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8 丁紹軾】

第一個來到內閣的是丁紹軾。

丁紹軾看見韋寶這麼早來,有些意外,“韋爵爺,今日要面聖嗎?”

韋寶點了點頭:“本來就是陛下招我入京的。”

“嗯,不過不知道陛下今天會不會上朝。”丁紹軾道:“要不然你問一下管事太監,看看陛下會不會招你去宮內相見。”

“不問了,能見着就好,不能見着便隨緣。”韋寶笑道:“是陛下招我入京,也不是我自己要來的。”

“呵呵,韋爵爺倒是挺有道家風範,可惜現在的主上不是嘉靖爺那兒會了,否則你肯定更加受重用。”丁紹軾微笑道:“走,上我值房喝口茶吧。”

“好啊。”韋寶想都沒想便答應了。

對於和丁紹軾這種東林黨大臣走的近,會不會引起魏忠賢的猜忌,韋寶現在是不在乎了的。

其實喝口茶,也不算走的多近。

丁紹軾聞言很是高興,沒想到韋寶毫不避諱到自己值房。

丁紹軾自然希望韋寶能靠向東林黨,他現在在內閣已經是孤家寡人一個了,非常需要一個像韋寶這樣的強援。

以韋寶現在的年紀,實在太年輕,想進入內閣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是韋寶是英國公張維賢的女婿,又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同時橫跨地方實力派和京官兩條線,怎麼樣看,都能算是非常有實力的人了。

到了丁紹軾的值房,丁紹軾殷勤的爲韋寶泡茶。

韋寶笑着東拉西扯,說些閒話,彷彿兩個人挺熟絡一般。

其實丁紹軾平時是很高傲的,韋寶並沒有與丁紹軾多接觸過。

兩個人通過品茶論道,閒談朝政。

韋寶儘量避開談朝政,因爲韋寶一來不懂什麼,二來不想與人談這些。

所以丁紹軾儘量往朝政上面引路,韋寶儘量避開,最終談的最多的還是茶和道。

韋寶對道教挺感興趣的。

大明這個朝代,也是道教的繁榮昌盛的巔峰時期。

道教的根本信仰是“道”,即“道”的教化和說教,老子認爲“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又是“大自然的規律”。

而道之在我者就是德,所以規定道教徒要“修道養德”。相信修道可以使人永遠擺脫塵世的疾苦與煩惱。

在個人修養上,老子主張“聖人之道,爲而不爭”做到“不自矜”、“清靜無爲”、“清心寡慾”。

道教追求的理想境界有兩種:一是在現實生活中按道教教義建立一個理想的、公平的、和平的世界。

二是企圖通過個人修煉延年益壽厚道成仙。道教的思想淵源還包括古代崇拜鬼神、巫術和神仙方術以及陰陽五行思想。

道教創立後,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有着重大影響。

要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就必須瞭解道教和它的發展史,所以魯迅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

同樣要研究中國茶文化,也必須研究道教及其思想。

佛、道之間一個重大的區別是佛教徒修來生,企求死後能往西天極樂世界。

道教徒修今生,盼望長生不老做神仙。

道教徒認爲:“我命在我不在天”,注重研究煉丹、氣功、醫藥、養生,所以名醫多羽客,壽星出道家。

同時道教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求得人與自然的和諧。

這些都和茶的自然屬性,品性和功效緊密相關,所以道教徒說茶是“仙草”、“草中英”,因而愛茶、嗜茶。

道教經歷了五代戰亂,出現了衰微景象。

入宋,道教復興,出現了兩次着重道教熱,第一次是在宋真宗時期,詭稱人皇九人之一的趙玄朗是自己的始祖,於是“天下始遍有道像矣。”

賜24代天師張正隋爲“真靜先生”。

第二次是在宋徽宗時期,“既隆道教,故京城佛寺多廢毀”,開封寺院改宮觀69所,僧尼改德士,宋徽宗自稱教主道君皇帝,“生設大齋,輒費緡錢數萬,謂之千道會。”

許多士大夫也信奉道教,北宋晁迥“善吐納養生之術,通釋老書。”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道教文化中的許多重要的思想觀念與教義修爲,對國人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爲方式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道教獨特的服食煉養方式,促進了茶的發現、利用和向民間普及的過程。道家思想和道教的教理教義,不僅爲中國茶文化注入了生機和靈氣,而且是國人飲茶之“道”的最直接的來源。

道教信徒爲了修道成仙、長生不老,創造了辟穀、吐納、胎息、導引、服餌等修行方法。

在普通的道教人士看來,茶既然是天上神仙服食之靈藥,其功效自是不同凡響,凡人食之,便可以上通仙靈了。

後來,茶這樣一種草木類藥餌,在真人道士的服食過程中的漸漸日常化、嗜好化,並逐漸在社會上擴散開來,於是,茶從一種功能性的藥物,演變爲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嗜好品。

起初,道教服餌以服食金石丹藥爲主,然而這一類丹藥須通過鼎爐煉製出來,所採用的原料以金、銀、鉛、汞及各種礦石爲主,成本非常之昂貴,且服食的風險很大。

草木類藥餌則恰恰與之相反,雖然它的功效沒有金石類藥餌那樣神奇,但是在養生延命方面依然可以達到可觀的效果。

古語有云,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苦苦糾纏於名繮利鎖之中,不得自拔。何以解之?

傳統道教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不失爲一劑良藥。

首先道教讓人們內心寧靜。

在道教看來,人心浮躁不安、偏激失態的根本原因,在於不能正確對待人生的得失和把握慾望的尺度。

處置好之,才能成爲“常清常靜皎如月,坦然應對世事人”。因此,道教主張“清心寡慾”、“寵辱不驚”。

人作爲萬物中的個體存在,必須遵循事物運行的規律,樹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禍福觀與得失相互轉化觀,不以得喜、不以失悲,順應自然、榮辱不驚。

其次道教指導人們正確看待名利。

有些人,一生爲了名利付出很多。有的人,通過努力確實取得了成功,但在成功的另一面,卻失去了許多人生樂趣甚至人的尊嚴。

而更有甚者,雖然努力了,但結果並不理想。

生活中,不必苦苦強求名利,或許是機緣還不夠成熟,更不要怨聲載道。對於名利,持“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立場。

只有對名利看得開的人,纔會擁有達觀豐盈的人生。

再次道教讓人們對生活更加樂觀。

道教講“陰陽和合”,即認爲事物都有正面與反面,有相互矛盾的現象,也有相互融和統一的方面。

主張看待事情不要執着於一個死角去思考問題,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從大尺度的時間來看,任何事情是好是壞並不確定。

一個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質上和財富、地位、權力沒有絕對關係。幸福很大程度上由思想、心態決定,心可以造天堂,也可以造地獄。

要開心,先“開”心,跳出心靈的圈套,鑽出並打碎“牛角尖”,會使人感覺人生一下子海闊天空。

雖然韋寶儘量避開談論朝政,但丁紹軾依然與韋寶聊的挺開心的,沒有想到韋寶的知識挺淵博的。

丁紹軾是最清楚韋寶怎麼金榜題名的一幫人,雖然不會在背後說什麼,但骨子裡是瞧不起韋寶這種靠歪門邪道上來的人,靠溜鬚拍馬,靠手段獲取了權勢的人。

因爲丁紹軾這種大學士都是靠科考正規途徑,一步一個腳印上來的。

當然,他們也依託人脈關係,但他們自己不會認爲屬於溜鬚拍馬,他們只會覺得命該如此,是他們的座主有本事,連帶着,便該他們上位。

丁紹軾,字文遠,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出生於貴池縣一書香之家。

父名旦,歲貢,官湖廣衡州府通判。

相傳在他出生前,其父夢見一隻白鶴飛到他家庭堂上,不久他就呱呱而出。

幼時胸腹有七個黑點,聯綴酷如北斗星。幼即穎異,善於作文,文不矯揉造作,意賅言簡。

性格長益深沉,有氣度。

萬曆二十年,1594年選貢,二十二年應天鄉試中舉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四十三歲時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越三年,1610年,授翰林院檢討。

丁紹軾的升遷路線幾乎與韋寶一模一樣,但韋寶比丁紹軾當時的年紀整整小了三十歲。

有時候,丁紹軾自己也會感慨當官要趁早。

包括丁紹軾在內,所有人都知道韋寶是前途無量的。

韋寶即便從現在開始,不依靠任何人,只要不犯下彌天大錯,三十歲入閣,都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丁紹軾當官之後,先是接母親到京城生活。

無多時母親病故,便告假扶棺回故鄉安葬,守喪三載。

服喪期滿,回京任原職,奉使冊封華陽王入楚。

完成派遣任務後,順道回鄉拜謁父母墓,又以患疾病爲由在家鄉居住兩年。

得詔命回京,領取兩年供俸。

隨即被任命爲起居注。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典福建鄉試。

繼之又以病假在貴池休養三年。

這三年他認真閱讀“二十一史”以爲復職時實用。

並注意留心時政,揣摩國家大事。

熹宗天啓二年,1622年春,朝廷召其還京任職,紹軾以病辭謝,上不允。

天啓三年擢宮侍,天啓四年晉升爲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充日講官。

紹軾說話聲音洪亮,每講經史及《帝鑑圖說》都深入淺出,皇帝聽了高興。

一天,熹宗偶感小疾。

紹軾因《帝鑑圖說》有唐明皇遣歸方士一篇,就其中清心寡慾,節飲食,慎起居數語委曲陳說。

熹宗爲之動容。

又一日,講“博厚、高明、悠久”《書》義,引高帝事爲配合,熹宗稱讚曰“諸臣所進講者,朕率不能曉,獨此高鼻,指紹軾大聲有髭髯先生進講,朕能具悉。”

天啓五年,1625年春侍幸太學,帝賜坐於堂上,衆臣爲他高興。

這年八月擢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首輔是崑山顧秉謙,次輔是南樂魏廣微、周如磐。

周如磐分管紹軾的禮部工作,故紹軾位居其後。

紹軾因能力強、業績顯,晉升太子太保、兼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熹宗給四代誥命,蔭一子任中書舍人,並賜坐蟒銀幣。紹軾上疏辭謝,帝不允。

所以,丁紹軾也屬於火速升遷的人,很晚才中進士,到了天啓皇帝朱由校手裡,因爲給皇帝講學,與皇帝有了接觸,才獲得了火速升遷的機會。

這一點,也與韋寶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都屬於得到了盛寵的人。

丁紹軾感謝皇恩,就國家如何備戰備荒,防禦外族入侵,尤其是京都的安全給熹宗朱由校上疏,闡述自己的宏觀高論。

疏雲,京師爲天下之根本,天下城池的安危沒有比京師更爲重要。

要使京師固若金湯,應是守有守之兵將,守有守之兵器,守有守之糧餉、物資,而積穀儲餉爲京師安危第一等要事。今日京倉所積之糧,除本年正常支出外,能有多少積蓄,皇上應該問一問,做到心中有數。守城之兵將,誰分管何地、何事,萬一戰事發生,出現傷亡,誰接遞誰,皇上也應過問,以做到從容遞遷遞去。

至於文武官員之任職,應該將其姓名一一書寫在御屏之上,各司其職。管理兵器者,應知兵器之詳細數;操練兵馬者應精通戰略戰術;管理糧餉者應知曉補充糧餉的來源和運輸渠道,管理火藥者應做到安全萬無一失。

對多年忠於職守者要嘉獎加銜,工作成績出色者要越級提拔;對忘乎職守者,要罰無赦。若如此,則兵無不強,國無不富,守無不固,戰無不勝,京師形勢當是安定無虞。

熹宗大悅,以紹軾爲忠懇爲國,對丁紹軾大加讚賞。

【0013 小寶】【0483 各懷心眼的韋寶與洋人傳教士們】【0792 資源分配】【0727 北鎮撫司大打出手】【1053 大玉兒進義州城】【1032 寶軍第一次主動與建奴在開闊地戰鬥】【0114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0168 泄點天機】【0113 金啓倧的好時機】【0615 具宏來爲韋總裁送行】【0037 金啓倧】【加更5】【0082 蕊姑娘】【0921 韋爵爺最崇拜的人】【0270 山海樓請同窗】【0382 吳三鳳的幫手來了】【0900 總裁親赴前屯堡】【0841 打建奴去】【1020 寧遠換防】【0216 邪惡的計劃】【1028 釣魚】【0102 擒賊先擒王】【0472 臨行前的熱身運動】【0891 騎兵團第一戰】【0747 徐大化給魏忠賢出的主意】【0090 天上掉錢】【0764 決裂】【0734 陪皇帝逛花園】【0164 跟江湖奇士學過點看相】【0339 毛承祿】【0888 效率超高的統計署薊遼站】【0570 悍將譚瘋子】【0439 口才好溜的吳三鳳】【0662 生來就是爲了出風頭的人】【0274 縣試】【0566 出爾反爾是建奴的常態】【1067 韋公爺的升官神話】【0992 九百萬兩】【0743 抓漕運總督李思啓】【0660 小韋探花】【0948 韋爵爺回京】【0872 趙金鳳的娘】【0589 趙貴人她爹】【0150 西李的傲氣】【0644 幾家歡樂幾家愁】【0380 祖大壽籌款】【0419 努爾哈赤的親外甥徹爾格】【0287 學的是屎】【0541 拿下遼陽城】【0112 朋友轉眼成仇人】【0609 韋總裁爲投誠的兩班大臣們安排工作】【0562 建奴有些吃不消了】【0142 拜把子】【0340 損兵折將徒勞無功】【0265 有點gay裡gay氣的書院】【0029 韋寶漸成衆人核心】【0621 韋總裁的爹孃和老丈人們】【0483 各懷心眼的韋寶與洋人傳教士們】【0054 暫時只要男的不要女的】【0504 最後一道難關】【0707 鬧沒有出路】【0596 來回折騰得到黃海道和京畿道】【0632 韋總裁進京趕考】【0276 所有人都不看好】【0904 騎兵團和步兵旅協同作戰】【0895 閒得慌的吳三桂】【1028 釣魚】【0483 各懷心眼的韋寶與洋人傳教士們】【0944 韋爵爺對大明的影響】【0264 小爭中爭大爭】【0822 韋監軍怒懟孫承宗】【0771 張美圓】【0784 貞明公主獻策】【0655 殿試】【0836 定下來了】【0197 這個階段怎麼管理】【0289 既生韋寶,何生我等?】【0236 赤鹿與黃山楂】【0370 韋寶和吳雪霞拼酒】【0584 王宮飲宴】【0778 吳襄入京】【0807 衣錦還鄉】【0169 遇見故人】【0060 入關回去】【0820 前往山海關】【0510 人生一場醉】【0370 韋寶和吳雪霞拼酒】【0532 天生的情種】【0120 韋郎中準備給人動外科手術】【0799 見過九千歲】【0322 窮瘋了的韋寶】【0122 術前準備】【1065 田秀英】【0003 賺錢是王道】【0190 仿製蒸汽機】【0841 打建奴去】【0544 舉人老爺和遼南轉運使大人】【0578 韋總裁的人口置換】【0154 面子銀子都賺大發了】【0468 吳襄纔是投資之王】【0606 仁穆大王大妃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