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意外的收穫

這會兒嘉靖對楊聰是真有那麼點欣賞了,起碼楊聰編撰的《格物致知之理》就很不錯,而且楊聰這個人還很誠實,說到鹽引的問題,他並沒有迴避,而是老老實實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小子是個不錯的人才,可以好好培養一下。

至於怎麼培養,嘉靖心裡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

他甚至已經決定,就用楊聰去對付韃子!

韃子的問題已經困擾了他這麼多年了,他真有點受不了了,而楊聰想出的辦法應該算是對付對付韃子的最佳方案了,如果按楊聰說的,給邊軍精銳配備火器和戰車,三五年內,還真有可能解決韃子的問題。

他已經厭倦了那些朝臣耍嘴上功夫了,他準備用用新人,而新人裡面最有能力的應該就是這個楊聰了,至少他目前是這麼認爲了。

他之所以當面考察楊聰,也是出於這個方面的考慮。

楊聰的表現已經獲得了他的認可,再加上陸靈兒的關係,更堅定了他培養楊聰的決心。

那麼,怎麼培養楊聰去對付韃子呢?

直接將楊聰擢升爲兵部尚書又或是總督、巡撫什麼的肯定是不現實的,他雖然喜歡用火箭般的速度提拔他看重的人才,但是,提拔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成績。

嘉靖這個人就是這樣,只要他覺得你有才能,那你的機會就來了,但是要獲得提拔,還是得做出成績來,沒有一點成績,他是不可能胡亂提拔的。

楊聰這會兒也算是做出了一點成績了,至少這《格物致知之理》編撰的就很不錯,如果真的能編成一套類似於《永樂大典》的傳世鉅著,他也會因此爲後人所頌揚。

這點成績,應該怎麼提拔呢?

這個時候,他想到了《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解縉在編撰《永樂大典》之前好像只是個從九品的翰林院侍詔而已,後面他編撰《永樂大典》,取的了一定的成績,很快就被擢升爲翰林院侍讀學士。

這會兒楊聰已經是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了,編撰《格物致知之理》也出了一定的成績,擢升爲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應該是沒問題的,還有,他還想培養楊聰去對付韃子,翰林院官員是不可能調去收拾韃子的,一般調去對付韃子的都是都察院御史、右僉都御史又或者兵部郎中,兵部侍郎,這會兒楊聰的品級還不夠兼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掛個御史,去某個邊鎮巡按還差不多。

想到這裡,嘉靖突然又問道:“清風,你可敢去邊鎮指揮大軍與韃子作戰。”

暈死,這個問題,楊聰還真沒想過。

不是他沒這個膽,主要他的官銜跟指揮大軍作戰實在是扯不上什麼關係,翰林院修撰怎麼可能去指揮大軍作戰!

嘉靖這麼一問,他心裡頓時激動起來,這位皇上,那可是出了名的任性,提拔官員那就跟神經病一樣,只要入了他的法眼,他什麼官都敢給人升!

指揮大軍跟韃子作戰,好啊,只要你敢給我升官,我就敢去!

其實,文官指揮大軍作戰並沒有多少危險,除非實力特別懸殊,被人圍的走投無路,一般文官是不大可能戰死的,而且,親臨現場還能實驗一下兵法的可行性和火藥武器的威力,對兵法的成型和火藥武器的改進都有莫大的好處,還有,獲取軍功可是升官的捷徑,只要打出點成績來,那官職還不是蹭蹭的往上升。

去就去,誰怕誰啊,在熱武器面前,韃子騎兵就是盤菜。

想到這裡,他毫不猶豫的道:“微臣也想爲國出力,奈何微臣這職位實在不合適指揮大軍作戰啊。”

嘉靖欣慰的點頭道:“只要你有這個心就行,朕可以給你掛個都察院御史,去邊鎮巡按,先不說六個邊鎮,一個邊鎮的大軍你還是有權指揮的。怎麼樣,你覺得去哪個邊鎮最好。”

這傢伙,還真敢給胡亂給人升官啊!

楊聰仔細想了想,隨即激動的道:“皇上,要不就宣府吧,宣府離京城最近,調派匠戶最爲方便。而且山西三鎮裡面,宣府鎮最有可能遭遇韃子進攻,微臣覺得,可以現在宣府設立兵工廠,生產火槍、火炮、轟天雷和火龍戰車,等宣府鎮的邊軍全部裝備好了,再向其他邊鎮推廣,這樣一來武器裝備這塊就不會出什麼問題了。”

嘉靖毫不猶豫的點頭道:“那好,朕就給你掛個都察院御史銜,巡按宣府,專門負責對付韃子騎兵。”

楊聰連忙拱手作揖道:“多謝皇上恩典。”

嘉靖緊接着又問道:“你估摸着這《格物致知之理》需要多少人編撰,大概多久能編撰出來?”

這個楊聰心裡還真沒底,誰知道要跟韃子打多久,三年,五年,有可能只能把六萬邊軍精銳裝備齊整,至於深入草原將韃子趕出塞外,那還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呢,而且《格物致知之理》不光是《五行篇》、《兵法篇》、《器械篇》,也不光是怎麼對付韃子,內容還多着呢,編撰起來是很費時間的。

他仔細想了想,這才拱手道:“皇上恕罪,微臣想先集中精力對付韃子,這《格物致知之理》編撰起來可能會比較的慢,或許打完韃子之後還需要幾年時間。”

嘉靖聞言,沉吟了一陣,隨即緩緩點頭道:“嗯,對付韃子的確是當前第一要務,至於《格物致知之理》的編撰,慢慢來也沒關係,要不你先組織點人慢慢編撰吧,等收拾了韃子再集中精力,全力編撰。這會兒你有沒有看中的人,朕可以先給你調派一些。”

這編撰人員楊聰倒是早就有數了,他毫不猶豫的道:“微臣先前編撰的時候翰林院侍讀羅洪先、兵部員外郎唐順之、趙時春、工部主事王宣都給了微臣不少的幫助,要不就這幾個吧,皇上,您看行嗎?”

嘉靖毫不猶豫的點頭道:“好,就他們幾個,朕就擢你爲翰林院侍讀學士,負責編撰《格物致知之理》。”

暈,一下升兩級,這升官速度果然快啊。

楊聰正興奮着呢,嘉靖突然想到,這傢伙可是自己的準妹夫,如果此去宣府巡按出了事,那陸靈兒豈不成了寡婦!

他想了想,乾脆道:“你此去宣府巡按,隨時可能碰到韃子騎兵,以宣府現有的兵力恐怕很難抵擋韃子騎兵的侵襲,這樣吧,朕給你調派一千神機營精銳,外加一百錦衣衛隨行保護。”

這傢伙,意外的收穫簡直太多了,楊聰興奮的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他只能一個勁的拱手作揖道:“多謝皇上恩典。”

第五十四章 有錢人家是非多第八十五章 萌動第五十九章 鐵蒺藜第一一二章 吃進去的給我吐出來第一六八章 鐵炮間的對決第二三三章 書終成第九十二章 自相矛盾第十一章 感動俞大猷第十八章 僞造第九十五章 糊塗第十六章 悽慘的洪武勳貴第八十三章 打仗並不等於拼命第三十六章 早朝第一章 著書立說第四十一章 莫名其妙的栽了第七十五章 陽謀第十五章 徐階的回報第九十六章 鹽場第五十章 盟友第七十三章 撈點好處第一六一章 激動第九十二章 自相矛盾第五十一章 新規劃第一四四章 三思而後行第三十二章 定國公第四章 傳聞嚴嵩很不簡單第六十二章 壯志難酬第一〇四章 放心,有爲師在第五十六章 驚喜第一八三章 取之於民第二二八章 提示第一三八章 條件第一二七章 怎麼收拾韃子第二十六章 相見不如不見第一四四章 三思而後行第三十九章 暗中第一〇〇章 相親第十二章 令人頭疼的案子第四十七章 迎雙親第十章 三天兩夜第一〇八章 崇武所千戶第一五一章 聲望日隆第一五五章 狼子野心第八章 撤換第一〇六章 莫要開玩笑第九十八章 出事了第一一九章 何事秋風悲畫扇第八十二章 誰爲首第四十二章 落後的加工水平第一〇〇章 招是不招第四十七章 科舉考場真難熬第六十一章 義第五十章 誰搞的鬼第一一八章 殺威第二十四章 門當戶對第一五八章 攤牌第一七九章 棄車第一〇三章 吃虧還是得便宜第一五〇章 從中作梗第二十六章 相見不如不見第一〇七章 戰船第一八一章 盟友第二十一章 丈母孃看女婿第四十六章 終戰第六十六章 誰栽贓誰第一〇八章 調虎離山第一〇五章 聽天由命第四十六章 以銅代之第一一〇章 忤逆第十四章 異想天開第六十六章 尋死第六章 恐怖的海商豪門第七十一章 一網打盡第五十八章 夜路走多了第五十章 出事了第一九一章 回京第八十章 準備開幹第一四五章 變法有危險第三十三章 聯姻第九十七章 鹽運使第十章 三天兩夜第一八六章 東窗事發第二章 偶遇胡宗憲第八十一章 好事將近第一四七章 作鳥獸散第七章 寧可得罪君子不可招惹小人第四十七章 福船戰艦第八十二章 陸炳的妹妹第九十一章 栽個贓第一〇五章 荒唐第七十章 豬隊友第十五章 如果第八十二章 絕望第一六〇章 誤會第二十五章 破敗不堪第二十八章 恬不知恥第二章 囂張紈絝第一一七章 招是不招第十一章 分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