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煽動剿殺

bookmark

秦堪不是佛,更不願做屠夫,這場騷亂裡,他只希望有緣人越多越好。

天津城內四處火起,滿城皆聞喊殺聲。

漕運衙門的朱漆大門緊緊關閉,門前的廣場上,一千名錦衣校尉嚴陣以待,前面還有一百人手執勁弩,靜靜地注視着街道的盡頭,廣場中間和兩側已被校尉們點上三堆大火,火光襯映着廣場上的皚皚白雪,白與紅交相輝映,壁壘分明,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遠遠傳來喧囂聲,叫罵聲,漸行漸近。

十餘名或魁梧或瘦削的漢子領頭,他們的身後跟着百多個拿着棍棒的男子,這些人後面,卻是一羣手無寸鐵盲目跟從的百姓,足有上千人。

一行人浩浩蕩蕩朝漕運衙門進發而來。

衙門前廣場上燃着的三堆火映入眼簾,刺眼的火光更刺激了衆人的狂暴。領頭的漢子右手忽然高舉,一塊石頭脫手而出,狠狠向遠處列陣以待的校尉們砸去。

砰地一聲悶響,一名校尉不幸被砸中了頭,當即血流滿面暈厥過去。

李二和常鳳按刀而立,見此情形不由勃然大怒。

錦衣衛或許顧忌西廠,或許顧忌民間士子書生的輿論,顧忌有名望的儒士或大臣,但他們從沒顧忌過平民百姓,如今竟被百姓欺負到頭上,這可是破天荒第一遭。

牢記着秦堪的囑咐,李二赤紅着眼按刀上前一步,揚聲暴喝道:“前面的百姓止步!勿被白蓮邪教所誤,殺官造反是誅九族的大罪,你們擔當得起嗎?放下棍棒後退,本官恕你等無罪,否則。亂箭射殺!子女後代永爲賤民!”

領頭的十餘名漢子冷笑,其中一人轉過身大喝道:“你們不要信朝廷和狗官的話!今日之亂若就此罷手,朝廷來日必有追究,抄家滅族已是定數,若一往直前砸了衙門,說不定還有條生路,豈不聞‘法不責衆’?咱們已退無可退了!城中無糧,官府腐敗,咱們本已沒有活路。若不鬧出大動靜,朝廷哪會管咱們的死活?”

這一聲煽動使得原本有些猶疑的百姓頓時心下一橫,壯起膽子向列陣的校尉們一步步逼近。

跟在後面盲從的百姓們卻有不少人臉上變色,很多人發現自己糊里糊塗跟着隊伍走,卻原來是一樁抄家滅族的大禍。於是很快隊伍尾端盲從的百十名百姓趁前面不注意,悄悄轉身溜走了。

李二和常鳳死死握住掛在腰側的刀柄,通紅的眼睛盯着越來越近的人羣,直到此時他們還是沒有下令攻擊。

二人是秦堪從南京時便一直跟隨的老部下,他們深知秦堪的性格,雖說侯爺竟然坑太監,坑大臣。甚至連王爺都坑過,但侯爺從來沒幹過害老百姓的事。——侯爺不喜歡乾的事,他們也不想幹。

然而,此時此刻。終究該做個選擇了。

…………

…………

雙方越逼越近,一觸即發之時,漕運衙門後方暗巷的方向,一支焰火忽然帶着尖利的嘯音沖天而起。接着在初雪後的晴朗天空中綻開了一朵煙花,煙花潔白如蓮。碧空下乍現乍寂。

李二和常鳳瞧見這朵半空炸開的白蓮,情知不妙,趕緊吩咐校尉撲進巷子搜索放焰火的人。

領着百姓逼近錦衣校尉的爲首十餘名漢子一楞,接着互相交換了一下目光,最後高舉雙手大喝:“咱們跟官府拼了!”

如同發起了進攻的信號,上千號人如潮水般向廣場涌來,偌大的廣場上,一道黑色的洪流朝校尉們席捲而去。

混亂的人羣中,方纔領頭的十餘名漢子忽然放慢了腳步,任由百姓們朝官兵衝去,而他們卻悄然將身子一矮,眨眼間,人羣中便不見了他們的身影。

看着越逼越近的亂民,李二黯然一嘆,喃喃道:“侯爺,咱們已盡力了。”

常鳳鏘地拔出腰刀,滿帶殺意地暴喝道:“放弩箭!凡執棍棒兵器者,射殺當場!”

嗖嗖嗖!

一陣漫天箭雨,領頭高舉着棍棒木叉的百餘名亂民頓時躺下了一小半。

李二也抽出了腰刀,喝道:“錦衣衛拿賊,無關者退散,從賊者殺之!”

言畢,五百名錦衣校尉出列,跟隨李二朝亂民們衝殺而去。

“朝廷殺人啦!朝廷殺平民百姓啦!是姓秦的狗官下的令,他不把咱們百姓當人啊!”一句別有用心的煽動,在慘叫聲中格外清晰。

刀光過處,血濺五步,慘叫四起,天地低吟。

坐在官衙院子裡,耳邊聽着衙門外傳來的激烈廝殺聲和慘叫聲,秦堪面無表情,目光無神地注視着初晴的天空,不知在想些什麼。

唐子禾從後院悄然走出來,她的臉上帶着幾許潮紅,額頭滲着細細的汗珠,見秦堪立於院中巋然不動,唐子禾深呼吸幾口氣,調勻了急促的喘息,然後走到秦堪身後。

“侯爺……”唐子禾輕輕喚道。

秦堪轉過身,笑道:“唐姑娘氣息紊亂,跑哪裡去了?”

唐子禾強自一笑,道:“外面很亂,民女剛剛從後門出去偷瞧了幾眼,侯爺,您的一聲令下,外面已經死了很多百姓……”

秦堪打斷了她:“死的不是百姓,而是亂民,我說過,手裡沒有兵器者纔算百姓,拿起了兵器就是亂民,亂民便是朝廷剿殺的對象,不容手軟。”

“可這些亂民在一個時辰以前,也是安分的百姓……”唐子禾盯着秦堪,目光很複雜,有恨意,也有迷茫。

秦堪淡淡道:“所以這筆帳不能算在我頭上,而應該算在白蓮教頭上……這些原本安分的百姓被白蓮教挑撥煽動,蠱惑他們送死,朝廷剿了他們卻壞了名聲,白蓮教便從中拉攏民心……唐姑娘,背後挑唆煽動百姓變成亂民的黑手纔是罪人,纔是真正的殺人兇手,他,該死!”

第571章 晉爵有道第354章 嚴嵩投靠第319章 開放互市第656章 風暴來臨(下)第153章 殺機頓現第60章 憐月憐星第226章 寧王夜奔第156章 不求長生第174章 岳母進京第173章 奔走求援(下)第455章 三邊總制第360章 劉瑾入套第680章 黑鍋天子第214章 大明之患第597章 軍報入京第169章 岳父有難第358章 侯爺設局(上)第12章 原形畢露第45章 錦衣上門第14章 流年不利第417章 良相良醫第746章 兵諫逼宮(上)第735章 明升暗降第243章 準備反擊(下)第103章 養家餬口第13章 杜家危局第284章 正德大婚(上)第559章 佝僂老婦第132章 少年雄心第499章 殺留難取第545章 心存善念第111章 朝堂風浪(上)第709章 興亡一嘆(上)第323章 邊鎮動盪第202章 虛假的戲第642章 別後團聚第326章 四朝名臣第720章 禍福難測第348章 儀仗入關第691章 香火有繼第154章 反戈一擊(上)第562章 朝堂生謠第650章 增益內庫第385章 下詔罪己(下)第553章 飄然遠去第693章 駐兵之爭(上)第450章 政治交易第295章 關外荒涼第739章 邊軍入京第209章 弘治大行(下)第698章 十年荏苒第197章 官復原職第46章 赴任南京第233章 欲毀婚約第479章 無聲挑撥第662章 四面楚歌第128章 出其不意第210章 新皇登基(上)第476章 劉氏兄弟第408章 棋逢對手第651章 冬雪置酒第160章 又見鵬舉第398章 駕到天津第18章 攻守易位第412章 壽宴驚變第135章 嚴旨徹查第207章 大行在即第177章 詳述始末第577章 晉爵之喜第360章 劉瑾入套第100章 上達天聽(下)第257章 另募新兵第646章 主動出擊第656章 風暴來臨(下)第713章 苦肉化危第421章 生死一念第85章 大婚之喜(中)第731章 興王抵京第595章 興兵叛亂第281章 昔日盟友第504章 劉瑾匿檄第507章 決戰金殿(上)第541章 相思無用(上)第126章 子夜示警第406章 必攻必救第44章 一年之約第296章 人頭生意第530章 侯爺有疾第448章 詭異早朝(上)第160章 又見鵬舉第568章 自挖牆角第545章 心存善念第391章 太廟請罪(中)第465章 不負知己第347章 再募少年第15章 化解危局(上)第378章 騎虎難下(下)第356章 不歡而散第212章 秦堪升官第110章 避無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