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養噩並不傻,他知道,如果自己還在李精白手裡,也許不會死,但是如果李精白將自己交給了韋寶,則必死無疑,韋寶肯定不會再留用自己。
他和韋寶之間,必然有一個人要爲這次山東軍與韋寶大軍交戰的事情負責,韋寶軍好像只剩死了一兩千人,可山東軍死了近萬人呢。
這麼大的事情,不可能抹過去的,肯定有個人要負責。
而劉養噩看出來,這裡應該不是李精白的府邸了!
劉養噩想着,既然不是李精白的府邸,那肯定就是韋寶的地盤,韋寶請自己喝這一場酒,應該就是自己的斷頭酒,似乎還有事想求自己辦,所以劉養噩纔會這麼說。
“對啊,爲什麼要殺你?將心比心,若是有人要裁撤我的人馬,我可能也會撩起膀子幹一場的,人家都打到家門口來了,難道還裝聾作啞嗎?那還叫男人嗎?”韋寶笑道。
劉養噩瞪大眼睛看着韋寶,越聽越覺得糊塗,“人言韋大人是大明第一的聰明人,我還以爲是一句大話,現在領教了,恕在下愚鈍,真的不清楚韋大人是什麼意思?你不殺我嗎?”
“不殺你,不但不殺你,我還會留用你,你繼續當你的總兵,朝廷就不會再派人來了,你若是做了我的朋友,不是給我少了許多麻煩嗎?”韋寶微微一笑。
這一下,不但劉養噩震驚了,就連站在韋寶身後,並沒有上桌的吳三輔也震驚了。
吳三輔一直以爲他吳三輔搞人際關係是一等一的厲害,現在看來,自己與韋寶是沒法比啊。
“你到底想讓我幹什麼?”劉養噩驚詫的瞪着韋寶。
韋寶微微一笑,“坐下,劉將軍,不用這麼緊張,我不想幹什麼。剛纔我不是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嗎?你留下,比殺掉你,要省事的多。而且,這對你的好處也很大,倘若將你殺了,別人會說我韋寶不容人,以後我再與人接觸,別人都會提防我,會在背後數落我,我難道不要名聲嗎?對你的好處嘛,你能保住命,還能保住官位,這兩點,足夠了吧?”
“可你就不怕我緩過勁來再對付你嗎?你一下子把我的一切都奪走了,我成了一個傀儡,你覺得,我會甘心當你的傀儡嗎?”劉養噩怒道。
“你如果這麼想,我覺得,你鼠目寸光!你不配在我手下做事。本來你敢領兵與我對着幹,我還是挺欣賞你的。”韋寶冷冷道。
劉養噩不出聲了,默默喝下一杯酒。
“至於信任你與否,我向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韋寶接着道:“你一個能做到堂堂總兵大位的人,若是連這點誠信都沒有,只能怪朝廷看走了眼。而且,你只要現在答應做我的人,你以後再想說我的壞話,別人也未必會相信你了,反而會說你出爾反爾,背主求榮,是個兩面三刀的小人。”
韋寶說的一針見血,劉養噩被韋寶刺痛了,感覺韋寶說的非常到位,將每一個步驟,每一種情況都分析到位了,感覺自己在韋寶面前就是一個十足的不入流的人物,完全不是韋寶的對手。
猶豫了一番,劉養噩慨然跪在了韋寶面前,“從今以後,我的命是大人給的,我一切聽從大人驅使!”
“好!”韋寶並不意外劉養噩會這麼快答應自己。劉養噩是個凡人,不是什麼烈性脾氣的人,就是個普通人。
普通人都是怕死的。
韋寶將劉養噩扶起來:“劉將軍,喝酒,過兩日整編結束之後,我再大排宴席爲你壓驚。”
“多謝韋大人了!”劉養噩眼圈一紅,想到能出絕境,想到能再次穿着官服站在李精白和李靜的面前,不由目光又凜冽了一些。
韋寶像是看破了劉養噩的心思,笑道:“不過,有句話我要說在頭裡。”
“請韋大人儘管直言,以後我劉養噩就是你韋大人的家奴。”劉養噩急忙躬身道。
“你不能再想着對付誰了,尤其是李精白!實話告訴你,李精白他把你交給我,就是想借我的手殺了你,他容不下你!”韋寶道:“但你不能想着報仇,你要記住,你是我的人,你的心裡只能有我,即便是有什麼想法,也得先經過我。”
劉養噩一怔,“我只當李精白將我交給大人是想借大人之手殺我,可這麼大的仇恨,我怎麼可能不報仇呢?”
“這不是殺父之仇,如果是殺父之仇,我不攔着你,人家要殺的是你這個人,現在你是我的人,我救了你的命,這個仇,等於就不存在了,這個道理你想不明白嗎?官場上的事情就是這樣。”韋寶道:“當然,你是我的人,再有人要對付你,也得先經過我,對付我的人,就是對付我。我們這個組織的關係,你能搞懂嗎?我們天地會是一個紀律嚴明的組織,可不是鬆散的依附關係,這一點,不同於魏忠賢的勢力,也不同於東林黨。我將你當成自己人,才直接告訴你。”
劉養噩不傻,爲官多年,自然一聽就懂,並且很震驚,沒有想到韋寶的勢力的確與衆不同,只是你一個纔剛剛入仕的人,就搞出了一派勢力?這勢力能有多大呢、
劉養噩的腦子有點亂,這個時候,絕對談不上什麼對韋寶的忠心,但是已經被韋寶震懾住了,沒有什麼多餘的想法,卻很想搞清楚韋寶勢力集團的全貌。
像是劉養噩這種人,是歸韋系部管的,肯定不能看到天地會的全貌,韋系部又歸郭文亮和吳三輔管,京城官場和整體上,歸郭文亮管,地方官場,需要協調的時候,吳三輔幫襯。
韋寶的每一個部門的分工都是很明確的。
韋系部的人都是大明朝廷策反進入韋寶勢力集團的人,對照魏系勢力集團,對照東林黨勢力集團,是大明內部悄然崛起的一個勢力集團。
接下來,韋寶一邊派人緊鑼密鼓的完成對所有河間府、滄州府、山東和登萊各地的衛所兵馬進行裁撤整頓,全部換成自己的兵馬,一方面讓這些地區的所有天地會商號錢莊管事到濟南來開會。
現在對於韋寶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拿穩了河間府、滄州府、山東和登萊將意味着韋寶在大明的北方有了一塊穩健紮實的根據地!
而且這塊地盤是連接南北的,能爲韋寶進入南直隸勢力範圍提供一塊跳板。
就在這個時候,林文彪送來戰報。
“總裁,不好了,這個月開始,努爾哈赤像瘋了一樣圍剿我們派到建奴地面的游擊隊,並且大舉進攻東江軍的地盤,毛文龍的地盤急劇收縮,丟失了不少城池,毛文龍已經退守到皮島上去了。建奴大軍正在往朝鮮邊界靠攏,像是要同時打朝鮮,我們,還有毛文龍三方。”林文彪道。
“努爾哈赤居然不先打遼東嗎?”吳三輔奇道。
吳雪霞也有些意外,“我們在遼南的長城已經修築完成,不但將以前的廢棄長城重新修繕,還加固加高了,建奴想打遼南會很困難!建奴離朝鮮那麼遠,朝鮮又窮的很,他們先打朝鮮做什麼?”
韋寶倒是並不意外,這是他的最大優勢,作爲重生穿越巨,韋寶大概知道歷史進程。
只是韋寶沒有想到建奴現在就要對朝鮮開刀了,比真正的歷史,似乎提前了?
建奴打朝鮮,應該是明天啓七年,朝鮮仁祖五年,後金天聰元年的事情吧。
皇太極以朝鮮“助南朝兵馬侵伐我國”、“窩藏毛文龍”、“招我逃民偷我地方”、“先汗歸天,無一人吊賀”四項罪名,對朝鮮宣戰。
那時候努爾哈赤應該已經死了,是皇太極掌權的情況下。
否則努爾哈赤的策略一直是打遼東這邊,從來沒有變過,所以纔會惹的吳雪霞和吳三輔好奇不已。
皇太極命阿敏、濟爾哈朗、嶽託等人率軍東征,阿敏率領三萬餘騎渡過鴨綠江,攻佔義州,濟爾哈朗則率領大軍進攻毛文龍駐紮的鐵山。
毛文龍退居皮島。
阿敏認爲皮島隔海相望,沒有水師,無法進攻,而義州則被後金輕易攻取,說明朝鮮防禦力量很弱,足以取勝。
因此,後金把進攻目標轉爲朝。
阿敏率領大軍南下,一面放兵四掠,一面以待朝鮮請和。
仁祖得到後金大軍南下、定州失守的消息,驚恐萬狀,將后妃送到江華島避難。
阿敏部將乘勝前進,先後攻佔安州、平壤,至中和乃停止前進,駐營安扎。
此時仁祖也已逃往江華島,並命使臣到後金營中投書求和。
雙方經過一個多月的談判,朝鮮迫於後金的軍事壓力,基本上答應了後金提出的入質納貢、去明年號、結盟宣、約爲兄弟之國等要求,惟有永絕明朝一條不同意。
最後阿敏讓步,向朝鮮表示“不必強要”。
三月初三,仁祖率領羣臣和後金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華島焚書盟誓。
雖然阿敏在盟誓上署名了,但是對朝鮮誓文不滿意,便令八旗將士分兵擄掠三日,使朝鮮京畿道海邊一帶“盡成空壤”。
隨後後金撤軍到平壤,奉皇太極命令不再後撤,揚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復還”,又逼迫朝鮮簽訂了平壤誓約,在中江、會寧開市、索還後金逃人、追增貢物。
這次入侵,在朝鮮歷史上被稱爲“丁卯胡亂”或者“丁卯虜亂”。
在韋寶的記憶中,這一次並沒有將朝鮮完全打垮,後面一次是建奴已經徹底擺平了整個北方,最後才大舉進攻朝鮮的。
1636年丙子年,明崇禎九年,朝鮮仁祖十四年,後金崇德元年,皇太極正式由汗改稱皇帝,改國號大清,族名滿洲。
他事先將此事通報朝鮮,希望朝鮮參與勸進。
朝鮮聞訊大譁,積累近10年的憎惡、羞辱情緒一併迸發。
朝鮮臣僚紛紛痛切陳詞,“使彼虜得知我國之所秉守,不可以幹紀亂常之事有所犯焉。則雖以國斃,可以有辭於天下後世也”。
在一片慷慨激昂的氣氛下,仁祖拒不接見後金使團,不接受其來書。
後金使團憤然離開漢城,沿途百姓“觀者塞路,頑童或擲瓦礫以辱之”。
該年四月,皇太極在瀋陽正式舉行稱帝大典,朝鮮使臣羅德憲、李廓拒不下拜。皇太極非常氣憤,認爲這是朝鮮國王有意構怨,決定舉兵再徵朝鮮。
該年十二月二日,皇太極親自統帥十萬大軍親征朝鮮。
清軍渡江後,揚野戰之長,舍堅城而不攻,長驅而南,僅僅十二天便抵達王京城下。
京畿之內“上下惶惶,罔知所爲,都城士大夫,扶老攜幼,哭聲載路”。
仁祖再次將王妃、王子和大臣妻子送往江華島避難,自己則率領文武百官退守南漢山城等待各路勤王軍的到來,同時派出崔鳴吉等人赴清營談判,拖延時間。
朝鮮請和書中寫道“朝鮮國王謹上言於大清寬溫仁聖皇帝:小邦獲戾大國,自速兵禍,棲身孤城,危迫朝夕,如念蒙丁卯誓天之約,恤小邦生靈之命,容令小邦改圖自新,則小邦之洗心從事,自今始矣。必欲窮兵,小邦理窮勢極,以死自期而已”云云。
皇太極見朝鮮君臣求和之切,毫無鬥志,乃對其迫降,下令清軍包圍南漢山城,伐木列柵,繞城駐守,山城內糧草斷絕,不得不殺馬充飢。
各路勤王軍隊也被清軍擊敗,朝鮮君臣只有坐困孤城。
仁祖曾經爬到南漢山城的南門,看到城下清軍黑壓壓一片,不禁長嘆。
清軍在望月峰上升白旗書招降二字,又致書仁祖,令其出城投降。
仁祖則復書“重圍未解,帝怒方盛”,所以不能出城請降,“古人有城上拜天子者,蓋以禮有不可廢,而兵威亦可怕也”。
見朝鮮方面還在糾纏於出城投降的細節,不耐煩的皇太極下令用火炮攻城,同時清軍又攻佔了江華島,俘虜王妃、王子、宗室76人,消息傳來,見大勢已去,仁祖只好求和。
1637年正月三十日,仁祖率領羣臣出南漢山城,徒步前往漢江東岸的三田浦清營拜見皇太極,伏地請罪。皇太極降旨赦之。
雙方築壇盟誓,朝鮮去明年號,繳納明朝所賜誥命敕印,奉清朝正朔,定時貢獻,並送質子二人。
此外,朝鮮朝廷中主戰最堅決的洪翼漢、尹集、吳達濟三人被清軍索要,在瀋陽就義,號稱“三學士”。
此役爲朝鮮歷史上著名的“丙子虜亂”。
清朝班師途中順勢攻陷皮島,拔除了明朝在遼東沿海的最後一顆釘子。
所以,就韋寶知道的情況是,建奴第一次只是嚇唬了一下朝鮮,並沒有給予朝鮮傷經斷骨的威懾,第二次纔將朝鮮納入版圖啊。
現在韋寶其實也沒有怎麼改變,甚至後金還被他削弱了不少,後金怎麼還能提前發對對朝鮮和毛文龍的戰爭呢?
這是韋寶想不明白的地方。
不過韋寶也沒空想了,現在後金等於給他出了一個大難題。
後金的騎兵對所有軍隊,包括寶軍,在正面戰場上都有天然的優勢,打消耗戰是建奴厲害,他們從小騎馬打獵,擅長弓箭,射程遠,打的準,正面誰也敵不過。
而且遼南的戰局吃緊,不但意味着天地會銀行不能支持韋寶在內地的擴張,還得想辦法爲關外籌措糧食和銀子。
“總裁,現在怎麼辦?遼南行政公署發來的是十萬火急公函,要儘快回覆。”吳雪霞問道。
“告訴他們,收縮在建奴敵後的游擊區,不要給建奴太大壓力,嚴防建奴攻打遼南就可以了。至於毛文龍的東江軍和朝鮮的平安道和咸鏡道的防務,咱們先不要去管。”韋寶道。
朝鮮一共八個道,韋寶控制的兩個道是黃海道和京畿道,正好包含了平壤和漢城兩塊區域,這兩塊是朝鮮最富庶的區域,也向來是王室所在地。而平安道和咸鏡道在最北面,最靠近毛文龍和建奴的區域。
“那我們連黃海道和京畿道也不管了嗎?我怎麼感覺建奴這一回的目標並不是遼南和毛文龍,而是我們的這兩個道?”吳雪霞問道。
很少說話的貞明公主也點頭道:“我也是這麼覺得的,建奴好像算好了時間一樣,就像是有雙眼睛盯着總裁,等咱們在山東這邊有眉目了,他們那邊似乎坐不住了。”
韋寶道:“不管建奴有沒有盯着我,我相信,他們一直虎視眈眈的盯着我現在所控制的朝鮮兩個道,建奴是肯定知道朝鮮的情況的。”
“這兩個道離遼南很遠,又隔着大海,按照我們現在的兵力,若是要防禦朝鮮,就得犧牲遼南的防守,很有可能兩頭都顧不上。”吳雪霞焦急的提醒道:“毛文龍也真是無用,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全部退縮了,朝廷每年撥發給他那麼多糧餉有什麼用?咱們也一直給他們鉅額糧餉呢。”
韋寶握了握拳頭,是很麻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