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倫之戀

朱見深篇

【朱祁鎮的遺願】

經歷了無數的刀光劍影,權謀爭鬥,朱祁鎮終於迎來了安寧穩定的生活,就在這片寧靜中,他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終點。

天順八年(1464),朱祁鎮三十八歲,應該說這是個並不算大的年齡,但此時的朱祁鎮已經身患重疾,奄奄一息,大漠的烽煙、宮廷的爭鬥,耗盡了他所有的精力,現在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靜靜地等待,等待着死亡的到來。

這位皇帝的一生並不算光彩,他寵信過奸邪小人,打過敗仗,當過俘虜,做過囚犯,殺過忠臣,要說他是好皇帝,真是鬼都不信。

但他是一個好人。

他幾乎信任了在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從王振到徐有貞、再到石亨、李賢,無論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都能夠和善待人,鎮定自若,搶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顏帖木爾、阮浪,最後都成爲了他的朋友。

可是事實證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這年正月,朱祁鎮在病榻之上,召見了他的兒子、同樣飽經風波的朱見深,將帝國的重任交給了他。

然後,這位即將離世的皇帝思慮良久,對朱見深說出了他最後的遺願,正是這個遺願,給他的人生添加了最爲亮麗的一抹色彩。

“自高皇帝以來,但逢帝崩,總要後宮多人殉葬,我不忍心這樣做,我死後不要殉葬,你要記住,今後也不能再有這樣的事情!”

“我一定會照辦的。”

跪在牀前的朱見深鄭重地許下了他的允諾。

自朱元璋起,明朝皇帝制定了一項極爲殘酷的規定,每逢皇帝去世,後宮都要找人殉葬,朱重八和朱老四自不必說,連老實巴交的朱高熾、寬厚仁道的朱瞻基也沒有例外,現在這一毫無人性的制度終於被這位歷史上有名的差勁皇帝廢除了,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朱元璋統一天下,建立帝國,留名青史;朱棣橫掃殘元,縱橫大漠,威名留存至今,他們都是我們今天口中津津樂道的傳奇。他們的功績將永遠爲人們牢記。

但在他們豐功偉績的背後,是無數戰場上的白骨,家中哀嚎的寡婦和幼子,還有深宮中不爲人知的哭泣,一帝功成,何止萬骨枯!

朱祁鎮最終做成了他的先輩們沒有做的事情,這並不是偶然的,他沒有他的先輩們有名,也沒有他們那麼偉大的成就,但朱祁鎮有一種他的先輩們所不具備(或不願意具備)的能力——理解別人的痛苦。

自古以來,皇帝們一直很少去理解那些所謂草民的生存環境,只要這些人不起來造反,別的問題似乎都是可以忽略的,更不要說什麼悲歡離合,陰晴圓缺。

但朱祁鎮做到了,至少在廢除殉葬這件事情上,他理解了後宮那些無辜者的痛苦。八年前,他從一個作威作福的皇帝變成了俘虜,之後又成爲囚犯,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到衣食不繼、相擁取暖,這一慘痛的經歷讓他深刻地瞭解了身處困境、寄人籬下的悲哀,也知道了身爲弱者要生存下去有多麼的艱難。

所以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決定違背祖制,去解救那些無辜的人。

應該承認,這是一個勇敢而偉大的行爲。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沒有無故去奪取別人的生命和尊嚴的權力。

雖然他一生中幹過很多蠢事、錯事,但在我看來,他比那些雄才偉略的帝王們更像一個“人”。

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評價朱祁鎮的一生:

他是一個好人,卻不是個好皇帝。

天順八年(1464)正月,明英宗朱祁鎮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終年三十八歲,太子朱見深繼位,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朝代就此拉開序幕。

【明憲宗朱見深】

曾經有一個朋友讓我幫他解決一個難題:他和他的女友關係很好,但是由於他的女友比他大兩歲,家裡人反對,他拿不定主意,想問問我的意見。

我想了一下,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朱見深的故事。

【悲慘的童年】

一般說來,皇帝的童年或許不會快樂,卻絕不會悲慘,明代皇帝也是如此,當然了,首任創業者朱重八同志例外。

但朱見深先生的童年似乎可以用這個詞來形容,客觀地講,這位仁兄確實受盡了累,吃夠了苦,雖然他後來終於成功繼位,當上了皇帝,但如果你研究過他的發展史,相信你也會由衷地說一句:

兄弟你實在不容易啊!

正統十二年(1447),朱見深出生了,他是皇位未來的繼承者,用今天的話說,他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可是沒有人會想到,僅僅兩年之後,他的人生悲劇就將開始。

正統十四年(1449),父親朱祁鎮帶兵出征,卻成了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在大明王朝的最關鍵時刻,朱見深毛遂他薦,被挺而出,在牙還沒長全的情況下被光榮任命爲皇太子,時年兩歲。

兩歲的朱見深自然不會知道,他之所以在這個時候被立爲皇太子,有着極爲複雜的政治背景。

當時,朱祁鎮戰敗被俘,朱祁鈺即將頂替他哥哥的位置,老謀深算的孫太后早已料到這個弟弟是不會就此罷手的,爲防止皇位旁落,她急忙擁立朱見深爲太子,並以此作爲支持朱祁鈺登基的交換條件。

雖然孫太后成功地將朱見深立爲太子,但她深知深宮之中,人心險惡,保不準朱祁鈺先生什麼時候來一個斬草除根之類的把戲,而她自己也不可能時刻與寶貝孫子在一起,爲確保安全,她做出了一個決定:派出自己的一個親信去保護朱見深。

她做夢也不會想到,正是這個不經意的決定,改變了朱見深的一生。

她派出的親信是一個姓萬的宮女,從此這位宮女開始無微不至地照料幼童朱見深。

那一年,她十九歲,他兩歲。

事實證明,孫太后的政治感覺是很準確的,朱祁鈺坐穩皇位之後,絲毫沒有歸還的意思,不但自己追求連任,還想讓自己的兒子也能連任。於是在景泰三年(1452),他買通了大臣,廢除了朱見深的太子地位,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爲太子。對於這一變動,孫太后雖然極不服氣,卻也無可奈何。

這些政治人物爲了自己的利益爭來鬥去,卻沒有人意識到,他們的舉動,已經爲一場悲劇拉開了序幕。

此時已經五歲的朱見深自然不知道大人們的事情,他每日只是在深宮中閒逛,由於他身處險境,且地位不穩,大家都認爲他被廢掉是遲早的事情,所以沒有多少人願意接近這位所謂的皇太子,對他十分冷淡。

從兩歲時起,孤獨和寂寞就不斷纏繞着這個幼童,對他而言,童年是灰暗色的。而在這灰暗的生活中,唯一可以給他帶來安慰的就是那位萬姑姑。

無論周圍的人對他如何冷淡,也無論人們如何排斥他,不陪他玩耍,這位萬姑姑卻總是一直陪伴着他,安慰着他,照料他的生活,雖然他的母親周貴妃也常常來探望他,但宮中到處都是朱祁鈺的耳目,爲了不惹麻煩,每次總是來去匆匆,在他那幼小的心靈中,這個日夜守候在他身邊的人才是他可信賴的依靠。

就這樣,朱見深和他的萬姑姑相依爲命,過着這種冷清而又平靜的生活,可有一天,這種生活被打破了,一羣人突然闖進了朱見深的宮殿,氣勢洶洶地對他說,你不可以再用太子的稱謂,從此以後,你的稱呼是沂王。

然後這些人告訴他,沂王是沒有權利繼續住在這裡的,你要馬上滾出宮去,因爲你的堂兄朱見濟將很快搬進來,成爲這裡的主人,新的太子。

接下來要處理的就是原任太子,現任沂王身邊太監宮女的下崗分流遣散問題,而從使用價值方面來講,廢太子還不如廢舊輪胎。這是因爲廢舊輪胎還能回收利用,而根據歷史經驗,廢太子往往會一廢到底,永久報廢。

人們很早就知道這個道理,所以這種時刻經常出現的景象就是樹倒猢猻散,身邊的人紛紛收拾行李,離開朱見深,另尋光明的前途。

面對着這一突變,那位姓萬的宮女的表現卻異於常人,她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看着那些離去的人,默默地爲朱見深準備着出宮的行裝。

五歲的朱見深並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只知道他很快就要搬出這裡,而那些熟悉的面孔也即將離他而去,在他的腦海中沒有答案,只有疑惑和憂慮。

“你也會走嗎?”

“不會的,我會一直在你身邊陪伴着你。”

這句話,她最終做到了。

景泰三年,朱見深被廢爲沂王,搬出宮外。

這一年,她二十二歲,他五歲。

朱見深的沂王生活開始了,事實證明,這是他人生中最爲黑暗的一個時期,雖然他的父親已經從蒙古載譽歸來,但立刻又被委以囚犯的重任,關進南宮努力工作,由於事務繁忙,無法與他見面,而由於他已經搬出了宮外,他的母親周貴妃也無法出宮來看他。此外,他身邊佈滿了朱祁鈺的手下,無時無刻都在監視着他的舉動,如果被人抓住把柄,沒準就要從廢太子更進一步,變成童年早逝的廢太子。

五歲的朱見深,沒有父母的照料和寵愛,沒有老師的耐心教導,身處不測之地,過着今日不知明日事的生活,他隨時都可能被拉出去砍掉腦袋,或者在某一次用餐之後突然食物中毒,暴病不治而亡。對他而言,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終點,每一天都是痛苦的掙扎,而這樣的生活持續了整整五年。

在這讓人絕望的環境中,只有她始終守在他的身邊,照顧他,安慰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也從未動搖過。

對朱見深而言,這個人已經成爲了他的母親,他的朋友,他的依靠,是他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在那黑暗的日子裡,這個人支撐着他,和他一起熬過了最困難的時刻。

五年後(1457),朱見深的父親又一次得到了皇位,他的苦日子終於熬到了頭,風水輪流轉,他又一次搬回了宮中,恢復了太子的身份。自然,她仍陪伴在他的身邊。

這一年,她二十七歲,他十歲。

在擔任東宮太子的日子裡,日漸成熟的朱見深逐漸對這位大他十七歲的女人產生了微妙的感情,相信就在這段時間之內,他們的關係發生了特殊的變化。

對於這些情況,他的父親朱祁鎮和母親周貴妃都有所察覺,但他們並沒有阻止,而是爲朱見深挑選了三個女子作爲皇后的候選人,等待他登基之後挑選冊封。因爲他們相信,這個姓萬的宮女絕不可能成爲皇后,等到朱見深長大懂事後,自然會離開她的。

天順八年(1464),朱祁鎮病死,朱見深繼位,從此這位萬宮女正式成爲了皇帝的妃子。

這一年,她三十五歲,他十八歲。

皇后又如何!

雖然明代的宮廷政治十分複雜,王公貴族、文臣武將個個粉墨登場,捲起袖子你來我往,鬥得不亦樂乎,不過在我看來,要論鬥爭水平,後宮的諸位佳麗們也層次甚高,顧盼一笑,舉手投足之間,足以致人死命,可謂巾幗不讓鬚眉。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很早以前,親愛的花木蘭同志就曾經教導過我們:

誰說女子不如男!

太子朱見深成了皇帝,萬宮女也變成了萬妃,大致可以算是功德圓滿,此時的萬妃歷經風波,已經年近不惑之年,但讓衆人驚異的是,這個女人竟然得到了皇帝朱見深的大部分寵愛,很多人都不理解。

而這一情況的出現,對後宮那些正值妙齡的女子們來說就不僅僅是一個理解的問題了,她們十分憤怒,也很不服氣:這樣的一個女人憑什麼得到專寵?

在那些不服氣的女人中,級別最高的是皇后吳氏。

要說這位吳小姐,那可是大大的有來頭,有背景,想當初競選皇后的時候,評委(朱祁鎮)最先定的是一位王小姐,可是這位吳小姐憑着自己出身官宦,而且交際甚廣,竟然找人搞定了評委,搞了暗箱操作,把王小姐擠了下去,最終當上了皇后。

要知道,皇后的人選是朱祁鎮親自定的,那這位吳小姐到底有什麼神通,能夠改變朱祁鎮的決定呢?

這是因爲她認識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牛玉。

關於這個人我們不用介紹太多,只用說兩點就夠了:一、他是朱祁鎮的親信太監;二、朱祁鎮臨死前召見了兩個人,一個是朱見深,另一個就是他。

有這樣的一個人關照,吳小姐當上皇后自然不在話下,實在不用搞什麼潛規則。

有這樣的後臺和關係網,年輕貌美的吳小姐自然不把三十五歲的萬阿姨放在眼裡,她絕對無法忍受自己被朱見深冷落,於是她想了一個辦法去整治萬阿姨。

可是不幸的是,事實證明,這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可能畢竟是太年輕了,吳小姐絲毫不考慮後果,竟然直接找到萬阿姨,把她拉回來打了一頓板子。

這個方法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簡單粗暴。當然了,她打這頓板子還是有理論基礎的,她到底是皇后,所以對此美其名曰——整頓後宮紀律。這一頓板子打得萬阿姨差點丟了命,也幫很多後宮的妃子出了一口氣,此時的吳小姐可謂是威風凜凜,風頭甚猛。

據說最猛的風是十二級的暴風,這位吳小姐的舉動也真可謂是暴風驟雨,但事實證明,在歷史中,最猛烈的風不是暴風,而是枕頭風。

萬妃捱了打,回去就向朱見深告了狀,在這場爭鬥中,吳皇后靠的是家世和身份,而萬妃靠的是寵信,那麼結果如何呢?

自然是萬妃贏了。(還是皇帝說了算)

朱見深聽說萬妃被打之後,十分生氣,當即做出了處理。

他廢掉了吳小姐的皇后名分,而此時她剛當皇后一個月。除此之外,吳小姐的父親也被免官充軍,而吳家的老朋友牛玉也被牽連在內,這位原先的司禮監竟然被髮配去孝陵種菜,做了菜農。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那位曾挺身而出、平定叛亂的孫鏜也被免了職,原因竟然是據說他和牛玉有親戚關係。

皇后只幹了一個月就被廢掉,這可謂是前所未聞,而且此事竟然牽涉進去那麼多無關的人,影響實在太壞,內閣成員李賢、彭時向朱見深進言,希望皇帝能夠三思,收回成命。

朱見深只是笑了笑,沒有回答,也沒有解釋,只是一如既往地寵愛萬妃。

一年後(成化二年1466),萬妃迎來了她人生的轉折點,這一年正月,她爲朱見深生下了一個兒子,朱見深聞訊大喜過望,立刻封她爲貴妃,還爲此去宗社祭天,感謝祖宗保佑。

如無意外,萬貴妃的這個兒子必定會成爲將來帝國的繼承者,可是遺憾的是,這一幕最終並沒有出現。

第二年,這位皇子就患病夭折了,而這一年萬貴妃已經三十八歲,她幾乎不可能再生育兒女了。

這一事件嚴重地打擊了朱見深,卻並沒有影響到朱見深對萬貴妃的喜愛,此時的朱見深年僅二十一歲,正是少年風流的時候,可他卻一反常態,日夜守在這個大齡女人的身邊,似乎永遠也不會厭倦。

朱見深不急,下面的大臣們可急了,內閣成員彭時估計是分管婦聯工作的,眼看朱見深如此專寵萬貴妃,而這位中年婦女很明顯已經過了生育年齡,擔憂皇帝無後,於是便發揮了文官集團以天下爲己任、無論大事小事都要管的居委會工作精神,給皇帝上了一封十分特別的奏摺。

這封奏摺可算奇文,具體內容就不寫了,大致意思是:

皇帝陛下,您的後宮有很多妃子,可是到現在卻還沒有兒子,臣想這應該是陛下過於寵愛某一個人所致吧,所以希望陛下能夠將寵愛分給其他的妃子,這是國家大計啊。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位彭時先生竟然干涉起皇帝的私生活來,公然上書勸皇帝平時多找其他老婆聯絡感情(文言“雨露均沾”),按說一般的皇帝看到這樣的文書早就跳起來罵了:“我睡老婆,還要你管嗎?”

可這位朱見深先生的反應更加出人意料,他一點也不生氣,只是淡淡地說道:

“這是我的私事,你讓我自己做主吧。”

然後他依然故我。

大臣們的疑惑已經到了極點,他們不明白,這個萬貴妃容貌並不突出,年齡也大了,爲什麼皇帝陛下竟然可以忽略那麼多年輕貌美的女子,專寵她一個人呢?

朱見深明白大臣們的疑慮,但他並不想解釋什麼,因爲他知道,這些人是不會理解的。

在那孤獨無助的歲月裡,只有她守護在我的身邊,陪伴着我,走過無數的風雨,始終如一,不離不棄。

是的,你們永遠也不會明白。

在這世上,愛一個人不需要理由,從來都不需要。

【意外的收穫】

對於朱見深而言,萬貴妃是他的妻子,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良、最可信的人,但可惜他不知道,這位萬貴妃還有另外一副隱藏的面孔。

要知道,雖然朱見深是一個很專情的人,可他畢竟是皇帝,絕不可能只寵信萬貴妃一個人,他也會時常找後宮的其他妃子或是宮女,萬貴妃也從未反對過,雙方似乎相安無事,但朱見深似乎一直以來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疑點:爲什麼這麼久過去了,他還沒有任何子女呢?

朱見深萬萬想不到,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所有懷上他孩子的妃子或宮女都被人逼迫墮胎了!而幹這件缺德事的正是那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萬貴妃。

但從來就沒有人告訴過朱見深這些事情,原因很簡單,他們不敢。

如果就這樣搞下去,也許下一任皇帝朱祐樘先生就得另找地方投胎了。但也就在此時,萬貴妃真正的敵人出現了,正是這個人徹底打破了萬貴妃的如意算盤。

說來滑稽,萬貴妃的這位敵手並不是選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

成化初年(1465),廣西,大藤峽。

都察院都御史、遠征軍指揮官韓雍正站在峽谷的入口,仰望着上方的懸崖絕壁,爲了平定兩廣土官叛亂,他帶兵千里行軍趕到這裡,卻發現山勢險惡,方向難尋,常年的帶兵經驗告訴他,這裡是最好的伏擊地點。

正當他爲找不到一條安全的出山之路發愁的時候,手下興奮地向他報告,他們在前方找到了十幾個當地的儒生和里長,熟悉附近地形,願意爲大軍帶路。

韓雍說:帶我去看看。

他緩步走到那些當地人的面前,並沒有迎上前去和他們熱情握手,感謝他們即將爲祖國做出的貢獻,卻出人意料地大笑起來:

“就憑你們這幾個人,也敢來行刺!都給我抓起來!”

儒生里長們大驚失色,左右人卻都是莫名其妙,士兵們隨即上前搜身,果然在他們身上發現了行刺的利器。

部下們十分驚奇:你怎麼就知道這些人是叛軍派來的呢?

韓雍笑着說道:“你們還不明白嗎,此地荒郊野嶺,道路難行,鬼才來閒逛,而且附近都是叛軍,怎麼會有儒生里長四處活動?不是奸細刺客還能是誰?”

這件事情傳到了叛軍那裡,沒文化的土官們十分驚訝,以爲韓雍有特異功能,驚爲天神,士氣受到了嚴重打擊,不久之後韓雍分兵五路進攻大藤峽叛軍營地,叛軍不堪一擊,被全部殲滅。

得勝功成的韓雍站在山頂之上,俯視着山間的那條大藤,所謂大藤峽即因此藤而得名,歷來被土官們視爲聖物,頂禮膜拜。

韓雍笑着問被俘土官:“這藤是幹什麼用的?”

土官對他的調侃態度十分不滿,一臉嚴肅地回答:“此藤橫跨山崖,白天不見蹤影,夜晚方現,是此地天賜神物。”

韓雍的臉上閃過一絲壞笑,對身邊士兵說道:“拿斧頭來!”

沒等土官們反應過來,韓雍突然舉起大斧,朝那藤全力砍去,於是神物就此一斧兩斷,成了廢物。

這下子土官們一下子炸開了鍋,個個目瞪口呆、驚慌失措地看着韓雍,而韓雍卻只是輕鬆地笑了笑:

“諸位不要激動,藤斷了也沒什麼,改個名字就行,我拿主意,今後此地就叫斷藤峽吧。”

這就是明代歷史上著名的成化兩廣叛亂和斷藤峽之戰,要說這事也算是個大事,但因爲如果和由此事引發的後續事件比起來,那可就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說來讓人難以相信,後來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幕活劇竟是由這樣一件小事引起的:

平定了叛亂後,韓雍準備班師回朝,這時他的一個部下向他請示了一件事:

“我們俘獲了很多當地土民,如何處理?”

韓雍漫不經心地回答道:

“這還不簡單,交當地官衙放歸鄉里嚴加管束就是了。”

說到這裡,他突然想起了什麼,便補充了一句:

“去挑一些年輕的,男女都要,我要帶回京去。”

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韓雍的舉動也算是老習慣了,明朝每逢邊界打仗抓到俘虜,總會挑一些男男女女到京城,送進王府或是宮裡各有不同用場。

一般說來,女的會被安排做宮女,而男的就比較慘,他們的新職業比較統一——太監。偉大的鄭和同志就是這樣進入宮廷的。

韓雍做夢也想不到,他的這一舉動將給大明帝國帶來深遠的影響,並導致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八年心驚肉跳的亂世,十八年國泰民安的盛世。

因爲在那批進宮的人中,有這樣一男一女,男的叫汪直,女的姓紀,名字不詳。

男的還沒到出場的時候,讓他先等等吧,而那個姓紀的女孩,將成爲風光無限的萬貴妃最爲可怕的敵人。

【最強大的武器】

吳小姐的下場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一個常識:這個不起眼的萬姓中年婦女是皇帝最爲寵信的人,如果要得罪了她,只有死路一條。

接替皇后位置的王小姐也是膽戰心驚,經常串門,主動問安,就怕這位無冕之後什麼時候心血來潮,閒來無事整她一下,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這也難怪,吳皇后有容貌有權勢有名分,來勢洶洶,萬貴妃卻只用一個小報告就結束了她的皇后任期,殺人於無形之中,着實厲害得緊。

此時的萬貴妃儼然已經成爲了後宮真正的統治者,呼東喝西,指南罵北,但凡有後宮妃嬪宮女懷孕,她便立刻指使手下的人去逼迫墮胎,好不威風,自己生不出來就不讓別人生,真可謂是斷子絕孫、一統江湖。

也就在這個時候,廣西來的紀姑娘進入了深宮,此時的她背井離鄉,孤苦一人,怯生生地注視着周圍陌生的一切,沒有人會想到(包括她自己),就在不久之後,這個羞澀膽怯的小姑娘將會撼動萬貴妃那看似穩如泰山的權勢與地位。

紀姑娘被分配入宮,做了一名普通的宮女,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這位宮女一進宮就得到了宮中幾乎所有人的喜愛,因爲很快人們就發現,她是一個十分容易相處的人,她原先是廣西土官的女兒,養尊處優,還能夠識文斷字,卻從不因由官宦之家的小姐淪爲宮女而怨天尤人,即使人家欺負她,交給她很多髒活累活,她也並不在意,只是一個人默默地做完。

她雖然沒有權勢,沒有背景,甚至於沒有過人的容貌,卻有着一樣女人最爲強大的武器——善良。

她真心誠意地對待每一個人,從不去計較什麼,只是一心一意地完成分派給自己的工作,由於她的出色表現,上級派給了她一個重要的職務——倉庫管理員。

一般來說,這管倉庫實在不能算是個體面的差事,但紀姑娘這個倉管員當得卻是十分風光,這是因爲她管的那個倉庫比較特別——錢庫。

更爲重要的是,她管的這個錢庫並非國庫,而是內藏庫,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國庫裡存放的就是國家的錢,是由戶部管的,而所謂內藏庫裡存的是皇帝的私房錢,由他自己掌管,並不用交給後宮的老婆們(不容易啊)。這也爲後來發生的一切打下了伏筆。

成化五年(1469)的一天,紀姑娘正如往常一樣認真清點着倉庫,一個人走了進來。

這位仁兄就是朱見深同志,不知他是不是閒來無事,想去自己的錢庫數錢玩,便一路進了倉庫,正遇上倉庫管理員紀姑娘。

這是他們之間的第一次相遇。

朱見深對這個管倉庫的小姑娘起初並不在意,他關心的只是倉庫裡的錢,四處巡視之後,他開始詢問倉庫的收支情況。

可是問着問着,朱見深突然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後宮中女子衆多,許多人幾年也難得見皇帝一面,所以每當真正見面時,往往都是“激動的心,顫抖的手,一句話也說不出口”。對這一場景朱見深已經是司空見慣了,可這一次,通常的那一幕卻並沒有發生。

眼前的這個小姑娘十分特別,雖然初次見面,卻應答如流,而且神情自然,不卑不亢,回答問題條理清楚,井然有序,毫不緊張,好像並沒有意識到眼前的這個人就是衆多妃嬪爭奪的對象、君臨天下的皇帝。

後宮的那些你爭我奪、勾心鬥角的是是非非似乎與她毫不相干,回答完朱見深的問題,她便退後靜立一旁,不說一句多餘的話,不問一個多餘的問題。在她的眼中,管理倉庫纔是自己唯一的工作。她不想去獲取什麼,也不想去爭奪什麼。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道德經》〗

朱見深被深深地打動了,這個看倉庫的小姑娘沒有矯揉造作的儀態,也沒有心思機敏的試探,她的身上只有如清風流水一般平淡的隨和與友善,但這已經足夠了。

他喜歡上了這個小姑娘,當然了,由於他是皇帝,自然不用經過加深瞭解、互致問候、拜見雙方父母之類的複雜過程,直接就“臨幸”了。

這以後的事情出乎意料地平淡,倉庫管理員紀姑娘並沒有如諸多後宮小說中描述的那樣飛黃騰達,這並不奇怪,因爲以她的性格,是不會主動向朱見深要求些什麼的。

此後,她依然如往常一樣管理着她的倉庫,也從未對人談論過這件事情,對她而言,這件事情似乎從來都沒有發生過。

可是上天偏偏要給她一個不平凡的命運,就在不久之後,她發現自己竟然懷孕了。

按照常理,在古代,要是哪位女子懷上了皇帝的孩子,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地方政府要到該女子的家中敲鑼打鼓,燃放鞭炮,洽談將來的合作事宜,家中父母要一把鼻涕一把淚地給祖宗上炷香,而那些風水先生們也會跑到這家的祖墳上去搞理論研究,總而言之兩個字——風光。

可當時紀姑娘面臨的環境則應該用另外兩個字來形容——危險。

因爲當時的後宮正處於萬貴妃的管轄之下,而這位萬貴妃最不能忍受的聲音就是嬰兒的啼哭,對於她而言,這無異於喪鐘的轟鳴。爲了她的地位,她必須除掉所有可能對她造成威脅的新生命——包括那些即將誕生的。

出於母親的天性,紀姑娘很想保住她即將出生的孩子,所以她多方隱瞞,可是很不幸,她懷孕的事情最終還是被萬貴妃知道了,於是這位後宮的統治者決定派她身邊的一位親信宮女去處理此事——墮掉那個即將出生的孩子。

奪走她孩子的人就要來了,紀姑娘卻沒有任何對策,她身處後宮,無處可逃,更無處伸冤,她很清楚,之前很多妃嬪的孩子都是這樣被處理掉的,而她作爲一個小小的倉庫管理員,又能夠做些什麼呢?

上天無路,遁地無門。

萬貴妃的親信終於還是來了,她走進紀姑娘那所簡陋的住所,目無表情地看着她挺起的肚子和驚慌的眼神,沒有說一句話,轉身走了。

然後她回到萬貴妃的寢宮,回覆了她的答案:

“她的身體有病,但並未懷孕。”

“你肯定嗎?”

“我肯定。”

我沒有能夠在史書中找到這個宮女的名字,這並不奇怪,因爲在後世史家的眼中,她只是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不過在我看來,在王侯將相的歷史中,她也有着屬於自己的稱呼——一個有良心的人。

萬貴妃被瞞了過去,而紀姑娘肚子裡的孩子終於保住了性命,後宮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在這平靜的外表下,事情纔剛剛開始。

成化六年(1470),七月,己卯。

伴隨着一聲響亮的啼哭,經歷了痛苦分娩的紀姑娘終於生下了一個男孩,和所有的母親一樣,她欣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看着這個剛剛誕生的生命,緊緊地將他擁入懷中。她已經沒有了父母,沒有了兄弟姐妹,因爲即使他們沒有在戰亂中死去,也註定永遠不能再見面。

現在她終於有了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兒子。

這是幸福的一刻,她孤獨的生命終於有了寄託,有了希望。

可是她的幸福並沒有延續多久,因爲這一聲啼哭也驚動了後宮中的另一個人,一個滿懷失落和仇恨的女人。

她終歸還是知道了這個孩子的誕生,嫉妒的火焰在她的心中燃燒起來,爲什麼她有孩子,而我沒有?!我纔是後宮的統治者,是皇帝最爲寵信的女人,任何人都不能將這一切從我身邊奪走!

她下達了命令:

“溺死那個孩子!”

接受命令的人叫張敏,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宦官,但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個名字。

他奉命來到紀姑娘的住所,推開房門,看見了紀姑娘和她懷中正在吃奶的孩子。

這一次,紀姑娘不再驚慌了,歷經這麼多的風風雨雨,她很清楚即將發生些什麼。

她從容地說道:

“做你該做的事情吧。”

張敏站在門口,靜靜地看着這對母子,一動也不動,過了很久,他走了進去,從紀姑娘手中小心翼翼接過了孩子。

“孩子在這裡不安全,還是交給我吧,過段時間你再來看他。”

他沒有再看紀姑娘那驚愕的表情,抱着孩子徑自走了出去。

張敏抱走了孩子,找了宮中一間空置的房子,安頓了這個孩子,他還和宮中的其他太監商議,從他們那少得可憐的收入中擠出一些錢,買來乳糕裹着蜜糖餵養這個沒奶吃的孩子。在沒人注意的時候,紀姑娘也會經常來看望她的孩子。

從此,這個孩子就成爲了後宮中宮女太監們那枯燥生活的最大樂趣。他們都很喜歡這個孩子,原因很簡單,作爲這座冷酷的後宮中的普通一員,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

可是隨着這個孩子一天天長大,張敏等人逐漸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他們養不活這個孩子。

張敏是一個普通的宦官,並非司禮監,而他的同事和那些知情的宮女們都只是這座金碧輝煌的後宮中的最底層,沒有額外的收入,除了自己花銷外,每月根本剩不下什麼錢,雖然這個孩子不用上託兒所,也不用交什麼擇所費,更不用上那些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但即使如此,他們還是無法承擔養育他的費用。

對於這個問題,紀姑娘也沒有更多的辦法,她只是一個小小的倉庫管理員,也沒有額外收入,養不起自己的孩子。

大家都養不起,難道要拿去送給萬貴妃?正當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另一個人說話了。

“那就交給我來養吧。”

講這句話的正是前任皇后吳小姐。

雖然是前任皇后,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吳小姐家有錢有勢,養一個孩子自然不在話下,當然了,她的動機估計沒有那麼單純,打倒萬阿姨仍然是她的最終目的,無論如何,這個孩子能夠活下來了。

這之後的五年,紀姑娘的這個孩子一直在宮中生活,雖然他不能出去玩,但在她母親、吳阿姨、張叔叔以及無數叫不出名字的內監宮女的照料下,他一直幸福地成長着——至少比他的父親倖福。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孩子一天天地長大,而這些生活在後宮最底層的人們卻沒有發現,他們已經創造了一個奇蹟。

從成化六年到成化十一年(1475),整整五年時間,緊密森嚴的後宮中多了一個孩子,這一點,幾乎所有的宦官、宮女、妃嬪們都知道,但他們卻無一例外地保持了沉默,守住了這個秘密。

只有一個人不知道——萬貴妃。

這不是一個故事,而是真實的史實,是發生在以爭寵奪名、勾心鬥角聞名於世的後宮中的史實。在這裡,人們放棄了私慾和陰謀,保守了這個秘密,證明了善良的力量。

讀史多年,唯一的發現是:幾千年來我們似乎在重複着同一種遊戲——權力與利益的遊戲,整日都是永遠也上演不完的權力鬥爭、陰謀詭計,令人厭倦到了極點。但這件事似乎是個例外,它真正地打動了我。

我們這個古老國度有着漫長的歷史,長得似乎看不到盡頭,但我卻始終保持着對這些故紙堆的熱情。

因爲我始終相信,在那些充斥着流血、屠殺、成王敗寇、爾虞我詐的文字後面,人性的光輝與偉大將永遠存在。

【最後的抉擇】

這個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就這樣在後宮中快樂地生活着,對他而言,有母親的陪伴,還有那麼多叔叔阿姨寵愛着他,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幸福的,但紀姑娘明白,這種日子是不會長久的,她和她的孩子最終還是要面對命運的最後裁決。

這一天終於來臨了。

成化十一年,五月,丁卯。

朱見深坐在鏡子面前,一個宦官正站在他的身後爲他梳頭,端詳着鏡中自己那憔悴的容貌,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雖然他還不到三十歲,卻已未老先衰,這倒也罷了,他真正擔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我還沒有兒子啊!”

當朱見深爲自己的不育問題而煩惱時,站在他身後的那個人也正在痛苦中思索着自己的抉擇——說,還是不說?

這個梳頭的宦官正是張敏。

五年前的那個夏天,他奉命去除掉一個孩子,面對着那對孤苦的母子,他最終違背了冷酷的命令,選擇了自己的良知。五年之中,他和這個孩子朝夕相處,看着他一天天地長大,度過了很多快樂的日子,可他很清楚,這件事情總會有一個了結。這個孩子必須獲得他父親的承認,才能活下去,併成爲這個帝國的繼承者。

現在時機到了。

但他也很明白,自己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宦官,無權無勢,如果說出真相,以萬貴妃的權勢,他將必死無疑。

真相大白之日,即是死期來臨之時。

這是張敏一生中最爲痛苦的時刻,要讓這個孩子活下去,他就必須捨棄自己的生命。

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一生低聲下氣、地位卑微、終日帶着討好笑容的張敏終於做出了他人生最後的抉擇——一個偉大的抉擇。

“陛下,您已經有兒子了。”

【離別】

朱見深驚詫地回過頭,第一次認真地打量着這個爲他梳頭的宦官。

“你剛纔說什麼?”

“陛下,您已經有兒子了。”

朱見深一動不動地盯着跪在地上的張敏,確定他並非精神錯亂之後,方纔半信半疑地問道:

“在哪裡?”

但這一次,張敏沒有立刻回答他的問題,而是選擇了沉默。

朱見深疑心頓起,厲聲追問道:

“爲什麼不答話?!”

跪在地上、半輩子卑躬屈膝的張敏擡起了頭,無畏地看着朱見深,提出了一個條件:

“我自知說出此事必死無疑,但只要皇上能爲皇子做主,死亦無憾。”

就這樣吧,我相信我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朱見深被眼前的這個小人物震懾住了,他知道,一個有膽量說出這句話的人是不會說謊的。

“我答應你,告訴我在哪裡吧。”

然後他得知自己有一個已經五歲多的兒子,正在後宮的安樂堂內玩耍。

此時的朱見深什麼也顧不上了,他喜形於色地奔向了後宮,並立刻派人去安樂堂接他的兒子——大明皇位未來的繼承者。

此時的後宮已經亂成一團,大家都已知道皇帝派人來接孩子的消息,宦官宮女們都十分高興,而妃嬪們也紛紛來到紀姑娘的住處,向她道賀。

這也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自古以來母以子貴,紀姑娘保住了孩子,很快就能成爲紀貴妃甚至紀皇后,甚至有可能取代萬貴妃成爲後宮的統治者。

紀姑娘微笑着送走了前來祝賀的人們,然後她關上了房門,向她的兒子做了最後的道別。

她在戰爭中永別了自己的親人,被俘獲進宮,在孤苦中延續着自己的生命,直到這個孩子的出現。六年的含辛茹苦,九死一生,她和自己的孩子最終熬到了出頭的這一天。

但此刻的紀姑娘並沒有絲毫的喜悅,因爲她十分清楚,雖然皇位正向她的兒子招手,但死亡卻離她自己越來越近。

萬貴妃會毫不猶豫地殺死所有與她爲敵的人,在這座皇宮中,沒有任何人可以保護她的安全,即使她是皇子的母親。而孩子的父親,軟弱的朱見深對此也無能爲力。

她看着自己的孩子,這個她在世上唯一的親人,最後一次親手爲他穿上了衣服,最後一次緊緊地將他擁入懷中,哭泣着向他告別:

“孩子,你走後,我也活不了多久了,你去到那裡,看見一個穿着黃色衣服,有鬍子的人,那就是你的父親啊,今後一切千萬小心,母親再也不能陪伴你了。”

年幼的皇子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爲什麼周圍的人今天表現得如此奇怪,爲什麼母親會痛哭失聲。他只知道,自己就要離開這裡,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去找一個有鬍子的人。

離開了哭泣的母親,這個孩子在他出生五年後第一次走出了自己居住的地方,離開了母親,坐上了迎接他的小轎,踏上了未知的道路。

很快,他到達了這次旅行的終點,他的父親正在那裡等待着他。

由於深居簡出,這位皇子快到六歲了還未理髮,頭髮一直垂到了地上,他就這樣跌跌撞撞地向那個穿着黃色衣服、坐在椅子上正凝視着他的人走去。

朱見深看着這個向自己走來的孩子,激動的心情再也無法抑制,他立刻迎上前去,抱住了這個孩子,放在自己的膝上,仔細地端詳着他。

很快,他哭了,他一邊流着眼淚,一邊緊緊地抱着孩子大聲說道:

“這是我的兒子,這是我的兒子啊,他像我!”

不用親子鑑定,不用指認,不用證據,這就是我的兒子,毫無疑問。

他牽着這個孩子回到了自己的寢宮,並告知母親周太后和所有的大臣們,自己有兒子了。

所有的人都歡呼雀躍,周太后更是興奮異常,抱着她這個來之不易的孫子絲毫不肯撒手,大家都在爲大明帝國後繼有人而高興,只有一個人例外。

後宮中的那個女人已經憤怒得幾乎喪失了理智,派去墮胎的人敷衍了她,派去謀殺的人隱瞞了她,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個孩子的存在,卻沒有一個人告訴她。

“你們都欺騙了我!”

復仇的慾望在她心中猛烈地膨脹。

讓那個孩子和她的母親消失,讓一切都回到事情的起點,敢於欺瞞我的人,一個也不能放過!

那個在宮中躲藏了多年的孩子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生活下去了,他有了自己的寢宮,自己的宮女宦官,自己的從屬,也有了自己的名字——朱祐樘。

紀姑娘也變成了紀妃,正式成爲了朱見深的合法妻子,這個廣西來的小姑娘似乎已經迎來了人生的轉折。但事實證明,她對自己命運的判斷十分準確。

朱祐樘進宮一個月後(成化十一年六月),紀妃死於後宮住所,死因不詳。

關於她的死亡方式,最終並沒有一個定論,有的說她是被逼自盡,有的說是突發重病身亡。但她的死因卻似乎並沒有引起什麼爭論,後世那些特別熱衷於挖人隱私的歷史學家們,出人意料地對這件事情也沒有產生太大的興趣。

因爲所有的人都知道兇手的名字以及行兇的動機。

這位從廣西來的小姑娘就此結束了她的一生,直到現在,我們仍然不知道她的名字,她的家庭成員,甚至於她的準確年齡。因爲她不善言談,入宮之後大多數時間,她只是靜靜地幹着自己的工作,接受着別人交給她的任務,從未向人談起她的故鄉和親人。

十二年後,她的兒子、已經成爲皇帝的朱祐樘曾發動無數人去尋問他母親的家世和親人,廣西各級官員自發動員起來,從布政使到縣令,甚至包括當年曾經出征廣西的韓雍手下的將領們,紛紛赤膊上陣,改行當了戶口緝查員。他們挖地三尺,歷時近十年,把廣西全境翻了個底朝天,鬧得四處雞犬不寧,最終卻只找到幾個想借機發財的騙子。

無奈之下,朱祐樘唯有在當地樹立祠堂,冊立封號,以緬懷對這位偉大母親的哀思。

在歷史上,她最終也只是一個曇花一現、連名字也未能夠留下的女子。

但我仍然記下了她的名字——一個盡力保護自己孩子的母親,一個善良的女人。

聽到紀妃去世的消息,宦官張敏苦笑着嘆了一口氣:

“這一天遲早是會來的。”

幾天之後,他在後宮中吞金自盡。

當一個人不得不走向死亡時,自殺代表着尊嚴和抗爭。

就在給朱見深梳頭的那一天,張敏對天許下了一個承諾,用他的死亡去換取這個孩子的生存。上天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得很公平,他履行了義務,給了這個孩子快樂的生活,也行使了權利,把張敏送上了不歸之路。

我查了一下史料才發現,從仕途上講,這位叫張敏的宦官混得實在很失敗,從頭到尾,他只是一個門監,在今天這一職務又被稱爲“門衛”或是“看大門的”。

可就是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看大門的宦官,卻做出了無數名臣名相也未必能夠做到的事情。面對死亡的威脅,他選擇了良知。

捨棄生命,堅持信念,去履行自己的承諾。這種行爲,我們稱爲捨生取義。

張敏,是一個捨生取義的人。

【倖存者】

紀妃和張敏都死了,短短一個月間,朱祐樘就失去了他最爲親近的兩個人,此時的他還不懂得什麼是哀傷,只是偶爾會奇怪爲什麼母親再也不來看他。

而與此同時,死亡的陰影也正悄悄地籠罩着這個孩子,對於後宮的萬貴妃來說,這個孩子是個極爲危險的人物,他會奪走朱見深的寵愛。於是另一場謀殺的陰謀即將實施。

可能有人會奇怪,如此惡行,難道沒有人管嗎?

要知道,萬阿姨雖然年紀大了,卻並不是傻瓜,她之所以敢如此肆無忌憚地除掉每一個她厭惡的人,其中自有原因。

她看着朱見深長大,十分了解這位皇帝,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朱見深的性格,那就是懦弱。公正地講,朱見深並不糊塗,智商也不低,算是一個正常孩子,可童年的陰影使他的性格十分軟弱,並且有極強的戀母情結(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參照四百年後弗洛伊德先生的理論),因而極度依賴萬貴妃。

這樣的一個傢伙,有啥好怕?

眼看朱祐樘就要英年早逝,另一個女人站出來挽救了一切。萬貴妃雖然統領後宮,但這個女人,她無論如何也是惹不起的。

此人就是朱見深的母親周太后,按照輩分,萬貴妃還要叫她一聲孃親。要說這位周太后,那可是見過大世面的,想當年,正統土木之變,景泰金刀疑案,刀光劍影,你來我往,周太后都挺住了,萬貴妃搞的這點名堂,只能算是和風細雨的小場面。

“把孩子交給我,看誰敢動他一指頭!”

一聲令下,朱祐樘住進了太后的仁壽宮,這下萬貴妃徹底沒戲了。

可是歷史告訴我們,階級敵人是不會甘心失敗的,不久之後,朱祐樘就接到了萬貴妃的熱情邀請,希望皇太子(此時已冊立)殿下大駕光臨。

朱祐樘也沒想太多,鬆一鬆腰帶就準備上路,此時周太后卻站了出來,鄭重其事地告訴他:

“去到那裡,什麼也不能吃!千萬記住了!”

“要是一定讓我吃呢?”

“就說你吃飽了!”

到了地方,萬貴妃果然拿出了很多好吃的東西,和顏悅色地對朱祐樘說:

“吃點吧。”

朱祐樘收住了口水,說出了違心的答案:

“吃飽了。”

按說事情到這裡就算結束了,可是朱祐樘小朋友,世事難料啊。

“那就喝點湯吧。”

完了,這句沒教過啊!

他低下頭開始思考標準答案,一旁的萬貴妃卻仍在不停地催促着,要說這孩子心眼還真是實在,憋半天憋得臉通紅,終於蹦出了一句驚世駭俗的話:

“我怕有毒!”

萬貴妃目瞪口呆,看着一臉無辜的朱祐樘,幾乎當場暈倒在地:

你小子也太直接了吧。

陰謀被搞成了陽謀,這下徹底沒戲唱了,那湯裡到底有沒有毒也不重要了,太子殿下過了一回眼癮,就此打道回府。

萬貴妃暈倒前最後留言:

“這小子現在就敢這麼幹,將來還不得吃了我!”

自此之後,萬貴妃就如同鬥敗的公雞,徹底失去了往日的威風,不敢再墮掉別人的孩子,而朱見深同志也趁開放的大好形勢,越發神勇,又生下了他的第四個兒子(前兩個夭折了,朱祐樘是第三個),此後他又接連生了十餘個兒子,一舉徹底洗刷了不育的惡名。可他怎麼都不會想到,除了太子之外,那位第四個出生的皇子在經歷了無數風波之後,最終竟然也成了皇帝。

這些事情得等到四五十年後了,還是先安排成化年間的諸位大人們出場吧,他們已經等不及了。

第7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第11章 勇氣第3章 踏上征途第3章 遊戲的開始第14章 東山再起第5章 算賬第15章 兵不厭詐第17章 殉道第18章 沉默的較量第13章 第二個猛人第3章 疑惑第9章 東林黨的實力第3章 公道第28章 你死我活的戰爭第3章 公道第2章 寧遠決戰第7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第10章 隱藏的精英第12章 鄱陽湖!決死戰!第11章 強大,無比強大第14章 東山再起第22章 制度後的秘密第14章 土木堡第4章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第14章 土木堡第4章 夜半歌聲第14章 突圍第31章 殉國、疑團、殘暴、軟弱第14章 突圍第14章 突圍第8章 堅持到底的人第8章 傳奇就此開始第9章 東林黨的實力第11章 勇氣第19章 終結的歸宿第20章 新的開始第5章 最終的亂戰第21章 藍玉的覆滅第13章 天下第一幕僚第18章 二次攤牌第13章 禍根第11章 強大,無比強大第6章 明君第26章 準備行動第11章 勇氣第23章 終點,起點第2章 寧遠決戰第6章 謀殺第11章 千古,唯此一人第7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第15章 兵不厭詐第6章 霸業的開始第30章 離勝利只差一步第14章 復仇第10章 敵人第15章 道統第17章 信念第7章 徐階的覺醒第20章 沒有選擇第18章 沉默的較量第13章 禍根第5章 武林大會第1章 致命的正義第15章 遠征沙漠第7章 徐階的覺醒第16章 奮戰第6章 明君第3章 公道第19章 終結的歸宿第5章 最終的亂戰第12章 朱瞻基是個好同志第10章 敵人第13章 禍根第9章 陰謀第2章 大臣很強悍第16章 奮戰第20章 英雄的結局第22章 奪門第4章 龍爭虎鬥第8章 可怕的陳友諒第11章 強大,無比強大第2章 和稀泥的藝術第4章 夜半歌聲第15章 兵不厭詐第2章 奇怪的人第13章 無人知曉的勝利第7章 徐階的覺醒第4章 成熟第17章 胡惟庸案件第15章 力挽狂瀾第3章 帝王的抉擇第10章 等待最好的時機第7章 殺人第10章 隱藏的精英第17章 殉道第7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第16章 孫傳庭第6章 復起第12章 皇帝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