)出生,河南新鄭(今河南新鄭市)人,嘉靖七年(1528)河南省鄉試第一名,嘉靖二十年(1541)考中進士,被分配到翰林院。
而當嚴世蕃縱論天下之才的時候,高拱先生的職稱只是翰林院的編修,不過是機關裡的一個小抄寫員。這種小角色,自然難入嚴奇才的法眼。
然而他終將成爲一個撼動天下的人。
根據影視劇的規律,最厲害的人總是最後出場,這次也不例外,而最先發現這位奇才的人,正是徐階。
夏言下臺後(當時尚未被殺),徐階的處境很慘,原先對他恭恭敬敬的人,眼見他沒了靠山,紛紛就此拿出了當年翻書的速度,跟他翻了臉。
除了同僚的擠兌冷遇外,徐階在吏部也倒了黴,新來的吏部尚書聞淵不喜歡徐階,總是找他的茬。
得罪了老闆,混不下去的徐階只好另找出路,好在他和大老闆的關係還算不錯(擅寫青詞),皇帝大人毛筆一揮,給他安排了新單位:
“你去翰林院吧!”
這個決定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嘉靖二十六年(1548)底,徐階來到了翰林院,成爲了掌院學士。他的第一個使命是教育去年剛剛考進來的庶吉士。
庶吉士是大明的精英,只有在科舉中考到一甲(三人)和二甲頭名的人才有資格加入這個光榮的行列。而庶吉士的培訓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崗前培訓,在這裡結業後,學員們會進入翰林院,成爲一名普通的翰林官。
當然,之後的事情就各安天命了,如果經歷從幾年到幾十年不等的以死相搏、勾心鬥角,你還沒有被殺頭、流放、貶官,臉皮越來越厚,心越來越黑,你將很有可能進入內閣,成爲這個帝國真正的統治者。
一般說來,翰林院的掌院學士是不會理會庶吉士的,最多不過是在入學時見個面,訓幾句話,說些大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話,然後拍拍屁股走人。
但徐階依然保持了他的傳統作風,雖說這幫新人即無背景,也不起眼,他仍然抽出時間,挨個談話,當然了,他的目的絕不僅僅是鼓勵他們認真學習,鬼知道將來這裡面會不會出幾個一二品的猛人,還是先搞好關係爲妙。
正是在這一系列談話中,他遇見了那個伴隨他後半生,奮鬥不息,名垂千古的人。
雖然庶吉士已經是精英中的精英,但這個人仍然給徐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談吐和見識,還有無與倫比的聰慧,都讓徐階驚歎不已。
“你叫什麼名字?”
“張居正。”
張居正,我會記下這個名字。
徐階滿意地完成了他的談話工作,未來的歲月還很長,他有充分的時間去認真觀察這個年輕人。
張居正就是第六個人,當時的他還沒有登上舞臺參與角逐的機會。
在這個風雲際會的年代,這六位英才將交織成一個死亡的繩結,用他們的智慧和意志去爭奪最高的獎賞——權力,失敗者將成爲繩結的犧牲品,被無情地絞殺。只有最具天賦、最精明、最狡詐、最堅毅的人,才能終結這場殘酷的遊戲,解開那個死結。
而這位最後的勝利者,將成爲大明天下的統治者。
不過話說過來,至少在當時,這後兩位還是指望不上的,高拱同志依然在做他的抄寫員,而張居正同學還在培訓班認真刻苦學習。
所以徐階依然只能靠他自己。
嚴嵩是一個警惕性很高的人,他十分清楚徐階與夏言的關係,並非對此人毫無防備,但問題在於,這位徐侍郎似乎對他構成不了什麼威脅,頂了天也就是個副部長,皇帝面前也說不上什麼話,翻不起天大的浪。
所以防備歸防備,他並沒有把徐階放在眼裡。
嚴嵩的判斷很準確,現在的徐階,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物,即使你把刀交到他的手裡,他也不知從何砍起。
但世界是不斷變化的,嘉靖二十九年(1550),徐階迎來了第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