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後

四月十一日,大將軍、總兵官、保國公朱暉率軍出征,十日的時間轉瞬即逝。

東宮中,朱厚照在他的寢殿裡擺着一張丈許的長案,從兵部要來的軍事地圖鋪在上面。下午的小雨落在庭院中。

古代的軍事地圖比較簡陋。標有河流、橋樑、城市、高山、駐軍等等消息。但是精確度就大打折扣。

朱厚照這幾天沒事就拿尺子,炭筆在地圖上測量,推測大軍的行進。張昭的信使近來大約三天來一回,可以結合着推斷。

“張永,你來算算大軍多久能到寧夏鎮?”

朱厚照將尺子、炭筆給長案邊的張永,微微皺着眉頭。他今年才十一歲,性格跳脫。但涉及到他喜愛的兵事時,頗能沉得下心來。然而,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中國古代的數學,不可謂不發達。當然在近代是被西方拉開距離。九章算術,朱厚照還沒入門。

北虜寇寧夏。這次京中四萬大軍出征,終點便是寧夏鎮。行軍路線是由京師直趨宣府鎮,再沿九邊長城西行。這是張昭來信告知的行軍部署。

這樣做的原因有兩個。第一,避免數萬大軍在中原腹地行軍毀壞農田和擾民。這年頭的軍紀,閣臣們和五軍都督府都有數。

第二,九邊的道路通暢,可以增加行軍的速度。

劉瑾、谷大用、馬永成等東宮裡的大太監侍立在一旁。隨時準備滿足朱厚照的需求。談論兵事的張永在長案邊跟着看地圖。

張永是個中年太監。一個頭兩個大。他是從來沒想過打仗要學數學。不是提刀子砍人就行嗎?但是,又不得不承認張昭這“看圖算數”的辦法真的有些用。

“小爺,京中到宣府約300裡,以每日行軍四十里的速度算,大軍應該已經抵達宣府。但是這地圖沒標從宣府到寧夏鎮有多少裡啊。奴婢哪裡算的出來?”

朱厚照極其不滿的道:“兵部那幫傢伙就是在偷懶。編個地圖連比例尺都不會。按照兩千裡算,大軍走過去要兩個月。北虜早就搶的滿載而歸!罷了,老劉你派人去問問王守仁這仗怎麼打?叫他遞給條陳給本宮。”

劉瑾諂笑道:“奴婢領命。”

朱厚照又想起一件事來,喊住要走的劉瑾,問道:“宮裡給張昭派的監軍張雄是誰的人?”

劉瑾的性格比較“四海”,在宮中稱兄道弟,很混的開,笑呵呵的弓着身子道:“小爺,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陳寬陳公公的人。”

張昭和蕭敬親近。但是蕭公公這個人,公心是比較重的。據聞司禮監中討論派誰監軍時,陳公公力主用他自己的人。算是在新軍衛中插一手。

朱厚照點點頭。

劉瑾見太子沒有什麼吩咐,麻溜的從東宮裡派人去找刑部主事王守仁。

王守仁現在應該叫前刑部主事。他已經將刑部的職務辭掉,準備返鄉。

這段時間在京中和好友們交際,兼之思考“格物”的道理。還有關注即將到來的戰事。

傍晚時分,大時雍坊沐浴在初夏的小雨中。

王守仁閉門讀書,給散衙回來的父親王華叫過去一起吃晚飯。晚飯後,父子倆在客廳喝茶、閒聊。

成化十七年的狀元王華如今官任翰林院侍講學士,詹事府右諭德(從五品),日講官。在宮中講學、授課的年限最長,聖眷日隆。傳言上面有意讓他主持今年的應天府鄉試。

這是典型的要培養他作爲“儲相”。日後爲侍郎或尚書時,再主持一次會試,基本上官場上的關係網就構成了。

在王華之前,有一個翰林官是這樣培養的。他的名字叫做:楊廷和。弘治十一年,楊廷和奉命主持順天府鄉試。在國朝,南北直隸並重。此時,楊廷和丁祖母憂在鄉,即將起復。

王華爲人寬厚,在官場中的口碑是“老實人”。朱厚照就最喜歡逃他的課。聽兒子說起東宮下午派人來問西北戰事,他也有些好奇,“伯安,你覺得戰事走向會如何?”

王守仁說出自己的判斷:“張子尚有一語說的非常中肯:保國公朱暉並不血勇。今日太子派人來問我,預估大軍何時到寧夏鎮。以我看來,保國公必定會遷延時日,以避開和蒙古人作戰。”

“咳咳…”王華一口茶水嗆到喉嚨裡,等順過氣來,不大確定的道:“天子如此禮遇加於保國公身上,他不至於如此行事吧?”

王守仁看着五十六歲的父親,略帶些無奈,所以別人說他父親老實。天子厚愛是一回事,給天子賣命又是另外一回事。肯定的道:“父親,他必然會如此。屆時,你看他何時抵達寧夏鎮就知道。”

他準備過段時間就回老家,並不會一直在京中等待戰事的消息。因爲這場戰事不到秋後怕是不會有結果。

王華長嘆一口氣,憂心國事,說道:“那伯安你的意思是,此戰將會一無所獲,徒費京倉和邊儲的糧食、銀兩。”

王守仁目光平靜,雙眸明亮,彷彿帶着智慧,道:“那倒不會。有張子尚在,他必然會伺機和蒙古人作戰。能打成什麼樣,這我就不知道。”

他做出這個判斷,是基於和張昭的接觸。張昭此人雖然年輕,且只是個生員,但心懷大志,有經略北虜之心!西北的戰事,張昭一定會追逐“軍功”。

在科舉一途被斷絕之後,張昭想要有所建樹,只有武功!而軍中封侯,還有比戰功更有說服力的嗎?

現在,就看新軍衛是不是如同會操時的表現那麼厲害!

王華神情鬱郁的再嘆口氣。他信任長子的判斷。保國公朱暉該殺啊!但現在說什麼都晚了。戰爭已經開始。最終的結果會如何,只能是等待。

他所擔憂的事,新軍衛只有一千戰兵,這能打出多大的戰果來?難道這次還是戰敗嗎?他不甘心啊!

夜幕徐徐的落下。大軍剛過宣府的地界。軍營中,張昭剛將寫回去的信封口,一名士卒進來彙報道:“張指揮使,國公爺請諸將到主帳中議事。”

第四百六十三章 調研(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務、離京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閒生活(下)第三百零五章 待之以友第三十章 考前準備(下)第兩百零二章 韃靼撤離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鳴驚人(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等待着第三百九十一章 真正的收穫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軍將士書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收穫第四章 酒樓(上)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服岳父第三百七十一章 說服劉大夏第二十四章 三大反派第六百四十八章 意外第一百四十八章 臉被打的啪啪響第八十五章 新舍人(上)第兩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議封爵第三百八十六章 劉尚書,拿出點擔當來。第六百七十四章 局面僵持第兩百八十六章 人才第四百章 抵達古北口第兩百九十八章 樑儲此人第兩百四十六章 阻力第五百三十八章 齊聚阿城(中)第三百零五章 待之以友第四百九十三章 寧遠衛請戰第六百八十四章 落幕第三百一十二章 閣老之語第三百二十三章 即將開業(求訂閱哦)第五百四十九章 一個時代落幕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伯府夜宴(上)第五百三十章 滅窩集部第六十三章 生員(三)-依仗第三百四十八章 請繼續你的表演第十三章 宮中太監(下)第八十三章 初見太子(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脫穎而出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何整頓第二十七章 考前準備(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西北地形第五百四十三章 新的兵種和軍制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圖實現第十五章 青龍鎮之行(上)第兩百六十五章 你當這是玄幻嗎?第三百五十五章 競爭不過第兩百五十三章 問君三語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征。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第九十五章 是誰?第七百二十章 重大的轉變第一百五十六章 伯府夜宴(下)第五百零八章 海西女真四部的打算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次聚餐第五十四章 董家事第四百零七章 新軍營的戰略第六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第兩百零七章 胡騎南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第四百四十八章 請你們喝頓酒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捷(上)第三百九十二章 籌備成立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次陛見第五百五十四章 學誰?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見妻妾第五百七十六章 終章(下一)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第兩百七十六章 府邸位置第六百四十一章 調動頻繁第一百零三章 招攬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宗基業不能丟第八十三章 初見太子(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衛舉人的決斷第三百零九章 勾兌第六百七十五章 欺詐第三百零九章 勾兌第四百九十八章 準備動手第三十章 考前準備(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等待開會第三百七十八章 三步走第三百九十章 張昭的聖恩第六百五十五章 軍方第一人第六十章 壓制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帥嶺匯聚第兩百零九章 選擇第三百三十八張 扯虎皮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兩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一百八十八章 進入戰區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太子(下)第七百一十三章 樞密會議第四百八十七章 張泰平的選擇第三百一十九章 結盟第七十章 生員(十)-攻守之勢異也第三百七十四章 安排的明明明白白第十一章 新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