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二章 稅務使

關於稅務司的歸屬問題,一幫大佬們引經據典,各陳己見,一直吵到快中午十二點時才由弘治皇帝敲定:

稅務司暫時單列,新增一名(正三品)的稅務使,專職負責邊貿之事。所得稅錢,在邊鎮中設錢倉。因朝廷每年都要往邊鎮輸送餉銀、糧草。

稅務司每年和戶部交接兩次,覈銷開支、賬目。所得盈餘歸太倉所有。

太倉就是明朝的國庫。有戶部管理。

稅務司可下轄稅丁,暫時爲兩個百戶的士卒,採取募兵制。

職責規定好,人選卻沒有當場缺定下來。很明顯,弘治皇帝不打算在此廷議人事。人事問題小規模討論就好。現在武英殿中的人有點多。

而這個稅務使的人選,張昭擁有很大的建議權。

其實,明朝的各衙門,從名稱上來看,有高低之分。最牛逼的自然是部、院。六部、都察院、翰林院,這都是當官去處第一流的部門。而寺、司、監這就差點意思。

大理寺卿、通政使雖然都是九卿,但是和六部、都察院比起來份量輕的多。其餘的什麼太常寺、光祿寺等而下之。

很明顯,李東陽的水平非常高,拿捏之出爐火純青,他直接給出的名稱是“稅務司”。這其實大致的就給了一個定位。

當然,幾番妥協,從職責上看,戶部對稅務司

弘治皇帝感受着肚子空蕩蕩的,說道:“既然議定互市事宜,先予以榆林、宣府兩鎮作爲試點試行。那麼,諸位愛卿,朝中派遣誰作爲使者前往韃靼通知此事?”

毫無疑問,因爲有大勝的底氣,還有着慣例。這件事的操作流程應該是,大明派人通知韃靼小王子一聲。然後,第二步,小王子派人來朝貢,請求互市。

雙方關於互市的談判,會在京師舉行。

談成之後,便是第三步,昭告天下,並行文至邊鎮,由地方總督或文臣來組織,開互市。

議事到這裡,羣臣肚子都餓着。首輔劉健出列,當機立斷的道:“陛下,可令翰林學士樑儲爲正使,出使韃靼汗庭。”

弘治皇帝應允道:“可。”

樑儲成化十四年的二甲第一,時年五十二歲,任翰林學士,主持過一屆鄉試。這是儲相的人選。以他出使韃靼,定不會墜了大明的聲威。

隨着弘治皇帝敲定人選,今日的武英殿議事算是結束。羣臣們紛紛往殿外走去,相互議論着。

朝廷決定開互市,這算是近年來的大事。武英殿議事結算,而這件事還遠未到結束之時。至少,張昭的政z前途基本綁在這件事上。

而一個正三品的稅務使,同樣是京城官員們關心的事情。這誰不想要呢?就算沒有廷議資格,但也是轉遷的好地方啊!唯一可慮的是互市之事能否成功。

等大學士、馬文升離開後,張昭跟着人流緩步出殿。鎮遠侯顧溥和張昭說着話,感慨道:“張都督,英雄出少年啊!以後大明的軍隊就靠你來帶領了。”

顧溥是帶兵的大將,負責十二團營的軍務。他因爲年歲過高,無法再繼續領兵出征。

張昭不久前找鎮遠侯府一起開美食街,顧新已經傳話,準備投八千兩銀子進來。

顧溥在殿中親眼看到張昭頗受弘治皇帝的信任,因而釋放善意。

想想看,張昭只是擋住了文臣們的諮詢,天子臉上的笑容都出來。傾向性太明顯。可知張昭的份量。

張昭自然不會拒絕鎮遠侯的善意,客氣的拱手道:“侯爺謬讚。下官不管當。”

顧溥捻鬚一笑,看着前面的英國公張懋、成國公朱輔的背影,今天廷議,武臣就他們四人,說道:“不要自謙。”和張昭一起閒聊着走出武英殿。

正說話時,一名小太監腳步匆匆的而來,“張伯爺,皇爺召你去乾清宮中。”

張昭和顧溥告辭,跟着小太監往東而去,順着宮牆、廣場,到乾清宮中拜見弘治皇帝。

西暖閣中,蕭敬正在指揮太監們擺桌子,準備午飯。

一般來說,皇帝登基之後,身邊的大伴,都會榮升司禮監掌印太監,即太監中第一號人物。比如:正統的王振,萬曆的馮保。

弘治皇帝當年是由周太后撫養長大的。並沒有專門指定身邊的大太監。他上任後的第一人司禮監掌印是公認的正人:弘恩。

此時,蕭敬會充當一部分“大伴”的職責。當然,會有專門的太監跟着弘治皇帝,滿足其日常需求。

弘治皇帝一身龍袍,正在案几邊喝茶,吃糕點,見張昭進來,笑着道:“張愛卿今日在武英殿中應對得當,深合朕意。中午在朕這裡用膳。”

這話不是說張昭和弘治皇帝一起吃飯,皇后都得在弘治皇帝旁邊單獨擺一桌。天子是至尊,誰敢和他同席?張昭吃飯的地方是旁邊的偏殿。

張昭知道弘治皇帝這是爲能推行互市而“酬功”,給他這份天子賜膳的榮耀。只得再次行禮,“臣謝陛下。”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道:“咱們君臣私下裡說話,不必拘束。關於稅務使,你可有人選?”

張昭道:“臣忙着思索互市的規章制度,還沒想此事。請陛下容臣回去再想想。”他口袋裡哪有正三品文官的人選?他才躥紅多久?這件事,他打算和李東陽“溝通”一下。

弘治皇帝理解的道:“嗯。這個人選很關鍵。第一,要能和氣生財,第二,要可以震懾住韃靼牧民來硬的。你回去想好後,用密摺報給朕。”

弘治皇帝對張昭寵信歸寵信,但並不打算讓張昭參與御前的人事議題。張昭現在還沒有這個份量。

張昭乾脆的道:“臣遵旨。”

弘治皇帝喝口茶,溫和的道:“你在新軍衛中整日宣講忠君愛國,朕是知道的。朝堂中彈劾你的奏章,不必在意。這次廢除衛所鬧起來的風波,反倒是將互市這個議題給壓下去。這倒是意外之喜。免去那些言官聒噪。張愛卿,你和王承裕有商量過吧?衛所改革,接下來怎麼走?”

他想聽聽張昭的意見。

第六百八十章 謠言和衝擊第兩百九十五章 京師半日(上)第兩百四十一章 贈君明珠第兩百零二章 韃靼撤離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昭秋後算賬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規劃第一百七十章 忙碌的婚禮(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寧遠衛請戰第七百零五章 等待回京第六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兩百五十六章 月夜來訪第三百八十九章 達成基本目標第四百零五章 衛舉人來求情第五百五十四章 學誰?第六百二十八章 燕濱大哭第五百二十一章 捷報第五百四十九章 一個時代落幕了第九十八章 高估了武勳集團第七百三十八章 結束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未來的戰略第六百零二章 火(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籌備成立第六百二十三章 見張皇后第七百一十九章 如何掠奪第五百九十章 割以永治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一回合第三百一十五章 國子監改革(下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陽明悟道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次陛見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四百二十九章 斬,兵出燕山第七百二十三章 開平見聞第七百零二章 雄文(上)第三百零九章 勾兌第一百三十章 軍中夜議第兩百七十三章 面聖(中)第五百五十二章 駐守安排第五百零七章 劃地盤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捷(上)第九十一章 帝與後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略態勢第兩百零六章 準備報捷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宮外第五百九十二章 長兄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三百五十四章 印刷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京(上)第六百二十四章 硬頂第四百六十四章 調研(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鍊(一)第兩百四十八章 憑弔第兩百四十六章 阻力第一章 難題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五百八十七章 準備殺雞第三百一十七章 張昭的想法第七百零五章 等待回京第六章 未果、等待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就是我的第七百一十三章 樞密會議第一百七十六章 驚聞入寇第兩百五十八章 王恕的手段第五百零一章 苦難結束第五百五十八章 瀋陽城中(中)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變第三百五十六章 慶賀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紅人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知去向第五十五章 成長(上)第六百六十四章 暢論第七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買賣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第三十三章 留取待春深(下)第三百八十章 回京的任務第五十五章 成長(上)第兩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險第兩百六十八章 尾聲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第六百八十一章 敵人是誰第九十九章 局勢再變第四百五十七章 妻妾忽至第三章 配方和質疑第五百一十八章 誘敵第六百一十一章 落定第六百八十三章 抓捕、論鹽第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批畢業生第五百一十八章 誘敵第三百二十四章 視察第九十三章 新遊戲(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遼東總兵的討論第兩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完)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明不可辱第五百三十七章 齊聚阿城(上)第五百零八章 海西女真四部的打算第三百二十五章 定國公府出手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逍遙的淬鍊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來,潛憂第兩百二十九章 張相公第兩百五十四章 鬧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