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韃靼之地

朱厚照非常聰明,張昭“拐彎抹角”的給他解釋一通,他大致上知道張昭的意思。這件事他確實做的有點欠妥。白挨一頓揍。所以,非常乾脆的認錯。

只是,朱厚照認錯,把旁邊侍奉的劉瑾、谷大用、馬永成、張永幾人給弄的錯愕。

這還是逐漸長大的太子嗎?竟然還能聽得進去勸。要知道,往日九頭牛都拉不回來啊。

劉瑾本來微微彎着的腰,又佝僂一些,力求正在和太子朱厚照閒扯的張昭沒注意到他。

排在朱厚照信任名單的第三位,日後的東廠太監馬永成低頭看着腳尖數螞蟻。如果東宮的暖閣中有螞蟻的話。

夥伴們的神情、微動態,谷大用都看到,心裡偷笑。還是我老谷明智啊。

張昭和朱厚照坐在明亮、寬敞的暖閣茶几處閒聊,根本沒有留意到“八虎”們的反應,喝着茶,道:“殿下,人體就像一臺精密運轉的儀器。

補充食物和水,就是維持這臺機器運轉。而攝入的能量當中,以肉類提供的能量最高。所以,經常攝入肉食的人,再經過鍛鍊,就能強健體魄。

但是呢,人這臺機器,不能光吃肉。光吃肉會損害五腹六髒。殿下,你看草原上的人壽命就很短。除開草原上環境惡劣之外,飲食就是很大的因數。

所以,殿下你別光看到草原上有肉吃的好處,還要看到其壞處。所以韃靼人需要我們的茶葉去幫助他們的腸胃消化肉食。

單純的從飲食角度來說,大明是佔據着互市的舉動。畢竟,我們有其他的渠道可以獲取到肉食,而韃靼人的茶、鹽就只能從大明獲取。當然,現在青海那片給韃靼人佔領,還未收回。”

朱厚照好奇的道:“張昭,既然草原苦寒,而通過互市就能獲取到草原上的牛羊等物資,那爲何你還要力主兼併漠北呢?”

明朝的皇帝,除了朱元璋、朱棣爺倆有併吞萬里如虎的氣魄,其餘的皇帝,真可謂“柔弱”。

宣宗皇帝朱瞻基,明穿網文中出現頻率較高的皇帝,他手中放棄了東勝衛,致使九邊成爲防禦蒙古人的第一道防線。

這其實是相當奇怪的。按理說,隨着王朝的實力積攢,其後的皇帝是要擴張的。

比如,漢武帝,唐玄宗。這兩位都是把前代皇帝的積蓄拿出來猛錘草原部落,按在地上摩擦,開疆拓土。

明朝皇帝沒有繼續開疆拓土的核心觀點,就是朱厚照現在說的:草原上並沒有利益。

漢唐時絲綢之路繁華,所以必須要打通西域。而到明朝時,東方帝國的貿易其實已經轉向海貿。絲綢之路基本報廢。

造成絲綢之路報廢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進入明中期之後,閉關鎖國的保守思想及其的興盛。兵部尚書劉大夏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當然,也因爲明朝的國力衰退,根本無法保證商隊能順利的通過西域。吐魯番年年來明朝朝貢,不代表路上是安全的。瓦刺、韃靼控制着這裡。

而明朝的商人如果止步於最西端的嘉峪關,那利潤是相當稀薄的。

第二,造船術和航海術的發展,海貿逐漸的興起。別看明朝禁海,但此刻在東南沿海,明王朝和高麗、東瀛以及東南亞諸國的貿易往來很頻繁。

別信我大清那幫沒卵子的文人寫的東西。明朝之強盛,物資之豐富,你以爲是說着玩的嗎?只是說,海貿的紅利,國家並沒有享受到。財富都給地方縉紳拿去了。

第三,奧斯曼帝國興起。其於1453年攻佔君士坦丁堡後,繼續擴張。十五世紀末,將勢力範圍擴大到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控制傳統的商輅,徵收八至十倍的商稅。致使商路斷絕。

順便說一句,當前正是奧斯曼帝國吊打西歐諸國之時。當然,過一兩百年後,就反過來了。俄土戰爭不知道打得多熱鬧。到十九世紀末,奧斯曼帝國更是被人按在地上錘。

在目前的世界地圖上,正處在大航海時代。弘治十五年是西曆1502年。1493年哥倫布發現新美洲,返回葡萄牙。好望角已經被發現。

張昭收回飄飛的思緒,回答道:“因爲資源。”

其實,說句玩笑話,能通過互市貿易得到的,爲何要兼併其土地。答曰:能搶,幹嗎要給錢?

這不是張昭耍流氓。而是日後韃靼人幹出來的事。直接在互市中開搶。

當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爲豐富的資源。耕種確實不適合耕種。只能放牧。且不說漠北,就說漠南(今內蒙古),鄂爾多斯的煤炭資源都聽過吧?

金礦、銀礦儲量豐富。金礦688.86噸,銀48817噸。

漠北更是蘊含着鐵、銅、鉬、煤、鋅、金、鉛、鎢、石油、油頁岩等資源。其中,銅礦儲量20多億噸,黃金儲量達3400噸,煤礦儲量達3000億噸。鐵礦儲量爲20億噸,銀礦儲量7000噸。

試問,任何一個知道這個數據的人而言,漠南、漠北之地要不要?

張昭並沒有去給朱厚照普及工業時代礦產的重要性,而是直接道:“俗語說:地上沒有草,地下全是寶。漠南、漠北有大量的金礦、銀礦、銅礦。”

張昭經常在朱厚照面前有聞所未聞的話語。兩年前,連世界地圖他都給朱厚照畫了一份,當然是很簡陋的版本。解釋,當然是古籍上看的。

朱厚照對張昭的話並沒有什麼懷疑。一聽有金銀,眼睛放光,招手吩咐道:“老劉,去把世界地圖拿來。”有金銀,這個理由就足夠。

劉瑾轉身去拿來一副地圖,兩個小太監跟着擡來一張書桌。地圖在朱厚照和張昭面前的鋪開。

劉瑾衝着走到書桌前看地圖的張昭笑一笑,很真誠的笑容,湊趣道:“張伯爺,你真是博學。”

他很認真的在和張昭搞好關係。剛纔那一幕對他的衝擊有點大。不管怎麼說,小爺現在還沒登基,他確實不宜和張昭發生衝突。

張昭笑笑,注目着簡單的世界地圖。

第兩百二十六章 與子同袍(八)第四十八章 京西少年(二)-誰纔是傻逼?第三百九十一章 真正的收穫第一百四十八章 臉被打的啪啪響第六百一十七章 多方關注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對話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會第六百二十八章 燕濱大哭第三百三十七章 張昭的聖眷第六百一十一章 落定第六十一章 生員(一)-波瀾再起第兩百八十章 保衛者第五百二十章 張昭論將第三百四十六章 先抓捕第四百六十五章 回京第三百八十章 回京的任務第一百三十章 軍中夜議第四百三十二章 鼓舞士氣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議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知去向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五百九十一章 奴家願意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一百零四章 明星般的青年第二十六章 考前準備(上)第兩百七十一章 封爵,實至名歸!第三百五十章 列強的套路第四百零一章 意想不到第五百零四章 惴惴不安的海西女真第四百零五章 衛舉人來求情第三十九章 銷售、架構、將離去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第五十五章 成長(上)第兩百二十一章 與子同袍(中一)第二十七章 考前準備(中)第七百一十七章 變故起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一百六十八章 請假第七百三十八章 結束第七百三十一章 戰場上的買賣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鋒(完)-落幕。第五十五章 成長(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樹大招風第六百五十一章 刺殺的原因第七章 劉大戶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鋒(七)-大寧總兵人選第一百七十一章 舉薦王守仁第六百九十九章 蕭敬教太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醫院探視第六百五十六章 醫院探視第兩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五十二章 京西少年(完)第四十章 真正的技巧第兩百九十四章 收穫、樑儲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諸國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兩百六十五章 你當這是玄幻嗎?第三百三十章 經濟壓力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諸國第八十九章 誤入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兵團訓練第兩百三十二章 六小姐第五十三章 車中論述第兩百五十七章 達成協議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兩百三十二章 六小姐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虜策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心眼和寬容第一百零三章 招攬第七百章 局勢將往何方?第八十四章 小小的漣漪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次陛見第五十四章 董家事第三百七十一章 說服劉大夏第六百七十七章 只論鹽商、鹽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賞賜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幫忙嗎?第五百八十九章 昭哥第四章 酒樓(上)第五十三章 車中論述第三百零九章 勾兌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心眼和寬容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義之師?第一百二十六 直接拿第四百一十一章 戰爭的氛圍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勝之後第六百四十六章 突然的刺殺第五十三章 車中論述第三百四十四章 談判開始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談開始第九十一章 帝與後第六十章 壓制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的鹽業要完第五百一十九章 一盆冰水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國數學第七百二十七章 建城、初露鋒芒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對話第一百零八章 初入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