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侯府定計(中)

bookmark

秦堪欲重審弘治十三年科考舞弊案,這事朝中早有風聲,張彩並不奇怪。

張彩奇怪的是,劉瑾說這次秦堪栽進去脫不得身是什麼意思?

“下官請教劉公,劉公何出此言?”張彩恭謹拱手問道。

張文冕總算找到了表現的機會,於是冷笑着插言道:“尚質心思玲瓏之人,莫非沒看出劉公的意思麼?劉公這是打算以此案爲由頭,找機會殺了秦堪。”

張彩見劉瑾含笑不語故作高深的樣子,不由驚了一下。

措辭半晌,張彩小心道:“劉公,請恕下官直言,劉公掌司禮監已兩年餘,如今內外廷皆畏劉公如虎,劉公的聲望在朝中已是極盡顯赫,如此時勢劉公正當大展宏圖,一力推行新政,新政見了成效之後,必令陛下和滿朝文武對劉公刮目相看,那時劉公在朝中的地位才真正算是無可撼動,這麼多大事可爲,而劉公卻要針對秦堪,似乎……似乎有本末倒置之嫌,還請劉公三思。”

張彩的意思很清楚,如今正是劉瑾和秦堪難得的相安無事之期,大家彼此互不招惹,對劉瑾來說是一樁好事,劉瑾若將心思用在推行新政上,將來有了成效,朝中地位愈發鞏固,那時區區一個秦堪有何懼哉?

不過顯然張彩的這番話沒有獲得劉瑾的認同,劉瑾皺了皺眉,他雖然尊重張彩,但畢竟心眼太小,宰相肚裡撐不了船。頂多只能飄幾塊肥肉,張彩的這番話有道理是有道理。卻已惹他不快。

劉瑾還沒出聲,張文冕察顏觀色,立時冷笑道:“尚質兄倒是菩薩心腸,你難道不知秦堪是劉公的心頭大患,如跗骨之蛆,如鯁喉之刺,秦堪一直以來與劉公處處爲難,多次壞了劉公的大事。此人不除,劉公何以施展抱負?”

劉瑾淡淡掃了張彩一眼,點頭道:“文冕所言不錯,聖人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行事必須要有順序,齊家是第一要務,其次纔是治國平天下,家裡不安穩,談何施展抱負?尚質,雜家倒覺得。是你本末倒置了吧?”

張彩似乎有點不甘心,他當官的目的和張文冕不一樣,他是確實想爲天下做點實事的,對朝堂內鬥卻絲毫沒有興趣。

“劉公,您與秦堪私下裡合夥海運。契約才簽了幾天,事關上千萬兩銀子的收益。劉公若除了秦堪,海運一事豈不……”

劉瑾尖聲大笑:“少了張屠戶,雜家就非得吃帶毛豬了麼?秦堪死了,難道海運就做不得了?少了秦堪,雜家自己去找那些國公國侯勳貴,跟他們合夥做豈不更省心?”

笑聲一歇,劉瑾臉上佈滿了陰霾,道:“尚質,文冕,你二人想想辦法,拿弘治十三年科考舞弊案做做文章,總之,雜家要秦堪掉進泥潭裡抽不得身,今日之朝堂已非兩年前之朝堂,金殿之上,攀附雜家的臣工逾半數,難道還動不得秦堪嗎?雜家不信!雜家要再試一試!”

一場不見硝煙的生死搏鬥緩緩拉開序幕。

秦府內院廂房。

隨着秦堪擲地有聲的一句“誅殺劉瑾”,所有人騰地站了起來,目光或驚或喜地盯着秦堪。

秦堪和劉瑾不和,這是舉世皆知的,連朱厚照那麼粗神經的人都察覺到了,旁人怎麼可能不知?

只不過秦堪的表現很奇怪,他與劉瑾相爭屢屢佔了上風,可是每次都是佔到上風便果斷退回去,繼續低調地過着日子,劉瑾再怎麼張狂跋扈,秦堪也絲毫不理會,除非下次劉瑾又惹到他頭上。

如此反覆多次,所有人都清楚,秦堪不是不想殺劉瑾,而是有顧忌,他的顧忌並非劉瑾有多麼大的權勢,有多少黨羽,他顧忌的是皇上,陛下待劉瑾的態度儼然已如家人,這份情義令秦堪無法下手,一如劉瑾無法下手除了秦堪一樣,二人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一般重要,彼此不得不深深忌憚。

然而今日秦堪卻赫然提出“誅殺劉瑾”,不能不令所有人震驚。

誅殺權閹的時機到了麼?

屋子裡靜靜的,衆人目注秦堪,無人開口。

彷彿過了一個世紀那麼久,戴義忽然渾身哆嗦了一下,也不知是興奮還是恐懼。

秦堪擡眼朝戴義的褲襠一掃,發現戴公公很堅強,沒有失禁,不由朝他露出一個讚許的笑容。

不能怪秦堪太誇張,只因他提出的這件事太要命,正常人不論承受能力多差,一般不會誇張到嚇尿褲子的地步,但是太監卻不一樣……

衆所周知,太監是管不住尿的……

幸好戴公公沒讓秦堪失望,聽到這件大事居然褲子沒溼,實在是定力驚人,胸有驚雷而面若平湖且不尿褲子者,可拜司禮監掌印。

廂房內,衆人沉寂許久,楊一清終於打破了沉默,目光深深盯着秦堪,道:“火候到了麼?”

秦堪笑着點點頭:“火候尚嫌不足……”

“火候未到,侯爺爲何出手?”

“火候不足,我可以再加一把火,有些機會是老天給的,有些機會是自己等來的,還有的機會……卻是自己創造的。”

楊一清眼睛亮了:“如何加一把火?”

“劉瑾推行新政,查官府,查軍屯,圈良田,收賄賂……種種事情跋扈到無以復加,做得越多,留下的把柄也就越多,這些事裡,何處不可點火?”

秦堪緩緩注視衆人,道:“諸位,相信大家都清楚,你們與我的關係滿朝皆知,劉瑾早已視你們爲眼中釘,劉瑾不死,死的就是你們,這是無法解開的死結,所以,咱們與劉瑾已是你死我活之勢,國朝百餘年,權宦當道者多矣,唯劉瑾之害,貽害社稷之甚,古來罕見。誅除權閹,肅清朝堂,延我大明國祚只在今日,諸公,誰願助我?吾誰與歸?”

張永,楊一清等人聽得熱血沸騰,一齊站起身朝秦堪抱拳:“願助侯爺除此權閹!”

第7章 白手起家(上)第680章 黑鍋天子第324章 正面接敵第591章 謀逆在即第74章 風平浪靜第33章 滄海彼岸第567章 我必取之第572章 詭異聖旨(上)第33章 滄海彼岸第172章 奔走求援(上)第490章 遷居豹房第444章 劍指西廠(下)第39章 秋後算賬第698章 十年荏苒第559章 佝僂老婦第134章 東宮聖人第315章 待爲上賓第704章 複用錢寧第395章 白蓮逞威第626章 不取功勞第168章 秦府新年第307章 戰勢逆轉第177章 詳述始末第503章 正德削權第369章 岳父進京第326章 四朝名臣第432章 終舉反旗第328章 聖旨西來第204章 寧王進京第359章 侯爺設局(下)第193章 絕地反擊(上)第236章 山雨欲來第706章 正德選妃(上)第703章 選妃暗流(下)第305章 威服廣寧第274章 不得不爲第748章 兵諫逼宮(下)第310章 借兵伐明第430章 驅逐白蓮第406章 必攻必救第14章 流年不利第92章 牟斌相召第696章 面授機宜(下)第55章 崇明抗倭(上)第402章 徐徐佈置第73章 坑儒千戶(下)第222章 再挖深坑第673章 陰差陽錯第721章 美人恩重第749章 大事已定第170章 徒遭橫禍第240章 上天示警第195章 絕地反擊(下)第361章 察覺蹊蹺第486章 各有算計第435章 平定天津(下一)第273章 捨身赴死第147章 朝堂人心第707章 正德選妃(中)第298章 義州奪兵(上)第387章 滿堂不歡第77章 以德服人第675章 亂花迷眼第413章 相生相剋第324章 正面接敵第8章 白手起家(下)第70章 彈壓處置第142章 童叟無欺第735章 明升暗降第43章 廠衛之爭第717章 延命求生第380章 眼花繚亂第173章 奔走求援(下)第247章 深宮奪兵(下)第351章 相逢一笑第310章 借兵伐明第185章 化黑爲白第557章 二男爭女(上)第210章 新皇登基(上)第211章 新皇登基(下)第371章 宴請劉瑾第149章 殺馬示威第328章 聖旨西來第27章 揪出蛀蟲第44章 一年之約第6章 運蹇時乖第93章 千戶上任第357章 嚴嵩破題第724章 二次廷議第136章 陰溝翻船第262章 知者利仁第159章 滿朝讚頌第122章 皇門射箭第554章 功成歸京第349章 笑酬相逢第25章 賬簿問題第631章 再擒寧王(上)第100章 上達天聽(下)第338章 殺身成仁第47章 城外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