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制勝之道

整垮張經之後,趙文華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胡宗憲的工作十分出色,徐海被殺,倭寇勢頭大減,而作爲胡宗憲的後臺老闆和直屬領導,他當仁不讓地以功臣自居,不但從皇帝那裡拿了很多賞錢,還由副部長升任了部長(工部尚書)。

於是又一個得意忘形的故事就此開始。

趙文華髮達了,有錢了,翅膀硬了,他打算獨立經營,把中間商兼乾爹嚴嵩一腳踢開,直接跟批發商嘉靖同志聯繫。

爲達到這一目的,他爲嘉靖送上了一樣東西——百花仙酒,說實話,這酒到底什麼成分,多少度我也不知道,但據趙文華同志介紹,他的乾爹嚴嵩之所以能七八十歲還不缺鈣,一口氣上六樓,腰不酸腿不痛,多虧了這種酒。

嘉靖喝過之後,感覺還不錯,回頭又覺得不對,嚴嵩有這麼好的東西,竟然不主動上交領導,自己獨吞,實在是大大地可惡。

於是他下了一道手諭給嚴首輔,讓他解釋酒的問題。

嚴嵩萬沒想到,自己的後院竟然起了火,他勃然大怒:

“文華怎麼能幹這種事情!”

怒完之後,皇上的話還是要回,這事要放在一般人身上很難解釋,卻絕難不倒嚴首輔,他發揮自己太極拳的特長,做出了這樣的答覆:

“皇上太客氣了,我平時不磕藥,也沒吃什麼特效補品,能活這麼多年,我本人也很納悶。”

嘉靖本來也沒當回事,就讓他糊弄過去了,嚴嵩卻嚇掉了半條老命,連夜找來了趙文華,把他痛罵一頓,要他收拾包袱滾蛋。

趙文華這才意識到,如果離開了嚴嵩,自己什麼都不是,於是他跪地求饒,痛哭流涕,希望嚴老爹饒他一回,以後絕不再犯。

其實嚴嵩對這個兒子還是有感情的,但當時正在氣頭上,也就沒理會這茬,然而就在這個微妙的時刻,另一個人突然進來插了一腿。

這個人就是徐階,趙文華一送酒,他就知道要出事,蹲在一邊準備看好戲,事情鬧起來後,他看準機會,跑到了嚴嵩的府上,自告奮勇地表示:您不是看趙文華不順眼嗎,我就幫您收拾他吧。

徐階走出了精妙的一着,如此動作,不但可以趁機除掉嚴嵩的爪牙,也不會得罪人,順便表達自己對領導的尊敬,可謂是一舉三得。

不過嚴嵩到底是嚴嵩,他雖然討厭趙文華,但也絕不會信任徐階,感謝兩句後,就打發他走人了。

徐階失望地走了,但他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一未遂舉動卻引發了一連串出乎意料的結果。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趙文華的耳朵裡,他徹底慌亂了,以爲老爹真要解決自己,無奈之下,只好使出了絕招。

要說服嚴嵩已經不可能了,事到如今,只能走家屬路線,給他們送禮,幫自己說話。但嚴世蕃是不能考慮的,這傢伙心太貪,傾家蕩產估計也填不了這個坑,情急之中,趙文華靈機一動,想到了另一個人。

嚴嵩這一輩子作惡多端,坑過的人不計其數,真可謂是“萬人坑”,但俗話說秦檜也有仨朋友,在這世上,嚴嵩也有着一個全心全意,相知相守的人。

這個人就是他的妻子歐陽氏,當年嚴嵩被人踩得七葷八素的時候,他的老婆卻不離不棄,始終在他身邊支持着他。所以嚴嵩這一輩子只有她一個老婆,從未納妾,直到後來她去世了,嚴嵩也沒有續絃,實在是標準的模範夫妻。

趙文華找到的人,就是歐陽氏,他不惜血本,準備了極爲厚重的禮物,親自上門跪地哭訴,希望求得原諒。

要說還是女人實在,老太太收了禮,加上看他可憐,就把他藏在裡屋,等嚴嵩回來後,先灌他幾杯酒,說了幾句好話,趁他高興把趙兒子喊了出來,然後下跪、流淚一套演完,嚴嵩也感覺自己還少不了這條狗,也就原諒他了。

按說事情到了這裡,應該算是皆大歡喜,大團圓結局,然而文華兄不愧是惹禍的高手,不久之後,他將得罪另一個人,而這個人,他是無論如何也搞不定的。

由於送禮花了太多血本,文華兄十分心痛,決心把本錢撈回來,當然,這對他而言,實在算不上什麼難事,因爲他是工部尚書,是全國最大的包工頭,普天下那麼多工程,隨便撈一把,也就差不多了。

趙文華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他開始發揮特長,大撈特撈,管你是豆腐渣還是爛尾樓,能撈錢就行,誰愛住誰去住,反正我不住。

可是問題在於,趙尚書翻本的意願實在太強烈,他加足馬力,肆無忌憚地撈,加班加點地撈,終於撈出了麻煩。

因爲皇帝大人也是要蓋房子的。

【爛尾樓問題】

雖說嘉靖同志天天修道,但是畢竟尚未成仙,飯還得吃,覺還得睡,可是西苑的住房條件有限,所以他決定另蓋新房。

這個房地產工程自然交給了工部辦理,按說皇帝的工程應該加緊辦,可是趙部長的腦袋不知是不是撞了柱子,竟然對此不理不問,放任自流,結果一棟房子修了好幾個月還沒成型,整成了爛尾樓。

嘉靖同志還是值得表揚的,他並沒有催促趙文華,還是住自己的老房子,然而不久之後的一個偶然事件,卻將這位包工頭徹底送上了絕路。

一天,嘉靖閒來無事,登高望遠,忽然看見西長安街有一座豪宅,便問旁邊的人:

“那棟房子是誰的?”

考驗人品的時候到了,一百年前,明英宗朱祁鎮曾站在高臺上,看着類似的建築,問出了同樣的問題,而那次問答的結果是,曾經風光無限的石亨全家覆滅。

在皇宮附近蓋豪宅向來是個很危險的事,但人們卻屢教不改,趙文華顯然也沒有足夠的覺悟,於是接下來的回答將決定他的命運。

如果趙部長的人品好,關係足,應該可以避過這場禍,可惜這位兄弟平日實在缺乏素質。

嘉靖身邊的陪同人員立刻爭先恐後地說出了趙部長的名字,還有一位不厚道的仁兄說了這樣一句話:

“工部的建築材料,大半都拿去修趙尚書的房子了,陛下的新房哪用得上!”

這副爛藥下得實在太猛,看着眼前的豪宅,回想起自己的爛尾樓,嘉靖怒髮衝冠:趙文華,你怕是活膩歪了吧!

趙部長的人生就到此爲止了,皇帝大人降了他的官還不罷休,又把他徹底削職爲民,並安排他的兒子去邊界充軍。雖然嚴嵩多方打點,但無濟於事。

想翻本的文華兄賠大了,他連老百姓都沒當成,在回家的路上就暴斃而亡,說是暴斃,是因爲他的死法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這位兄臺一天晚上心情鬱悶,就開始揉肚子,揉着揉着,就把自己給揉死了(手捫其腹,腹裂,臟腑出,遂死)。

對此我一直很納悶,趙文華同志應該沒有練過鐵砂掌,揉個肚子都能揉得如此慘烈,如此有性格,也算是牛人了。

嚴嵩最重要的爪牙之一完蛋了,雖然他本人依然無恙,但嚴黨的根基已然開始動搖,這是徐階取得的第一個勝利,雖然作用不大,卻是一個好的開始。

按說趙文華死了,事情也就完了,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磨鍊,徐階已經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

痛打落水狗是不夠的,最好連狗肉也一起吃掉。

不久後,給事中羅嘉賓上書皇帝,彈劾趙文華侵吞軍餉,數額高達十萬多白銀。嘉靖更爲惱火,下令抄家追贓。估計皇帝大人也沒想到,這道命令竟然創造了一個追贓記錄。

由於抄家後趙文華的財產不夠,這筆錢按規定由他的子孫代賠。

沒錢賠?不要緊,充軍也是有工資的嘛。

於是這筆錢一直賠到了嘉靖的兒子的兒子,直到萬曆十一年,還只賠了一半,有人實在看不下去,說算了吧,然而明神宗謹記爺爺的教誨,一定要他的子孫接着賠,要麼賠光,要麼死光。

趙文華同志的悲慘經歷告訴我們,就算窮瘋了,皇帝的東西也是無論如何不能動的。

趙尚書的死對嚴嵩來說是個損失,在徐階看來,則是個勝利,但對於胡宗憲而言,卻是一個可怕的災難。

胡宗憲自然不喜歡這位即貪又蠢的包工頭,但這位包工頭偏偏是他的靠山和支柱,現在他死了,自己不但失去了和嚴黨的聯繫,也失去了有力的支持,胡宗憲這個名字早已在嚴黨的名單上掛了號,時刻可能被人盯上,嚴嵩固然樹大根深,自己卻不是嫡系,一旦出什麼事,這隻老狐狸未必肯出頭。

事實上,他已得到消息,某些言官正在積蓄口水,準備要拿自己開刀,而上面沒人保,萬一被整下來,不但自己完蛋,連徐渭、俞大猷、戚繼光這幫班底也要跟着一起走人,數年心血自然付之東流。

十幾年來,他卑躬屈膝,阿諛奉承,幹了無數違心的事,說了很多違心的話,無非是爲了當年那報國救民的志向。

胡宗憲不願自己的抗倭大計毀於一旦,但嚴嵩已不能指望,徐階和自己又無交往,思前想後,無路可走。

但就在他絕望之時,舟山的地方官給他送來了一件奇特的禮物,看着眼前的這件禮物,胡宗憲終於想到了一個方法,但同時他也意識到,要想一舉成功,還需要另一個人的幫助。

於是他找來了徐渭。

對於目前的形勢,徐渭還是比較瞭解的,所以他開門見山地問胡宗憲:趙文華已經倒臺,你打算怎麼辦?

胡宗憲回答他,倒就倒了,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皇上支持,就沒人能動得了我。

徐渭沒有說話,但他不以爲然的表情卻在質疑胡總督:你以爲你是誰?皇帝憑什麼支持你?

胡宗憲卻面露得意之色,不慌不忙地告訴他:不用着急,我已經得到了一件寶貝,只要獻給皇帝,不愁大事不成。

胡宗憲所說的寶貝,就是舟山地方官送來的那件禮物——白鹿。

說起這玩意,我也沒見過,估計不是啥新品種,撐死也就是個白化病,或者是基因突變的產物。

但要是把它送給嘉靖,那可真是拍對了馬屁,因爲他就好這個。

嘉靖同志幾十年如一日修道,只是爲了成仙。但成仙這件事沒個準,大臣們天天眼巴巴望着,您哪天要長翅膀撲騰撲騰飛上去了,我們放鞭炮恭送大駕,也好再選新人,可偏偏就這麼拖着,金丹吃了無數顆,既成不了仙,可也吃不死人,慢慢地嘉靖自己也沒信心了。

於是他迫切需要上天的啓示,也就是平常見不到的新奇玩意,歷史術語叫“祥瑞”,來證明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說明老天爺還是罩着他的,時不時還發點新品種下凡,鼓勵他繼續爲修道堅持奮鬥。白鹿自然是最好的證據。

但這個馬屁要拍得好,拍得響亮,還需要一篇像樣的文章,不能說句“臣胡宗憲所送”就完事了,你得闡明這頭白化鹿出現的偉大意義,以及對未來形勢的指導作用,要堅定皇帝的信心,要讓他相信,修道的前途是光明的,是遠大的,是大有可爲的。

這是一篇極爲重要的文章,它關係着胡宗憲的前途,關係着抗倭大計,關係着東南沿海百姓的安寧。

“所以天下雖大,此文惟你可寫。”胡宗憲一臉肅穆地注視着徐渭,他捲起了袖子,準備親自爲他磨墨。

徐渭已經徹底明白了,他明白了自己要做什麼,以及爲什麼要這樣做,於是他提起了筆。

在那個夜晚,徐渭將自己天賦才智與畢生所學,慷慨地注入到這篇荒唐的文章裡,爲了一個高尚的理由。

這是一篇歷史上著名的馬屁文章,言辭優美,卻荒誕不經,在許多人看來,這篇文章是大才子徐渭人生中的敗筆,因爲裡面充滿了卑微和下作,沒有絲毫的氣節。

但事實上,在這篇卑微下作的文章背後,隱藏着一種耀眼的光芒——即使卑躬屈膝,即使刻意逢迎,也絕不接受失敗,絕不輕言放棄。

所以我認爲,雖然胡宗憲貪詐,徐渭狂傲,但在那個晚上,他們做了一件偉大的事。

【秘戰法】

徐渭的才學再一次得到了肯定,嘉靖同志看了文章之後,興高采烈,不但賞賜了很多財物,竟然還跑去宗廟禱告,真可謂是喜出望外。

胡宗憲的地位徹底保住了,事實上,他不再需要依附於任何人,因爲他已獲得了皇帝的支持,爲禍國家數十年的倭寇之亂將在他的手中被徹底撲滅。

而對於這驚心動魄的一幕,戚繼光卻毫無所知,當然他就算知道了也沒轍,對他而言,眼前有一個更爲麻煩,也更實際的問題需要解決。

經過嚴格訓練,義烏軍已經具備了極強的戰鬥力,然而在幾次與倭寇的遭遇戰後,戚繼光無奈地發現,雖說每次都能擊敗敵人,卻總是殺人一千,自損八百,傷亡比例差不多。

這實在不是我軍無能,而是敵人太兇狠,實事求是地講,日本倭寇的戰力確實極其強悍,因爲這幫人孤懸海外搞搶劫,隨時可能被人打死,想要活命只能拼命,而其中更爲可怕的,是使用武士刀的武士和浪人。

要知道,一個日本人要想熟練地使用武士刀,至少要經過五年以上的訓練,而且讓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在近身搏鬥時,他們的刀很少與明軍武器相碰,出刀極其冷靜,總是窺空出擊,專斬沒有盔甲包裹的柔弱部位,不擊則已,一擊必是重傷。說他們是武林高手,實在一點也不誇張。

相對而言,義烏兵的戰鬥精神也很頑強,但畢竟訓練時間短,武藝這東西又不是燒餅,說成就成,而與對方死拼,實在也不划算,自己手下只有四千人,全日本的人都有成爲搶劫犯的潛質,就算拼死對方四五千人,也是無濟於事的。

戚繼光很清楚,如果單靠近身肉搏,成本太高,且很難消滅倭寇,但在那個冷兵器爲主的時代,除了抄傢伙和敵人對砍外,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就在戚繼光無計可施的時候,一個人來到了他的身邊,幫助他找到了那條制勝之道。

不久之前,唐順之從京城來到了浙江,他的使命是巡視軍務。與他當年的同事,現在的從一品內閣大學士徐階相比,他的進步實在有限,混到現在還只是個五品官。

然而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他是一個有着非凡影響力的人,他的官銜說起來只有五品,卻是個極爲重要的職位——兵部職方司郎中,作爲明軍總參謀長,他在軍中有着廣泛的關係網,除此之外,他還和許多神秘人物有着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連徐階也摸不透他的底。

所以就在他離京之際,徐階特意找到了他,向他請教對付嚴嵩的辦法。

然而唐順之只是笑了笑,他告訴徐階,等到時機一到,自然有人來找你的。

告別了一頭霧水的徐階,唐順之來到浙江,見到了胡宗憲。

對於這位非同尋常的人物,胡宗憲極爲敬重,待之以禮,並遵照其本人意願,讓他上前線指揮作戰,正是在那裡,他認識了俞大猷、盧鏜,還有戚繼光。

而當一籌莫展的戚將軍對他說出自己的苦惱時,唐順之交給了他一本書,並告訴他,制勝之道就在其中。

唐順之所以如此高深莫測,除他本人行蹤詭異,四處晃悠外,還因爲他寫過一套書,此套書共六冊,分別取名爲《左》、《右》、《文》、《武》、《儒》、《稗》,合稱六編。據說此書上解天文,下通地理,無所不包,卻沒什麼人看,只因有一個缺點——很難看懂。

他交給戚繼光的那一冊,就是其中的《武》。

正如唐順之所言,徹夜苦讀的戚繼光,在翻閱其中一章之時,突然喜形於色,他終於找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戚將軍再次自發地拿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批判地吸收了唐順之的理論,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秘密武器,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種獨門絕技將大派用場。

他沒有等太久,最爲猛烈的倭寇進犯終究還是來了。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兩萬餘名倭寇集結完畢,向浙江進發,他們的目標是台州。著名的台州大戰就此拉開序幕。

此時的戚繼光已不再猶疑,恰恰相反,他很興奮,作爲一名軍事將領,上陣殺敵纔是他的本分,而且此時的他,已經有了必勝的把握。

所以他放棄通常的防守策略,命指揮劉意駐守台州,而他自己則帶領主力主動出擊,他將用這一舉動告訴倭寇們:中國並不是他們燒殺淫掠的樂土,所有踏上這片土地的侵略者,都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種種跡象表明,敵軍第一個進犯的目標將是寧海,戚繼光立刻日夜兼程,率軍前去迎敵,他會在那裡指揮自己的第一場戰鬥。

當戚繼光趕到寧海的時候,已有上千名倭寇登陸,看見明軍趕到,他們卻並不驚慌,因爲根據以往經驗,明軍最爲畏懼的就是近身搏鬥,只要靠近他們,擊破前軍,他們就會爭相逃竄。

於是他們發動了衝鋒,事情的順利似乎超出了想象,他們剛剛衝到明軍面前,還沒來得及動手,對方的隊形竟然自行崩潰,三三兩兩地聚在了一起。倭寇們十分高興,在他們看來,即將開始的又是一次貓追老鼠的遊戲。

但如果他們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那些看似慌亂的分散明軍卻都有着相同的人數——十一個。

而在他們普及算術教育之前,就聽到了一聲響亮的號令:

“列陣!”

於是,一種前所未見的陣型就此出現在倭寇們的眼前,這也是它在歷史上的第一次亮相。

在唐順之交給戚繼光的那本《武》裡,有一卷名爲“秘戰”,其中有着這樣的記載:秘戰者,即新名鴛鴦陣之謂也。

這種全新的陣型即因此得名——鴛鴦陣。

如果要詳細研究這個陣法,估計可以專寫一書,所以這裡只是大略介紹一下,大家看懂就行,權當是使用說明書。

簡單說來,所謂鴛鴦陣的原理,和打羣架大致相同,瞄準目標,羣起毆之,遠了用啤酒瓶砸,接近後用西瓜刀砍,貼身後就用匕首捅,不管你黑帶白帶,劍道幾段,全部完蛋。正是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是也。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形象的比喻,事實上,鴛鴦陣是古代軍事智慧的偉大傑作,作爲一個近身格鬥陣法,在此後的百年之中,人們卻依然無法找到破解它的方法。

而這個由十一人組成的鴛鴦陣之所以能夠名留軍史,威名遠播,是因爲它不但有着極爲可怕的戰鬥威力,而且幾乎毫無破綻。

這是一個盡乎完美的戰鬥隊列,因爲它有着無可挑剔的位置組合和武器裝備。在這十一個人中,有一個是隊長,他站在隊伍的前列中央,其餘十個人分成兩列縱隊,站在他的背後。

雖說只有十個人,他們卻持有四種不同的武器,並組成了五道互相配合的攻擊線,在隊長身後,是兩名持有標槍的盾牌兵,他們用盾牌掩護自己和後面的戰友,並首先投擲標槍發動進攻。

掩護盾牌兵的,是站在他們後面的狼筅兵,所謂狼筅,是一種特製的兵器,形狀十分怪異,以長鐵棍爲主幹,上面扎滿鐵枝和倒刺,往前一挺,跟鐵絲網一樣,任誰也過不來。

狼筅兵的後面,是四名長矛兵,他們是隊伍的攻擊主力,看見敵人,就使用長矛前刺。隊列的最後,是兩名短刀手,防止對手迂迴,從側翼保護長槍手。

這是一個毫無弱點的陣型,十一個人互相配合,互相掩護,構成一個完美的殺陣,就算你是日本劍聖宮本武藏,估計也沒戲唱。

但所謂無知者無懼,寧海的倭寇們不管三七二十一,玩起了武士道,拼了命的往前衝,但還沒走幾步,很多人就被飛來的標槍射倒,運氣好點的繼續衝,就會被盾牌擋住,或者是被狼筅鉤住,倒刺拉扯幾次,就算不死也要掉層皮。

如果鴻運高照,到現在你還沒死,也不用高興太早,因爲還有四支長矛等着你,就算你想反擊,但前面有狼筅和盾牌擋着,只能乾着急,眼睜睜地看對方捅你,不被捅死,也被氣死了。

情況大致就是這樣,倭寇們沒衝多久,就被標槍、狼筅和長矛殺死大半,剩下的人雖然還不知道這套陣法的結構和奧妙,但有一點他們是清楚的——再不快跑就死定了。

寧海前哨戰就這樣結束了,倭寇死傷二百餘人,戚家軍除一人輕傷外,毫無損失。

戚繼光的第一次出擊獲得了完勝,倭寇全線敗退,但多年的軍事素養告訴他,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根據情報顯示,此次敵軍進犯規模達幾萬人之衆,且經過周密組織集結,雖說這只是支先頭部隊,但進展似乎太過於順利了,順利得如同有人安排一樣。

戚繼光的預感是正確的,這確實是一個陷阱,就在軍隊抵達寧海的同時,倭寇數千主力正向新河方向急行挺進,意圖偷襲新河城。

當這個緊急軍情傳到大本營的時候,所有的人都驚呆了,因爲新河城十分空虛,根本沒有防護能力,而且裡面主要駐紮着明軍將領與士兵的家屬,且以婦孺居多,如若落入倭寇手中,後果不堪設想。

這下大家緊張了,老婆孩子還在城裡,有個三長兩短不是鬧着玩的,於是紛紛主動請戰,希望立刻回援。

然而戚繼光卻十分鎮定,只是笑着對部下說道:

“不要急,請諸位放心,在援兵到來之前,那座城池是不會失陷的。”

作爲一個不喜歡忽悠的將領,戚繼光的每一次自信都是有理由的,這次也不例外。他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爲他十分清楚,在新河城裡,住着一個極爲厲害的人。只要這個人在,倭寇就絕對進不了城。

【戚繼光最害怕的人】

戚繼光自幼飽讀兵書,練習武藝,上過許多戰場,見過很多死人,踩過無數屍首,也從沒聽說他吃不下飯,睡不着覺,是出了名的膽大包天。在這個世上,有人能讓他感到害怕嗎?

答案是肯定的,雖然他上過陣,雖然他殺過人,雖然他非常的牛,但他始終深深地畏懼着一個人,畏懼到了極點。

這個人就是他的老婆。

怕老婆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氣管炎”的光輝事蹟,這其中自然少不了戚繼光同志,他的怕老婆故事和他的豐功偉績一同流傳千古。

據說他的老婆實在太兇,鬧得他實在受不了,一氣之下從家裡搬出來,住進了軍營裡,部下覺得他又窩囊,又可憐,紛紛煽動他:你老婆竟然如此囂張,還敢欺負你,我們大家穿好盔甲,備齊刀劍,在營裡等着,你把她叫進來,亂刀砍死,也就一了百了了。

戚繼光估計是受盡了委屈,於是一氣之下一跺腳:就這麼幹!砍死她!

約定的日子到了,手下全副武裝,埋伏在營內,戚繼光則派人去請自己的老婆進營。

老婆大人如約前來,她進入營房,看着周圍手持刀劍的士兵,毫不畏懼,還大聲喝問戚繼光:

“找我來有什麼事?”

在位兇悍的老婆面前,戚繼光沒有示弱,他霍然站了起來,大聲說道:

“我剛剛整隊完畢,特請夫人前來閱兵!”

這個故事很明顯是假的,因爲就算戚繼光想除掉自己的老婆,也不會如此大張旗鼓,召集這麼多人來幹,畢竟被老婆趕出門也不是啥光彩的事情。

但歷史中真實的戚繼光,確實是個非常怕老婆的人,在我看來,史實與上面這個故事之間的唯一區別是,他就算有這個心思,也是絕對不敢動手的。

很多人認爲,怕老婆的實質,其實是愛護老婆,不過我相信戚繼光同志是絕不會同意這個觀點的,他是真怕,怕得心服口服。

因爲他的這位老婆確實是個了不得的女人,十八歲時,剛剛上班的戚繼光娶了一位姓王的姑娘過門,也就是後來的王氏。

當時戚繼光已經是四品指揮,但他老婆的家世更爲厲害,老丈人最高曾幹到過總兵,是明軍的高級將領。將門出虎女,王氏脾氣倔強,且自幼習武,善用刀劍,據說發起火來連戚繼光都不是她的對手,經常被打得到處跑。

論家世比不過,想打架又未必打得贏,所以在兩人有矛盾時,大都是戚繼光讓步。

雖然老婆很強勢,但事實上,只要不觸及原則問題,她對戚繼光是很好的,當年戚將軍家裡不富裕,有次買條魚改善伙食,老婆做好了端上來一看——只有魚頭和魚尾。

戚繼光估計是老婆自己吃了,也就沒作聲,但到了晚餐的時候,王氏卻又把剩下的魚肉端了上來,戚繼光這才恍然大悟,感動得半天說不出話。

不過要是牽涉到原則問題,那就不好說了,這個所謂原則問題,就是納妾。

戚繼光其實並不好色,他之所以動這個念頭,實在是因爲封建思想的毒害——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偏偏王氏就是沒有兒子,好不容易生出來卻又都幼年夭折,眼看老婆年紀大了,戚繼光動起了心思,在他三十五歲那年,娶了第一個小妾沈氏,之後又分別娶了陳氏和楊氏。

在小妾的幫助下,戚繼光終於有了自己的兒子,這就是後來的戚安國、戚昌國、戚興國等人。

雖說在那萬惡的舊社會,國家允許一夫多妻,娶個小妾也不會涉及包二奶問題,但這也要看具體情況,戚繼光深知,如果讓老婆知道了,那是要出大事的,所以他嚴密封鎖了消息,這些事情都是他瞞着老婆乾的。

但紙畢竟保不住火,三個女人還有那幾個活蹦亂跳的孩子,你當老婆是白內障不成?

老婆生氣了,事情鬧大了,一般說來,聽到老公包二奶,無非有以下幾種反應,要麼息事寧人,要麼去法院鬧離婚,就連那位傳說中著名的悍婦,外號“河東獅”的柳月娥,也不過是去老公的單位,找上級領導鬧事。

王氏的處理方法卻大不相同,當她聽說這個消息後,即不找組織,也不找領導,隨手抄起一把尖刀,奔着戚繼光就去了。

值得誇獎的是,戚繼光同志十分機靈,聽到消息立馬就溜了,王氏撲了個空,卻絕不肯罷休,每日在家裡蹲守,並且揚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不剁了你誓不罷休!

戚繼光同志麻煩了,有家不能回,在單位住也不是個事,於是他一咬牙,不帶任何盔甲,套着一件便裝回了家,在老婆沒來得及動手之前,便撲通一聲跪下,然後嚎啕大哭,痛斥封建禮教,說自己也是受害者,爲了生兒子纔不得已如此,並且講過去憶往昔,恩愛夫妻,同甘共苦等等等等。

女人畢竟是女人,被戚繼光這麼一陣忽悠,心腸就軟了,隨即丟下尖刀,與戚繼光抱頭痛哭。

戚繼光單刀赴會,憑藉着勇氣和對老婆的信任,化解了恩怨。但如果你認爲事情如此簡單,那你就錯了。

事實上,歷史中的戚繼光是一個幾乎從不冒險的人,他的兵法要訣是“謀定戰”,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必勝的把握,他絕不會作戰,而在其政治活動和日常生活中,他也一直遵循着這個原則。老婆如此兇悍,要是一時火起,真的把自己給剁了,那就虧大了。

然而他依然不帶侍衛,跑去找自己的老婆說理,且毫無畏懼,這並非他喝酒壯了膽,只是因爲在他的那件便服下面,還穿着一件護甲。

但如果據此認爲戚繼光同志狡詐,還是值得商榷的,面對如此彪勇的老婆,要想求生存求發展,確實是不太容易的。

而戚繼光同志的經歷也告訴我們,在娶一個強悍的老婆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這就是倭寇們即將挑戰的對手,不久之後,他們就將感受到戚繼光曾經體會過的那種恐懼。

當倭寇到達新河城下的時候,人們極爲慌亂,畢竟城中的士兵都已出征,僅剩下普通百姓和婦孺,毫無反抗之力。

於是王氏出擊了,關鍵時刻她挺身而出,召集僅有的上百名親兵,命令他們立刻貼出告示,穩定人心,但要守住城池,僅這些人是不夠的,於是她去了軍械庫。

軍械庫是存放兵器的地方,要想抵擋倭寇,只有拿出庫中的武器,裝備老百姓,才能堅持到援兵到來。

可偏偏那位看守是個死腦筋,說這裡是戚繼光交給他管的,除了戚繼光的命令,他不聽任何人調遣。

這位看守同志仗着戚繼光撐腰,十分囂張,堅決不肯打開庫門,可惜,他面前的這個人,卻是唯一的例外。

戚夫人都沒用正眼看他,當即大喝一聲:

“你算是個什麼東西,快開庫門!等戚繼光回來,讓他只管來找我!”

看守打了個哆嗦,他知道這女人惹不起,立刻打開了庫門,並將武器分發到百姓的手中。

事情忙完後,王氏回到家中,穿上了自己家傳的盔甲,登上城頭,準備指揮作戰,她將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勇氣和英武並不是男人的專屬。

但戚夫人雖然兇悍,倒也是個明白人:雖說現在人手不少,但這些百姓只能充充門面,要指望他們打勝仗,那也只能是抓瞎。於是在沉思片刻後,她決定使用一個計謀。

當倭寇們滿懷着搶掠的夢想,跑步來到新河城下的時候,他們驚奇地發現,城頭上竟然插滿了旗幟,且殺聲震天,站得水泄不通,時不時還從城內射來弓箭和火槍。

這個排場實在是太大了,就如同黑社會談判一樣,重要的是數量而不是質量,管你老頭老太太,還是家庭主婦,只要是個人,都被戚夫人拉着上了城頭,雖說戰鬥力全無,但嚇唬人還是有效的。

倭寇們嚇得不行,但這麼遠跑來,就這麼回去也實在不甘心,於是他們在城外紮營,準備多等幾天。

他們只等了一天。

不是不想等,而是因爲第二天,戚繼光的援兵就到了。

雖說戚繼光對老婆很有信心,但他也很清楚,光憑了他老婆也是擺不平那一大幫倭寇的,所以他火速派出了援軍。

於是苦苦等待着的倭寇們完蛋了,援軍發動了猛攻,戚夫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率親軍由城內殺出,但倭寇的戰鬥力確實厲害,兩頭夾擊之下,仍佔據一戶大院繼續負隅頑抗。戚家軍隨即改變策略,改用火槍攻擊,擊斃敵寇上百人,剩下的實在受不了了,只好分頭逃走。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六日,新河戰鬥結束,倭寇死傷二百八十餘人,戚家軍僅陣亡三人。

作爲一次遭遇戰,新河戰鬥是十分成功的,但奉命率軍前來救援的遊擊將軍胡守仁依然感到了一絲不安,因爲按照之前的判斷,寧海不過是個陷阱,新河纔是聚集倭寇主力的目標。然而經過交鋒,他才發現這羣進犯新河的倭寇僅千人而已,如果說敵軍主力不在這裡,那又會在哪裡呢?

答案是寧海。

進犯臺州的倭寇,原先大都是汪直和徐海的手下,跟着這兩個人混得時間長了,基本上都懂得些兵法,所謂兵不厭詐,對他們而言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

所以當大家都認爲寧海只是誘餌,新河纔是進攻對象時,他們卻改變了策略,只派出部分兵力進犯,而將主力撤回,並隱藏在寧海,等待最佳時機的到來。

這一招實在高明,確實瞞過了很多人,但是在那重重迷霧之後,有一個人卻始終洞悉着這一切。

作爲一名不世出的優秀將領,戚繼光有着很高的軍事天賦,此等伎倆自然不在話下,從寧海交鋒之後,他就意識到這羣倭寇並不簡單,所以當新河出現敵軍通報的時候,他並沒有親自帶着主力回擊,只派出了部將胡守仁前去救援,自己則偃旗息鼓,等待着敵人的出現。

很快,他的預測得到了驗證。

就在他派出援軍的第二天下午,緊急軍情傳來,大股倭寇已經集結準備大舉進犯,而他們的目標是台州。

到目前爲止,敵軍的動向大體都在戚繼光的掌握之中,但意外依然發生了:由於無法掌握敵人的具體方位,戚繼光駐地離台州還有上百里,而對手已經兵臨城下,留給他的時間只有一個晚上。

而更嚴重的問題是,你派人去打仗,自然要管飯,但是爲了確保行動迅捷,當初抵達寧海的時候,他的戚家軍只帶了三天干糧,此時已經是第三天,軍中即將斷糧。

所以眼前的問題十分棘手:戰況危急,距離很遠,沒有飯吃。

然而戚繼光找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他下達了命令:全軍奔襲,台州開飯!

【變陣】

就在胡守仁結束新河戰鬥,大開酒宴慶祝勝利的那一夜,戚繼光正率軍向台州挺進,敵軍已經抵達台州,拂曉就會發動進攻,而這個夜晚,是他唯一的時間,也是唯一的機會。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經過一晚上的奔襲,戚繼光率軍挺進一百一十里,終於在黎明時分抵達台州城,而此時敵軍距離台州還有兩裡。

時間剛剛好,剛剛好。

然而當戚繼光命令部隊繼續前進的時候,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向聽話的部下們竟然抗命了。

義烏的兄弟們罷工了,你老人家說好晚上跑路,到了台州就能吃飯,現在又出爾反爾,一定要先打仗,雖說我們實誠,你也不能這麼忽悠人吧。

事實證明戚繼光是有遠見的,當年他費盡心思一定要挑老實人,爲的就是今天。他不慌不忙地站出來,講了一堆民族大義,國家興亡之類的話,竟然把當兵的說得熱淚盈眶,然後他當衆叫出了炊事班,讓他們拿着從城裡取出的糧食,開始準備做飯,並做出了莊嚴的承諾:

敵人在前面,飯在這裡,打完仗,就吃飯!

於是士兵們頂着微亮的天空繼續前進了,支持他們前進的,是一個極爲樸素的念頭:打死倭寇,就能吃飯。

在離城兩裡的花街,自以爲得計的倭寇終於遇上了戚家軍,吃驚之餘,他們驚恐地發現,這羣敵人的表情十分兇狠,眼睛冒綠光,似乎恨不得吃了自己(可以理解)。

一邊要搶劫,一邊要吃飯,大家都很急,於是二話不說就開打。

如之前一樣,戚繼光又擺出了鴛鴦陣,倭寇們則排出一字陣迎戰。

所謂一字陣,就是一字排開,實在說不上有多高明,然而意外發生了,戚家軍雖然取得了優勢,砍殺了很多敵人,卻未能如以往一樣,迅速擊潰敵軍。

在後方觀戰的戚繼光也很納悶,但片刻之間,他已然找到了原因——地形。

鴛鴦陣是一個威力強大的陣型,但畢竟有十一個人,要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空間,而花街地形狹窄,根本施展不開,戰局自然陷入僵持,於是戚繼光下達了第二個命令:

“變陣!”

瞬息之間,鴛鴦陣突然發生了變化,開始了第一次變陣。

隊長身後的兩列縱隊各自分開,以五人爲單位進行佈陣,狼筅兵邁步上前,與盾牌並列,形成第一道防線,兩名長槍手跟隨其後,短刀手殿後,開始獨立作戰。

如果說鴛鴦陣是戚繼光改編自唐順之原創的話,那這個陣型應該算是他的獨立發明創造,主要用於狹窄地區的巷戰,它的名字叫五行陣。

畢竟人少好辦事,五個人比十一個人要靈活得多,倭寇們揮舞長刀,面對五行陣,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只要被狼筅掛住,頃刻之間就會被長矛刺穿,雖然許多人持刀狂呼,死戰不退,但除了身上多幾個窟窿,實在沒有更多的收穫。

於是他們決定逃跑,也就在這個時候,戚繼光再次下達了指示。

陣型就此開始第二次變化。

在命令下達的那一刻,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隊伍的最前面,兩名長槍手緊跟在他的身後,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別站在長槍手的側方,保護他們的側翼。陣型在狼筅兵的帶領下,開始發動追擊。

這是鴛鴦陣的第二種變化,它的名字叫三才陣。主要用於衝鋒進攻,或是敵軍敗退時的追擊。

當然對於日本人而言,陣型變不變,實在已經不重要了,五行陣和三才陣都是要人命的,跑路纔是最佳選擇。戚家軍追擊殘敵,再次大獲全勝。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花街戰鬥結束,倭寇傷亡一千餘人,全軍潰敗,救出被擄百姓五千餘人,戚家軍傷亡合計:三人。

在新河之戰與花街之戰後,倭寇大勢已去,戚繼光繼續發動攻擊,並在上鋒嶺和長沙之戰中大量殲滅敵軍,同年五月末,進犯倭寇全線敗退,日本的仁兄們乘興而來,被人追着屁股打了一個月,沒有搶到錢,反而賠了本,只好敗興而歸。

這是一次光輝的戰役,是一次以戚繼光的徹底勝利,日本倭寇的徹底失敗而告終的戰役。

“臣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直浙兼制軍務胡宗憲上奏,(嘉靖)

四十年四五月,倭賊分犯臺州水陸諸處,臺金嚴參將戚繼光,共擒斬倭首一千四百二十六夷,焚溺死者四千有餘。”

自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戚繼光率其所部四千明軍,對陣兩萬敵軍,在無其它軍隊配合的情況下,五戰五勝,共計殲敵五千五百餘人,累計傷亡不足二十人,史稱“台州大捷”。

第14章 突圍第24章 建文帝第5章 縱橫天下第25章 等待中的朱棣第17章 胡惟庸案件第4章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第11章 必殺劉瑾第26章 準備行動第14章 東山再起第18章 天才的計劃第5章 鋒芒第11章 強大,無比強大第14章 毀滅之路第21章 結束了第19章 朱祁鎮的奮鬥第27章 不得不反了!第10章 敵人第15章 天才的謀略第22章 制度後的秘密第20章 勝利 結局第26章 準備行動第20章 沒有選擇第11章 千古,唯此一人第23章 終點,起點第17章 不世出之名將第7章 可怕的對手第2章 帝王的榮耀第18章 制勝之道第21章 囚徒朱祁鎮第19章 勝算第17章 胡惟庸案件第5章 武林大會第18章 掃除一切腐敗者第16章 決斷!第5章 東林崛起第10章 等待最好的時機第28章 你死我活的戰爭第24章 建文帝第16章 孫傳庭第23章 終點,起點第19章 冤案第13章 一個監獄看守第20章 爲了忘卻的紀念第16章 孫傳庭第15章 力挽狂瀾第3章 踏上征途第2章 寧遠決戰第2章 災難第18章 天才的計劃第22章 勝利第14章 毀滅之路第20章 回家第7章 殺人第3章 解脫第16章 決斷!第14章 復仇第3章 疑惑第6章 霸業的開始第6章 霸業的開始第16章 平壤,血戰第17章 奇蹟第3章 遊戲的開始第14章 毀滅之路第17章 胡惟庸案件第21章 結束了第9章 致命的疏漏第19章 終結的歸宿第14章 毀滅之路第25章 等待中的朱棣第21章 藍玉的覆滅第2章 和稀泥的藝術第4章 就從這裡起步第18章 袁崇煥第17章 信念第12章 謎團第17章 殉道第7章 徐階的覺醒第7章 可怕的對手第6章 最陰險的敵人第17章 名將的起點第8章 薩爾滸第10章 隱藏的精英第11章 投降?第20章 回家第1章 皇帝很脆弱第11章 洪都的奇蹟第14章 復仇第12章 皇帝的幸福生活第9章 生死相搏第11章 投降?第22章 勝利第20章 新的開始第9章 東林黨的實力第3章 天下的對弈第18章 制勝之道第9章 陰謀第12章 天才的敵手第27章 不得不反了!第12章 天才的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