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東廠錦衣皆須改,諮政元老將出臺

戰爭是什麼?!要明白這點非常的重要。

這甚至一定程度上比戰爭本身,更爲重要。

只有對戰爭有着清晰而透徹的認知,纔會明白戰爭意味着什麼。

華夏千年以來多數只研究於戰略、戰役、戰鬥,卻沒有人去研究過戰爭的本身。

那股重道輕器的思想,然後延伸至重文輕武。

先說“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又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爲上”。

這都還不夠,還要說“戰勝,以喪禮處之”。

連贏了都得按照喪事來處,那乾脆卸甲別幹了唄。

文官們因爲這個思想對自己有利,而不斷的將其廣傳之。

而張小公爺卻不一樣,他可是經歷過後是各種薰陶的。

他很清楚的知道一點:你不用,別人就用在你頭上了。

“國雖大,好戰必亡”沒錯,但別忘了下一句“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可以說弘治皇帝等人,是第一次從張小公爺的著作裡瞭解到這種思維方向。

戰爭是國政的延續,國政是不流血的戰爭。

《夫戰爭述》中,張小公爺首先陳述的就是戰爭與國政、國策和國利之間的關係。

ωwш▪tt kan▪¢ 〇

完成了這個闡述,才接着闡述戰爭的目的。

戰爭的目的決定了戰略目標和計劃、戰役的執行,及每一場相關的戰鬥……

這部《夫戰爭述》還好,那部《獻給皇帝陛下之計然諫》纔是最麻煩的事兒啊!

弘治皇帝倒是看的愛不釋手看懂了,可這要不要給國朝重臣們看弘治皇帝卻非常猶豫。

不給吧,那些老傢伙不明白的話估計很多國策得變得偏頗。

可給他們看完了,弘治皇帝又覺着這相當於白白的給他們授予計然之策的核心!大虧啊!

躊躇了半響,弘治皇帝還是讓蕭敬把張小公爺找來了。

畢竟這玩意兒是張小公爺鼓搗出來的,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些東西的價值。

“這多簡單啊!”

張小公爺眨巴着那雙漂亮的丹鳳桃花,笑眯眯的道:“分其爲上中下三部,爲尚書者可學上部。”

“入閣則是能學上中二部,唯有入元老院才能學盡上中下三部。”

弘治皇帝聽得這話不由得眼珠子瞪的大大的,臥槽!還能有這樣的操作?!

張小公爺眨巴着那雙無辜的眼睛,很確定的用眼神告訴弘治皇帝:就是有這樣的操作!

“陛下這次即便是不召小子,小子亦想來與陛下聊聊……”

對於東緝事廠、錦衣衛這倆部門,還有後來的西廠其實張小公爺已經是蛋疼很久了。

洪武皇帝不放心文臣武將這個事情,他能理解。

但特麼搞個錦衣衛出來,結果權限太大又爲了限制錦衣衛搞個東廠出來。

東廠完了權限太大又出個西廠,西廠完犢子了還曾經有個內廠……

反正張小公爺是覺着這事兒搞的很扯犢子,就不能各自劃分一下、各自限制互相制衡一番麼?!

錦衣衛和東廠一定程度上是陷於內耗的,職能方面很多時候又重疊着實麻煩。

“錦衣衛,宮內可分‘儀衛’、‘皇家禁衛’,及‘帝國皇家特勤情報局’……”

職能細分、互不隸屬、各自統御、統一負責,這就是張小公爺提出的新方案。

儀衛,只是負責儀仗、維持上朝秩序的專門隊伍。

他們只是負責這一塊兒,其他的不需負責、不留宿宮內。

皇家禁衛則是負責皇宮內的安全,按照張小公爺的意思目前的皇家禁衛將會逐步的替換。

一方面是要從新建國防軍中遴選,必須要上過前線、立過戰功確認是對國朝、對皇家絕對忠誠方可擔當。

另一方面則是有一定限制,年齡、婚配、身家篩查……等等。

帝國皇家特勤情報局那就簡單了,首先就是整合錦衣衛及東廠原本在九邊及九邊之外的力量。

將他們專門組成成爲只負責對外一切情報收集、分析的專門機構,他們將全面負責對外的情報分析。

一切邊境上帝國的敵人、潛在的敵人,他們都會負責滲透、情報收集、分析。

並將這些情報傳回帝國,而他們只對皇帝陛下、內閣負責。

內閣有彈劾權但沒有任免權,唯一的任免權只有皇帝有。

他們與汪直負責的“帝國皇家最高軍事諜報司”形成互補,軍事諜報司負責的是軍事情報收集。

而他們負責的是全面的情報收集,雙方的情報還可以互相印證一番。

東緝事廠則是同樣也需要細化和拆分,首先就是皇宮內的職能拆爲“皇家近衛”。

而原屬外部的情報機構,在敵境、負責刺探的部分全數切割給“帝國皇家特勤情報局”。

但同時原本隸屬於錦衣衛在內部負責監視、緝查的相關人員,亦都全數轉交於新機構。

這個新機構的名字,則是叫“帝國皇家特別調查局”!

帝國皇家特別調查局那就相對簡單了,基本就是現在錦衣衛的職能。

只是進行了重新的調整,口號是“上查國蠹奸佞,下緝不法盜匪”。

涉及盜匪者報備大理寺、司律部,便可將其傳喚、緝拿、審訊。

收集證據後直接提交司律部,向大理寺提起訴訟由大理寺依證據、《大明律》審判。

官員方面五品以下官員,調查局有權傳喚、審訊,需報備大理寺、內閣及皇帝陛下。

如若查實者則將由司律部覈實起訴,大理寺審理判決。

若不服司律部、大理寺之判決,可申訴至內閣重新審理。

五品及以上、二品以下官員,則需報備內閣、皇帝陛下再行傳喚審訊。不必報備大理寺。

涉及二品則是隻需要報備帝國皇帝陛下,獲得陛下首肯後方可傳喚審訊。

但沒有起訴及審判權,無論任何一級皆不可嚴刑逼供……

弘治皇帝聽着張小公爺一點點的陳述,不由得入神了。

不得不說這雖然拆分了兩個部門的權限細分了,但實際上職能也清晰了。

同時各自都有了制衡、有了明晰的角度,同時六部、內閣都有了知情權、彈劾權。

這也會讓文官系統的反彈,減輕許多。

新設的兩個部其職權清晰後,反而安全了許多。

而且在張小公爺的規劃中,這兩部門的負責人亦是在達到一定年齡後可進入元老院的!

這可是一個巨大的蘿蔔啊,蕭敬初時還擔心此事在錦衣衛、東廠會引起反彈。

可張小公爺這最後的一擊,直接就是致命絕殺啊!

進元老院,那可是連文官都扛不住的誘惑何況錦衣衛、東廠乎?!

而且這兩個部門的負責人看似風光,但很多時候下場可都好不到哪兒去。

這也是他們在位的時候極爲瘋狂的原因之一,若是能夠給一個元老院的名額……

臥槽尼瑪!那必須小心翼翼,又得好好賣死力氣啊!

論面子,還有比這“元老院”更好的地兒麼?!

論裡子,元老院的元老們年俸一千兩啊!

弘治皇帝沉吟了好一會兒,便先把老戴義給找來了。

老戴義這可謂是勞苦功高啊,進顯忠祠那是妥妥沒有任何問題的。

而現在弘治皇帝決定更進一步,到時候老戴義也第一批先進那元老院中負責。

老戴義匆匆趕來,聽得弘治皇帝居然準備讓自己進籌備中的元老院頓時感激的腦袋磕在地上。

那哇哇哭的跟月子裡的娃似的,對於弘治皇帝讓自己籌備東廠、錦衣衛改革事宜毫不猶豫的應承了下來。

蕭敬雖然現在是負責人,但畢竟他也負責東廠啊。

所以他也需要一定程度上的避嫌,再說老蕭現在好歹還得繼續混下去呢。

不像是戴義這樣半退休的狀態,該懟誰都不含糊的那種。

戴義在看完了張小公爺諫於弘治皇帝的卷宗,沉吟了會兒認爲牟斌絕對會支持此事。

對於戴義的判斷弘治皇帝並沒有否定,沉吟了會兒決定讓牟斌來看看。

牟斌現在年紀倒是不大,但也五十奔六的人了啊!

頂多再那麼些年也就到了差不多可以進元老院的級別了,然而老戴義沒看錯。

牟斌這傢伙居然在聽說將來能進元老院後,二話不說直接一腦袋磕地上。

“臣即便是肝腦塗地,亦必爲陛下將此事辦成!!”

弘治皇帝目瞪口呆的看着牟斌這傢伙,幾乎是咬牙切齒的說出這番話啊!

有了這二人如此表態,弘治皇帝現在這才覺着兩個部門的改制可行。

亦便是在這場涉及皇家最爲重要的兩個內部門進行改制的時候,帝國皇家御前諮政元老院已經緩緩成型。

主要是馬文升這老傢伙都七十五了啊,實在是熬不動幾年了。

甚至現在上朝很多時候都是得人攙扶着,才能勉強收拾完。

劉大夏這老傢伙也六十有五了,他現在還沒入內閣呢!

而內閣那仨狗東西除了劉健可都比自己小,熬不熬的過他們還是兩說呢。

自然也是極爲着急的,琢磨着趕緊這元老院置辦起來自己好有個歸宿。

這清流現在早已風吹雨打去,自己總得找個下家不是……

第三百二十四章 弘治陰招來扣人,可憐巴巴玉螭虎六百零五章 學館初成勳貴至,心甘情願掏腰包第五百九十七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叄)第二百九十二章 潭拓寺內開壇拓,豪商陳杰談利忙第五百九十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三)第七百一十章 發家致富靠洗劫,新葛朗臺李東陽第四百零六章 欲展神策重塑事,一派宗師張螭虎第八百六十二章 刀槍無雙玉螭虎,文武雙憾歐羅巴(上)第七百五十四章 螳臂擋車不自量,行走南北爲惠民(中)第五百二十六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三十:終章)第二百八十六章 螭虎御前獻良策,妙安足利見兩宮第七百三十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肆)第八百五十三章 南洋晴日海風烈,明歐對峙第一輪(中)第六百二十七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第四百八十三章 通行地獄兩機構,緩緩矗立露猙獰(上)第八百五十七章 遙入京師使節團,冠絕羣豔索非亞(上)第四十五章 婢子妙安,見過公子第六百五十二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伍)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杰初見路大豪,刀光劍影烤羊中第五十九章 意圖殺良冒功,怎知踢上鐵板第八百五十六章 一陣忽悠加猛錘,遠來蠻子盡入彀(下)第七百八十七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玖)第四百九十八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第五百三十章 女兒心思皆一般,萬般計算火篩汗第八百六十四章 刀槍無雙玉螭虎,文武雙憾歐羅巴(下)第七十六章 驚聞奇變,制謀而動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宮計定聯袂見,割出血肉做臺階第四百八十三章 通行地獄兩機構,緩緩矗立露猙獰(上)第七百五十七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叄)第三百一十五章 校場巨炮初轟鳴,時代大門終開啓(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虎頭太師張懋公,恩寵榮華皆有故第六百六十一章 垂死掙扎兩敗將,無有傲氣玉螭虎第二百零八章 計然一策初實戰,三大車行露崢嶸(上)第六十章 你且先歸去,我斬人頭再回第二十四章 擺你上臺,對壘閣老第三百零八章 寫取一支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釣竿(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賊心不死傷國本,才得步進生死局第六百五十三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陸)第五百二十二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六)第五百九十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三)第六十章 你且先歸去,我斬人頭再回第一百一十四章 陽謀之策,鼎定扶桑第四百零九章 黔路之難勝蜀道,張小公爺催人忙(下)第七百七十章 歸得京師福熙憾,重兵相迎傳國璽(上)第六十六章 匪路難行,肥龍求活第八百四十六章 風捲雲起歐羅巴,無聲無息投資客(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煮茶分見輕言嘆,懾服黔州四豪強(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票送肉強,本願寺來訪第二百零一章 經筵論畢,萬籟俱寂第四百一十二章 義士出征車馬行,粵北大地剿匪記(中)第八百四十八章 揚名域外玉螭虎,海因裡希吹法螺第二百零三章 我做自嘲罵清流,老張護孫不拆臺第七百八十二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肆)第七百一十三章 以史爲鑑知興替,浩蕩潮流逆者亡第三百四十一章 帝國忠烈陵寢前,君王弘治悟生死(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調虎離山,暗渡陳倉第六百二十一章 瑤女多情繫螭虎,滇南情勢變數多第八百四十一章 苟能長醉黃粱夢,何辭刀山火海行(上)第七百八十二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肆)第三百五十九章 津門三衛皆爛透,剜瘡利刃東山公第六百九十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第四百六十七章 作別粵北黔州路,揮手北歸京師去第五百二十四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八)第七百零七章 安南土豪速授首,分你田地濟黎民(中)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叄)第六百九十七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柒)第六百三十六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玖)第六十八章 既是受君護國祿,自當爲國斬賊酋第五百零八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二)第七十章 信跡表心,吾往賊處第四十六章 年少揚名,身貴多金第四百八十九章 黑心包工弘治帝,九邊事宜汝爲將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衆解元滿天飛,再無一人不服氣第五百九十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上)第七百一十一章 豎規立矩財糧貨,揚帆出海歸京師第七百四十三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捌)第三百四十七章 炮臺收得朝臣志,畢業堪備新軍服第三百零八章 寫取一支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釣竿(下)第四章 古人也一樣,四大不靠譜第三百九十二章 粵北綠林風雲涌,結廬盡孝湛甘泉第七百四十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肆)第四百四十八章 臨行之前平隱憂,粵北商賈掙一籌(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豪奴悍僕真好嘢,城狐社鼠真系勁第五百七十一章 名利從來危中取,富貴唯有險中求(下)第五百零六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第二百三十九章 勳貴兩宮皆納捐,國朝上下俱驚詫第五百二十二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六)第五百一十五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九)第六百四十九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貳)第二百五十四章 士紳豪族者,無一良善人第八百四十五章 除得隱患去,再將內憂釐第五百一十七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熱火朝天心皆定,暗流洶涌怒潮來第二百八十一章 捷報傳京師,螭虎終歸來第十四章 勝負實則五五數,再聞癡虎少年郎第五十四章 陌上玉公子,直取三案首第三百九十四章 熱火朝天心皆定,暗流洶涌怒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