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二)

“總帥,張侖到!”

很快的,蕭敬便收到了報告。

弘治皇帝點了點頭,便有侍衛前去將張侖領進來。

本要見禮一番的張小公爺還未拜下,弘治皇帝便一擺手道。

“朕讓你來,不是來行這些虛禮的!且說說罷!”

說着,蕭敬便將滇南最新的諜報交予了張小公爺。

後者接過一看,不由得笑了笑:“陛下打算現在就發兵?!”

“嗯,局勢已亂!儘快平定爲佳!”

弘治皇帝沒有否認這一點,但張小公爺卻躬身行了個軍禮沉聲道。

“稟總帥!末將斗膽,卻有些想法……”

張小公爺的話,一下子把其他人都吸引過來了。

卻見弘治皇帝微微一笑,轉過身來:“哦?!癡虎兒有何想法?!且說來聽聽。”

“平叛過快,則觀望隱患難以暴露。”

玉螭虎很是平靜,望着弘治皇帝及軍部諸老將輕聲道。

“若這些隱患不予根除,留之其後難保不再生禍端。”

弘治皇帝琢磨了一下,此言亦是有理啊!

現在九邊火篩都歸順了,且歸化事宜在不斷的推進。

這次吏部考覈後,一部分功考升職之官員回京述職。

他們之中會被挑選出一批人,前往韃靼負責築城、築路、登記丁口……等等。

這纔算是徹底的把韃靼諸部,納入到了大明的體系下。

否則的話,就如張小公爺曾經所言。

此時的境況不過是如歷朝歷代一般,只是讓草原暫時平靜了而已。

只有取軍、政、律三權,纔算是真正的將草原納入了大明的體系之內。

“且,如今韃靼初歸!國朝需打鐵趁熱,加速將國朝與諸部之間的驛道修築起來!”

張小公爺說着,頓了頓:“並大量填充人口至草原,如此方能將其握入國朝掌中!”

弘治皇帝一拍大腿,着啊!

若是急吼吼的平定了滇南,那些本來就左右搖擺的會留下隱患不說。

且俘虜的人口,也不足以供應築路、邊疆填補人口啊!

唔……是不能那麼着急的發兵,得等等!

至於怕滇南糜爛……我大明帝國連九邊都平定了,小小一個滇南算個屁啊!

一支偏師,直接就將他們碾壓成渣渣了。

“且陛下是打算替換滇南衛所的,而國防軍多爲北地子弟。若是匆忙過去,怕是水土不服啊!”

卻見張小公爺繼續道:“始皇帝時徵嶺南一帶,大軍作戰傷亡不大。”

“然而障氣傷人,卻致死甚多!此着,不可不防吶!”

王越欣賞的看着小公爺,點了點頭對着弘治皇帝行禮。

“總帥,末將附議!此事當重新規劃,宜緩不宜急。”

接着的,則是剛剛從九邊回來的保國公朱暉。

卻見老頭子沉吟了會兒,道:“但不派兵過去,總是不夠放心啊!”

玉螭虎那雙丹鳳桃花滿是笑意,輕聲道。

“秘密去!每次開拔一部分人,分批前往整訓適應。”

卻見張小公爺對着朱暉,輕聲道:“副總長,末將以爲月餘時間當可適應滇南水土。”

月餘的話,實際上也差不多了。

成國公朱輔點了點頭,道:“此舉不僅可防滇南之亂擴散,亦可據滇南水土籌隨軍藥草所需。”

衆老將們你一言、我一語,很快的將此事的細節補充了個大概。

蕭敬則是命人記錄下來備案,回頭軍部、陛下各持一份。

“其實,此番前往臣想請諜報司汪公一併前往……”

便見得小公爺這會兒低頭躬身,輕聲道。

弘治皇帝聽得此言不由得有些發愣,這汪直過去作甚啊?!

汪直卻腦子一轉,突然明白了張小公爺想做什麼。

“小公爺的意思是……安南?!”

汪直的這個猜測,讓弘治皇帝不由得心肝顫了一下!

說起安南,這可算得上是大明心頭的一根刺。

張家老祖張輔之功勳中,便有“數定安南”之功績。

然而,大明苦心經營三十載終究毀於一旦。

柳升以輕敵喪師、王通以畏怯棄地,其時朝中多言厭兵終究棄之。

交趾內屬二十餘年,前後用兵數十萬、糧餉一百餘萬就此譭棄!

安南卻因此愈發狂妄,反觀滇南卻愈發退縮。

後來爆發的麓川之役似乎更讓大明朝臣們找到了藉口,西南之徵不划算!

“此事,難!”

王越的眉頭皺的緊緊的,輕嘆道:“西南情勢無比複雜,若要動手卻非易事!”

此時整個滇南邊陲小國林立、土司各自霸佔地盤,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的明白的。

阿瓦國與勃固國你來我往打到現在,數十載了。

除了這兩個大國之外,尚有東籲、木邦、孟養、孟密、阿拉幹……等國。

這兩大國交戰,獲利最豐、目前實力最強者爲東籲。

安南那邊自然亦非如後世一般一家獨大,只是他們現在佔據了優勢。

與他們爲世仇者則是古占城國,只是占城國不敵安南導致多次作戰均遭慘敗。

且國王還被斬殺了,丟了一大片土地城邦。

可以說,占城過的那是相當的苦逼。

好在他們緊緊的抱着大明爹地的腿,靠着大明爹地好幾次出兵恐嚇安南。

也是收回了些許城邦,安南擔心大明跟占城兩處夾擊也不敢輕啓戰端。

但如果滇南一亂,說不好這安南也就得對占城下手了。

“所以,小子才說需要汪公親往!”

張小公爺笑眯眯的道:“就是因爲諸多勢力犬牙交錯,這纔有運作的空間與餘地!”

弘治皇帝臉色有些猶豫,他不是不想收回安南甚至開疆擴土。

可歷代先帝都沒徹底的拿下西南諸地,且數朝先帝西南戰役耗費頗大。

“總帥其實可不必擔憂,此役並非是一定要收復於安南。”

小公爺對着弘治皇帝及軍部諸老將們,輕聲道:“陸續集結,數萬大軍。”

“若是滇南事宜順利,則可用滇南土司兵馬直接發動!”

汪直聞言不由得眼前一亮,對着弘治皇帝行禮沉聲道。

“玉螭虎所言甚是!滇南土司,心向國朝者不在少數!”

張小公爺這是給汪直提了個醒啊,畢竟滇南的土司可不止一家!

而且心向國朝的確實不再少數,畢竟張輔當年打下的餘威猶在。

且沐王府鎮守滇南多年,那赫赫武勳可不是講笑的。

當年強盛的時候安南都被平了,後來陸續造反的幾家也都沒好下場。

且這些土司們,不少是靠着大明起家的。

大明就是他們背後的靠山,若是沒了大明說不準就得被吞了。

“滇南事畢,則動安南、阿瓦、勃固……等小國。”

張小公爺說着,頓了頓輕聲道:“王位可留,軍伍則不必了!”

汪直有些疑惑,弘治皇帝亦是有些莫名其妙。

張小公爺則是嘿嘿的笑而不語,國朝多次征伐爲何拿下地方卻難以佔住?!

明明那些地方,很多時候都平定了啊!

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張小公爺認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大明朝根本就沒有做好接收當地的準備,甚至驛道都沒有修築過去。

而當地的很多官員,都是類似於發配似的丟到了那邊去的。

在這種情況下又升職無望,於是自然是開啓了鏟地皮的模式。

地皮可不好鏟啊,必然是需要扶持一些當地豪族幫忙一起鏟。

一來而去受災的自然是底層民衆,當地豪族也富裕了。

到時候登高一呼,頓時本就遭難的底層自然從者如雲。

“臣只要求,國朝屆時予臣派內閣閣老、備三百官員相助即可!”

弘治皇帝聽得這個要求,不由得楞了一下神。

但還是很快的點了點頭:“可!”

說完,還擔心的望着小公爺:“癡虎兒,你可有把握?!”

說實話,西南邊疆從洪武朝伊始大明就沒有放棄過征伐。

然而歷經了永樂、宣德、正統……等數朝之後,國朝終究是隻能低調處置。

“臣若不是有把握,又怎敢與陛下提出此事?!”

張小公爺笑吟吟的行了個軍禮,輕聲道:“太子殿下的新式槍炮,已然可以少部分列裝了。”

“這個朕知道,隨你去的國防軍優先裝備!”

弘治皇帝一擺手,望着張小公爺沉聲道:“記住,此番平定滇南便是大功!”

聽得弘治皇帝的這話,張小公爺不由得心下感動。

對着弘治皇帝恭敬無比的行了一個軍禮,他知道這是弘治皇帝在告訴他。

不要輕易涉險,只要滇南方面平定那就是大功了!

“陛下,且放心!”

張小公爺沒有說要放心什麼,但弘治皇帝心裡卻苦笑。

這孩子,看着是對誰都笑吟吟的。

哪怕是路上遇到了個挑糞的老農跟他打招呼,也笑臉相迎的迴應拉家常。

不僅他自己如此,亦要求太子等諸弟子如此。

但這孩子看似平和實則心高氣傲,真要炸刺兒了閣老都敢對着頂牛。

估摸這回他去滇南,難保就不掀起腥風血雨啊!

於是揮退了小公爺後,弘治皇帝沉吟了會兒讓汪直他們出一份奏章給自己硃批。

然後便起身離開,將李東陽給召來如此這般的吩咐了一遍……

第二百三十八章 螭虎伏勳貴,足利說兩宮第八百零七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玖)第七百六十三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玖)第七百一十二章 京師波瀾熊孩子,弄潮從來無僥倖第十五章 牙爪同癡虎,風雷起臥龍第六百二十七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第三章 若想一直浪,得有好身板第一百九十九章 經筵場上,真理大道(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軍械營造局爲重,仕林朝臣皆爲輕第三百八十三章 狂風掀浪捲雲起,怒海孤舟戰碧濤(上)第八百七十三章 乘風而往歐羅巴,抵定江山數百年(上)第四百零六章 欲展神策重塑事,一派宗師張螭虎第五百九十九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敗家崽子朱厚照,填空補缺玉螭虎第二百六十五章 將有大用謝玉田,以身爲餌玉螭虎第六百二十一章 瑤女多情繫螭虎,滇南情勢變數多第六百七十四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叄)第七百三十七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壹)第六百六十章 千軍萬馬抵城前,機關算盡反送命(下)第四百五十八章 摩拳擦掌啓平叛,各路頭人忙掙錢(上)第九十一章 姐姐格局不夠大,敢問想做將軍麼第一百六十四章 經筵御前再相辯,大內演武陳釣翁第六十八章 既是受君護國祿,自當爲國斬賊酋第三百章 慈善總會初亮相,安得災民百姓心第七百七十四章 鑄敵甲盔豎君威,重舉大明雄風聚(中)第六百二十七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第三百零一章 糧商不停日,工造進行時第二百四十六章 沸油鍋口陳千戶,爲民張目小公爺第三百九十六章 粵北風雷齊涌動,十萬怒濤拍岸來(中)第五百二十六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三十:終章)第八百零四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陸)第十六章 如玉少年郎,潤筆寶文堂第七百五十七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叄)第七百七十二章 歸得京師福熙憾,重兵相迎傳國璽(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瓦剌老鄉不要跑,大明帝國送溫暖第四百八十七章 怵目驚心九邊事,御書房內議政忙第六十九章 欲讓其效死,必先予重金第十六章 如玉少年郎,潤筆寶文堂第三百六十三章 黔南新敗傳朝堂,若刨根底不簡單第一章 神裝大號慘遭刪,踢送大明小公爺第一百八十六章 國朝風雲涌,魑魅魍魎多第七百九十章 殿前請議皇子出,不經勘磨難擔責第八百二十五章 寧王需跌倒,大家得吃飽(中)第七百九十六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捌)第八百一十章 王霸並行顯真意,海因裡希夷州騎(上)第五百三十四章 散鴉戰法哀落幕,亙古不變唯有變(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新制軍服煞氣足,但需擇人可着衣第二百五十六章 晉陽新城擡手造,危信轉從關外來第五百三十二章 精騎三千探車陣,螭虎高塔折射雕第十五章 牙爪同癡虎,風雷起臥龍第三十二章 終脫牢困,死中求生第二百九十八章 穩坐泰山看風波,波瀾不驚撫忐忑第二十一章 吾曾醉槍刺洋馬,戰遍四洋並五洲第七百六十三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玖)第三百六十一章 九邊大擺鴻門宴,計擒衆將楊邃庵(中)第五百零一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五)第六百零八章 士農工商四民舉,學館深意在奠基第一百二十二章 返得蘇州城,恍若再隔世第一百八十六章 國朝風雲涌,魑魅魍魎多第三百零四章 潑天大網撒京師,起手收束朱厚照第十章 京師議紛紛,皇子聞其名第一百零八章 扶桑大窮鬼,野豬片耳豚第一百八十二章 盡數去實習,太子需重寫第五百四十九章 身手之後有身手,較量背後有較量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明帝國張螭虎,誰敢與我來一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殿前內閣定計,京都城前亂局第一百七十六章 宮中兩後同憐時,再召足利後宮見第三百零八章 寫取一支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釣竿(下)第八百二十章 擺開龍門論貨殖,攤開計利算盈餘(下)第八百六十六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桃林不濺齷齪蹤,但許肥堆準一見(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四大土司訪羊城,各懷心思主意多(下)第七百二十二章 國朝軍部皆忙碌,炸刺砸門癡虎兒(上)第八百四十五章 除得隱患去,再將內憂釐第三百一十六章 校場巨炮初轟鳴,時代大門終開啓(中)第六十六章 匪路難行,肥龍求活第一百三十三章 宦海御史劉子仲,面目猙獰始揚刀第六百八十一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第一百一十七章 蓮如一向宗,大威德明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廉頗託孤,天下誰主第四百六十九章 桃花林前拜大父,錢福促狹套螭虎第四百八十章 雜事交予足利鶴,正事交予太子爺第三百二十八章 觸目驚心御書房,若需解決亦不難第三百四十六章 津門炮臺終成事,演武之下附實情(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武舉會試考三月,天子門生不易得第三百三十三章 終得展翅方信之,國語注音助識文第三百三十二章 教諭部長方信之,老懷寬慰李東陽第八十四章 雙峰島島主,歐陽戶必裂第六百二十九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拾貳)第七百八十五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柒)第三百零二章 熊娃太子朱厚照,成竹在胸陳神義第七百七十一章 歸得京師福熙憾,重兵相迎傳國璽(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經筵御前再相辯,大內演武陳釣翁第六百二十五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陸)第五百零七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曾有師友號烏鴉,現有高人爲大父第二百九十四章 營造司內待遇好,糧商聚探路大豪第一百四十八章 國之蠹蛀皆擒獲,開荒挖礦送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