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挖個礦真心不容易

楊聰並不是工部官員,家裡也不是靠挖礦起家的,而是靠木材起家的,對採礦這個行業不瞭解也是正常的。

他跟王宣瞭解了一陣才知道,這會兒想要採礦可不容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礦山礦藏自然都是皇家的,也就是說這明朝的採礦行業都是被皇室壟斷的,或者說被太監壟斷的。

你想要採礦,首先,得有官員向皇帝上奏,提出申請,言明爲什麼要採礦。

然後,皇帝會派出太監來監督採礦,也就是所謂的礦監。

這還不算完,礦監到了地方之後,想要承包礦山的土豪鄉紳必須向礦監提出申請,礦監認定了資格之後,當地的土豪鄉紳才能組織人去採礦,而且採出來的礦也不能私自售賣,必須在朝廷的監督下售賣給指定的衙門或者個人。

也就是說,整個採礦的流程都是被皇帝監督的,或者說被礦監監督的。

這是朱元璋爲了防止人造反特別定下來的規矩,畢竟金銀銅鐵什麼的都是戰略物資,特別是鐵礦,如果有人私自開採出幾十萬斤甚至幾百萬斤鐵礦,然後打造成兵器,那可就不得了了。

這規矩按理來說也沒什麼問題,朝廷控制着所有礦藏的產出和銷售,的確能防止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打造兵器造反,一開始也的確沒出什麼問題,因爲朱元璋和朱棣對太監都控制的比較嚴,他們手底下的太監都不敢怎麼張狂,後面仁宗宣宗也比較的正常。

但是,到了明英宗正統年間,王振一朝得寵,太監便翻身做了主人,這明朝採礦制度的弊端就慢慢顯現出來了。

因爲礦監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礦藏的開採完全掌控在他們手裡,太監一旦得勢,這礦就不好開了,因爲你不把礦監餵飽,人家就不讓你開採。

結果就是,礦監貪污的例子錢是越來越多,而大明的金銀銅鐵礦的產量卻越來越少。

明朝前期,大明金銀銅鐵的開採量都穩居世界第一,特別是鐵礦的開採量比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好幾倍。

但是,從王振當權以後,大明的金銀銅鐵開採量便開始銳減,到了正德朝,劉瑾當權之後大明的礦產開採更是銳減的厲害,到了嘉靖朝,礦山差不多都停工了,礦工基本都沒活幹了,必須另謀出路才能維持生計,而戚家軍的主體正是失業的義烏礦工。

礦工窮的都沒辦法活下去了,只能靠上戰場去拼命賺取生活費了,可見這大明採礦行業衰落到了什麼程度。

到了明朝後期,大明的金銀開採量甚至連小小的東瀛都比不上了,鐵礦的開採量更是一落千丈,甚至連當時比較落後的莫臥兒帝國都不如。

大明的採礦行業之所以會沒落,究其根源就是礦監貪污太狠了,他們所要的例子錢甚至超過了礦藏開採本身的收入,也就是說,你辛辛苦苦組織礦工,製造設備去採礦,結果所有盈利都要孝敬給那些太監,自己還得賠上礦工的工錢和製造設備的費用,這種生意,誰敢做!

楊聰聽到這些,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尼瑪,這些太監竟然貪婪到這種程度,是不是太誇張了?

王宣見楊聰不信,乾脆令當地的匠戶帶路,帶着楊聰來到了宣化城北的懷山鐵礦,實地去看看。

這懷山鐵礦離宣化府城也就十多里路,出了北門再往北奔行一刻鐘左右就到了。

楊聰一看懷山鐵礦的情形,終於信了,因爲這鐵礦條件實在是太好了,懷山鐵礦就在一個巨型山溝裡面,把表層的土挖開,裡面就是鐵礦石,通往山溝的道路也修好了,開採起來容易的很。

但是,這會兒懷山鐵礦一個人影都沒有,只有滿山溝的鐵礦石氧化之後露出的褐紅色山坡。

這傢伙,這會兒生鐵可不便宜,這麼好的鐵礦,隨便僱上個幾百人,一天最少也能挖個幾萬斤,再拉到城中稍微冶煉一下,一天出產一兩萬斤生鐵是不成問題的。

這麼好的鐵礦竟然沒人開採,很顯然,不是礦的原因,而是人爲的原因。

楊聰看着滿山的鐵礦石,不由激動道:“先生,要不馬上就組織人來挖礦吧,我調一百輛馬車過來,一天就能拉十餘萬斤礦石去城裡冶煉加工,有這座鐵礦,我們造火槍、火炮、轟天雷和火龍戰車就不愁沒生鐵了。”

王宣連忙搖頭道:“不行啊,朝廷要是發現了,那可是重罪。”

楊聰撇嘴道:“怕什麼,我上個奏摺不就行了,皇上可是派我來製造武器裝備的,還能不讓我挖礦嗎?”

王宣還是使勁搖頭道:“大人,真不行,那些太監可不管你是挖來幹什麼的,只要讓他們收到消息,我們就完了。”

楊聰莫名其妙道:“什麼完了?我馬上就回去寫奏摺,然後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半天時間就到了,這不就不算私自採礦了嗎?”

王宣依舊搖頭道:“你不知道那些太監有多貪啊,沒礦監私自開礦那簡直就是找死啊,他們會在皇上面前進讒言,說你意圖謀反啊!”

意圖謀反!

шшш☢тт kan☢¢ ○

這罪名楊聰真有點怵,那可是要誅九族的。

他只能偃旗息鼓道:“你的意思,先上奏摺,等皇上派礦監來再開採?”

王宣點頭道:“對對對,反正準備鍊鐵爐也需要時間,而且鍊鐵還需要煤,你可以一併上奏,申請開採,靠近大同鎮那邊的黑巖山就有很多煤。”

這不耽誤時間嗎?

楊聰也沒辦法,其他事倒還沒什麼,這意圖謀反的罪名他可真擔不起,而且這會兒朝廷幾乎都掌控在夏言一黨手裡,夏言跟宮裡的大太監陳洪關係更是密切的很,如果人家起心害自己,這意圖謀反的罪名還真有可能扣自己頭上。

他只能和王宣一起回到巡按衙門,然後按王宣提供的清單,認認真真的寫了份奏摺,然後命人八百里加急發往京城。

緊接着,他又寫了封信,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定襄,請他父親派兩個家族的掌櫃過來,並帶上十萬兩銀子。

據王宣所說,這開礦必須向礦監孝敬銀子,不然人家就會想方設法讓你開不成礦。

楊聰也不是什麼愣頭青,他也清楚有很多規矩不是一時半會能改變的,如果自己不小心破壞了規矩,肯定會遭到既得利益集團的瘋狂報復。

嘉靖身邊的大太監他還真不敢隨便得罪,因爲他對宮裡的太監一點都不熟,這種動不動就會被扣上謀反罪名的事情,他可不敢胡來。

這會兒他只能破財免災,先把事情辦好再說。

唉,挖個礦真心不容易啊!

第一四九章 報仇雪恨第四十二章 落後的加工水平第三十六章 早朝第五十二章 狀元郎做生意第四十六章 以銅代之第九十六章 時不我待第二三五章 現實第二十五章 嘉靖皇帝第二〇二章 厚望第一四七章 缺錢第一〇〇章 招是不招第十六章 兵變第四十四章 謁陵第一九二章 以退爲進第七十七章 翰林院是儲相之地嗎第一八八章 是清是濁第二十八章 禍害之源第九十二章 自相矛盾第三十五章 爭還是不爭第三十四章 自薦第二十三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十一章 分潤第二一五章 皇上說了第二一六章 蒸汽機車第一九〇章 亂世紛紜第二二一章 搗蛋第四十五章 剿倭第五十章 盟友第一〇五章 士紳與軍戶第一八三章 誘餌第四十九章 縣城這天酸死人第七章 泉州十大才子第三十二章 教諭大人都嚇一跳第三十章 請開馬市第一一三章 誰的拳頭大第三十八章 天才橫空出世第三十章 男兒當自強第十九章 喂狼第一三四章 狠毒第五十四章 不死不休第七十三章 英明第七十一章 劇情突然反轉第四十三章 工業基礎幾乎等於零第三十章 請開馬市第四十章 告黑狀第一二一章 栽了第一六〇章 誤會第一二五章 海盜來襲第四十九章 振武衛第八十六章 教人造反第九十八章 出事了第六十九章 決意剿倭寇第八十七章 收服第十章 三天兩夜第九十二章 不願意相信第六十一章 義第一九八章 厚金之車第一七一章 誰是叛逆第九十七章 一頓亂拳第二十六章 寒冬第三十二章 定國公第一三五章 報應第三十九章 縣令大人是個木匠第一三〇章 盾陣第一五三章 鐵炮第一二一章 栽了第三十三章 老辦法第一三一章 虛驚一場第一章 行路難第一〇五章 聽天由命第一三四章 狠毒第二三四章 張揚第八十一章 火攻第二卷 第三章 這小子真橫第二十五章 破敗不堪第五十二章 虎蹲炮第一二五章 國庫一下就充盈起來了第一四四章 民心可用第一七二章 定安南第四十六章 誤會第一七二章 定安南第二二九章 民用第四十二章 楊家的恐怖資產第一五三章 鐵炮第一四一章 聚首第二〇三章 考校第三十三章 老辦法第二二三章 問題很多第九十章 好官第四十章 投其所好,木棍伺候第一六八章 鐵炮間的對決第七十二章 官居一品第五十七章 支援第十四章 秀才遇到兵第七十八章 焦急第一五七章 驗貨第九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十四章 明軍孱弱的原因第九十九章 倭寇很可怕嗎第一一〇章 惡有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