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5 府試】

韋寶的目標不僅僅是要做大土豪,還要做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大土豪!

“吳小公子,不用總是把比試掛在嘴邊。我沒有忘記比試的約定,等忙過這一陣科考吧!拿了秀才,得了上萬兩紋銀,我再好好休息兩日,然後練個一日功夫,便來教教你,啥叫家教。”韋寶眯眯眼,笑嘻嘻的懟回吳三桂。

“哇呀呀呀!”吳三桂氣的毛髮炸開,恨不得像後世的抗戰神劇一般將韋寶手撕雞一般撕成一片片肉絲,然後手一揚,漫天飄灑肉雨。

吳雪霞和吳三輔急忙擋着已經氣的發狂的吳三桂,先不說韋寶似乎有很多手下在周圍護衛。就韋寶現在的實力,那也是爹爹親自下令,親自籌劃才能動的人物了,絕不是他們小輩能隨便硬碰的人物。

“公子,別跟他多說了。”王秋雅握住了韋寶的手,也擔心韋寶火氣上來,會下令近身護衛們打吳三桂,打了吳三桂這等貴公子,是很麻煩的事情。

雙方均有所顧忌。

王秋雅的這個動作,旁人不是很在意,卻差點把鄭忠飛恨的眼珠子都凸出來,然後掉地上。

以前在金山裡,王秋雅就是鄭忠飛的頭位追求對象,但他那個時候有好幾個選擇,而且都只是玩玩罷了,若不是想要找個官家小姐當正室,他早就妻妾成羣了。

但是現在鄭忠飛再看王秋雅,竟然隱隱覺得王秋雅高不可攀,見王秋雅這麼自然的和韋寶牽手,哪裡能摒得住怒火中燒。

不過鄭忠飛並沒有說什麼,以他的身份地位,這裡輪不到他說話。

吳雪霞是除去鄭忠飛之外,最爲反感王秋雅和韋寶牽手這個動作的人,加之韋寶又在故意惹怒吳三桂,讓吳雪霞忍不住衝韋寶道:“本來還說幫你們化解,別比試了,也別賭啥一萬兩紋銀了!韋寶你自己要託大找死,怪不得別人!”

在吳雪霞看來,韋寶既不可能拿到秀才的功名,至少纔剛剛進學十來天,今年是肯定不可能的!也覺得韋寶不可能等考完科考練兩天,便能與吳三桂打!雖然吳三桂年紀比韋寶小兩歲,但吳三桂練武已經七八年了,自小便打下紮實的根基,而且身材厚實程度,並不輸給韋寶,甚至比韋寶更強健有力!

所以吳雪霞說的化解,不要再比試,也不要打賭一萬兩紋銀,實則是在幫韋寶。

韋寶雖然聽出吳雪霞話中有幫自己的意思,但毫不領情!因爲吳雪霞另一方面也表現出絕不看好韋寶的意思!“我不用你化解!一萬兩紋銀我輸得起!被打死也甘願!男人立於天地之間,要是不信守承諾,活着幹什麼?”

吳雪霞聽韋寶這麼說,氣的粉臉通紅,對吳三桂道:“三桂,別再說了!走。”

吳三桂狠狠瞪了韋寶一眼:“到時候我不把你打死,我就不叫吳三桂!”

韋寶看着眼前這個還只有12歲的歷史上的大名人,暗忖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等草包一般的人物,日後真的能叱吒風雲?不但左右了大明的命運,成爲滿人的開路先鋒,屠殺無數漢人,還能在老了的時候與康熙扳手腕?

反正此時在韋寶看來,吳三桂就是純莽夫一個,完全看不出哪裡有成爲將帥之才的苗頭。

衆人不歡而散,韋寶也不想再和這幫人住同一間客棧了,讓人去拿了東西,搬到天地商號在永平府的海商會館去住。

“公子,是不是因爲跟那些同窗鬧掰了,不開心?”王秋雅看向韋寶。

韋寶淡然道:“沒有什麼好不高興的,也不算鬧掰吧?朋友之間要互相尊重,你來我往,像是這些人,如果沒有將我當成朋友,我又有什麼損失?”

王秋雅點頭道:“不錯,他們沒有將公子當成朋友,公子爲啥理會他們?”

韋寶不開心的點是覺得既然是書院中的同窗,爲什麼不能像現代的學生之間的友誼一樣,單純一些?現代的同窗走上社會之後,絕大多數人之間不再有什麼交集,但是大家在學校讀書的時候,絕不會這麼現實的。

到了海商會館,韋寶的待遇就不一樣了,幾名夥計像是服侍皇帝一般對韋公子殷勤侍奉。

韋寶只是簡單的吃了些東西,便開始看書。

明天要考的是《大明律》,《大誥》,還有考察寫文書的能力,上下級溝通,都靠文書,這點跟現代考公務員差不多。

韋寶對照廖夫子弄的考霸,隨意的翻看,儘量不讓自己帶太多包袱。

第一場考的不錯,但是他壓力更大了,因爲大明律的內容實在不少,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是整個大明帝國的法度,所有人都要奉行的行爲準繩。

如果是古代人,還有點理解的基礎,對於韋寶這個現代人來說,對於古代的生活還沒有多深的體會呢,很多內容都感到無法理解,記憶起來就更加困難了。

韋寶唯有將寶都押在廖夫子的考霸上,可是考霸總共也就幾百道題目,廖夫子不可能每次押題都全部押中的,那真的成神仙了。

韋寶在這邊苦讀苦惱當中,韋寶的一幫同窗們則仍然在大吃大喝,其樂融融。

“沒有了這個韋寶,真是讓人舒服!似乎空氣都新鮮了不少。”汪東明呵呵一笑。

“不錯不錯,那個韋寶張嘴便虛僞做作,臭不可聞!”方安平恨恨的道,似乎與韋寶很大的仇恨一般。其實也就是他家是做生意的,韋寶也是做生意的,這一點而已。

“他一個商家,非要湊熱鬧來趕什麼考?”汪燦華冷笑道:“我家的買賣,我就從來不去碰,讀書人就不能常常碰銀兩銅錢,否則必然沾上銅臭。不過,像韋寶這樣的人,居然能通過童子試,這是我沒有想到的。”

“韋寶通過童子試,並不是他學問有多好,而是夫子功勞!夫子給我們的習題上,猜中了這次童子試的大部分題目,只要用心做過夫子給題目,便能通過。”鄭忠飛道。

廖夫子笑呵呵的道:“那也要你們肯用心去做纔是啊,也不是全部猜中,大部分對而已,每年童子試,來來回回就考這些東西。”

“明日韋寶落榜,我得了萬兩紋銀,再請大家到山海關好好吃喝。”吳三桂聽見一幫人說韋寶的壞話,好不高興。

衆人聞言,一起轟然叫好。

吳三輔和吳雪霞並沒有在背後說韋寶的壞話,兩個人都在想,明天的科考比第一場更難,不知道韋寶明天真的會落榜嗎?

韋寶第二天很早就起來了,打坐一會便去打了一套拳,用過早膳,便距離開考的時間不久了。

“公子別擔心,一定能過的!”王秋雅見韋寶起牀之後,便一直沒有說話,以爲他在擔心等會的科考。

韋寶淡然道:“不擔心是不可能的,不過,這些壓力都是人需要面對的,不算什麼。”

韋寶暗忖,只要廖夫子能夠全部押中考題,他仍然能像第一場一般通過!

這次科考是在知府衙門內,因爲第一場有二百多考生,這一場,只有8名考生。

一幫公子哥們都沒有來,他們都是有童生資格的,只需要直接參加最後一輪的院試便可以。

吳三輔、吳三桂和吳雪霞因爲和他們無關,也沒有來。

廖夫子帶着韋寶和其他四名書院的學生,再三叮囑要審題清楚之後,先打個腹稿,然後才能動筆。

幾個人一一答應。

韋寶並沒有看鄭忠飛,鄭忠飛則偷偷看了韋寶好幾眼。

“公子一定能過的!”王秋雅將包袱交到韋寶手中,溫柔道。

韋寶微微一笑,在王秋雅粉嫩雪白的小手上輕輕地撫摸一下,意思是知道了。

考生們進入府衙,這趟是府試,永平府知府祖光耀也親自到場。

“喲,韋公子也來科考啊?”祖光耀事先並不知道韋寶參加這趟科考,好奇道。

這一輪的八名學子,除了韋寶之外,很巧合的,都是寒門子弟!光從衣衫的光鮮程度,一眼就能將韋寶與衆人區分開來。

韋寶笑道:“祖知府好,有日子不見了。”

“哎,你過來!等會韋公子考試的時候,上好茶,上好點心,都準備的勤快些!韋公子可是永平府的大家,別怠慢嘍。”祖光耀很會來事的對一名負責維持考場秩序的衙役頭目道。

“好勒,大人放心,小的一定侍候好公子爺。”那衙役笑的一朵花似的。

其他的寒門學子見韋寶居然跟永平府知府這麼熟悉,都不舒服,卻也沒有太過往心裡去,世道不公,他們早已經習慣。

韋寶倒是感覺很愉快,終於輪到自己享受特權階層的優渥條件了,尤其看見鄭忠飛嫉妒憤恨的眼神,更是由衷的感覺爽!

wWW•тTk án•℃O

不是韋寶變了,變成地主階層之後心態也跟着變了,而是人之常情,沒有人喜歡被壓迫,是個人都喜歡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處境。

“祖大人,太客氣了吧?等科考結束,小生拜訪貴府。”韋寶笑道。

祖光耀巴不得韋寶拜訪,拜訪就得帶禮物,他知道韋寶敢在山海關開生意,敢和吳家競逐商場,現在的實力已經非同小可,韋寶的伴手禮定當豐厚無比吧?樂的一朵花似的:“那好的很啊,韋公子隨時來,隨時歡迎。”

韋寶呵呵一笑,與祖光耀說了幾句話,又與祖光耀的師爺祖春才說了幾句話。

“這一場不必太擔心,以韋公子的才華,必定輕而易舉。”祖春才笑道。

韋寶收了笑容,正色道:“大哥還真別這麼說,我進學才十來日,剛剛將要考學的內容看過一遍而已,不能算完全掌握,心裡七上八下的呢。”

韋寶這麼說,實則是想看看祖春才能不能給自己‘行個方便’?他知道,再嚴密的科考制度,總有一點漏洞吧?

祖春才四下看看,然後對韋寶輕聲道:“考題是臨時抽選的,事先誰也不知道,沒法幫老弟。不過,最重頭的詔,誥,表內科一道,是知府親自批改!祖大人肯定讓我代爲批改,一般人都會選表,韋老弟要麼選詔!要麼選誥!反其道行之,我便知道本卷是韋公子的,然後刻意壓低其他卷子的評分,包管韋公子過關!”

韋寶聞言大喜!急忙輕聲道:“那就多謝老哥了!”

祖春才嘿嘿一笑,給了韋寶一個‘你懂得’的表情。

韋寶不動聲色的回了一個‘我明白’的眼神。

“老哥,等會開考,別讓人靠近我,我這人寫書的時候,不喜歡別人打攪。”

“這沒問題,我跟他們打個招呼便是!”祖春才道。

“多謝老哥。”

韋寶樂滋滋的走到屬於自己的座位坐下,心情安定了不少。

第二場論判以外,還有詔,誥,表內科一道。其中判從《大明律》中出題。詔誥表,考生必須選作一道。

明代科舉中,考生多選則表。

這也是爲什麼祖春纔要讓韋寶不要選擇寫表的原因。

否則試卷做好之後,還要他人代爲謄寫一遍,根本無從做記號!祖春才也不知道哪一篇是韋寶的試卷,也就無從幫忙了。

雖然今天只有八名考生考試,但是考試場外仍然有上百人,或是看熱鬧,或是有自己的親屬朋友,在外面等待。

他們是能夠看見考場內的情況的,以示公正。

考題由永平府周邊的十多位儒學大家聯合所出,每個人針對每個題目類型,各出一題,永平府提學再在開考前,按照類型將題目打亂,當場從每個類型中,挑出其中的一道題,幾道題一起組成這次的科目試卷。

可以說,這套流程基本上杜絕了泄露考題的可能性,非常公平了。

這也就是第二場府試,纔有當地官員參與改卷這一節,而且只是其中的一道題而已。到了最後一場院試,考秀才,則更加嚴格,連改卷的人也需要備好幾個,然後抽選兩個人出來,互相交叉閱卷,連最後一點可能的作弊渠道也會關閉。

和第一場一樣,韋寶的鎮紙(黑色國產手機),很順利的通過了檢查,這個時代沒有人能辨別韋寶這個高級鎮紙是啥玩意,都以爲像是韋寶說的,由寶玉製成。

第一道論判便將韋寶難住了,搜了一下,廖夫子沒有押中這道題,考的是一樁經濟案件。

這可把韋寶的大汗都急出來了,他的水平,放在科舉場上,實則連半桶水都沒有,三分之一捅水都沒有。

確切的說,如果不靠抄襲,韋寶甚至連一句話都不敢往上寫。

案件這種東西,又必須舉證確實,每一條律法都必須與《大明律》對照使用,一點馬虎不得。

大汗流淌了十來分鐘,韋寶一咬牙,硬是動筆,總不能空着這麼一道大題不寫吧?將廖夫子出的一道跟這題目有點搭邊的論判先抄寫在草稿紙上。

然後,韋寶在《大明律》和《大誥》中搜出好幾條和這個案例有關聯的條文,也抄寫在草稿紙上。

最後,韋寶將這幾條相關的律法條文,代入廖夫子的論判當中,塗抹掉原先的論判中引用的律法條文,就這麼生搬硬套的弄出一個拼裝貨出來。

這麼來回折騰,過去了一個時辰,幸好考試時間充裕。

韋寶擦了擦滿頭大汗,將拼裝貨工工整整的謄抄在了試卷上。

這纔開始做下一道題。

按照之前祖春纔跟自己說的,韋寶在詔,誥,表內科一道中,選取了很少有人會寫的誥,爲自己的答題。

詔,告知之意,多用於上對下。先秦時代上級給下級的命令文告稱詔。秦漢以後,專指帝王的文書命令。

《史記秦始皇本紀》:李斯議:“臣等昧死上尊號,王曰:‘秦皇命曰制’,令爲‘詔“,天子自曰朕。

漢代的詔書使用詔版。

唐代的敕書,使用黃麻紙。

詔令,詔策也是詔書之意。

詔書的內容相當廣泛,大體上是每遇朝廷要舉行大的活動,或王朝更替,或皇室婚喪嫁娶,或任命、降黜官員等,皇帝都要下達詔書,據《堂大詔令集》、《宋大詔令集》載,其形式有改元詔、上尊號詔、遺詔、降黜詔、皇太子納妃詔、立皇太子詔、封禪詔、貶責詔等。

誥,則是告誡之文。帝王任命或封贈的文書。

古者上下有誥,秦廢古制稱制、詔。前117年(元狩六年)漢武帝初作誥,但是並未用來命官。

《後漢書竇憲傳》:“和帝即位,太后臨朝,憲以侍中,內幹機密,出宣誥命。”誥命指朝廷發佈的命令。唐稱制不稱誥。

宋始以誥命庶官,凡追贈大臣、貶謫有罪、贈封其祖父妻室,不宜於廷者,皆用誥,通謂之制。

明命官用誥敕。

詔和誥之所以很少有人會在府試這種考試中使用,是因爲考生們現在連童生資格還沒有正式獲取呢,更不要說秀才。

就是秀才,也不會自大到覺得自己是當官的人,會寫這種由上而下的題目。

那等於覺得自己能當到幫皇帝代寫文章的超級大官了呀,誰會這麼妄人?

表是官員給皇帝上的奏章,下級給上級官員也可以叫呈表章。

所以,一百個學子當中,一百個都是選擇寫表。

畢竟讀書考科舉就是爲了以後能當官,當官就少不得要寫表。

韋寶選擇了誥這一文體之後,便從廖夫子僅提供的兩篇誥的範本中挑選了一篇,原原本本的抄寫了下來。

這次速度就快了,韋寶抄寫完畢,覺得還有點時間,又從《曾國藩家書》當中抄寫了兩句話下來,增補在了這篇大作的末尾。

韋寶是覺得,完全抄寫廖夫子的好像有點不太好,總歸要有點自己的東西吧?

反正祖春才說了會幫忙的。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爲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久利之事勿爲,衆爭之地勿往;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衆;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凡成大事,以識爲主,以才爲輔,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這兩句話是曾國藩寫給後輩的,勉勵他們讀書上進,做人處事。

韋寶覺得放在這誥中,應該合適!因爲誥也是代表皇帝,代表朝廷,對下面的人說話嘛。

等到韋寶全部寫完,八名考生當中,已經有五個人交卷了。

韋寶看了看用來記錄時間的沙漏,知道時間所剩無幾,從頭到尾看了一遍,暗忖想修改也無能爲力,便也舉手交了卷子。

府試和縣試、院試不同的地方在於,府試就在本府考試,考完之後一個時辰之內,提學從旁監督,地方官和抽選出來的夫子當場批改,當場就能公佈成績!

韋寶交了卷子,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吐出一口氣,感覺比高考傷神多了,關鍵他是一點不熟悉啊,暗忖自己可真是夠可以的,就這點墨水,也敢和一幫讀了十幾年書,甚至二三十年書的兄弟們同場競技?

在整個考試的過程中,韋寶都沒有喝茶,也沒有吃點心,主要是不餓,另外也害怕自己喝了茶之後,那名一開始得到了祖光耀指示的衙役會殷勤的過來添加茶水。到時候還要提防被那傢伙看見自己作弊。

“公子,考完了啊?”王秋雅見韋寶出來,急忙接過韋寶的裝有文房四寶的包袱。

韋寶又是一個深呼吸,笑道:“這句是廢話。”

王秋雅嘿嘿一笑:“現在就等着開榜了,好緊張啊。”

韋寶又笑了笑:“這句也是廢話,皇帝不急太監急。”

王秋雅笑着吐了吐鮮紅的小舌頭,模樣俏皮可愛,“還有心情開玩笑,看樣子,公子考的不錯。”

韋寶聞言,收斂了笑容,可以不可以,鬼知道啊?

他不知道這年代改論判的標準怎麼樣?反正他知道,自己東拼西湊弄出來的那篇論判,肯定是不合格的,只盼着能如祖春才所言,他將其他人的表文使勁壓低,將自己的誥文使勁擡高,以此將分差給扳回來吧!

經過了這次府試,韋寶再也沒有科舉不過如此的想法了,想到如果這場過了,第三場考秀才將會更加的難,而且還沒有改卷‘幫忙’的可能,心裡更加壓抑。

就算沒有和吳三桂打賭一萬兩紋銀的事情,韋寶也同樣會感到壓抑的,因爲在他的計劃中,是想走官場道路的,可是這個年代走官道,和現代一樣,也要通過一級一級的考試,如果考個十年八年都沒有斬獲,這條路就沒有必要走下去了。

即便是想通過買官捐官,那也至少得有個舉人的頭銜啊。

現在考個童生都這麼費勁,秀才似乎都有點遙不可及,韋寶哪裡還敢小覷舉人的功名?

想到舉人,就想到自己還有個臨時手下宋應星,宋應星已經是舉人,可是考了兩次都沒有中進士,現在爲了能繼續留在北方備考,纔在自己手下做事。

人家宋應星是什麼人啊?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宋應星與兄應升赴省城南昌參加乙卯科鄉試。

在一萬多名考生中,30歲的宋應星考取全省第三名舉人,其兄名列第六。

奉新諸生中只有他們兄弟中舉,故稱“奉新二宋”。

鄉試的成功使宋氏弟兄受到鼓舞,當年秋他們便前往京師應次年丙辰科會試,但卻名落孫山。

他們決定下次再試,爲了作好應試準備,宋應升、宋應星等人前往江西九江府古老的白鹿洞書院進修,當時的書院夫子是有名大儒學者舒曰敬。

人家宋應星不但學問深厚,還師從大家!人家也不止步於舉人,無法再往前一步了嗎?

韋寶知道的這麼清楚,是因爲之前跟宋應星學習過一些四書五經的基礎知識,也跟宋應星談過科考。

宋應星對科考並不是充滿信心的,他覺得自己知識儲備夠了,但是對於能不能考上,仍然很沒有把握,覺得科考帶有很大的偶然性。

韋寶通過親身體會之後,更加肯定了宋應星的這種看法。

“公子,我剛纔聽人說,一個時辰之內才能放榜,現在還沒有考完,咱們不如先回去吧?留個人在這裡聽消息便可以了。”王秋雅見韋寶收了笑容,也緊張起來,活像個怕看點球大戰的球迷。

韋寶倒是一臉淡然,想了想道:“說是一個時辰之內,就這麼幾個人,我看一定很快,就等一等吧!回去更加緊張。”

王秋雅善解人意道:“也好,公子餓不餓?”

韋寶看了眼仍然在考場中奮筆疾書的鄭忠飛,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出來的早了點兒啊?隨口道:“不餓,你要是餓了,就先回去吧。”

【0822 韋監軍怒懟孫承宗】【0356 檢察署羅榮臣】【0333 酒瓶炸彈】【0846 果斷的努爾哈赤】【0970 首輔大人的難言之隱】【0256 再到山海關】【0480 跑到順天府丟人的遼西遼東富家公子哥們】【0754 朱由校賞賜九龍玉佩】【0557 努爾哈赤來了】【0956 翁婿推心置腹】【0197 這個階段怎麼管理】【0836 定下來了】【0734 陪皇帝逛花園】【0562 建奴有些吃不消了】【0884 高第主持議事】【0005 地位產生的矛盾】【0231 暖暖的夜】【0653 我個人自認爲這幾章的橋段值得被載入歷史網文史冊】【0175 拜見楊麒】【0572 奪取連山關】【0674 楊雪】【1014 朱由校的馭臣之道】【0135 實力大增】【0777 韋總裁上門提親】【0770 張維賢對韋寶大改觀】【0488 深夜議事策劃搶晉商票號總號的黃金】【0417 四面放火】【0372 吳大蘿莉】【0526 貞明公主】【0437 會錯意的吳襄和吳三輔】【0354 同窗聚會的目的】【0939 佔了便宜就撤出】【0394 很堅持的祖大壽】【0193 挖口井到底有多難】【0469 天啓七年八月要還四千萬兩白銀給吳襄】【0946 爵爺回京】【0187 韋寶舌戰趙里正】【0462 山海關外玩一玩】【0920 彼得大帝和拿破崙大帝】【0525 韋總裁住進公州城朝鮮王室行宮】【0981 到底要不要當皇帝】【0004 賣柴】【0916 一切照着歷史走】【1070 皇帝到山海關】【0206 天降宋應星】【0622 幾乎無解的難題】【0573 獲得整個遼南】【0793 韋總裁的鐵血決定】【0714 王紀點頭】【0873 去看趙金鳳】【0331 最好的世界】【0731 韋大人壓力大】【0639 一下就考完了】【0223 一舉拿下四個裡】【0231 暖暖的夜】【0502 心狠手辣韋總裁】【0475 三輔大哥真乃高人也】【0528 韋公子要當朝鮮太傅】【0953 開放口岸和統管整個大明水師】【0342 御賜韋家莊港牌匾】【0895 閒得慌的吳三桂】【0323 又有新招】【0362 韋寶的殺手鐗】【0578 韋總裁的人口置換】【0191 山川壯麗民族大同】【0484 本來只是想燒掉一座教堂】【0470 韋公子故弄玄虛】【0327 三天死倆】【0230 第一次牽手的滋味】【0501 船老大們和近兩千名江湖水手】【1034 韋總裁沒有想到建奴如此不堪一擊】【0117 孫九叔的操作技巧】【0992 九百萬兩】【0610 青澀的韋總裁】【0827 忠君愛國的韋大人】【0218 人造瘴氣】【0437 會錯意的吳襄和吳三輔】【0285 府試】【0609 韋總裁爲投誠的兩班大臣們安排工作】【0583 偶遇】【0492 行動開始】【0726 韋大人忽然重要了起來】【0096 不管你到哪兒】【0328 橡皮擦密封圈打火機】【0587 歪打正着】【0627 韋總裁請客】【0475 三輔大哥真乃高人也】【0076 團隊初成】【0505 龍出大海一路碾壓】【0941 不願意的韋寶下】【0777 韋總裁上門提親】【1048 派郎中】【0121 掛瓶】【0635 大牢裡的熊廷弼】【1051 努爾哈赤不甘心的地方】【0206 天降宋應星】【0488 深夜議事策劃搶晉商票號總號的黃金】【0258 吳三桂出場】【0582 李倧親自出馬】【1023 范文程來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