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千夫所指

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錦衣衛都算不得好人,或者這句話反過來說,好人當不得錦衣衛,能進錦衣衛的必須有一副鐵石心腸,縱然做不到大義滅親,至少也得心黑手辣。

當然,大明曆代錦衣衛指揮使裡的好人就更少了,沒練會一身殺親爹賣朋友的過硬本事,這個指揮使的位置還真坐不穩。

秦堪這位錦衣衛指揮使便溫和許多了,把他和那麼多惡貫滿盈的前輩們放在一起,相比之下秦堪身上散發出來的人性光輝簡直耀眼奪目,除了偶爾坑一下岳父殺幾個東廠番子以外,基本沒什麼太大的缺點。

指揮使裡好人太少,而真正能將家國天下放在心裡,把國富民強當成志向並且一絲不苟朝着這個志向努力的指揮使,大明歷史上聞所未聞。

然而這樣一個好人,卻偏偏不能被朝堂所容,竟被天下人冠以“奸佞”之名,只有秦堪身邊親近的人才知道,這位國公爺是怎樣的忍辱負重。

…………

秦堪的猜測並沒錯,第二天的朝會上,文官們終於開始了進攻。

仍舊是兵部給事中王僚打頭陣。

首先倒黴的仍是造作局的官員,事態發展到這一步,證據和青紅皁白已不重要,出了事必須有人出來當替罪羊,秦堪這隻羊太肥太兇,於是文官們先拿小羊羔開刀。

造作局官員很想死,昨日他們躺着中了一回槍,今日換了個姿勢,誰知趴着也中槍。

大家都清楚王僚參劾造作局是怎麼回事,可偏偏這事跟茶壺裡的餃子似的,心裡有數倒不出來。

對造作局官員的處置還沒定論,王僚緊接着又掏出一道奏疏,今日他顯然是有備而來,這次他參劾的卻是御馬監掌印太監苗逵,王僚告苗逵私自調動兵馬,與造作局一同謀取四百門火炮。

整件事如同走階梯似的,一步一級,每一步都牽扯出一些人和事,階梯的終點正是寧國公秦堪。

朱厚照坐在龍椅上,臉色越來越白,額頭上汗珠滾滾,也不知是被氣的還是被嚇的。

太像了,跟當年內外廷聯手誅八虎時的情景太像了,殿下每一個人的眼神都是那麼的兇光畢露,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那麼的咄咄逼人,每一張面孔都是那麼的猙獰可怖……

前面參劾造作局猶可,然而當王僚開始參劾御馬監掌印苗逵的時候,許多御史終於站出來了,他們當然不會爲苗逵辯護,而是落井下石。

苗逵的履歷被人挖了出來,像光天化日下被一羣流氓剝乾淨的良家婦女,從宣府監軍到被調回京師後的所作所爲,一樁樁一件件暴曬在陽光下一覽無遺。

宣府剋扣將士糧餉,與宣府總兵不合並暗中送密奏至京師污衊構陷,與蒙古韃子交戰時因自大而延誤戰機,就連苗逵親自抄刀衝鋒陷陣的正面事蹟,到了御史們嘴裡也完全變了味道,說是有勇無謀,只能逞匹夫之勇的表現……

心驚膽戰的苗公公躲在金殿外的迴廊下淚如雨下痛不欲生……

繼造作局官員趴着中槍後,苗公公也躺着中槍了,姿勢不同但一樣的痛。

…………

秦堪雙目半闔,仍舊淡定地站在朝班中,面無表情地聽着王僚唱作俱佳的表演。

他知道事情不會太快結束,王僚和御史們做了這麼多的鋪墊,最後的矛頭必然是他。

四百門火炮不過是個由頭,其性質大概跟幾百年後日軍藉口士兵失蹤而要求進宛平縣搜查一樣,縱然沒有這四百門火炮的事,他們還會有其他的藉口。

果然,參劾完御馬監後,王僚一邊抹着激憤的眼淚,一邊從懷裡又掏出了一道奏疏和兩本薄薄的書。

秦堪終於睜開了眼睛,饒有興致地盯着王僚的官袍。

這傢伙真神奇,看着乾乾瘦瘦的一個人,穿着官袍也是一根瘦竹竿兒,可他卻跟機器貓似的,懷裡卻總能掏出各種體積各種形狀的東西,目前爲止已掏了三道奏疏和兩本書,身材居然完全沒變樣,這些東西他從哪裡變出來的?

“臣,兵部給事中王僚,再參寧國公錦衣衛指揮使秦堪目無王法,私自造船貿易藩邦,列裝火炮意圖不軌!”

王僚的字字句句如綻春雷,儘管殿內文武大臣已然心中有數,卻還是被他震得耳膜嗡嗡作響,殿內頓時一陣騷動。

王僚跪在金殿中央聲淚俱下,不僅搬出了《大明律》和《皇明祖訓》,就連洪武年間太祖親自處置的跟出海貿易有關的幾道聖旨也被他從不知哪個犄角旮旯裡搬了出來,這還不夠,永樂年間鄭和七下西洋的弊端也被當成了反面教材,由此證明出海貿易是何等的勞民傷財禍國殃民。

王僚打過頭陣後,馬上有十幾名監察御史出班同聲附和,歷數大明自立國以後對私自出海的懲罰是何等的嚴厲,而寧國公知法犯法,冒天下之大不韙造船,甚至列裝四百門佛朗機火炮,這已不僅是私自出海那麼單純,四百門火炮簡直可以被稱爲意圖不軌,最後十幾名御史跪地同聲懇請朱厚照將秦堪罷官究辦。

關於如何控制輿論風向,這種事文官們幹了一百多年,可謂駕輕就熟的祖傳手藝,隨着十幾名御史帶頭參劾,金殿彷彿一隻被點燃了引線的火藥桶,頓時全爆了。

文官集團從來不是一個團結的整體,這羣人平時互相勾心鬥角,各有派系,無數次朝堂爭鬥傾軋,大浪淘沙之下勝者風光,敗者引退。然而一旦涉及到整個文官集團的利益,平日裡鬥得你死我活的文官們現在卻抱成了團,不論政敵還是盟友,各種派系皆將矛頭指向了秦堪。

金殿內沸反盈天,朱厚照坐在龍椅上一臉焦急和怒意,秦堪站在朝班裡面無表情,仍舊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樣。

他很清楚自己被千夫所指的原因,原因不止一個。

因爲他秦堪是公認的讀書人裡的敗類,因爲他的價值觀與文官從來沒有一致過,因爲他觸到了文官們最敏感的利益底線,也因爲他破壞了傳延百年的遊戲規則……

正義與邪惡只是文官們掛在嘴上的託詞,利益纔是他們不可觸碰的逆鱗,秦堪不僅碰到了,而且不小心把他們的鱗片颳了下來。

ps:早上碼完了上傳,結果忘了點發布,剛纔有讀者在微博上私信我才驚覺,抱歉……(。)

第586章 強行綁架第107章 太子相召第652章 東陽致仕第368章 復開弘文第748章 兵諫逼宮(下)第504章 劉瑾匿檄第344章 封爵之爭第182章 心生忌憚第422章 巾幗壯志第651章 冬雪置酒第411章 靜待佳時第323章 邊鎮動盪第596章 反軍北進第14章 流年不利第226章 寧王夜奔第67章 險求富貴第522章 平叛人選第608章 兵行險着第293章 啓行遼東第623章 安慶決戰(下)第284章 正德大婚(上)第450章 政治交易第693章 駐兵之爭(上)第739章 邊軍入京第516章 會審劉瑾(下)第398章 駕到天津第149章 殺馬示威第383章 謀劃遼東第688章 親王相求第657章 逆流而上第469章 金柳臨盆(上)第99章 上達天聽(中)第21章 父女賴賬第668章 大索京師第243章 準備反擊(下)第585章 伯虎傷情第722章 二女相見第192章 水落石出(下)第480章 天象示警第632章 再擒寧王(下)第240章 上天示警第621章 安慶決戰(上)第437章 平定天津第221章 滿殿參劾第11章 風靡江南第327章 收服遼東第602章 紈絝惡霸第689章 佈局日本第81章 紹興提親(下)第83章 大事已定第374章 吾道不孤第511章 決戰金殿(下三)第648章 海運奏對(上)第21章 父女賴賬第119章 執硯擊之第369章 岳父進京第124章 廠衛再鬥第423章 江湖險惡第146章 弘治之託第161章 灌輸野心第99章 上達天聽(中)第69章 惹禍千戶第455章 三邊總制第276章 營救聖人(中)第386章 廠衛聯手第438章 西廠高手第658章 千夫所指第631章 再擒寧王(上)第366章 決意出宮第712章 牆裡佳人第300章 義州奪兵(下)第317章 火篩殺機第377章 騎虎難下(上)第612章 一線生機第299章 義州奪兵(中)第13章 杜家危局第350章 蒙古特產第309章 朵顏塔娜第656章 風暴來臨(下)第21章 父女賴賬第705章 父子謀職第432章 終舉反旗第29章 順流逆流第455章 三邊總制第566章 非法聖旨第223章 恍若隔世第168章 秦府新年第685章 小國大患第136章 陰溝翻船第729章 遼東密使第157章 銜食反哺第230章 相識兩世第527章 情敵相見第125章 忍辱負重第527章 情敵相見第205章 王爺哭窮第585章 伯虎傷情第68章 主母駕到第634章 啓程歸京第48章 初來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