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皇門射箭

bookmark

馬文升,弘治名臣,歷經四朝,可謂朝堂常青樹。

他是景泰二年進士,由新科進士晉七品御史而入朝堂,累官至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兵部尚書,弘治十五年改任吏部尚書,其人善於應變,多急智,且官運順暢,少有挫折。

經歷數十年的官場風浪,馬文升的心性早已古井不波,面對如此險惡的刺殺,他卻能四平八穩坐在轎中一動不動,連一聲驚呼都沒發出,可見其人鎮定和涵養功夫極高。

秦堪對他的鎮定功夫還是極爲佩服的,雖然有點不好意思承認,但若換了秦堪自己坐在轎中被人刺殺也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唯一的可能就是自己已經被嚇傻了,絕不會在刺殺結束以後還能自己掀開轎簾,正義凜然的說什麼“招人恨說明官兒沒白當。”

捫心自問一下,秦堪覺得自己除了尿溼褲襠,恐怕不會有心情說話了。

就算有心情說話,說的第一句話也應該是感謝救命之恩,而不是大馬金刀坐在轎子裡捋着鬍鬚呵呵直樂,彷彿被人刺殺是一件挺值得慶賀的事似的,對於秦堪的救命之恩絕口不提。

老頭兒實在應該反省一下,若沒有杜嫣的那幾下拳腳,他還有可能完好無損地坐在轎子裡裝逼嗎?

位卑階低就是秦堪現在這樣,面對吏部天官,秦堪這個救命恩人卻不得不主動朝他躬身施禮。

“錦衣衛內城千戶秦堪,見過馬尚書。”

馬文升今年七十六歲了。他弓着腰從轎子裡走出,顫巍巍地站定,捋須看着秦堪:“你是錦衣衛?剛纔刺客是被你們殺退的嗎?”

秦堪微微一笑,謙遜地拱手:“適逢其會。”

馬文升點點頭,捋須讚許道:“倒是頗俊俏的好後生。”

“普通俊俏而已,尚書大人過獎了。”

馬文升緩緩環視着轎子周圍倒在血泊裡的四名護院,渾濁的老眼不由浮上幾分傷感:“可惜了這幾位忠心家僕。數年來爲老夫擋下不少劫難,今日卻也沒逃過他們的毒手……”

秦堪眼皮直抽抽,聽這話的意思。這些年好像有不少人要殺他,老頭兒到底幹過什麼事,這麼招人恨呀?

印象裡好像只有睡了別人的老婆纔會被人如此鍥而不捨的追殺吧?

當然。踏入官場半年,秦堪早已學會了不該問的不問,有些話是萬萬問不得的,一問就給自己招惹麻煩,很多殺身之禍都是由好奇心引起的。

馬文升傷感過後,捋須看着秦堪,道:“說來今日老夫這條殘命卻是被你所救……”

秦堪頓時滿心欣慰,從見面到現在,這是馬文升說的第一句人話。

秦堪急忙謙虛地拱手:“算不得什麼的,下官急公好義。怎能見死不……”

話沒說完,馬文升接下來的一句話卻把秦堪噎了個半死。

只見馬文升渾身一震,渾濁的老眼忽然暴射出兩道精光,神情正義凜然厲聲喝道:“但是老夫養了一生的浩然正氣,自有老天庇護。豈懼區區幾個賊子耶?賊子們,你們太小瞧老夫了!”

秦堪:“…………”

救這個作死的老頭兒做什麼!手賤啊!

忽然明白老頭兒爲什麼被人刺殺好多年了,老實說,秦堪現在也有一種欲將他除之而後快的衝動,很強烈。

秦堪救馬文升只是偶然,可刺殺馬文升並非偶然。顯然是一場有針對性有周密策劃的刺殺。

就在馬文升被刺殺的同時,京師皇宮承天門外,一騎快馬狂奔而至,駐守承天門的軍士不由大怒,在百戶的指揮下,軍士們排列成陣,平舉長槍,欲將馬上之人當場拿下治罪。

——因爲承天門是皇宮禁衛的正前門,無論販夫走卒還是當朝一品,在這個門前必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絕不允許策馬狂奔,否則便是對大明朱家皇權的挑釁。

“來人住馬!”百戶單手高舉,厲聲大喝。

狂奔而來的騎士顯然沒把區區禁衛放在眼裡,馬兒絲毫未見減速,反而更快了幾分。

百戶大怒:“狗賊好大膽!列陣,斃之!”

衆軍士齊聲應命。

騎士的騎術非常精湛,狂奔之中居然騰身而起,雙腳站在馬鞍上,從背後抽出一張強弓,搭上一支裹着書信的箭,嗖地一聲,利箭激射而出,穩穩地釘在承天門上方的篆體木牌上,箭支入木七分,幾乎穿牌而出。

騎士蒙着臉,發出幾聲張狂的怪叫,扔了手中強弓,從馬鞍旁的皮囊裡抽出一柄四節鏜,朝着攔阻官兵迎面而上,四節鏜在他手中幻化無數光影,馬速不減卻聽得叮叮噹噹一陣短兵相接,騎士已輕易地衝開了官兵防線,策馬朝西城疾馳而去。

駐守承天門的百戶臉上一片鐵青,盯着騎士遠去的背影,又看了一眼承天門牌匾上的那支利箭,冷冷道:“速速知會東廠錦衣衛和團營,闔城圍捕此惡賊,……將那箭上書信取下,送進內宮。”

文華殿東暖閣,弘治帝穿着金絲龍袍,一向溫和內斂的他此刻卻在大發雷霆,弘治歷經十七年,這是非常罕見的現象。

弘治帝的面前,伏地跪着錦衣衛指揮使牟斌和東廠廠督王嶽,二人姿勢相同,以頭觸地卻不敢發一言。

“混帳!你們二人都是混帳!”弘治帝很激動,面色泛起幾分不健康的潮紅,指着牟斌和王嶽大罵。

天子之怒,如泰山壓頂,牟斌和王嶽已嚇得面如土色。

“臣(奴婢)死罪!伏請陛下息怒,保重龍體。”

“朕如何息怒?廠衛番子校尉遍佈天下,擁衆十數萬,今日竟讓賊人宮前策馬,皇門射箭,你等卻拿他毫無辦法,我大明的皇都禁宮啊!朕即位十七載,何曾如此被人羞辱過?此辱不報,朕有何面目再爲人君?”弘治帝幾乎在咆哮,嚇得殿內太監武士們紛紛下跪,顫慄不敢出聲。

牟斌和王嶽頻頻以頭觸地請罪,神色愈發惶恐不安。

弘治帝罵夠了,目光回到龍案上,案上端正擺放着一封賊人的書信,看到那封書信,弘治帝的眼睛微微眯起,目光如寒鐵般冰冷。

“罪民萬死,伏請天聽:前兵部尚書馬文升弘治十四年奉旨巡邊宣府,期內廣納賄賂,多行不法,一己之喜惡而革邊軍三十餘忠將,逆行倒施,罪大惡極,致使邊境動盪不靖,邊軍將士幾近譁變矣,罪民草芥也,願以身死換此獠伏誅,伏請陛下清飭吏制,罪民死不足惜。”()

第680章 黑鍋天子第204章 寧王進京第180章 太子出馬第477章 拒虎迎狼第301章 接管義州(上)第576章 晉爵國公第439章 無需道理第228章 私訪夏後(上)第354章 嚴嵩投靠第401章 冷豔神醫第27章 揪出蛀蟲第722章 二女相見第108章 禍起紅顏第746章 兵諫逼宮(上)第153章 殺機頓現第65章 升官之慶第414章 子禾入衙第133章 唯一風景第358章 侯爺設局(上)第703章 選妃暗流(下)第306章 籠絡軍心第317章 火篩殺機第444章 劍指西廠(下)第237章 決意除奸第326章 四朝名臣第52章 朋友之義說一件與月票無關的事第711章 外宅夫人第426章 暗藏殺機第381章 空負凌雲第300章 義州奪兵(下)第43章 廠衛之爭第569章 開禁伏筆第729章 遼東密使第285章 正德大婚(中)第434章 平定天津(中)第721章 美人恩重第662章 四面楚歌第524章 戰火蔓延第165章 似曾相識第499章 殺留難取第532章 軍心民心(上)第566章 非法聖旨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344章 封爵之爭第735章 明升暗降第249章 轉守爲攻(下)第407章 佛魔之間第304章 收集籌碼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336章 身陷絕境第489章 陵墓逾制第544章 虛實之道第462章 又挖深坑第479章 無聲挑撥第428章 陰雲密佈第445章 內閣反應第314章 會面花當(下)第449章 詭異早朝(下)第144章 黑白顛倒第652章 東陽致仕第19章 功成身退第620章 攻取南昌第539章 少年壯志第640章 迎駕入城第350章 蒙古特產第66章 廠衛混戰第268章 復開西廠第18章 攻守易位第687章 巧取豪奪第47章 城外臨別第440章 情義取捨第257章 另募新兵第479章 無聲挑撥第444章 劍指西廠(下)第189章 金殿再爭第591章 謀逆在即第520章 行刑伏誅(中)第615章 教育鵬舉第118章 君臣奏對第573章 詭異聖旨(下)第452章 探視丁順第513章 決戰金殿第743章 大開殺戒第148章 洞房無燭第16章 化解危局(中)第24章 新紮師爺第130章 是非難辨(下)第316章 假手試探第22章 知縣相聘第437章 平定天津第5章 遊衙驚夢第280章 城外送別第521章 行刑伏誅(下)第82章 岳母王氏第421章 生死一念第3章 秦氏族叔第365章 驚覺上當第665章 無可調和第469章 金柳臨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