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冶煉工匠

張昭和李東陽完成“勾兌”後,結果很快就出來。

張昭用密摺上奏,報出他中意的稅務使人選。李閣老在御前議事時幫他說了話。

四月十六日朝廷的批覆下發:戶部郎中(正五品)徐貫出任稅務司副使(正四品)。張昭則是如願拿到兵部所有的火器製造工匠,以及幾十名冶煉鐵礦的工匠。

兵部僅有的技術家底,基本都被張昭掏空。

至此,明朝的火器製造,全部掌握在張昭手中。以後京營、邊軍的火器供應就得找張昭。

當然,西北王家還有一家能生產燧發槍的兵工廠。其主要供應西北軍鎮和地方上縉紳、堡寨的需求。

十八日上午,董朗從天津衛趕回到京師。張昭直接帶他到新軍營後佔地幾十畝的新建火器工廠中。

幾經整合,新軍營中擁有近兩千名火器工匠,正在打造着燧發槍,還有其他火器。

而火器工廠隔壁的鐵礦冶煉工廠中,二十多名冶煉的工匠正帶着學徒、工人在搭建鍊鋼的爐子。一批鐵礦石和煤炭隨意的堆在空地中。

見張昭帶着親隨進來,衆工匠紛紛看過來,放下手頭的活,站直身體低着頭。

這年頭,工匠擁有核心技術不假,但是要說能在張昭這個軍中大佬面前硬氣,那是不存在的。

爲首的工匠,也是這批工匠的管事,加有一個從九品的官職,小跑着過來,“參見伯爺…”

張昭做個手勢,截住管事工匠的話,道:“你們忙你們的。我就是過來看看。”

將此人打發走,張昭指着正在勞作的工匠們,微笑着道:“元明,工匠就在這裡。你能忽悠多少人去永平府,全看你的本事。

我回頭啊,還要和新任的劉兵部打口水官司。打造兵器的鐵料,兵部承擔一半,我這裡承擔一半。最終,還是讓朝廷的鐵礦直接到我這裡最合適。”

董朗這段時間忙的整個人都瘦下來,小肚子都沒了,圓臉也變瘦。見張昭已經搞定最難的技術部門,心中鬆口氣,笑道:“嗨,虧我回京的路上還發愁。子尚你這裡都準備好。

朝廷給工匠的待遇不行。不過,你肯定是按照新軍營的規矩來補貼的。但是,架不住國泰商行財大氣粗啊!我全部挖走肯定不行。

就先挖五個走吧,把架子搭起來。反正我那裡暫時只是冶煉出能製造鐵鍋、農具的鐵塊就行。”

董朗之前在管知行商行二鍋頭的生意,被張昭調任國泰商行大掌櫃(總經理)接替陳康。經過這一年的歷練,他已經成長不少。兼之張昭回京封爵後吩咐過,還是表字相稱。他心裡敬重張昭是一回事,在張昭面前,確實是收放自如。

唯唯諾諾,也幹不好國泰商行的工作。這次去永平府買礦,更是洗去他身上的幾分浮躁。

張昭就笑,“行啊。我已經派人摸過底。很有幾個工匠不願意把手裡的技術交出來。你忽悠幾個走。我這裡要用來做技術研發基地。現在的冶煉水準太低,練不出好鋼。滿足不了建築、工具、鋪設鐵軌的需求。”

在冷兵器時代,經歷石器、青銅器、鐵器的發展。明朝就位於鐵器時代。冶煉出的冷兵器是一個國家實力的保證。所以,鐵塊向來是禁止向草原交易的。

當年一漢當五胡,漢朝的冶煉工業功不可沒啊!漢軍的武備水平明顯高於諸胡。

而在排槍戰術時代,鐵器的主要用途便不是在冷兵器製造上。而是轉化爲製造槍、炮。剩下的能用鋼鐵增加國力的便是鐵軌。

歐洲諸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的幾十年內,鋼鐵產量其實並沒有立即爆發,而是慢慢增長。直到鋼鐵戰艦、飛機、坦克的出現,鋼鐵產量才爆發。

張昭搞鋼鐵工業,先倒不急着上量,滿足製造槍、火炮的需求後,他準備上鐵軌。

蒸汽機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搞的出來的。馬拉火車是一個選項。即便是馬拉的火車,其運輸量、速度也不是現在的官道和水路能比的。

董朗笑着應下來,“行啊。”

說着話,張昭帶着董朗、王武、龐泰幾人離開冶煉工廠,往新軍營初級學堂而去。

張昭這段時間在新軍營中,除開練兵,就是在關注教育。

初級學堂成立的初衷,本意是讓火器工匠們的子弟有書讀,技術能夠傳承下來,讓新軍營的軍官得到補充。

現在,到處都在差識字的學徒。

張昭已經在考慮將新軍營初級學堂設定爲小學,擴大招生範圍,降低招收學生的年齡。再增設兩所中學。其一爲職業技術學校,專門培養學徒。其二爲軍官學校。

但是,他現在缺少老師、資金。特別是資金,一文錢難倒英雄漢。還得等國泰商行壯大後反哺啊!

國泰商行五成的利潤歸新軍營。

中午請董朗在家中吃了頓酒,張昭和他談了談鋼鐵產業的前景。國泰商行下屬的冶鐵公司,早期只做鐵鍋、農具這些活兒。之後,要承擔冶煉鋼鐵的任務。

張昭指的是真正的鋼鐵,而非目前這種熟鐵(低碳鋼)。

董朗看到技術人員,心裡有底,至於怎麼忽悠技術工匠到永平府,這是接下來幾天的事。他心中的大事去掉,心情舒暢。拜別張昭後,回青龍鎮看他二嫂。

青龍鎮裡的董氏家族內部早就完成清洗和權力轉移。董敘、董朗父子掌控着董家的前途。而原來的族長董鼎等人被邊緣化。這兩年董氏商行也賺了不少錢。

董朗的父親董敘,就在幫知行商行打理着白酒生意。董家子弟、賬房、夥計大都都投身到這個行業中。他們原來的布匹、煤窯等產業也壯大不少。

主要是張昭這塊牌子好用。當然,董敘還是很明白的,不敢搞兼併、謀人家產的事。所以,他們的其他產業只是壯大,而不是膨脹起來成爲大商家。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被張昭所厭棄、打擊的董鼎等人日子自然很難過。

董朗的二嫂李娘子,之前和他定過婚,然後退婚,嫁給其堂兄。董朗此時已經成親,妻子是京郊的一個大戶人家、縉紳。但他始終難忘初戀。

最近他堂兄和二嫂關係不佳。

張昭並不知道董朗的私事,送走董朗後,在書房裡整理他的思路。

如何引導明朝改革,這是一個大課題啊。

第八十六章 世界地圖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第七百二十六章 鳳凰臺見聖人第六章 未果、等待第六百二十八章 燕濱大哭第一百一十二章 收取軍心(上)--求首訂第三百五十九章 悠閒半日第四百五十二章 軍中會議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兩百九十三章 允許辦報第六百四十二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隊調動第五百零四章 惴惴不安的海西女真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鳳第一百六十七章 百態(三)第六百六十四章 暢論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四百七十二章 捐獻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心眼和寬容第一百四十二章 看他起高樓(上)第四百零二章 真奸詐第五十九章 謠言起第四百六十章 視察第三百八十七章 張昭的提議第兩百八十五章 新生意(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等待決戰第六百六十三章 道觀成第兩百五十五章 王恕的態度第兩百八十二章 重臨小安鎮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見妻妾第三百九十四章 薊州鎮的密謀第五百三十七章 齊聚阿城(上)第六百三十六章 悔之莫及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請獨奏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臨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鋒(二)第六十七章 生員(七)-反轉開始第一百三十八章 獎勵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爲什麼?第六百五十二章 驚聞暗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請獨奏第兩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隊調動第五百三十九章 齊聚阿城(下)第五百四十章 酒宴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鍊(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囂張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賞、結束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給你一句忠告第五百七十五章 終章(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駐守安排第三十五章 新生意第一百六十九章 道旁遇聖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選擇第五百七十九章 回京(中)第六百五十八章 飲酒第二章 刻不容緩第兩百七十九章 拜訪路中第三十二章 留取待春深(上)第七十八章 小安鎮日常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軍將士書第三百六十八章 君臣論報第七百零七章 宮中(下)第兩百三十一章 新軍衛恐怖如斯。第六百二十九章 張泰平的苦悶第七百零二章 雄文(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衛舉人的決斷第四百二十二章 小鎮雨後的茶第七百二十六章 鳳凰臺見聖人第兩百九十五章 京師半日(上)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回京第一章 難題第三百一十五章 國子監改革(下一)第七百四十章 美人第五百五十章 張昭的微笑第五百二十二章 野人女真第六百三十四章 發難(下)第兩百八十一章 說服岳父第六百四十三章 總督制第七百二十章 重大的轉變第一百八十九章 作惡多端第五百零二章 奏章到京師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昭秋後算賬第二十章 新計劃、返鄉第五十一章 京西少年(五)-預備役第六百六十一章 論兵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第四百五十三章 傳回京中第四十七章 京西少年(一)第六十一章 生員(一)-波瀾再起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彈劾第一百四十章 得與失第六百八十六章 紛爭再起第一百零一章 一戰成名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第七百零一章 文章如何第四百八十九章 遼東總兵的討論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箭殺敵,一人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