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錦瀾等人上船時,屋裡已經安排妥當,酸枝木雕玉蘭方案上除了京城裡老字號的糕點,還有新沏的茗品。【n《看“。“::
錦瀾取出兩隻乾淨的茶盅,慢里斯條的倒着茶。
祝嬤嬤一見,趕緊起身要伺候,結果她手一偏,躲了過去,“嬤嬤,你就坐着吧,若非你千里迢迢送信到京城,只怕我還被老祖宗蒙在鼓勵,這杯茶,你當得起。”
“姑娘,折煞奴婢了。”祝嬤婺頭一跳,面色頓時有些不自然,她雖早已自贖出府,但是畢竟伺候在沈氏身邊多年,若說全無半點心計,也不會孤身一人闖入京城報信。姑娘這番舉動,怕是要開誠佈公了,只是有些事,到底該不該說,她心裡還做不得準。
錦瀾放下描着海棠的白瓷茶壺,垂眸抿脣輕輕一笑,然後纔開口道:“嬤嬤不必自謙,我既說你當得,你就當得。”邊說,她邊將茶盅擱在祝嬤嬤身前。
茶盅碰在桌案上,“砰”的一聲輕響,卻像是炸在祝嬤婺頭,她望着錦瀾恬靜姣好,同沈氏幼年極爲相似的面孔,眼複雜一閃而逝。
錦瀾端着另一盞茶盅,小口的啜飲着,今兒夜裡她本就吃得不多,又是躲藏又是逃跑的,這會兒早就飢腸轆轆了。溫熱甘醇的茶湯緩緩滑入腹,才使得整個人精神了些。
她不急,如今船已經離港,即便汝南侯府的人追來,也尋不到什麼蹤跡了,雖說當時碼頭上人多眼雜,只要細心便能打探出來她的去向。不過,等到那時候,她不知已經走到了哪兒,再加上備船等各種瑣事,又得耽擱不少功夫。
以老祖宗精明,怎會猜不到結果?權衡得失下,應該不會再追着不放了。
所以,現在她可以暫時定下神,解開心裡的諸多疑惑。
祝嬤嬤看了眼那盞擱到自己跟前,正騰昇着熱氣的茶湯,心裡長長的嘆了口氣,擡眼望向錦瀾,凝聲說道:“姑娘想知道什麼,儘管問便是了,奴婢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錦瀾眸光一閃,兩手握着溫熱的茶盅,嘴邊輕輕一笑,道:“嬤嬤的女兒,想必就是宮大夫吧?”
“是。”祝嬤嬤點了點頭,“太太當年做主,將奴婢嫁給了替太太打理嫁妝鋪子的宮管事,多年來得一子一女,小女便是姑娘口所說的宮大夫。”
果然如此,錦瀾瞥了眼祝嬤嬤略顯得嚴肅的面容,難怪頭一回相見,她便覺得祝嬤嬤面善,宮大夫怕是肖母,倆人長得有五六分相像。
稍作思忖,她擱下手的茶盅,認真的道:“嬤嬤,今兒在侯府裡,不容多說,這會兒雖說不上絕對安全,卻也脫離了險境,我想知道這幾個月來,母親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一點一滴,鉅細無遺。”
“姑娘就是不問,奴婢也會將此時原原本本的告知於姑娘。”祝嬤嬤說着就一聲長嘆,表情有些抑鬱,她早就猜到,錦瀾定會問及此事,這會兒也沒有隱瞞,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奴婢雖不在府伺候,可心裡一直都掛念着太太,靠着小女定期進府替太太扶脈,多少也瞭解些情況。”
“自打姑娘進京,太太心鬱結,身子便一日不如一日,雖然仔細養着,但陳年舊疾又豈能一朝一夕就能康愈。起先還算好,太太身子骨雖弱了些,也不至於和從前那樣出不了屋,只是隨着年關將近,府裡裡外外的事宜都壓在太太身上,加上天氣一寒,舊疾復發,病倒了。且病情來勢洶洶,竟比以往還要兇險幾分,沒過兩日,就臥病在牀,再也起不了身了。”
怎麼會這樣?錦瀾心裡一沉,母親身上的“病”,不過是毒所致,有惠無方丈的藥方子壓着,明明已經好了不少,再服用另一張滋補溫養的方子,就算不能和常人相比,也不會突然臥牀不起纔對。
難道,是藥出了什麼問題?
她攏在袖子裡的十指緊緊擰成一團,目光含憂,看了祝嬤嬤一眼,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一日,小女從府歸來,還帶了封太太的親筆書信,說是要想法子進京,無論如何都要讓姑娘回來,還說”祝嬤嬤突兀的止住了後頭的話,遲疑的看着錦瀾,半響才道:“還說太太的身子越來越弱,怕是撐不了太久了,可心心念念全是姑娘,因此得想法子把姑娘接回來,許是能見上,見上最後一面。”
錦瀾的身子如遭重擊般搖晃了下,只覺得心頭似被人剮了一刀,鮮血淋漓,從骨子裡迸出來的痛楚,讓她無法喘息。
“母親,母親。”在汝南侯府裡,她從祝嬤嬤口得知了這個噩耗,可當時形勢根本容不得細說,因此心裡仍存着一絲僥倖,可此時,她不得不面對這個事實。
“姑娘。”祝嬤嬤見錦瀾的臉色白得嚇人,心裡一酸,也抹了兩把淚水,嗆聲說道:“奴婢臨上京城時,小女說太太身子雖未好轉,卻也沒有繼虛弱下去,興許這會兒已經好了也說不定。”
她違心安慰着錦瀾,只是這些話說出來,連自己都無法相信,更何況是思母心切的姑娘。
錦瀾緊緊的捂住嘴,低低的嗚咽幾聲,硬是將眼淚收了回去,母親說過,會等着她平安歸來,母親從未騙過她,說到定然會做到!
所以,她不能倒下,不能認輸,一日未親眼所見,她都不會相信旁人所說的一切!
錦瀾拭去腮邊冰涼的淚水,眼眸逐漸恢復清明,母親的病,十有**是有人暗搗鬼,極有可能是韶姨娘。
算算日子,韶姨娘也有將近七個月的身孕,恐怕仗着昱哥兒和那個肚子,心裡又蠢蠢欲動了。當初隱藏在水榭軒的內賊並沒有抓出來,裡應外合下,重新暗害母親的事,也不是不可能。
韶姨娘!她胸膛劇烈起伏了下,又穩了下來,眼底蟄伏着一抹冷厲的寒芒,這些帳,待回了揚州,她定要一筆一筆算清楚!
“姑娘,你沒事吧?”祝嬤嬤重新倒了一盞茶捧到錦瀾面前,擔心地順了順她的後背。
錦瀾搖頭,接過祝嬤嬤遞上的茶,掀開茶蓋輕輕吹了吹,抿了一口才道:“嬤嬤是怎麼同北靜王府搭上關係的?”
這是她心裡最疑惑不解的地方。
祝嬤嬤見她面色恢復了些,也就放下心來,感嘆道:“說起來也是巧了,奴婢自從得了聲,連夜便收拾東西準備上京城,可也不知怎麼回事,僱不到上京的船隻,幸好東門市坊週記米鋪的石掌櫃要進京,又是鄰里鄰居的,這才搭了奴婢一程。至於北靜王府,奴婢也有些雲裡霧裡。”
“奴婢到了京城,一路打探着才尋到汝南侯府,遞了帖子卻進不了府,走投無路下,是石掌櫃和一名年輕的公子將奴婢帶進了北靜王府,還給了奴婢一封信,說是到時候親自交給姑娘。而後奴婢便在北靜王府一住便是大半個月,直到昨個兒纔跟着王妃進了侯府,又照王妃的吩咐候在涼亭處等姑娘。”
一位年輕的公子?錦瀾忍不住皺起眉頭,“是方纔馬車裡那位公子嗎?”
祝嬤嬤搖了搖頭,“不是,雖身形相似,可那位公子顯得年輕許多,且相貌堂堂,極爲俊美。”
相貌堂堂,極爲俊美?那應該不是閻燁,他的臉,怎麼也同這兩句話扯上關係。至於那個石掌櫃,她怎麼聽起來覺得耳熟?似乎在哪兒曾經聽什麼人提及過。
想了半響,仍沒摸着頭緒,錦瀾乾脆先把石掌櫃擱到一邊,反正有名有姓,還知道鋪子再哪,回揚州後在差人去打聽便是。
總之,北靜王府這件事,應該和閻燁脫不了干係。
把該問的事都問了個清楚,錦瀾才讓祝嬤嬤到一旁的軟榻上歇息,自己躺在牀榻上輾轉反側,直到疲倦襲來,才沉沉的睡了過去。
從京城離開時,還是大雪紛飛的寒冬臘月,待接近揚州,沿岸的迎春花已經抽出了嫩綠的枝葉,近兩個月的時間就這麼匆匆而逝。
行船趕路的這兩個月裡,年節過去了,元宵過去了,花朝也過去了,除了除夕和大年初一,商船在停靠的碼頭裡泊了兩天歇息外,沒有什麼特別的事宜。不過經過徐州那一次驚魂,錦瀾不再輕易下船,安份的呆在船上。
好在趙丹塵的細心安排,雖不能和家人團聚,可大家夥兒這個年過得也還算熱鬧。
只是錦瀾聽着隱隱傳來的炮竹聲,還有觸及岸上那掛了一路的大紅燈籠,鼻尖總忍不住泛酸。久而久之,也不再往外看了。
三月初六,商船至於緩緩停靠在了揚州碼頭,錦瀾歸心似箭,同趙丹塵道了謝,便匆匆登上安排好的馬車,催促着車伕往葉府行去。
車窗外,街道商鋪,行人百姓,仍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她端坐在馬車裡,越是接近葉府,心裡就越緊張,待馬車經過刺桐巷子時,手的錦帕已經被她不自覺的擰成了麻花。
尚嬤嬤等人一看,不由勸道:“姑娘,別心急,馬上就到了。”
錦瀾苦笑着搖了搖頭,她哪是心急,她分明就是害怕。
是的,她害怕一直強壓在心底的恐懼會成爲事實,甚至在這一剎那,她有種想轉身逃走的衝動。
祝嬤嬤也是心急如焚,可看着錦瀾額角上冒出來的冷汗,她只得耐住心思,緩聲道:“姑娘,太太定會沒事的。”
“嗯。”錦瀾低低的應了一聲,忽然,一陣刺耳的嗩吶聲遠遠傳來,聽着聲調,似乎是哀樂,前世母親去世時,老祖宗去世時,她都曾在靈堂聽過!
她的臉瞬間慘白,再也顧不上禮節,猛地伸手掀開簾子,探頭往前看去。
一片雪白的縞素在風翻飛,頓時就落入了她的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