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戰、和之論

張昭的話音一落,列席的將軍們就有點想參與討論。

是戰,是和這不是明擺着的事情!

韃靼人是被“歸化城大捷”打得痛了,這才知道來“求和”。做你的春秋美夢去吧!

張昭手底下這幫軍官們很有討論的玉望,在張昭手下乾的軍官們都知道,張大帥喜歡令軍中搞大討論,談及作戰目標,以至於往往大戰剛開始,下面的士卒都知道大概要怎麼打。這導致軍隊的主觀能動性非常強。

但是,坐在會議桌前的幾人卻是連說話的玉望都沒有。樞密院什麼章程?還不是張昭怎麼說就怎麼做?張昭這是叫“認認真真走形式”。

現在京中上上下下,只要稍微關注政局的人都知道,張昭要“東征”朝鮮王國和東瀛諸島。

據說鴻臚寺的“使館區”裡,那些小國的使臣天天找鴻臚寺卿柳淵“關說”,打聽情況,外加“抱怨”。

現在真理報天天在鼓吹“海權”啊!甚至拋出未來的財富來自於海洋的論調。

還別說,如今大明大部分人是不信張昭這個“論斷”的。但是真正知道內情的人,卻是非常相信。有些人坐井觀天,不知道海貿多麼的繁華啊!

當然,張昭爲此事將江南從事海貿的縉紳給得罪了個遍。能把生意做大的,誰是傻子?等張大帥把海軍建設好,該繳的稅,一分都別想跑!

不過,現在張昭只在北方折騰,而且,壓根就不提“開海禁”的事,雙方的矛盾還未激化。

所以,這個時候和韃靼人打什麼?給張昭長時間的通過報紙教育,大半的文武重臣都明白:打贏和韃靼人的戰役、戰爭都不難,但難以滅國。

所以,現在有必要耗費“錢糧”和韃靼人死磕嗎?等日後一擊必殺不好?大概這也是韃靼人敢來“求和”的原因之一。

場面有點冷,林文寧給自己的大佬捧場,“大帥,韃靼人求和的原因,我以爲最主要的還是冬季將至,草原上的雪災要來了。他們現在是想要來搶東西又打不過大明,只能出此下策。”

定西候蔣驥喝着茶,一副反對者的模樣,他實際什麼立場只有他本人知道,說道:“不管怎麼樣,若樞密院同意求和,反而在報紙上不好交代。”

成國公朱輔故意扯張昭的後腿,“張使相,按照你的說法,如今大明和韃靼之前的態勢真處在戰略相持中的積極進取階段。依本官的看法,不若趁機把漠南蒙古給橫掃掉。”

張昭沒理會“起鬨”的朱輔,喝着茶,沒說話。

英國公張懋勸道:“子尚,大明的軍事重心在北方,你搞東征,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

他是真心不想看張昭發展什麼海軍。這倒不是他在海貿中有利益。而是他深切的知道,“開海禁”三個字在大明是連說都不能說的。利益集團非常龐大。

張昭發展海軍,最後想幹什麼,誰不知道?他不想張昭就此倒下。這對武勳集團而言會是一個悲劇。好不容易佔點上風啊!

想當年,朝中但凡有大事,大明天子通常的口諭是“着英國公會審”。現在呢?“會審”的字眼都不見了。

張昭沉默一會,道:“國公,大明的家底還是太薄啊。東征是爲了掠奪白銀,攢點家底。”

說着,看向列席的諸將,“大家的意見呢?”

這話問出口,本該應該是主戰的諸將,幾乎全部都是異口同聲的道:“下官聽大帥的。”

張懋、朱輔、蔣驥三人一陣無語。

什麼叫做“一言九鼎”,這就是!

樞密院的會議開到下午一點結束。張昭也沒留諸將吃酒,令他們各自回去傳達。明日的“新軍日報”上會有文章發出來,統一全軍的思想。

當前,大明應該是“練內功”,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受外部的干擾,既定的戰略目標不能變。

同時,張昭令林文寧以樞密院的名義行文內閣,告知樞密院的決定。他則是前往西苑求見弘治皇帝,彙報情況。不能讓弘治皇帝久等啊。

在張昭進宮之時,遠在數百里之外的錫林郭勒大草原上,達延汗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大明稱之爲“小王子”,他正在大帳中召集部衆商議着。

從數百里之外興和城外傳來的消息,大明宣府總兵並沒有讓使團入長城,而是接受“國書”,往京中彙報。

消息傳回來,達延汗有點焦躁。冬天就要來了啊!

長子圖魯、次子烏魯斯,心腹大將少師脫火赤、合答海,土默特部的火篩,哈喇慎的博爾哈。以及左翼兀良哈、喀爾喀兩個萬戶的軍事貴族們都在大帳中。

博爾哈扮演着小王子的忠實牧犬,實則也是充當智囊,說道:“大汗不必擔憂,明廷必定會同意的。明人好名,咱們在國事中稱臣,他們焉能不放開互市呢?”

火篩有心反駁,他所瞭解的明廷軍事統帥張昭不是看重“口頭承諾”的人。但是他不久前打了敗仗,導致鄂爾多斯、土默特兩個萬戶的貴族損失極其的慘重,他的威望大跌。

歸化城一戰,精銳士卒倒沒有損失太多,以至傷筋動骨。但是作爲後勤的兩個萬戶的部落中的老弱、牛羊卻是被掠去大半。

而冬天馬上就要來了啊!

前年冬天朵顏三衛戰敗,輜重丟失,其結局還活生生的擺在面前啊!

達延汗負手來回踱步,“我知道。但是,我這心裡擔憂啊!”

貴族們在汗帳中一邊喝酒,一邊商議,等待着明廷的決定。

隨着小王子率部衆往錫林郭勒大草原的西南向移動,原本在宣府長城外放牧的永謝布部開始往南迴縮,貼着明軍的燕山防線。這裡隸屬於大寧都司。

山脈連綿,呈現着蒼黃之色。

永謝布部的太師亦不刺早午後時分駐馬不語。手裡的弓箭也放下來。他本來是出來打獵散心的。只是想起心事,興致全無。

跟在亦不刺身邊的沙拉夫讓簇擁着的隨從、侍衛散開,安慰道:“父親,即便明人答應大汗求和,於我們而言也沒什麼損失啊!”

亦不刺搖搖頭,“沙拉夫,如果是那樣,那說明我們只是明廷隨時可以放棄的一個棋子。張大帥既然能和巴圖孟克議和,焉知有朝一日不會把我們賣掉?我們一部的實力,終究是沒法抵抗察哈爾中央萬戶的精騎。我得爲我們部落的未來考慮出路啊!”

第五百五十四章 學誰?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白第六百二十四章 硬頂第兩百零一章 被安排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曉第兩百七十七章 休閒數日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鳳第四百五十章 震懾和收割第兩百二十章 與子同袍(中)第兩百七十七章 休閒數日第兩百四十九章 祭拜、計劃、閒聊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驚豔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對話第七十章 生員(十)-攻守之勢異也第六百四十二章 應對第六百三十二章 說法第四百一十五章 投資張昭個人第六百四十章 分崩離析第兩百四十六章 阻力第兩百八十七章 推動工業之心第三十七章 兩成第三百九十四章 薊州鎮的密謀第四十章 真正的技巧第一百三十章 軍中夜議第兩百六十章 王小娘子第四百六十九章 樹大招風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軍縱橫第一百零八章 初入軍營第兩百七十一章 封爵,實至名歸!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顏衛的對策第兩百七十二章 面聖(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調研(下)第五十四章 董家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八斬!第三百九十章 張昭的聖恩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戰而滅第一百四十章 得與失第七百一十九章 如何掠奪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鳴驚人(一)第五百九十章 割以永治第四百零九章 張昭的調整(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爲什麼?第十五章 青龍鎮之行(上)第兩百六十二章 別人眼中的張昭(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鳴驚人(二)第二十九章 考前準備(中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兵團訓練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瀾起第兩百三十三章 侍女們第兩百二十六章 與子同袍(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人多力量大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鋒(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收取軍心(上)--求首訂第四百一十五章 投資張昭個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鋼槍如林第一百四十四章 看他起高樓(中一)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圖實現第五百七十七章 終章第兩百四十三章 張昭的建議(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幫忙嗎?第一百六十四章 賞賜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一百六十五章 百態(一)第四百二十章 憤恨、初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終章(中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諸國第一百五十六章 會操前(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百態(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所謂名士第六百一十章 此事和你無關第兩百二十二章 與子同袍(四)-創造出的戰機第六百一十一章 落定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宮外第三百八十九章 達成基本目標第六百一十章 此事和你無關第一百二十四章 開個小號第四十二章 劉瑾的建議第二十五章 影響、名聲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響第兩百零三章 採購清單第六章 未果、等待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臨第六百七十二章 魏國公府第四百九十四章 人民羣衆第兩百九十九章 報名真理第三百四十七章 進宮第六百六十三章 道觀成第四百五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初戰(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脫穎而出第兩百七十六章 府邸位置第十七章 不再有興趣第六百九十章 故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虜策第四百七十二章 捐獻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五百七十三章 終章(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賞賜第三百九十六章 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