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改革武勳集團

大明朝的爵位繼承是由吏部的驗封清吏司郎中主管。所以,想要順順當當的把祖宗留下來的爵位繼承下來…得交錢。

大明朝文官集團相比於宦官集團、武勳集團更加的進步,但同樣的是“死要錢”。

張昭對這一點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想法,因爲他身上這個爵位是不能繼承的。

而就算日後爵位能繼承,他也不可能讓兒子們指着這個爵位過活,要繼承他在軍中的政治遺產肯定是要進大明皇家軍事學院讀書、帶兵的。

沒有這一步,拿到他這個“新秦伯”的爵位也沒什麼用。

而對於改革來說,改革是要將少數人的超額利益分配給大多數人。爵位繼承這個頂天就涉及兩三百家勳貴,他犯不着搞事。他要說的是別的方向。

“陛下,大明的武勳集團之所以沒落,本質上還是機制上的問題。朱子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朝廷在封爵之上可以大方一些。未必要都封伯爵起步。可以把歷史中的子爵、男爵拿出來封賞給有功之臣。

甚至可以設定一個不發俸祿的榮譽爵位,賣給愛國的商人。譬如規定:每年都需要交納賦稅超過多少元纔可以擁有購買資格,且購買爵位非一次性的,而是有兩年或三年的期限。

犯罪即剝奪。

此榮譽爵位可以免除商稅之外的所有賦稅、徭役,擁有在服飾、房屋建制上的自由,可以見縣官不拜等等。

而如此多的爵位必定會增加朝廷開支。這就勢必要增設退出機制。僅靠犯罪奪爵肯定是不行的。當如漢武帝時的推恩令一般,將功臣爵位繼承時,降爵位等級繼承。

而且,朝廷日後的爵位,非大功不可以世襲。”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帶着幾人往前走,道:“朕方纔倒是誤解你。還以爲你要把吏部的權限拿到樞密院中。你說的在道理,但關鍵部分很難實行。武勳們的祖上都是有大功於國,朕何忍心剝奪其子孫的爵位、名號?”

張昭心中搖頭。人都想子孫後代拿鐵飯碗,這是人之常情。譬如武將,爲國家出生入死,不想要世襲爵位的是少數。

所以,這也是皇帝用來籠絡人心的手段之一。畢竟,看起來掌握着“戰爭藝術”的都是少數人。家傳絕學嘛!

秦漢、隋唐時不是有關西將,關東相的說法嗎?兩宋也是有西軍將門。

但是,戰爭這門藝術,從來都不是靠什麼名將的家族傳承。誠然,基本的軍事常識需要系統的培養、學習。這可以用軍校代替。更重要的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

而且,自英國公張輔之後,大明的武勳集團之中哪裡出過一個名將?戚少保、俞大遒都是衛所繫統出來的。

所以,根本沒有必要爲籠絡所謂的“將門”而讓國家付出“世襲”的代價,恰恰是應該制定“降等襲爵”的規矩,讓名將的子孫們把軍中的位置讓出來。

能者上,庸者下。

人戚少保那麼大的功勞,堪稱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樑。張相公一死就讓他靠邊站!而英國公、魏國公、成國公這些上公,敢問崇禎皇帝死時,有幾人盡心?

大明朝的武勳在明末時真是醜態百出啊!

張昭指着顧士隆道:“顧士隆願簽署自願降等襲爵書,爲天下表率。”

顧士隆趕緊躬身道:“臣願意。”

他等這個爵位等的花兒都謝了,因而厚着臉皮來求張昭。被張昭拉來當“先鋒”。他內心裡其實不大願意的,但是張昭一句話便打消他的想法。

“我與顧兄先父交好,與令弟交好。莫非顧兄以爲我這艘船是想上就上,想下就下的嗎?”

弘治皇帝忍不住笑起來,“感情子尚在這裡等着的。”說着,微微沉吟幾秒,道:“此事你去和英國公談,再和馬尚書議一議,形成章程,明示天下。”

張昭、顧士隆兩人一起躬身道:“謝陛下。”

弘治皇帝看着這青山綠水,心情愉快的道:“子尚,別搞這些虛的。將近中午,這裡就在你府邸隔壁,中午可有美食呈送給朕?”

張昭道:“這自然是有的。”

一旁的張忠看着張昭在天子面前談笑風生,宛若子侄晚輩,心中就嘆口氣:話說乾爹到底圖什麼?他們這些閹人在咱們面前服個軟,有多大的事?

你看看這場面。

午後時分,張昭送弘治皇帝在京師大學的門口送弘治皇帝離開。

顧士隆看着風格宏偉的北地園林,在這仲春時節中,心中萌發對新生活的希望,拱手道:“多謝伯爺成全。”

繼承爵位之後,他會拿着張昭的推薦信去大明皇家軍事學院學習。這不是一般的資格!

要知道,大明皇家軍事學院除開在軍中選拔的名額外,還面向全天下招生。勳貴子弟要進軍校也是要考的。而那些考題…非常難。今年春剛公佈語文、數學、體育、思想四門課程。

比如刊登在真理報上的數學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張昭道:“顧兄不必謝我。爭取早日從軍校畢業,把伯爵變成侯爵,方不負令尊!”

顧士隆向張昭行一禮,告辭離開。

張昭負手而立,他想要把鎮遠侯府、顧士隆打造成武勳集團的新樣板。

跟在張昭身邊的京師大學的校長孟睿欲言又止,想了想,還是追問道:“伯爺,這用來打高爾夫的地方,日後還屬於京師大學嗎?”

孟睿,表字元仲。他是張昭通過真理報邀請來的人才。此公今年四十二歲,北直隸真定府人,秀才功名。他這個年紀早就放棄科舉,專心研究雜學。時常在真理報上投稿。對張昭提出的數學、經濟學都頗有興趣、研究。

張昭爲組建京師大學和河東派“打擂臺”,特意的在真理報上搜羅了一批長期投稿涉及數學、經濟學領域的作者,親自寫信邀請他們來京中任教、做研究。

周修對這位張昭從報紙上找來的京師大學校長有點無語。這話問得!

你這學校面積不夠是怎麼的?是天子高興重要,還是你這破學校重要?

張昭卻是笑笑,“元仲,球場這地方我只是暫時借用一下。兩三年後京西的皇家園林修建後,球場還是要歸你們京師大學。放心,我的承諾不變。”

孟睿略有些慚愧的拱手一禮,辯解道:“非是在下懷疑伯爺。如此便好。”

張昭微微一笑。

顧士隆從京師大學這裡回府,第二天就到吏部的驗封清吏司提交“自願書”。

一石激起千層浪。

同時,戶部尚書侶鍾在不斷的上書,要求將試行的稅務司正式化,暫時劃歸戶部名下,並將商稅的試點擴大至整個北地。

這立即又是引起京師輿論的關注。

平靜一段時間後,京師又熱鬧起來。

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戰(中)第七百一十章 溝通、落幕第五百六十章 相逢(上)第四百零一章 意想不到第十八章 進京第三百九十二章 籌備成立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個邀請、戰報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三百九十八章 臣願效法前賢第六百四十六章 突然的刺殺第七百二十章 重大的轉變第九十三章 新遊戲(中)第四十一章 微瀾起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難題第七百零六章 宮中(上)第六百三十六章 悔之莫及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征。第六百六十五章 換你三封信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瀋陽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鳴驚人(一)第六百零九章 設立樞密院第十八章 進京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選擇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鋒(完)-落幕。第七百三十四章 殺!殺!殺!第兩百二十五章 與子同袍(七)-危急時刻第三百四十五章 變故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發槍試射第三百六十章 銀票印刷成功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響第七百二十八章 抵達漢城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三百四十六章 先抓捕第二十九章 考前準備(中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初戰(上)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還得人去做第五百六十三章 勝卻(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閒生活(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終章(中)第六百七十三章 葫蘆裡賣什麼藥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第一百八十一章 軍議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退讓第六百五十八章 飲酒第六百七十四章 局面僵持第七百一十七章 變故起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後第四百二十八章 王子落幕,大戰將起第兩百一十四章 我們的淬鍊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一百六十四章 賞賜第兩百零四章 拜訪王恕(上)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未來的戰略第一百四十四章 看他起高樓(中一)第三十五章 新生意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東陽的支持第五百九十八章 協商(下)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三百八十七章 張昭的提議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募一個團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盪第七十九章 李東陽(上)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七百二十章 重大的轉變第兩百三十九章 將要離去(上)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二十六章 考前準備(上)第兩百六十八章 尾聲第六百四十七章 救治第一百零八章 初入軍營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鋒(二)第八章 試探、詐唬第五百一十八章 誘敵第六百一十七章 多方關注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第七十九章 李東陽(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鳳第兩百五十一章 書信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第六十四章 生員(四)-第二階段第三百一十三章 國子監改革(中)第一百五十章 進宮(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區劃第四百五十三章 傳回京中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隊調動第兩百七十一章 封爵,實至名歸!第二十六章 考前準備(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說服劉大夏第四十章 真正的技巧第六十五章 生員(五)-雨夜中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國數學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意南下第四十章 真正的技巧第六十三章 生員(三)-依仗第兩百零九章 選擇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決第七百零二章 雄文(上)第五百八十八章 花魁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