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避禍之策

地位決定命運,不但決定自己的命運,也能決定別人的命運,這就是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真諦。

秦堪笑着朝嚴嵩投去欣賞一瞥,自己當年委實沒走眼,如此危急關頭,他還能保持鎮定,將情勢分析得如此冷靜理智。

張永泣道:“連致仕告老亦不可得,難道咱們真的只能死在刀下嗎?”

一直沒出聲的楊廷和臉色有些難看。

他是內閣首輔大學士,論官職自然是最高的,然而自從十年前寧王叛亂被平定後,他與秦堪越走越近,朝中文武已將他看作是秦黨一員,這些年來秦堪所做的一切也被他看在眼裡,想想秦堪默默爲社稷付出的精力,花費的心血,本來對“秦黨”一詞有些抗拒的他,如今也不反感了,當國庫所入每年創下新紀錄,當某府某縣免了幾年賦稅,當天津新港造出多少戰船,每當聽到這些消息,楊廷和漸漸覺得,成爲秦黨一員並非壞事,……豈止並非壞事,甚至隱隱以此爲榮。

今日秦黨危在旦夕,楊廷和本可從容避禍,但他此刻卻仍坐在秦府書房內,雖未說一句禍福與共的豪言,但他的態度卻已說明了一切。

“公爺,我等今日聚集於此,是爲請公爺拿個章程,新皇登基,來勢洶洶,從今日朝典來看,怕是朝中已有不少人投靠新皇,急待爲新皇披荊斬棘,掃除障礙,而我們,就是新皇眼裡的荊棘,障礙。”楊廷和捋着長鬚緩緩道。

秦堪點點頭:“錦衣衛方纔告訴我,錢寧和江彬在大典前幾日便與新皇見過面。至於他們和新皇說了什麼,無人得知,但是可以肯定……”

衆人身板一挺,神色凝重地看着秦堪。

秦堪目光清冷。緩緩道:“可以肯定……此二人在新皇面前必定不會祝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衆人愕然,楊廷和哭笑不得道:“公爺。都這般時候了,你還有心情說笑。”

秦堪笑道:“天塌不下來,就算天塌了,我們也該笑呵呵的面對死亡。像張公公那樣哭哭啼啼的能解決問題嗎?還不如放鬆心情,好好想個法子度過危難。”

楊廷和道:“公爺剛纔說錦衣衛來報……錦衣衛如今仍在你手裡麼?”

秦堪的笑容帶了幾分冷意:“我當了十四年的錦衣衛指揮使,南北鎮撫司算是我的營盤,這些年錦衣衛內大大小小的利害位置皆由我的親信任之,就算罷了指揮使,我麾下仍有萬千耳目供我驅使,新皇欲以錢寧代我。怕是打錯了算盤,短短一兩年內,無人可代錦衣衛指揮使之位。”

楊廷和頗爲驚疑地看着秦堪,饒是四朝老臣。此刻他卻絲毫看不出這位權傾朝野的國公到底在這棋盤上佈下了多少棋子。

屋內衆人聞言卻露出了欣然之色,這算是今日種種厄難險兆中唯一的好消息了吧?

唯獨張永仍哭喪着臉,錦衣衛說到底還是被皇帝所用,新皇對位高權重的秦堪或許施以蠶食之策徐徐卸權剪翼,但對他張永可不會這麼和風細雨,眼看司禮監掌印換人就在眼前了,若是被新皇換下,用不着再吩咐,新上任的司禮監掌印也會毫不猶豫地將他除之,這與仇恨無關,消除未來禍患而已。

“公爺,就算您手中握着錦衣衛亦無濟於事,新皇現在擺出來的架勢可是要將您和雜家以及諸位大人一一剪除,火燒眉毛的當口,您倒是拿個主意呀。”

秦堪笑道:“辦法倒是有,各位如若不願爲刀俎之下的魚肉的話,不如收拾細軟,帶上家小,一同逃出京師去天津,乘船東渡日本,當年在紹興,錦衣衛第一次找上我時我便有這個打算,如今孫英總兵在日本如魚得水,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咱們幾個堪稱國寶級的禍害若去了日本,天皇陛下一定會高興得自尋短見……”

這下連楊廷和的臉都黑了:“公爺還有更靠譜的法子嗎?”

秦堪還沒答話,誰知嚴嵩卻忽然道:“公爺所言,未嘗不是辦法,遠走避禍自古便是保身之道,東渡日本既能保全家小,又能遠避京師禍端,留存有用之身,來年未必沒有再創宏業的希望,只不過……咱們避開了殺身之禍,卻避不開史書,百年千載後,咱們這些人在史書裡是什麼名聲,不言而喻,更何況人息而政廢,咱們這些年爲大明付出的心血無數,若是避而遠走,這一切恐怕都會被推翻,大明再次恢復弘治以前的景象,我等一生心血和抱負從此化爲烏有。所以下官以爲,公爺心中早有溝壑,東渡日本這一策在公爺心裡,恐怕只是下下之策,萬般不得已的退路而已,公爺,下官所言確否?”

秦堪笑道:“惟中倒是心細如髮,明察秋毫。”

衆人眼睛一齊亮了,楊廷和捋須笑道:“原以爲已入絕境,沒想到你竟不止一策,快快道來。”

秦堪沉思片刻,道:“還有一策爲上策,任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何以解?”

秦堪冷冷一笑,道:“今日大典已畢,不過按皇家禮制,還有些事情沒有昭告天下。”

“何事?”

“這就要問禮部毛尚書了,禮制的事情他最懂,比如……”秦堪垂下眼瞼,嘴角露出一絲壞笑:“比如,新皇登基,他與弘治一脈的關係怎麼論呢?既然當了皇帝,便算是弘治一脈了,那時他是仍尊興獻王爲父,還是尊弘治先帝爲父?孔子定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是人倫之禮,新皇焉能不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衆人倒吸一口涼氣,睜大了眼睛驚愕地面面相覷。

這一招……可真夠毒辣的,真鬧將起來,以朱厚熜那早早表現出來的強硬性子,還不得拿刀捅大臣們啊?

屋內寂然許久,楊廷和終於打破了沉默。

“你讀的真是聖賢書?”

秦堪直起腰板,面向山東孔府方向拱了拱手,正色道:“我乃正宗孔聖門徒,儒家弟子……”

“不可能!”楊廷和立馬打斷了他的話,道:“別說儒家孔聖,哪怕是春秋戰國時的諸子百家裡,也沒出過像你這麼陰損缺德的聖賢。”

第413章 相生相剋第668章 大索京師第569章 開禁伏筆第472章 侯府定計(中)第326章 四朝名臣第403章 白蓮紅陽第329章 師叔往事(上)第425章 不拖不欠第258章 家事難爲第310章 借兵伐明第646章 主動出擊第221章 滿殿參劾第176章 詔獄大亂第176章 詔獄大亂第266章 情挑姐夫第119章 執硯擊之第272章 杖斃戴銑第727章 塵埃落定第266章 情挑姐夫第620章 攻取南昌第731章 興王抵京第499章 殺留難取第39章 秋後算賬第21章 父女賴賬第676章 黎明之前第342章 秦家女人(上)第339章 命不該絕第135章 嚴旨徹查第517章 最後生機第43章 廠衛之爭第738章 錢寧進讒第135章 嚴旨徹查第345章 封爵之爭(下)第136章 陰溝翻船第347章 再募少年第155章 反戈一擊(下)第147章 朝堂人心第197章 官復原職第315章 待爲上賓第358章 侯爺設局(上)第521章 行刑伏誅(下)第123章 天子之怒第681章 糊塗亂仗第35章 戶部亂戰第261章 一片冰心第175章 杜宏進京第737章 禮議之爭第282章 一炮而紅第506章 霸州烽火第306章 籠絡軍心第81章 紹興提親(下)第362章 籠中金雀第489章 陵墓逾制第452章 探視丁順第106章 東宮太子第113章 朝堂風浪(下一)第91章 番子監視第537章 開拔霸州第321章 花當提親第511章 決戰金殿(下三)第495章 廷議平叛(上)第383章 謀劃遼東第26章 借貸記賬第641章 公爺回府第424章 飄然遠遁第423章 江湖險惡第639章 戰線瓦解第714章 正德傷情第254章 再次升官(下)第671章 京師暗戰(上)第122章 皇門射箭第201章 驚聞內變第451章 侯爺回府第491章 不棄天下第73章 坑儒千戶(下)第182章 心生忌憚第668章 大索京師第6章 運蹇時乖第59章 小賭怡情第399章 收服牟斌第490章 遷居豹房第728章 豹房驚變第583章 離棧之意第65章 升官之慶第64章 驟然升官第357章 嚴嵩破題第333章 伯顏出兵第390章 太廟請罪(上)第50章 拉攏打壓第547章 決戰前夜(下)第96章 廠衛衝突(中)第361章 察覺蹊蹺第455章 三邊總制第626章 不取功勞第577章 晉爵之喜第29章 順流逆流第323章 邊鎮動盪第8章 白手起家(下)第94章 突發而至第638章 無聲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