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我真不是臥底

樞密副使張昭和兵部尚書劉大夏不和,這是天下人皆知的事情,何況於李教諭?

張昭還是他的學生,在院試時座師這一欄,張昭就是寫的他的名字。

門生、座師這在大明是非常親近、受到社會承認的關係。天地君親師啊。

李教諭不懂的問道:“子遠,什麼轉機?”

李幽將報紙打開,放在書桌上,指着真理報的頭條文章道:先生,你看。子尚在報紙上開始造勢:他和劉大夏有矛盾。”

李教諭迷惑的捻鬚,沉吟半響,說道:“老夫還是不明白。”

李幽自是知道自己老師什麼水平,一輩子都在教書育人,對這種事不敏感,嘿嘿一笑,道:“先生,先有遵化汪縣令背叛子尚。

接着,就是兵部挑起和樞密院的爭論,引導着京中的輿論。在這種情況下,子尚發文大罵劉大夏,這是人之常情,合乎邏輯。”

“然後呢?”

李幽喝着僕人送來的香茗,驅散着八月中旬上午的寒意,笑道:“然後劉兵部不管搞出什麼證據來指責子尚,天然的就要減弱三分威力。京師所有人的第一反應會是:政爭。”

李教諭還是不懂,“就這?”

李幽隔着書桌給老師分析道:“先生,劉兵部和子尚交手不是一次兩次。子尚都在御前罵他尸位素餐,不通兵事。

劉兵部敢於豎大旗,突然在京中發難,不可能僅僅是因爲子尚上奏章說要嚴懲揚州、金陵的士子所引起的。他必定是掌握着什麼切實的證據!”

李幽,天下智謀之士也。

劉大夏手裡掌握着“東西”,他通過蛛絲馬跡一樣推斷出來。

李教諭這時纔算聽明白,“所以,你說轉機來了。”

李幽點頭,神采飛揚的道:“既然是政爭,劉大夏就算是拿出子尚造反的證據,別人都會先懷疑真假。只有有疑慮,可操作的餘地就大了。”

李教諭感嘆道:“子尚這篇罵劉兵部的文章來的剛剛好啊!唉…”說着,長長的出一口氣。

李幽嘿然一笑,道:“先生,這未必是正好卡時間。大概率是計算好的。遵化汪縣令很可能是奉子尚的命令發出罵他的文章。”

李教諭愣住,直白的道:“還能有這樣的操作?”

不管李教諭怎麼想的,不管李幽如何推斷,在八月十三日上午的報紙刊登出來之後,京中的各處都在議論這件事。

皇宮大內,官衙,權貴府邸,小國使節的住處,國子監、府學、書院、京師城外各個小鎮中的“閒人”…等等。

因爲只有真理報刊登了張昭的罵人文章,真理報在今天銷量大增,日銷量直抵2.3萬份。再一次的鞏固着自己報業領頭羊的位置。

如今京師的報業不比以前,現在還有幾分晚報、週刊在發行。無法“發帖”討論的京師民衆、百官將雪花般的稿件投往晚報之中。

真理報社下就一家晚報,按照副總編趙統的佈置,統一的輿論口徑,再一次的強化了京師大部分人的觀點:張大帥和劉兵部爲兵權鬥起來了。

而在這件事上,稍微有點常識或者不用由屁股底下的位置決定腦袋的人都站在張昭這邊。

這是張昭歷次大勝打出來聲威。

而一代名臣劉大夏恰恰有個缺點,這位仁兄不會打仗。僅僅算是接觸過軍事。屬於票友級別的。

要是換做秦紘、王軾這樣領兵取得過大勝的文臣,絕非是這樣被吊打的局面。

兵部武選司郎中伍庸在晚間時悄然的來到兵部尚書劉大夏府中,神情沮喪。

他今天一天極其的坐蠟。

因爲,他建議劉兵部“引導”輿論,讓兵部以“哀兵”的姿態指責樞密院奪權,很順利的把由汪縣令點起的輿論繼續引爆。但完全給張昭做了嫁衣啊!

張昭今天罵劉兵部的文章一出,時間點精準,這搞的像他是“臥底”一樣。把劉兵部往坑裡帶。

“跟着我來吧。”

老僕帶着伍郎中一路到劉大夏見客的小花廳中。

名震天下的劉東山正在剝豆子吃,一壺清冽的二鍋頭。油燈如豆。他的日子過的比較清貧。

伍庸還未開口,劉大夏目光炯炯有神的看着他,篤定的道:“不必說,我知道你不是。”

伍庸當即眼睛就有點紅,鄭重的躬身行禮,微微哽咽的道:“謝老大人的信任。下官…下官…”

劉大夏倒杯酒,直言不諱的道:“老夫心裡煩躁,伍大人陪我喝一杯。”

任誰把坑都挖好了,就等着“大敵”往裡跳,結果卻發現竹籃打水一場空,心裡都不會好受。

劉大夏世事洞明,環海沉浮,即將至“隨心所欲不逾規”的年紀,但一樣受不了。

伍庸感激的上前,舉杯向劉大夏示意,仰頭一口乾了。清冽的酒液入喉,然後腹部如燒。

“好酒。”

劉大夏笑着搖搖頭,吃着水煮的青豆。

伍庸再飲兩杯,藉着酒意道:“老大人,下官願意出面檢舉張伯爺。”

劉大夏嘆口氣,“伍大人,再檢舉他意義不大。天子和百官心中存疑,再過幾日張昭就回京了,局勢會更難。就此罷手吧!”

伍庸堅持道:“老大人,此時非是講君子風度之時,我輩讀書人難道眼睜睜的看着揚州、金陵的士子受罰嗎?老大人可知東北四布政司都在討論是否要給士子在稅收上的優待。張伯爺早有黨爭之意,此時斷不可退縮。”

官場上說話,很少有明着說的。

劉大夏懂伍庸的意思,就是私下裡“搞串聯”,伍庸願意去做這件事。

以士林的“看法”而言,大部分朝廷重臣都是不贊同張昭的做派。只要有人私下裡串聯,指不定搞出個“百官叩門”勸諫都是有可能的。

當此之時,畢竟是文官集團力量站着上風。

而當今天子乃是有數的仁君,向來倚重文臣治理國家,未必就一定會支持張昭的看法。

“唉,好吧。老夫把材料給你。”

八月十四日,時間僅僅過去一天。就在張昭擺明車馬和劉大夏“朝爭”時,兵部武選司郎中伍庸上奏章彈劾張昭,列出三大罪,有着翔實的數據。

當晚,伍庸在東廠、錦衣衛密探的眼皮子底下,在京城中開始搞“串聯”。

局勢再起變化。

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還得人去做第六百五十三章 結案第四百七十三章 相思千千縷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麼話題第五百六十一章 相逢(中)第七百零六章 宮中(上)第七百零八章 李夢陽讀報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第五百六十六章 勝卻(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一百五十二章 落幕第三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的決定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會第六百二十二章 恐嚇第一百零五章 張相公第一百一十七章 退出舞臺第六百五十二章 驚聞暗子第兩百一十一章 軍議第五百七十九章 回京(中)第四百八十二章 交鋒(五)-罵你咋地第五百五十六章 捋順第七百四十章 美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鳴驚人(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將軍百戰死第六百二十七章 府裡的晚餐第八十三章 初見太子(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還是讀書人心黑啊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美麗的冬季(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略態勢第一百零二章 李幽的分析第五百四十一章 倒劉之心第兩百八十三章 對錢寧的安排第兩百五十三章 問君三語第兩百九十章 激辯(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心裡都被打崩潰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開平見聞第三百八十二章 查明情況第六百四十八章 意外第六百章 強買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捷(下)第七百一十五章 怎麼談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價和貨幣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顏衛的對策第七十三章 生員(十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九十三章 新遊戲(中)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四百八十二章 交鋒(五)-罵你咋地第五百八十六章 消息傳開第五章 酒樓(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談判開始第兩百二十五章 與子同袍(七)-危急時刻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美麗的冬季(上)第七百三十四章 殺!殺!殺!第六百九十六章 風聲不對,擔憂第六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一百三十章 軍中夜議第六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中收入和支出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鋒(完)-落幕。第三百五十四章 印刷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七百四十章 美人第三十一章 餘波第七百一十八章 京中轟動第兩百二十九章 張相公第三百四十章 鼓動壽齡侯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決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一千兩就得一千兩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張昭的方案第五百一十三章 脫穎而出第一百四十二章 看他起高樓(上)第兩百一十五章 沒有豬一樣的敵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滅哈達部第七十九章 李東陽(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隊調動第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九十章 鴉鶻關第六百九十九章 蕭敬教太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韃靼之地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虜策第四百五十九章 悠閒生活(上)第三章 配方和質疑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太子(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鳴驚人(一)第七百三十章 點燃第六百六十一章 論兵第五百九十章 割以永治第六百九十六章 風聲不對,擔憂第五百六十九章 這美麗的冬季(中)第九十五章 是誰?第四百零五章 衛舉人來求情第七百三十章 點燃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見(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變故第一百四十九章 進宮(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軍衛抵達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兵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