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0 秀才公】

一會兒工夫之後,韋寶與吳三輔,再叫了一幫書院的同窗幫忙,大家分派人手完畢。

“那好,我和吳公子先到海商會館去等你們,中午就不搞大了,大家去幫忙叫人的,每人一兩紋銀的跑腿費,晚上大家好好吃一頓。”韋寶很貼心的對一幫同窗道。

因爲留下來的都是一些寒門子弟,韋寶知道他們需要銀子,否則飯都吃不上,不會覺得這樣直不楞登的給錢不禮貌。

一幫學子聽聞有錢拿,顧不得形象,本能的一起歡呼一聲,然後都是感謝韋寶的。

“不用謝不用謝,大家高興嘛。”韋寶呵呵一笑。

一二百兩紋銀,現在完全不在韋寶眼中了,尤其是用作裝逼的時候。

不過,韋寶這一下並不全然是爲了裝逼,更多的是在收買人心。

與吳三輔等公子哥前往海商會館的歸途中,劉春石好不容易找到機會單獨對公子說話。

這趟的院試第三名是劉春石,劉春石不是山海書院的人,不過,韋公子是山海書院的人,所以也能跟着去。

“公子,我考了十多次,終於中了一次,託了公子的洪福了。”劉春石感嘆道。

韋寶斜睨了劉春石一眼,因爲劉春石的話中似乎含有一絲驕傲情緒。

韋寶喜歡看手下人有時候有點浮誇,有點得意,有點目中無人,那樣才代表有更大的衝勁,但韋寶不愛手下人驕傲,驕傲和得意,還是有所區別的。

驕傲的人,說明劉春石認爲他這趟能夠考中秀才,是他的學問到了那個位置,而所說的託了他韋寶的福,只是客套話罷了。

“你當真以爲沒有我,你能中這個秀才?”韋寶淡然道。

劉春石心中一驚,見公子的臉色冷淡,當即知道說錯話了,現在的劉春石羅三愣子範大腦袋等人,自然早已經不敢將韋公子當成當初鄰里小弟看待,而是真真正正的公子爺看待,是他們的主人。

甚至韋寶隨便一句話,一個眼神,他們都要揣度再三呢,尤其是當韋公子這種面色冷淡說話的時候,他們更是更加註意。

“公子的意思是,這趟科考有貓膩?”劉春石謹慎的看了看旁邊,確定沒有人聽見,才輕聲問道。

韋寶並沒有直接回答劉春石的問題,而是說了晚上的宴會:“你知道我爲什麼要將山海書院的舊識同窗,還有跟我一屆的同窗,都攏到身邊嗎?”

劉春石怔了一下,搖頭道:“請公子明示。”

“你一定在想,那些富人同窗,多爲眼高於頂,眼高手低之輩,結交他們有何好處?那些寒門同窗,多爲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窮酸學子,結交他們,又有何好處?以我今時今日的財力,完全不必要與同窗們多往來,甚至還需防着別人在我身上佔便宜,是不是?”韋寶直截了當道。

因爲韋寶和劉春石說話,落後幾個公子哥們幾步,公子哥們是不會聽見的,但是王秋雅和範大腦袋就在韋寶身邊,他們能聽見,都看向韋公子,這也是他們的疑問。

劉春石點頭道:“我是這麼想的,公子。”

“我告訴你們,都有用處!富人同窗,他們不能爲我們所用,但是他們大多有錢有家世,形成合力,不容小覷,能爲我們在當地撈取聲望,撈取人脈!窮人同窗,離開了我,他們一輩子都達不成功名!這一點,你要在不直接點破的情況下讓人明白!能把他們籠絡到我們韋家莊來的話,將進一步提高韋家莊的開化速度,我們要的不光是識字的人,還要有文化,有想法的人,只有這些苦讀多年的飽學之士的轉化,才能帶動韋家莊整體文化水平,科技水平的提升!”韋寶說出了自己鼓搗同窗會的背後目的。

劉春石、範大腦袋和王秋雅聞言,這才恍然大悟,徹底明白了公子的用意。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劉春石也不是傻瓜,明白公子已經暗示過了,這趟院試,實則是公子在其他渠道發力的結果,否則,哪裡能一次性通過這麼多秀才生員?他立馬收起了剛纔泛起的那一絲驕傲。

“若沒有公子,只怕我劉春石這一輩子都中不了秀才。”劉春石更正道。

韋寶微微一笑:“不見得,也許能中,也許不能中,除了這趟與我一起考,其他的事情,我也說不準。不過,你在天地商號這麼長時間了,這點還參不破?你就是中了秀才又怎麼樣?”

範大腦袋立馬接話道:“公子所言極是,我現在就仍舊對科考不感冒,我多學東西,啥都學,尤其是經商做賬,還有公子倡導的一堆雜學。”

王秋雅和劉春石聞言,忍不住一道斜睨了範大腦袋一眼,暗忖你也太會拍馬屁了吧?公子倡導的東西,你都愛學嗎?

範大腦袋不以爲意的呵呵一笑,引得韋寶倒是很高興。

將要到海商會館的時候,讓韋寶意外的是,吳雪霞居然帶着吳三桂來了。

韋寶本來以爲吳三桂因爲要歸還自己一萬兩紋銀的事情,或者會躲着不見自己?沒有想到這麼快就露面了,剛纔明明看見吳雪霞和吳三桂陪着吳襄走了嘛。

“吳大小姐好啊。”韋寶急忙樂呵呵的迎上去與吳雪霞見禮,韋寶的禮數還是很周全的。原先因爲剛剛接觸吳雪霞這等富家大小姐,心裡有點牴觸情緒,但是現在韋寶連那點情緒也沒有了,他正在一步步的脫離鵰絲氣質。

一定是窮人先自卑,纔會生出鵰絲氣質的,你若不自卑,別人想在你面前裝逼,想打擊你的信心,也不容易辦到!

“恭喜韋公子中秀才了,我是來喊我二哥走的,順便陪我弟弟來還韋公子那一萬兩紋銀!”吳雪霞冷淡道。

韋寶哦了一聲,笑道:“不用這麼着急吧?我又不缺銀子。”

“那是,韋公子得了幾十萬兩紋銀,還在乎一萬兩紋銀嗎?”吳三輔一副佛系青年的笑容,“正好你們來了,我們今天一起參加韋公子辦的同窗宴會,父親今日肯定在永平府過夜的,明日父親必定要參加府宴吧?”

吳雪霞沒有回答吳三輔的話,沒有直接接受吳三輔的韋寶的宴會邀請,暗忖人家中秀才,搞同窗宴會,你這麼積極做什麼啊?

“韋公子,這裡是一萬兩紋銀的銀票,晉商大順風銀票,如假包換。你點一點,然後將與我弟弟訂立的契約還來吧!”吳雪霞從袖中拿出一疊銀票伸向韋寶。

韋寶笑着接過,看也沒有看,遞給王秋雅:“既然吳大小姐這麼着急,把契約拿給吳大小姐吧。”

王秋雅粉臉一紅:“我沒有帶在身上,放在海商會館了。”

韋寶對吳雪霞笑道:“吳大小姐,這就是我的海商會館,都到了門口了,就一起參加我們的同窗會吧?沒有你這等大美女一起,不好玩呀。”

吳三輔聽韋寶稱讚妹妹美貌,並不覺得韋寶孟浪,反而哈哈大笑,對吳雪霞道:“對啊,都到了門口了,雪霞,你就留下來吧!”

吳雪霞聽韋寶在這麼多人面前說自己美貌,粉臉微微一紅,美眸微微一翻,不置可否,不過,契約是肯定要拿回來的。

吳三桂一直沒有吭聲,那一萬兩銀票,自然是吳襄給他的,吳襄生氣歸生氣,但誠信還很不錯,在乘坐馬車回到下榻宅院之後,立時想到了還有吳三桂跟韋寶打賭的一萬兩紋銀沒有支付,便讓吳雪霞和吳三桂帶着銀票過來‘清賬’來了。

吳三輔見妹妹不吭聲,便知道她想參加,笑呵呵的拉着妹妹和吳三桂進去。

韋寶也招呼幾個公子哥同窗和其他一些同窗學子進去,“大家都來過一次了吧?把這裡當成自己家,都隨便一些,招呼不周,也不要見怪纔是。”

衆人們寒暄客氣一陣,雖然幾個公子都在心中對韋寶有成見,尤其見韋寶這趟贏了這麼多銀子,嫉妒的發狂,不過,大家畢竟都是讀書的斯文人,表面上做的,都還過得去。

韋寶是做生意出身的人,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管是不是真心朋友,只要能走到一起,那就是有共同需要依仗依靠的地方,就有結交的必要,維持朋友關係,總比變成對手要好的多。

即便是做對手,那表面搞好關係,也比直接敵對要好的多。

科舉有四大宴席,都是官府牽頭請學子們的,由於科舉制度自唐代以來,分設文武兩科,故四宴中鹿鳴宴、瓊林宴爲文科宴,鷹揚宴、會武宴爲武科宴。

鹿鳴宴是爲新科舉子而設的宴會,起於唐代,因爲宴會上要唱《詩經,小雅》中的“鹿鳴”之詩而起名。從唐至明、清一直相沿。

瓊林宴是爲新科進士舉行的宴會,起於宋代。“瓊林”原爲宋代名苑,在汴京(今開封)城西,宋徽宗政和二年(112年)以前,在瓊林苑宴新及第的進士,因此相沿統稱“瓊林宴”,後一度改爲聞喜宴,元、明稱恩榮宴。

鷹揚宴是武科鄉試放榜後考官及考中武舉者共同參加的宴會。所謂鷹揚,是取“武如鷹之飛揚”意思。

會武宴是武科殿試放榜後,在兵部舉行的宴會,規模比鷹揚宴更大。

吳雪霞剛纔說的明日府宴,那是遼西本地世家大戶們的一次大聚會!是由知府大人發起,宴請這次通過了院試的秀才們的!

遼西已經十多年沒有舉辦這種大型宴會了,尤其是因爲科考而舉辦的聚會,通常都是爲一些軍政上面的事情,本地的世家大戶們才聚集在一起。

這種聚會,是世家大戶顯示實力的時候,越有身份,越要參加,像秀才這種身份,不管富貴,也是可以參加的,這都是封建時代的一些特殊現象。

韋寶以前在影視作品和小說當中,常常聽說秀才科考通過之後,當地官府會辦一個‘簪花宴’,但是韋寶發現,那個名稱完全是誤導,甚至可以說是造謠,絕不可能叫什麼簪花宴。

“男子簪花”,是古時的男子,用時令鮮花,或金銀、綢絹等,製成假花插於髮髻、鬢角或冠上,作爲裝飾或禮儀程序的一種風俗。所簪之花有:茱萸、木槿花、薔薇、梅花、杏花、棠梨、茉莉、牡丹、菊花等樣式。

先秦時代,花因爲美麗的外表及其香味,成爲一種美好事物的象徵。但無論在中原還是南地,花因其脆弱的物質形式,而被認爲是一種女性化的意象。

南方亦有佩蘭之風。

以蘭草爲佩飾,表示志趣高潔。以娥眉自居的屈原,在《離騷》中用以裝飾的花草就有:江蘺、芳芷、杜衡、留荑、揭車、菌桂、秋蘭等十幾種。

男子簪花,最早見於歐陽詢的《藝文類聚》卷五十八:“(梁簡文帝)又答新渝侯和詩書曰:‘……含超潘陸,雙鬢向光,風流已絕,九樑插花,步搖爲古,高樓懷怨……’”

九樑:朝冠上裝飾的九條橫脊。樑數多少,因官品之高下而定。

可知,在南北朝時期的樑國,至少在樑國的上流社會,男性簪花,並無貶低之意。

《隋史》卷十二:“平巾,黑幘,玉冠枝,金花飾,犀簪導,紫羅褶,南布絝,玉樑帶,長靿靴。侍從田狩則服之。”

隋太子去打獵時的服飾,與中古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上流社會的裝扮,有相似之處。

唐明皇李隆基的影響,也相當深。

《太平廣記》引《羯鼓錄》:“……璡嘗戴砑紗帽打曲,上自摘紅槿花一朵,置於帽上。其二物皆極滑,久之方安。隨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墜……”

唐代南卓《羯鼓錄》這一段,寫的是寧王李璡隨明皇遊幸,明皇摘下一朵木槿花,放在他的絹帽上,他使用羯鼓打奏《舞山香》,帽上之花竟然沒有墜落。唐代段安節《樂府雜錄》亦有相似記載。

宋代楊萬里《慶壽口號》:“春色何須羯鼓催?君王元日領春回。芍藥牡丹薔薇朵,都向千官帽上開。”

可見,男子簪花的風俗,在宋代已經極盛。這與唐明皇爲寧王簪花之事,是有極深的聯繫的。

影響男子簪花的一種風俗——茱萸會(重陽節)。

至少在漢代,茱萸會已經出現。

茱萸會的記載,最早見於晉代。葛洪《西京雜記》:“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蓋相傳自古,莫知其由。”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汝南恆景,隨費長房遊學。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南當有大災厄。急令家人縫囊盛茱萸係臂上登山飲菊花酒,此禍可消。……今世人九日登高是也。”桓、費均爲東漢人。

事實上,在晉代,茱萸會已經成爲一種比較流行的風俗了。

“晉代周處《風土記》曰:九月九日律中無射而數九,俗尚此月折茱萸房以插頭,言闢除惡氣而御初寒。”

唐代,茱萸會有了新的變化,菊花的角色變得重要。

《御製佩文齋廣羣芳譜》引唐代李綽《輦下歲時記》:“九日,宮掖間爭插菊花,民俗尤甚。”

從佩戴茱萸,到簪花,有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懷間、胸部,大致與佩蘭佩玉的形式相同。

漢代的茱萸會,所佩茱萸,大致也在腰間,或繫於臂上。

漢代起源的茱萸會,其特徵是: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長壽(辟邪)。

唐代“簪戴茱萸和菊花現象”更加廣泛的出現在了社會活動當中。簪花和簪戴茱萸,是有文化內涵的重疊的。

南北朝,這個社會大變革時期,佛教逐漸成爲一種有影響力的社會力量。

與其它國家相比,西域諸國受到印度文化影響很深刻。

漢代形成的佩茱萸、飲菊花酒的茱萸會,在經歷“插茱萸,及重陽節使用菊花代替茱萸”這種中間狀態之後,形成了“男女鬢插菊花”的現象,這是男子簪花之俗的直接根源。

但男子簪花在唐代的興盛,又不完全是傳統文化的一種自覺行爲,而是南北朝時,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後,又經過唐代統治者的推波助瀾(並賦予了獨特的含義),而逐漸在全社會流行的。

在唐代的正史中,我們找不到男子簪花的記載。可見,在唐代,男子簪花不是主流的文化要素。

但《全唐詩》及唐代的風俗筆記中,對唐代簪花風俗的描寫,還是可以看出唐代男子簪花文化的軌跡。

“年少才俊”成爲簪花男子的特徵。

明陶宗儀《說郛》引唐代李淖《秦中歲時記》雲:“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爲探花使,遍遊名園,若它人先折花,二使皆被罰。”

探花使是唐代新科進士賜宴時,採折名花的人,常以同榜中最年少的進士二人爲之。杏花,也就有了及第花的文化內涵。

唐代鄭谷《曲江紅杏》詩:“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風及第花。”這種及第遊杏園,也變成了一種意象,成了以科舉爲人生唯一出路的文人的思想胎記,無論這些文人,是科場失意還是得意。如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盡長安花。”崔道融,《春題二首》“青春未得意,見花卻如讎。”

唐代皇室,不僅出現男子簪花,而且也對自己喜愛的大臣賜花。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長安春時,盛於遊賞,園林樹木無間地。故學士蘇頲應制雲‘飛埃結紅霧,遊蓋飄青雲。’帝覽之,嘉賞焉,遂以御花親插頲之巾上。時人榮之。”

能獲得統治者所簪之花,是臣子所光榮的事情,因爲它標誌着簪花者具有“才俊”的含義。

這種皇帝對臣子的賞賜,從唐開始,一直到明末,除了元代以外,均有記載,尤以宋代爲最盛。

這種榮耀感,正是男子簪花文化興盛與消亡的主要原因。

中國古代,民間男子簪花的風俗,與唐代上層社會宴飲風俗相同。

大多數情況之下,唐代詩歌中,總是把男子簪花,與飲酒相結合。

李夢符《察考取狀答》:“插花飲酒何妨事,樵唱漁歌不礙時。”

張泌《酒泉子》:“咸陽沽酒寶釵空,笑指未央歸去,插花走馬落紅,月明中。”

黃滔《斷酒》:“免遭拽盞郎君謔,還被簪花錄事憎。絲管合時思索馬,池塘晴後獨留僧。”

有時還直言喝醉:崔道融《春題二首》崔道融“路逢白麪郎,醉插花滿頭。”

杜光庭(一和鄭邀)《山居三首》:“夏狂衝雨戲,春醉戴花眠。”

可見在當時,宴飲與男子簪花,是兩項有密切關聯的活動。這正說明,男子宴飲簪花,是茱萸會的發展。

中國對節日的慶祝,大多與宴飲相結合,這也就決定了宴飲習俗與節日習俗結合的緊密。所以,簪花之風,也就從一種節日的風俗,推而廣之,逐漸在其它有宴飲的節日中出現。

重陽節的茱萸,從秦漢魏晉南北朝的佩戴,變成了簪在頭上。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是年十七:“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昌齡《九日登高》:“茱萸插鬢花宜壽,翡翠橫釵舞作愁。”

盧綸《九日奉陪侍郎登太白樓》“茱萸一朵映華簪。”

人們把菊花插在頭上,代替茱萸。杜牧《九日齊安登高》:“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宋史》卷一百五十三:“中興,郊祀、明堂禮畢迴鑾,臣僚及扈從並簪花……。”

赦免或處死犯人時,獄卒簪花。

《宋史》卷六十五:“(紹興)郡獄有誣服孝婦殺姑,婦不能自明,屬行刑者插髻上華於石隙,曰:生則可以驗我冤。”

《夢樑錄》卷五:“通事舍人接赦宣讀,大理寺帥漕兩司等處,以見禁杖罪之囚,衣褐衣,荷花枷,以獄卒簪花跪伏門下,傳旨釋放。”

簪花風俗在宋代,達到鼎盛。簪花風俗在官場非常流行,而且已經制度化、禮儀化,並在正史中有記載。

“紹興十三年三月三日,詔宴殿陳設止用緋、黃二色,不用文繡,令有司遵守,更不製造。”

“須臾傳旨追班,再坐後筵,賜宰臣百官及衛士殿侍等花,各依品味簪花。上易黃袍小帽兒,駕出再坐,亦簪數朵小羅帛花帽上。”

《鐵圍山叢談》卷六:“元豐中神宗嘗幸金明池,是日洛陽適進姚黃一朵,花面盈尺有二寸,遂卻宮花不御,乃獨簪姚黃以歸。”

牡丹已開,皇帝遊幸皇宮附近的金明池簪的是宮花(絹帛做的假花)。但皇帝更喜歡一尺多大的真牡丹,姚黃因其色與形是被認爲只有皇帝才能簪戴的花。但是也有不簪花的時候。

檢《會要》:“嘉定四年十月十九日,降旨:遇大朝會、聖節大宴,及恭謝迴鑾,主上不簪花。”

中興以後,宋皇爲了籠絡人心,把許多原本只在官僚最上層才能被使用的東西,也逐漸向官場的下層延伸,簪花就是其中一種。但所簪之花的種類,根據官員品階高低和官職的不同,而分等和類。

《宋史》卷一百五十三:“大羅花以紅、黃、銀紅三色,欒枝以雜色羅,大絹花以紅、銀紅二色。羅花以賜百官,欒枝,卿監以上有之;絹花以賜將校以下。”

《夢樑錄》卷六“其臣僚花朵,各依官序賜之:宰臣樞密使各賜大花十八朵、欒枝花十朵,……自訓武郎以下……並依官序賜花簪戴。快行官帽花朵細巧,並隨柳條。教樂所伶工、雜劇色、渾裹上高簇花枝,中間裝百戲,行則轉動。諸司人員……多有珠翠花朵,裝成花帽者。”

可以想象,那些在書本中很嚴肅的宋代士大夫,把彩花戴在頭上,而人們按照他們插戴花朵的顏色、大小、質地的不同,而指指點點交頭接耳的情景。

宋代,國家雖久經戰亂積貧積弱,但統治者是通過政變上臺的,缺乏漢唐朝廷的勵精圖治精神,貪圖安逸縱情享受。簪花作爲一種在宮廷和民間都十分廣泛存在的風俗,因爲宋代統治階級的推廣,又被賦予了奢華內涵。

“(司馬光)年甫冠,性不喜華靡,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列語之曰:‘君賜不可違。’乃簪一枝。”

簪花在宋代,已經成爲整個社會的一種符號。

宋代皇帝賜花,已經形成一種制度,比唐代的記錄,更加詳細,而且賜花已經禮儀化。

《宋史》卷一百一十三:“前二刻,御史臺東上閣門催班,羣官戴花北立,內侍進班奇牌,皇帝詣集英殿,百官謝花再拜,又再拜就坐。(賜貢士宴,名曰聞喜宴)少頃,戴花畢,與宴官詣望闕位立,謝花,再拜屹,復升就坐。”

由這按部就班的禮節,可以看出,宋代的賜花,已經從唐代皇帝表示對臣子的寵信,變成了一種禮儀。

唐代時,菊花已經成爲了祝壽的重要角色。

《新唐書》“凡天子饗會遊豫。爲宰相及學士得從……秋登慈恩寺,獻菊花酒稱壽。”

從《宋史》的記載中,也可以看出,簪花在拜壽中是一個重要角色。

《宋史》卷九十九:“導駕官自端誠殿簪花從駕至德壽宮上壽,飲福稱賀,陳設儀注,並同上壽禮。”

卷一百一十二:“是日早,文武百僚並簪花赴文德殿立班,聽宣慶壽赦。禮畢,從駕官、應奉官、禁衛等並簪花從駕還內,文武百僚文德殿拜壽稱賀。”

卷一百三十:“請慶壽行禮日,聖駕往還用樂及簪花。”

這正與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所言的“令人長壽”,有文化繼承關係。

所簪之花的種類有:生花和象生花。

生花,就是真的花;象生花,就是假花。

姚黃是牡丹的一個名貴的品種。宮花,就是象生花。

雖然生花價格昂貴,但宋人還是最喜歡生花,遇到遼國使節,才裝模作樣佩戴絹帛製作的花,表示節儉。“遇大遼使在庭,則內用絹帛花,蓋示以禮儉。”

據考,所簪之花有木槿花、薔薇、梅花、杏花、棠梨、茉莉、牡丹、菊花等樣式。

象生花,也稱彩花。一般用羅、帛、絹製造,還有用通草(通脫木)製作的花。

《水滸傳》第五回:“鬢傍邊插着一隻一枝羅帛象生花。”

生花,並非一年四季都有,且容易衰敗變色,價格昂貴,所以人們使用假花代替。象生花,樣式模擬生花,但也有唐中宗賜近臣彩花學士花,唐玄宗亦有賜御花的記載。宋代大致繼承唐制。

和宋朝同時代的少數民族政權,也把簪花作爲了禮儀。

宋代宮廷的簪花風氣,在宋金交往和對峙中,也影響到金國。女真族的權貴們也在典禮宴會上實行簪花的禮儀。

宋詞中,描寫男性簪花的作品,比描寫女性的多很多倍。

男子簪花與宴飲緊密結合,更加證明這種宴飲簪花應源自於及茱萸會(重陽節)的飲酒簪花之風,及中進士後的賜宴簪花。

宴飲簪花,後來逐漸發展成爲一種文人階層宴飲時的必要禮節了。

無名氏《調笑令》:“指酒指花。頭上戴花方飲酒。以花插頭上,舉杯飲。”

金國曾是蒙古的宗主國,且元人的官員服飾中,亦有金花襆。

但是,在元代,社會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文人發生分化。

特別是元初,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又沒有恢復科舉制度,中下層文人的仕進道路,大大縮小,生活跟着下降。除了少數依附元朝統治者的官僚外,大多數文人受到壓迫。漢族皇帝與文人“良好的互動關係”受到了極大的破壞。

從宋代的賜花示寵,到元明的奴才地位,可以說文人的尊嚴和存在,受到了最嚴重的考驗。

當經濟和政治地位下降時,文人的身份,必然受到民衆的歧視。

傳統的身份標誌,例如“簪花”,必然也會成爲惹火上身的東西,成爲弱勢羣體的標誌。

因此“男子簪花文化”的消失也是必然的。

明時,男子簪花的風俗逐漸弱化,禮儀化逐漸加強。

明代宮廷猶沿古制,不過,已大大地刪繁就簡了。

《明史》卷一百六十一:“英宗北狩,鼎試罷,謂諸生曰:故事當簪花宴,今臣子枕戈之秋,不敢陷諸君不義。”

崇禎時,簪花人不是宴會中所有的人,而僅僅是受到寵幸的臣子一人。

《明史》卷二百五十三:“……宴畢,內臣爲(建泰)披紅簪花,用鼓樂導尚方劍而出。”

明末,民間如果男子簪花,就會被認爲是笑話了。

《明史》卷二百九十四:“兵(叛亂的士兵)執京(御史蘇京),披以婦人服,令插花行,稍違,輒抶之以爲笑樂。”

描寫明代文化的文學作品中,簪花已經成爲了一種只有在喜慶儀式中,纔出現的事情,只有婚慶、祝壽和中舉纔出現。而尤以中舉簪花爲甚,可見科舉文化對民族影響之深,其餘皆是些引經據典和戲劇中的附庸風雅罷了。

“男子簪花之風”已隨歷史而去了。

總之,漢族男子簪花的習俗,於南北朝時出現,受到西域和印度的影響;唐時,由於科舉文化的重要影響,及上層社會的推波助瀾而興起;宋代,文官制度更加發達,此風亦更加普及,且禮儀化;但經歷元蒙政權後,文人地位急劇下降,男子簪花,被賦予了歧視的內涵。

所以,就韋寶的觀察,在這個時候,類似宴會,就叫府宴,而絕不會叫什麼‘簪花宴’。

明朝前期可能還有點受宋元的影響,到了明代中後期,不可能做出這種事情來。

男人頭上戴朵花,想想就噁心好嗎?

此時來海商會館和天地商號的人絡繹不絕,大多是當地富戶和商戶差人送來祝賀韋寶考取秀才的人。

韋寶的家雖然在窮鄉僻壤,要是以遼西本地來說的話,算不得是同鄉,但畢竟天地商號在這裡做生意也有一段時間了,大家這都是正常禮儀。

還有很多人存着小心思,因爲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參與了韋寶坐莊賭博的人,私心希望韋寶能不能‘手下留情’,返還一點?

“你這下可得意了吧?又是中了秀才,又贏了這麼一大筆銀子!現在只怕已經是遼西第一流的望族,不過,還稱不上名門!”吳雪霞跟着韋寶上了海商會館的二樓,看着陽光普照,明媚的街景,和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羣,酸不溜秋的對韋寶道。

韋寶呵呵一笑:“剛纔挺得意的,不過,現在過了這麼一會功夫,覺得,其實也還好。”

吳雪霞聞言,對身邊的韋寶翻個白眼,然後看向吳三輔。其實也還好?你還能再裝一點嗎?第一次參加科考,就一舉奪得秀才,你才14歲的年紀啊,這樣也叫其實還好的話,那我哥算是什麼呀?

【0528 韋公子要當朝鮮太傅】【0675 韋寶獻策】【0181 吳襄的答覆】【1033 排隊槍斃戰術】【0260 找到買糧食的管道】【0748 魏忠賢忒歹毒了】【0297 甲榜全通過】【0717 一堆熟人找來】【0042 這纔是人生】【0703 韋大人舌戰東林黨】【0522 還是朝鮮人有錢】【0507 返回韋家莊】【0030 賣魚去】【0155 拜王體乾爲幹叔叔】【0781 朱由校的密辛】【0695 教人嫉不叫人恨】【0148 會找機會的韋寶】【0201 出水了】【0492 行動開始】【0182 芳姐兒出事了】【0948 韋爵爺回京】【0100 一棟大木屋】【0005 地位產生的矛盾】【0143 東李的壽宴】【0527 朝鮮的朝會】【0903 有大氣魄的努爾哈赤】【0390 孫承宗召見韋寶】【0614 兩班大臣要打韋寶的臉】【0615 具宏來爲韋總裁送行】【0978 取悅皇帝不容易】【1068 烏蘭圖雅琪琪格】【0127 預演走貨】【0230 第一次牽手的滋味】【1039 很順利的韋爵爺】【0403 孫承宗居然會反對】【0083 不得線索】【0903 有大氣魄的努爾哈赤】【1015 無路可退】【0188 造城牆】【0803 高第的金獅鎮紙】【0763 擠兌】【0867 恩師哭了】【0452 用功中】【0651 九千歲和閣臣】【0514 馬志生】【0216 邪惡的計劃】【0017 韋寶想要一匹馬】【0152 會說故事的韋寶】【0089 十九條好漢排成排】【0698 韋大人主持考選】【0636 求見魏公公】【0331 最好的世界】【0921 韋爵爺最崇拜的人】【0143 東李的壽宴】【0630 市價的一倍半】【0035 拜訪吳世恩】【加更3】【0552 孫承宗帶了一堆官員來】【0126 譚瘋子醒了】【0658 二十萬兩和二百萬兩】【0908 貨幣體系面臨崩潰】【0580 貞明公主的嬌羞】【0685 霸佔李瀚池的官廳】【0143 東李的壽宴】【0974 君臣飲宴】【0397 毛文龍吳襄袁崇煥】【0971 幾方面微妙的勢力】【0628 連祖大壽都來了】【0331 最好的世界】【0730 韋大人大勝許顯純】【0929 曹文詔到了】【0047 分贓均勻】【0487 駱思恭的橄欖枝】【0084 三人共寢】【0052 通關路引】【0932 天地會兼容不了大明】【0453 廖夫子和宋應星】【0366 斷案容易判案難】【0543 遼南轉運使】【0911 烏蘭圖雅琪琪格】【0693 反將一軍】【0867 恩師哭了】【0822 韋監軍怒懟孫承宗】【1013 朱由校要殺韋寶】【0236 赤鹿與黃山楂】【0282 海軍訓練學堂和海衛隊】【0733 馮銓】【0113 金啓倧的好時機】【0375 黑翡翠玉佩和第一次抱吳雪霞】【0137 永平府府衙的力量】【0511 要啥沒啥的韋總裁】【0315 祖大壽】【0133 化被動爲主動】【0356 檢察署羅榮臣】【0176 上吳府】【0550 想撿便宜的毛文龍】【0281 哥不是天生要強哥是天生強大】【0746 都察院差役大發神威】【0502 心狠手辣韋總裁】【0622 幾乎無解的難題】【0800 道不同的老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