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宮外

張昭身上有兩塊腰牌,可以在皇宮中暢通無阻。當然,皇帝的後宮區域依舊是去不得的。

下午四時許,張昭在乾清宮外求見弘治皇帝。小太監將張昭的奏摺收了,往裡頭去傳遞。張昭在乾清宮西側的門房中等候着。這裡已經坐着不好文官武將,都是等候弘治皇帝召見的。

張昭的年紀太過於年輕,剛進去就引起衆人的目光。

明帝國的高級官員們自然不會如同市井之徒發出什麼驚歎聲,亦沒有什麼裝逼打臉的劇情發生。

開玩笑,這是在等候皇帝召見呢!要知道,伴君如伴虎!個人的前途,家族的命運都寄託在此,誰敢大意?

一名清廋的中年官員打量張昭幾眼,道:“張千戶,坐我這裡吧!”

別看張昭這段時間雖然忙着練兵,基本都是泡在新軍千戶所的駐地。但他在京城中的名氣可不低!

且不說臘月時,他在武英殿中“亮相”,左騰右挪擺脫困境,當時有御史彈劾張昭,其奏章上了邸報,張昭這個名字在天下官員眼中絕不陌生。

而謝閣老入閣多年,在他的“彈劾”之下,張昭還能順利脫身,僅憑這一點,張昭在京中官員們中就是名聲大振。這遠比他提出的一系列關於“北虜”的策略的名聲要大得多!

官場上就是如此現實!尊重實力!張昭能抗住謝閣老就是實力。之前,那都只能算嘴炮,忽悠下東宮太子罷。

除此之外,張昭不久前被弘治皇帝召見,其進獻的水泥,令中外矚目。兵部、工部兩個衙門正在扯皮,要將水泥的製造產業放在本部門中。

這事都有理。兵部管着軍事,水泥有軍事用途。而工部管着修路,水泥用來鋪設道路,大、小時雍坊的權貴們目前已經享受到其中的便利:地面整潔。

導致兩個部門爭吵的就是張昭。所以,在這樣的“曝光率”下,再結合張昭的年齡,姿容,很容易就認出他來。

李東陽說張昭是宛平縣的人樣子,直白點說就是,很帥!正所謂:風采玉立,溫秀俊逸。這樣的容貌很容易被認出來。

張昭拱拱手,“謝老大人!”

這句“老大人”並非說這中年官員有多老,而是明代官場的規矩。“大人”這個稱呼只適用於平輩,或者官職較小的官員。“老大人”是尊稱。

吏部侍郎王鏊點點頭,繼續閉目養神。

張昭並不知道招呼他的是一位未來的大佬。當日武英殿議事,吏部侍郎王鏊並不在列。

王鏊,南直隸吳縣人,24歲,在南直隸鄉試中取得第一名,也就是解元。衆所周知,南直隸是科舉強區,只要中解元,進士肯定能中。而且會大概率是很高的名次!

這意味着什麼?儲相啊!

唐伯虎就是南直隸的解元,然後進京趕考,名滿天下。說實話,這真的並非是唐伯虎的文采有多麼好。唐伯虎本人的畫技比詩文強得多。其畫作流傳千古。

不說別的,唐伯虎最出名的《桃花庵歌》,其中名句有: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但這比同時代的明代三大才子楊慎的詩文“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如何?差太遠!意境、格局,真不是一個檔次的!楊慎這是傳世之作!

(詩詞鑑賞的標準,請參考文心雕龍、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等著作。以及千百年來的流傳度。)

唐伯虎擅長的是書畫。吳中地區,向來是畫作、書法見長,而詩文要遜色。江南四大才子都是這樣的。

所以,唐伯虎在進京趕考後名滿天下,並非是他的詩文才氣有多麼牛逼,能夠壓住同時代的文人墨客。而是他這個南直隸解元,真的很有份量啊!

而王鏊是唐解元的前輩!

而且,他還在會試中取得第一,即會元,只差一點就成爲明代繼商輅商相公之後第二個連中三元的牛人!但聽說成化十一年的殿試時,首輔商相公打壓王鏊要獨佔科舉時代文人最高榮譽,最終給的名次是探花。

正德元年十月,王鏊入閣。

張昭哪裡認識王鏊,坐在木椅上,想着他的事情。

第一,張昭首先面臨着最緊迫的問題,依舊是賺錢。

實在是練兵太費錢。這真不賴明軍的戰鬥力逐漸下降,給士兵的供給下降,戰鬥力不下降纔有鬼。

他雖然有弘治皇帝批准的皇商資格,但壓力依舊很大。開張第一炮能不能打響,就看等會面見弘治皇帝。

第二,在狠抓訓練之外,張昭要把燧發槍打造出來。

打造燧發槍的難點不在技術革新上。他知道其中的關鍵點。這本身就是一個類似於創意上的東西。

這就像發明電燈泡,他一開始就知道鎢絲是最合適的,根本無需經過愛迪生那樣成千上百次失敗的試驗。

燧發槍的難點在於內廷撥給他的工匠們在藏私,只願意將技術交給兒子,連教給自己的徒弟都留一手。他根本沒法大規模的製造,裝備新軍千戶所。

第三,燧發槍的排槍戰術是十九世紀中葉之前的主流戰術,但仔細的想想歷史,拿破崙時代都有騎兵。他僅僅靠火銃兵對陣北虜,只怕還不夠,他還需要有騎兵、火炮。

張昭思考着,時間流逝。門房內的官員依次減少。王鏊都已經出去。再一次的在傍晚時分,張昭被召進乾清宮西暖閣中。此時距離他上一次陛見只過去二十天許。

這個頻率已經非常驚人了!

西暖閣中一排排的蠟燭點燃着,亮如白晝。弘治皇帝正在喝茶休息。司禮太監蕭敬在一旁侍候着。

“平身。”弘治皇帝將行禮的張昭叫起來,溫聲道:“你說國泰商行的第一件商品製作出來,請朕鑑賞。是何物啊?前些日子,蕭敬說你要了鐵礦去,朕還以爲你會先獻上一把燧發槍來。”說着,自己笑起來。

皇帝放鬆,張昭不能跟着放鬆,一板一眼的道:“陛下,臣燒製出玻璃,製作了一面鏡子出來,請陛下鑑賞。若能得陛下青眼,臣懇請陛下留在宮中使用。”

弘治皇帝一聽就知道張昭打的什麼主意:御用的貨物,在市面上賣的要貴吧?

“先拿上來讓朕看看吧。”

第三百一十七章 張昭的想法第十八章 進京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鍊(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先穩着第四百六十四章 調研(下)第六十三章 生員(三)-依仗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給你一句忠告第五章 酒樓(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淬鍊(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京中轟動第十六章 青龍鎮之行(下)第兩百九十一章 激辯(三)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帥嶺匯聚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六百四十二章 應對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難題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心眼和寬容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們有點事第兩百二十五章 與子同袍(七)-危急時刻第三百五十章 列強的套路第七百一十七章 變故起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九章 簡單的幸福第二十三章 青龍鎮中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隊調動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第七百二十七章 建城、初露鋒芒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臨第六百四十六章 突然的刺殺第十七章 不再有興趣第八十四章 小小的漣漪第三十章 考前準備(下)第四十六章 未來的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會操前(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捷(下)第四十章 真正的技巧第七百四十一章 陽明悟道第六百章 強買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搏濤的思路第六百九十章 故事第五百四十章 酒宴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三十六章 董朗的決定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捷(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五百三十五章 將要結束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場轉移第四百九十九章 韓遊的控訴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鳳第兩百一十三章 交戰(一)第七百一十九章 如何掠奪第六百八十八章 標準套餐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選擇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門而入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軍將士書第三百八十章 回京的任務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兩百五十六章 月夜來訪第五百三十四章 張昭的方案第六百零二章 火(下)第五百三十章 滅窩集部第一百七十一章 舉薦王守仁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搏濤的思路第兩百九十六章 京師半日(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宣判第三百七十六章 裝逼不易第八十八章 丫鬟、詭計第六章 未果、等待第兩百二十六章 與子同袍(八)第一百八十八章 進入戰區第兩百八十七章 推動工業之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鼓舞士氣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六十二章 生員(二)-巨浪襲來第六十五章 生員(五)-雨夜中第九十九章 局勢再變第四百四十八章 請你們喝頓酒第十一章 新的任務。第五百二十四章 目標所在第五百六十九章 這美麗的冬季(中)第兩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抓捕、論鹽第一百四十六章 眼看他起高樓(完)第五百三十一章 等待着第六百三十章 誰算計誰第兩百二十八章 讚歌第六百一十一章 落定第四百三十七章 兩個翻盤點第五章 酒樓(下)第七百四十章 美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陛見(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斬,兵出燕山第三十六章 董朗的決定第三百三十五章 人多力量大第六百五十一章 刺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