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調動頻繁

大明京師裡紛紛擾擾,而作爲當前這個時代地緣政治的中心城市,這些“紛擾”的消息則會傳播、影響到周邊地區。

三月初九,已經過“頭七”的定國公府世孫徐光祚派人到吏部辦理襲爵的事宜。

他拒絕簽署“降等襲爵”的自願書。

京中的輿論爲之譁然。因爲,在這幾天的時間內各家報紙的分析文章對這個制度的表揚是非常多的。世襲的爵位,確實會堵住軍中上升的渠道。

這是張昭在背後當推手。他倒沒有要消滅“世襲”的想法。歐洲還不是有很多世襲的貴族。重點是:以後軍中的職務不能讓世襲的勳貴們世襲,而是要唯纔是舉。

當然,同時這些輿論還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理在。反正又不是我們家的爵位!

人性如此。

而徐光祚的選擇,恰恰是從另外一面證實張昭說的“自願”是真的。此事就此告一段落,且將形成定製。至少,短時間內不會改。

錫林郭勒大草原。

正春季之時,茂密青綠的草原如同巨大的地毯。一座座的蒙古包立在蜿蜒的河邊。

身量中等,滿臉風霜的達延汗孛兒只斤-巴圖孟克正在汗帳中召集韃靼貴族們商議軍情。

隨着冬天的過去,遠在北面放牧的喀爾喀、兀良哈兩部都各自派來三千精騎。分別由大將統帥。

大帳中一個個的韃靼貴族聚精會神的聽着達延汗陳述戰略。

“明人和我們互市,永謝布和鄂爾多斯兩個萬戶得利巨大。我們如今雖然可以享受中原來的絲綢、調料、美酒,但互市絕不能再繼續下去。

否則,這兩個萬戶必定會起異心。所以,本汗決定十日後起兵,去明人的邊牆內搶奪人口、財富。同時算是廢止弘治十五年簽署的互市協議。”

小王子的長子圖魯站起來,一臉慚愧的道:“父汗,是兒子無能。”

少師脫火赤幫忙辯解道:“也不能算是臺吉的錯。前年明軍勢大,他們主動提出來互市,我們能不答應嗎?關鍵是明人太狡猾。將互市的城市分別設在榆林和宣府之外。

而且暗中售賣兵器給右翼兩個萬戶。增強其實力。所以,諸位我們不能再等下去。必須要立即中止互市貿易。我們偉大的蒙古人,想要絲綢、美酒,去明人那裡搶就是!”

大帳裡頓時響起一陣大笑聲。

滿座貴族對大王子圖魯的不滿心思消弭不少。弘治十四年他們在西北慘敗,明廷派使者來要求互市,是個人都會答應的。往往是他們武力逼迫明人開互市的。

但正如少師大人所說,明人太狡猾,暗中資助對汗庭有二心的鄂爾多斯、永謝布萬戶。

敬陪末席的博爾哈看着大帳中的這一幕,低着頭喝馬奶酒。春季攻勢是去年底就商量好的。

現在這一幕,不過是統一部落裡各個貴人們的思想。第一,再不廢除互市,他們察哈爾部,以及左翼三個萬戶就得被右翼超過。第二,想要好東西,繼續去搶就是。

至於說能不能搶得到,現在沒人會“心虛”的去想這個問題。多少年都是這麼過來的。

小王子見大帳內氣氛差不多,豎起右手,頓時整個汗帳中安靜下來。他如今在部落裡、草原晚上的威望還是非常高的。下達命令道:“

三月二十日,左翼三個萬戶各出兵三千,隨火篩並土默特萬戶諸首領合計大軍三萬,攻榆林城外的亂井兒城。本汗會同哈喇慎部率精騎五千,掠興和城。

此戰務必要滿載而歸,打出我們蒙古人的威風、士氣。”

“是,大汗。”

大帳之中的二十多名韃靼貴族齊齊起身,大聲領命。

噠噠…

大興安嶺在三月暮春才只是桃紅柳綠。一匹快馬從山嶺間的小路疾馳而回。

馬上的騎士穿着灰色的軍裝,抱着馬脖子,風聲在耳邊呼嘯。

山間的小路非常崎嶇,旁邊就是十幾米高的山崖。稍有不慎就是死亡的結局。

但他必須要儘快把情報傳遞回去。

兩個時辰之後,身在赤峰城內已經上任的大寧總兵吳臣接到軍中斥候帶來的最新消息:韃靼人動了。

“叫軍中百戶以上軍官來議事。”

吳臣吩咐親兵一身,拿起帽子戴在頭上,往“作戰室”而去。他就任以來的頭等大事就防範韃靼人越過大興安嶺搶掠東北四布政司。所以,掛着地圖、設有沙盤的一處偏廳被設爲作戰室。

其實,以他麾下三萬餘人的主力部隊,韃靼騎兵就是十萬人來戰,他都可以將之擊潰。

現在的問題是,他是防守的一方,不僅僅兵力被攤薄。而且,韃靼騎兵來去如風。他沒法逮住韃靼人的。

大約半個時辰,赤峰城內新軍營一團、大寧軍第一師的軍官們匯聚而來。氣氛有着戰前的凝重。

新任的一團千戶趙辰、錢軍法官、武百戶等新軍營將校躍躍欲試,感覺撈軍功的時間到了。而新訓練出來的第一師將校們則是有些忐忑。

訓練是一回事,真正的上戰場又是另外一回事。

吳臣看着烏壓壓的一屋子人,他的指揮風格便是要在戰前集思廣益,拿着木杆在沙盤上點着,說道:“斥候來報,韃靼人大股精騎在往宣府方向移動。

但是也不排除他們突然越過大興安嶺向大寧都司進攻的可能。特別是和哈喇慎部接壤的興州府。這裡的山口太多,韃靼人如果要強攻,還是有很多路線。

大家都說說自己的看法。”

待幾名同僚談過看法後,趙辰道:“韃靼人向來是秋季纔會大舉入寇搶掠。但本朝以來不乏春季就來的。現在的根本問題是要搞清楚韃靼人的作戰目的。”

軍議進行了一個多時辰。

結束之後,吳臣回到書房裡,提筆給京中的張昭寫了一封書信,彙報情況並將他的判斷附上。

三月中旬,大明宣府、大同一線的探馬頻報:韃靼人有異動。消息隨後就傳到京師。

這不僅僅是軍中將領在向樞密院彙報情況,坐鎮邊關的督撫紛紛送奏章到內閣中。

二十日下午,大明首輔李東陽拿着奏章,腳步匆匆的抵達西苑裡的萬壽宮,面見弘治皇帝。

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兩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完)第六百九十章 故事第二十五章 影響、名聲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瀋陽城中(中)第三百四十章 鼓動壽齡侯第九十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四百一十六章 拍賣第二十三章 青龍鎮中第五百二十章 張昭論將第六百九十一章 御批第七百章 局勢將往何方?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後一次陛見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第一百零二章 李幽的分析第五十二章 京西少年(完)第三百六十四章 韃靼之地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決第一百六十五章 百態(一)第兩百二十三章 與子同袍(下)-決戰第一百七十章 忙碌的婚禮(上)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軍將士書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三百零七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京(上)第六百二十章 衝突(中 )第一百六十一章 鋼槍如林第三十七章 兩成第十七章 不再有興趣第一百五十二章 落幕第七百二十一章 軟禁第五百六十章 相逢(上)第五百六十章 相逢(上)第七十二章 生員(十二)-打臉、逃離第四百七十三章 相思千千縷第三百零九章 勾兌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紅人第六百三十章 誰算計誰第兩百八十二章 重臨小安鎮第六百五十一章 刺殺的原因第六十六章 生員(六)-局勢危急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八斬!第三百零九章 勾兌第十九章 解決、新的問題第五百七十章 聖人抵達第一百四十章 得與失第八十八章 丫鬟、詭計第三百零五章 待之以友第三百四十五章 變故第兩百六十六章 不待見(上)第兩百九十一章 激辯(三)第三十八章 待日後第六百二十三章 見張皇后第十章 蔣家莊第兩百六十八章 尾聲第六百二十六章 談一談的方式第兩百三十三章 侍女們第三百四十八章 請繼續你的表演第一百九十二章 初戰(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來,潛憂第六百八十一章 敵人是誰第兩百三十五章 夜談第六百五十章 抓捕第六百五十章 抓捕第兩百四十八章 憑弔第六百四十章 分崩離析第兩百九十一章 激辯(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滅福餘衛第五十六章 成長(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第五百八十九章 昭哥第三百七十五章 落實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脫的朱厚照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說服劉大夏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東陽的支持第一百一十七章 退出舞臺第一百一十四章 拿到執法權第兩百一十三章 交戰(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兩百五十九章 書箋、女孩第五百六十章 相逢(上)第六百四十二章 應對第六百二十九章 張泰平的苦悶第四章 酒樓(上)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戰正酣第一百三十六章 戰場轉移第七百三十六章 決意出兵第兩百八十四章 新生意(上)第九十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宮外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設想第一百二十章 妾名方晶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五百六十九章 這美麗的冬季(中)第兩百六十五章 你當這是玄幻嗎?第五百四十章 酒宴第三百一十一章 國子監改革(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謠言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