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章 民心可用

楊聰這次來澎湖其實不是爲了重設澎湖巡檢司,這會兒水師戰船都還沒造完呢,海盜和倭寇也未開始正式清剿,他哪裡有空考慮這些。

他這次率軍過來,主要是想以澎湖爲基地,堵截和包抄集結在雞籠附近的海盜。

這次集結在雞籠附近的海盜可不是一點點,按王丹的估算十餘股海盜集結在一起最少也有三四萬之衆,而這會兒他建造的新式戰船還只有三百餘艘,也就是說,如果純靠水師的力量發動突襲,連帶操船的水手和船上的火槍兵、火炮兵全加起來也不到一萬人。

一萬人去包抄三四萬人肯定是不現實的,人家就算打不過也會兒到處逃竄,到時候又是海上又是陸上,他手下人手又不夠,怎麼追剿?

如果真是那樣,這次大好的機會可能就白白浪費了。

所以,他計劃將水師力量集結在澎湖附近,並且以澎湖爲跳板將南直隸、浙江和福建三省集結起來的一萬精銳步卒轉移到雞籠的西面,一旦海盜和倭寇向廣東附近運送兵力,他便率軍從半路截擊其船隊,並令步卒從陸上包抄其老巢。

他着實沒想到,澎湖的老百姓見到朝廷官員會如此的激動,他更沒想到,這裡的老百姓會如此迫切的希望他重設澎湖巡檢司。

說實話,重設澎湖巡檢司對於他來說並沒有多大難度,這會兒嘉靖可是眼巴巴的盼着他剿滅海盜和倭寇,設一個巡檢司這種小事,嘉靖肯定想也不想就會答應,而且,派駐官員甚至屯衛對他來說也只是小菜一碟。

在幾個老漁民的懇求下,他當即便同意了重設澎湖巡檢司的請求,並下令,命永寧衛抽調千戶屯衛駐紮於此,反正這會兒福建水師都是快船,運送糧食什麼的並不是很麻煩。

澎湖的老百姓對此自然是感激涕零,甚至,他們還商議着要爲他這個總督大人立生祠以表謝意呢。

楊聰對於建生祠一事倒沒什麼感覺,不過,他卻發現了一點,那就是這邊的老百姓十分渴望得到朝廷的守護,以保證他們不受海盜和倭寇的侵襲。

民心可用啊。

原本他還考慮要不要派出大量斥候去東番北部查探一番,看能不能找到從東番西岸通往雞籠的捷徑,這會兒一見老百姓對於朝廷如此依賴,他頓時就改變了主意。

派斥候去打探哪裡有派人直接去問當地老百姓來得快呢,要知道東番北部離澎湖足有五六百里呢,就算是蒼山船和蜈蚣船這樣的快船打個來回都需要兩三天時間,正常情況下,斥候能在半個月內找出東番西岸通往雞籠的捷徑就算不錯了,而問當地老百姓的話,可能就打個來回的時間就夠了。

這會兒時間緊迫,越快找到東番西岸通往雞籠的捷徑就越有利於整體戰略的部署,他自然是選擇直接去問當地的老百姓,而不是派出斥候去查探。

第二天,他便命湯克寬挑選了數百精銳,帶着十餘船糧食,裝扮成海商的樣子,沿着東番西岸一路往北問,遇着老百姓的聚集地就表明身份派糧食,然後直接向老百姓打聽東番西岸通往雞籠的捷徑。

這招果然好使,湯克寬這一路往北走過去,簡直不要太舒服,只要他表明身份,再送上一點糧食,沿途的老百姓便歡呼雀躍,當他們活菩薩一般供着,什麼都不用他們打探,老百姓簡直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甚至還有很多“見多識廣”的漁民硬要給他們引路,帶着他們去沿途的村落。

這樣一來,他們就連揹着糧食去找落荒而逃的百姓都省了,只要那些漁民扯開嗓子一喊,老百姓便會高高興興的擁上來。

這一路他們也不知道停靠了多少個漁村,第三天下午,他們終於來到了東番北部,雞籠西邊的淡水河附近。

沒想到,這裡正好聚集了很多被海盜陳思盼給搶去田地,逃逸過來的老百姓。

他剛一表明身份,那些老百姓便哭着喊着讓他幫忙去將那羣該死的海盜給趕走,甚至,看他帶的人不夠多,那些老百姓還主動要跟他們一起上呢。

開什麼玩笑,帶着老百姓去打海盜,湯克寬還沒這麼猛,再說了,這會兒人家陳思盼的地盤上可不止數千人了,而是數萬人,他帶着這點人馬上去找死呢。

他好說歹說才把那些老百姓給勸住,至於東番西岸通往雞籠的捷徑,那根本就不用找了,這些老百姓都熟悉的很,直接沿淡水河逆流往上,在大分岔口附近登岸就行了,那裡離雞籠都不到五十里地了,走過去都不用一天時間。

湯克寬聽聞竟有如此捷徑,當即便率船隊載着引路的老百姓來到了他們所說的大分岔口附近,並親自帶領幾個親衛下了船,跟着引路的老百姓跑了五十里地,摸到了雞籠附近,遠遠在陳思盼的地盤外圍查探了一番。

楊聰着實沒想到,還不到四天時間,湯克寬不但打聽到了東番西岸通往雞籠的捷徑,甚至連嚮導都帶回來了。

他收到消息,自然是高興的不行了,原本他想着要從東番西岸包抄海盜陳思盼的老巢最少要繞上百里呢,卻不曾想,走個五十里地就行了,而且嚮導都是現成的。

接下來他便開始調集人馬了,這會兒福建水師、浙江水師和南直隸水師的蒼山船和蜈蚣船加起來足有三百餘艘,光是運送人馬的話,一次運送五千人馬都輕輕鬆鬆,來回倒騰個兩趟,不到五天時間,一萬步卒精銳便集結到了澎湖列島。

緊接着,他又開始調集武器彈藥和糧草輜重了,幾趟下來,澎湖列島上的糧食便堆積成山了,不但上萬步卒精銳吃一個月不成問題,連帶澎湖島上的漁民都跟着沾了光,平時想吃都吃不到的大米飯,總督大人給他們每家送了十餘袋,就算天天吃都能吃幾個月呢。

他們這邊在調集人馬,海盜那邊同樣在往陳思盼的地盤聚集,不過,一般海盜都不敢靠近泉州附近海域,因爲他們都知道浙直總督和浙閩水師的主力都在那裡,誰敢湊上去找死。

所以,楊聰的行動並沒有被海盜察覺,所有海盜都不知道,楊聰正調兵遣將,準備圍剿他們呢。

第四十三章 賄賂第一八一章 盟友第一八六章 欲擒故縱第一六四章 戰神第四十三章 誰說我要作弊了第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六十八章 烽火戲諸侯第二十一章 丈母孃看女婿第九十二章 驕兵必敗第五十六章 驚喜第五十九章 鐵蒺藜第三十九章 暗中第六十五章 掐架第一八六章 欲擒故縱第一二五章 國庫一下就充盈起來了第一〇九章 南臺船廠第一八八章 退堂鼓第五十五章 資敵第一〇八章 海戰之道第一九六章 開拓新航線第七十二章 攀親第一六一章 激動第五十一章 新規劃第六十五章 掐架第三十五章 死了第三十八章 找茬第一章 一記悶棍第一三〇章 盾陣第六十四章 猜第一一三章 大明朝最硬的後臺第九十二章 整出本秘籍第一〇一章 對對聯第一一三章 取代第二一五章 皇上說了第一五六章 請開海禁第六十九章 決意剿倭寇第三十二章 定國公第八十三章 雄心壯志第一六三章 冤枉第二章 囂張紈絝第一章 行路難第二十章 測試第三十八章 怎麼和夏言鬥第十七章 欠揍第一六二章 野望第五十五章 奇恥大辱第一七五章 公報私仇第六章 公子可要行個方便第一五八章 不是錢的問題第三卷 第八十二章 認慫第五十九章 鐵蒺藜第二二一章 搗蛋第十八章 反手一巴掌第一四二章 永慶合議第四章 嚴師出高徒第十六章 故意拖延第二〇二章 厚望第九十四章 徵詢第五章 當面考察第七十九章 爲了利益而不是意氣第三卷 第一四二章 內應第三十章 男兒當自強第一三六章 被逼無奈第三十一章 聖聽第四十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七十九章 暗中行事第一一四章 惡人先告狀第一八三章 誘餌第一四一章 變臉第八十九章 傳說中的太監(上)第一章 行路難第十六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第九十二章 自相矛盾第十章 有錢,任性第一一一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四八章 明軍有這麼猛嗎第六十二章 壯志難酬第一二二章 大家有什麼意見第一二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二十八章 誰能抱得美人歸第一九三章 禦敵於千里之外第一六六章 自立門戶第五十九章 太閒第一〇一章 對對聯第一八三章 取之於民第八十三章 尋親第一〇三章 倭寇與海盜第五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一七六章 石見銀礦第四十九章 能人第六十章 招不招第七章 泉州十大才子第八十九章 傳說中的太監(上)第六十五章 惡人先告狀第一二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一六二章 宣揚天威第一八九章 跑路第三十二章 教諭大人都嚇一跳第七十六章 是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四十九章 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