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9 一幫大能】

馮銓明白該是自己表現的時候了,趕緊跟着呵斥道:“楊嗣昌,你是個什麼東西,敢這麼同陛下和魏公公說話。”

楊嗣昌當即跪倒,向皇帝請求辭官。

顧秉謙則仍然緊緊閉嘴,不發一言。

韋寶到現在爲止仍然沒有弄懂是什麼情況。

魏忠賢搞楊嗣昌,也就搞了顧秉謙,這兩個人對於魏忠賢來說,說是螻蟻都不過分吧,不用這麼大費周章的吧?

“楊嗣昌,你起來,年輕而又有才幹,正應該好好想想如何爲朝廷效力,遇到有點事情就辭官,哪裡有大明臣子的風骨?”朱由校道。

韋寶這纔有點明白了,敢情楊嗣昌在朱由校手裡就已經有點嶄露頭角了啊,聽皇帝的口氣,這楊嗣昌挺得寵的啊。

魏忠賢這麼氣楊嗣昌,估計是楊嗣昌能將大明的朝政情況彙報給天啓皇帝朱由校,並且應該是如實彙報,這一點動了魏忠賢的逆鱗了。

至於皇帝怎麼知道直接找戶部郎中彙報,估計可能是碰巧。

可能魏忠賢認爲楊嗣昌是顧秉謙委任的人,都是‘自己人’,這小子不會亂說話,所以應該沒在意,哪兒想到楊嗣昌一見到皇帝,便竹筒倒豆腐的什麼都說了。

“魏公公,你也不要隨便插話了,今日是商議如何堵上缺口,九百萬兩紋銀,這不是小數目!趕走了楊嗣昌一個小小的戶部郎中容易,問題是戶部怎麼辦,大明財政怎麼辦。”朱由校道。

韋寶聽的暗暗點頭,就沖人家朱由校這句話,就可以證明朱由校不是一腦袋漿糊的皇帝,稍微用點心思,思路很清晰,並且能切中要害,一語中的。

“這事好辦啊,陛下不是將韋爵爺找來了嗎?”魏忠賢道:“韋爵爺是大明一等一的聰明人,才智過人,十五歲便金榜題名,又爲陛下籌集了不少銀子,並且還能穩定朝局,這一趟前去關外,不出兩個月,便將邊軍整頓一新,將那老奴努爾哈赤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韋寶一汗,說的這麼好,這說的是我嗎?

弄得韋寶皮很厚的人,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天啓皇帝朱由校點頭道:“說的不錯,韋愛卿,你覺得呢?這件事,對大明來說可是十萬火急,事關重大。”

“微臣哪兒有什麼聰明,要說有,也只是依賴陛下天恩,有一點點好運氣,這運氣,也全部是陛下賜予的。”韋寶謙虛道:“我覺得這楊大人能把收支賬簿做的這麼細緻,的確是一個人才,就不要罷免了吧?”

楊嗣昌沒有想到韋寶居然會爲自己說話,有點感動,也有點意外。

因爲今天是韋寶第一次與楊嗣昌見面。

京官那麼多,像是楊嗣昌這種品級的,不是出了什麼大事,很難有機會見過韋寶。

韋寶主要也沒有在戶部任職過。

原來的戶部尚書和戶部侍郎等幾個人,韋寶是認得的。

“韋愛卿,現在不是客套的時候,朕想問你,有辦法爲大明找到解決九百萬兩紋銀窟窿的法子嗎?”朱由校問道。

韋寶搖頭道:“微臣沒有想到辦法,但微臣覺得首輔大人應該有辦法的,今早上我與首輔大人聊了一會,首輔大人提出一個計劃,微臣覺得很妙。”

顧秉謙一怔,本來見皇帝主動問起韋寶,韋寶應該自己說了吧?怎麼還是把老夫推出來當擋箭牌啊?

魏廣微和黃立極也存着這個心思,雖然在內閣公事房的時候被韋寶忽悠的一起具名上奏本,但他們本意還是不想蹚這一趟渾水的。

“哦?首輔,你有法子?你怎麼不早說?這眼見着就是年關了,下個月拿不出銀子,在過年之前沒法發到兵士手上的話,會出大亂子的啊。”朱由校道:“輕則各地兵變,重則朝綱大亂,百姓也會跟着變亂了。”

韋寶聞言暗暗點頭,就沖天啓皇帝朱由校這句話,又可以看出來,朱由校絕對不是隻會玩木匠活的人,朱由校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

幾乎可以說句句切中要害。

韋寶其實早就已經看清楚了朱由校是被“嚴重抹黑”的皇帝,其實朱由校很有水平,但是今天韋寶感覺朱由校簡直是被黑出了天際了。

因爲朱由校的水平不是一般的高,可以說很高,至少韋寶感覺朱由校比他聰明,他是重生穿越巨,是站在後世的角度看這一世,自然什麼事情都很看的清清楚楚的,而人家朱由校是當局者啊。

後世有一些無恥的大儒喜歡污衊朱由校平庸懦弱、是“文盲”、是“木匠皇帝”,還造謠說他和客氏有“不可描述”的關係。

應驗了一句話,寧得罪武者,不得罪文人。筆利如刀,殺人不見血。

歷史上被黑的不只有天啓皇帝朱由校一個,對於那些對士大夫不敬的皇帝,“君子”們的記載堪稱罵人不帶髒字的典範。

歷史教訓就是這樣,千萬別得罪文人,特別是那種會寫書的“年輕”文人,他們往往會傾注畢生精力,塑造出一個昏君卑鄙無恥的樣子,讓這個昏君受千夫所指,留萬古罵名。

事實上天啓的文化水平是很不錯的,天啓雖然未出閣讀書,但有內臣吳進忠、劉良相教他讀書,出閣後是大儒“孫承宗”等人教導他讀書,說天啓是“文盲”也等於在侮辱孫帝師。

只要看過史料的人就能知道天啓不是文盲,《熹宗實錄》裡就有很多關於天啓讀書的記載。

天啓初年“衆正盈朝”初年的諭旨就是天啓自己的作品,而且他還爲《三朝要典》寫了序,其中有倆句很有意思:“循此則忠良,悖此則奸賊。獨奈何使奸賊得竊忠良之號哉?”

“第邪雖芟而能保無伏莽?正雖顯而能保無遺珠?萬一倚伏貞勝之幾,稍不審而至於誤用,將奚以爲先德光繼?”

天啓對東林反撲的隱憂,雖不幸成真,但也顯示了天啓的智慧。

則有很多“君子”們說天啓“愚笨”是個“文盲”明顯是爲了黑而黑,一些人卻當了真。

“黨爭”可以說是天啓朝的主旋律,在“士大夫”的宣傳裡天啓是個被矇蔽的“吃瓜羣衆”,但事實上“閹黨”其實應該叫做“帝黨”。

因爲天啓纔是真正的操盤手,魏忠賢只是站在明面上吸引火力的靶子,傳說中的“白手套”。

天啓不是不理事、不見大臣的“胡亥”,怎麼可能不知道魏忠賢做了什麼?

很多史料也可以證明,其中“天啓打臉袁崇煥的話”是最經典的:“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諸臣諸不樂聞。”

以朕(天啓)計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戰未必能勝,勝無輕談也。”蹈實而做,需時而動,正也奇在其中矣,該撫饒爲之、亦善爲之。

“士大夫”不直接罵天啓,應該是給崇禎面子,也可能是因爲天啓有魏忠賢這個“背鍋俠”。

評論天啓的一生,魏忠賢和客氏這倆位應該算是受了池魚之災,雖然這倆位有很多小問題,但絕不至於這麼臭名昭著,可以說都是天啓惹的禍。

天啓皇帝朱由校竟然敢對“君子”們不敬,“君子”們怎麼會和你客氣。

宮裡的事誰敢說比現在在場的一個秉筆太監“劉若愚”清楚?

劉若愚現在就在旁邊筆錄,就在韋爵爺的正對面坐着。

劉若愚曾經記載:“夫以乳媼,儼然住宮,自視爲聖上八母之一,亦僭妄殊寵極矣。且倏出倏入,人多訝之,道路流傳訛言不一,尚有非臣子之所忍言者,皆不足信也。”

內臣“劉若愚”的書是創作地點是天牢,目的是自證清白,或者說是爲了保命。

據說“劉若愚”寫完這本書後就被放了。

劉若愚想活着就必需跟着主旋律走,抹黑魏忠賢,書中還提到了七君子。

可以確定劉若愚是不會美化魏忠賢和客氏的,他都承認的事情,那就應該是真實的。

所以,記錄天啓皇帝朱由校,以及魏忠賢和客巴巴的,劉若愚應該屬於最重要的證人之一了。

劉若愚有點像是後世的污點證人。

只是劉若愚做的是僞證,他是迫於無奈,算情有可原。

而且劉若愚也是個妙人,在書中留下了很多彩蛋。

《明史》是在“後金”皇帝的“親切關懷”下、幾十位“大儒”耗時“數十年”“精心”編寫而成。

“神器”都需要血祭,“後金”的精神法寶“明史”當然也不能例外,但血卻是“明朝遺民”的血。

“後金”爲了“糾正”漢人“錯誤”的歷史,可謂是煞費苦心,禁燬數十萬本書可是體力活,成本很高。

客氏原名客印月,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十八歲入宮,定興縣民侯二之妻,生有一子,曰國興,身份奶孃。

客巴巴的相好魏忠賢,泰昌元年,1620年、三十三歲,冬封奉聖夫人。

天啓封客氏爲奉聖夫人並不是創新,神宗給奶孃的封號是戴聖夫人,由一個封號做出的那些猜測顯得十分可笑。

封乳母金氏戴聖夫人給冠服,升其夫錦衣衛正千戶,王鑑爲指揮僉事。《明神宗實錄》隆慶六年八月記載的事情。

客氏“每日天將明即至殿內,候先帝聖駕醒,始至御前,甲夜(晚七點)後回鹹安宮。”可謂是忠勤客氏“出宮暫歸私第,必先期奏知”。可謂有規矩。客氏悉心保存天啓胎髮、瘡痂,及累年剃髮落齒,及剪下指甲”,可謂重情義。

她應該算是“細處有瑕,大節無虧”,喜奢華、愛排場或許有之,一朝富貴,多數人都會有點飄,衣錦還鄉不只是男人的專利。

但別的罪名實在太過荒謬,毫無實證,也不符合邏輯。

《明史》說客氏“妖豔”“狠毒”“開放”,《天啓宮詞》說客氏“時將四十,顏色如二八”,但《酌中志》只說客氏“狠毒”“越制”“奢華”“善謀”。

“酌中志”記載;惜薪司一劉姓內官是魏忠賢母親的族弟,也就是說魏忠賢沒進宮之前就對宮裡的事物有一定了解,他進宮時應該有準備的。

進宮就能在“隸司禮監秉筆掌東廠太監孫暹名下,派與御馬監劉吉祥照管。”也說明魏忠賢是個“有能力”或者“有關係”的人。

一個有外貌、有心機、有手段、會爲人處事還會武功的人怎麼可能窮,說魏忠賢因爲“窮”進宮根本說不通。

若說因爲要“出人頭地”好像也說不通,畢竟他不能預知未來,宮裡的爭鬥是很激烈的,宮裡那麼多內臣,老資格的也不少,想成“廠臣”的難度不亞於成爲“將軍”。

魏忠賢爲什麼進宮真的可以算是一個迷,也許跟劉若愚一樣因爲做了一個夢就進宮了。

魏忠賢1589年入宮,在御馬監做事,後入甲字庫任職一肥差,劉若愚說是“馬謙”一直照着魏忠賢,還救過他的命。

但另一章又寫馬謙“性剛直”“持正不阿”。

明顯的矛盾,這存在兩種可能,一種;魏忠賢是個人品不錯的人,至少表面上是的。

一種;這段是劉若愚爲了抹黑魏忠賢編造的。這段裡,有個魏忠賢“私往四川”的故事,本身漏洞明顯“魏忠賢被倒吊三天,三天不吃不喝”竟然沒事,只能說老魏真非常人也。

魏忠賢1605年入東宮,辦才人(王皇后)及先帝(天啓)之膳,劉若愚說:魏忠賢是託了魏朝的關係。

但另一章又寫:“朝與賢既客氏私人,曾結盟爲兄弟,賢居長而朝顧次之,稱曰:大魏,二魏。”

明顯的有內涵,魏忠賢如果沒有根基,沒有能力,魏朝怎麼會和結拜?魏朝難道喜歡把自己變成“二魏”?

這也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魏忠賢有自己的人脈,不是魏朝的關係。

一種是魏忠賢處人爲事的本領強到沒邊,跟誰都能成爲朋友。

1605年,光宗是太子,天啓是皇長孫,誰都知道這個職位的含金量。

就算萬曆再看不上兒子孫子,還有大臣呢。

【0101 馬匪來了】【0335 火線突擊】【0155 拜王體乾爲幹叔叔】【0724 閹黨大戰東林黨】【0727 北鎮撫司大打出手】【0455 別生氣了啊】【0809 去韋家莊】【0526 貞明公主】【0215 土地爺們的壓力】【1065 田秀英】【0856 韋總裁真沒有那麼小氣】【0773 韋寶要成親了】【0026 捕魚專家】【0782 新媳婦新姑爺回門】【0851 努爾哈赤很糾結】【0070 左右都是美女相伴】【0645 吳孔嘉】【0117 孫九叔的操作技巧】【1027 努爾哈赤出兵】【0992 九百萬兩】【0353 吳襄很不高興】【0641 助人爲樂】【0456 拉芳姐兒進統計署】【0548 一個破綻便將代善賣了】【1004 韋寶見聰古倫】【1015 無路可退】【0695 教人嫉不叫人恨】【0982 王體乾來訪】【0738 十萬兩黃金和終生爲奴】【0774 下手爲強】【0824 各方都忙着彈劾韋大人】【0153 王體乾】【0863 通婚】【0560 除夕之戰】【0235 兩隻小雞的故事】【0160 調兵圍剿柳子幫】【0580 貞明公主的嬌羞】【0379 很頭疼的薊遼督師孫承宗】【0901 韋總裁上課】【0244 一幫潛力資本家】【0496 不可避免的強行破城】【0434 恩師嚇一跳】【0238 前路是什麼】【0673 榮正語】【0635 大牢裡的熊廷弼】【0106 楊弘毅在山海樓約見】【0916 一切照着歷史走】【0695 教人嫉不叫人恨】【0703 韋大人舌戰東林黨】【0488 深夜議事策劃搶晉商票號總號的黃金】【0115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下】【0913 定了】【0284 暴發戶不好當】【0821 晦暗不明的孫承宗的態度】【0150 西李的傲氣】【0944 韋爵爺對大明的影響】【0149 大獲利】【0216 邪惡的計劃】【0315 祖大壽】【0468 吳襄纔是投資之王】【0326 韋總裁的休閒人生】【0512 趙金鳳被擄走】【0876 內閣減員嚴重】【0653 我個人自認爲這幾章的橋段值得被載入歷史網文史冊】【1050 給努爾哈赤看病】【1026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0889 出征吧,騎兵團】【0575 韋總裁再赴朝鮮】【0974 君臣飲宴】【1064 朱由校的攻略秘籍】【0202 軍工署】【0903 有大氣魄的努爾哈赤】【0507 返回韋家莊】【0094 吳家大公子】【0771 張美圓】【0206 天降宋應星】【0459 同窗之間的比試】【1045 努爾哈赤願意用韋寶的藥】【0239 光芒與瘋狂】【0015 王志輝提親】【0395 急於買糧的毛文龍】【0509 有點失落的吳雪霞】【0016 小寶被嫌棄了】【0891 騎兵團第一戰】【0793 韋總裁的鐵血決定】【0053 招幾個流民】【0096 不管你到哪兒】【0968 罷免楊嗣昌】【0704 意想不到的幫手】【0743 抓漕運總督李思啓】【0511 要啥沒啥的韋總裁】【0731 韋大人壓力大】【0882 韋爵爺一驚】【0486 駱藍嵐】【0637 暗中拜魏忠賢爲乾爹】【0630 市價的一倍半】【0851 努爾哈赤很糾結】【0055 買馬被打】【0139 韋寶進京】【0024 一百斤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