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

博野之戰結束以後,李來亨只是入城稍稍休整,他和顧君恩略微商談了前線軍事情況以後,馬上就決定立即回軍北上,挾南線戰勝之威,增援白溝河戰場。

只是實際上的北線戰鬥情況,並沒有李來亨和顧君恩想象的那樣艱苦。

闖軍和明清聯軍並沒有沿着大河展開一場激烈競逐的攻防戰,阿巴泰急於南下救援兒子輔國公博和託,以至於幹出突然拔營的昏招。

聯軍諸將之間互相猜忌,劉澤清抓住機會率先逃走,算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吳三桂的逃亡,則讓聯軍再沒有任何勝利的希望。

阿巴泰見狀也只好放棄戰鬥,迅速撤走。只有李輔明和高第這兩部兵力,在耿直的主帥帶領下,於倉皇混亂之中對抗闖軍,並立即遭到了滑稽的毀滅性打擊。

等到李來亨帶着南下精騎奔回白溝河附近的時候,這場大戰的尾聲都已經結束了。

明清聯軍五萬人的兵力,先是在白溝河正面戰場中傷亡七千餘人,而後輔國公博和託率領的九千迂迴之兵,又傷亡六千。

張皮綆和袁時泰在白洋澱飛速破敵,嚇崩山海和前屯兩鎮以後,又傷俘敵人三千有餘。

這之後陳永福和方以仁帶着闖軍主力抵達白洋澱以後,繼續追擊聯軍潰兵,沿途俘虜,不斷擴大戰果,又消滅聯軍近四千人。

這樣算下來,經過白溝河戰役前後大小各戰以後,明清聯軍總共付出了約二萬人的損失。大炮、器械、輜重的損失,更是倍於此數。

特別是火炮方面,幾乎可說是讓闖軍全部繳獲,各種戰馬軍姿同樣是堆積如山,數不勝數。

更重要的是,這一戰更加進一步打擊了敵人的士氣,證明了所謂戰無不勝的八旗兵神話,根本不值一提。

崇禎皇帝付出極大代價,以朝廷、以洪武太祖身後的三百年積威作爲代價,換取的東師助剿,根本不能夠挽救傾頹的大明江山。

“陳永福,你做的太好了!”

李來亨飛馬奔入闖軍營中,他扶住陳永福雙臂,暢快笑道:

“白溝河大小數戰,我們滅敵二萬。重要的不是消滅了多少敵人,而是打出了闖軍開國之師的氣度,打掉了八旗兵滿萬不可敵的吹噓。現在天下人是該看的明白了,即便朝廷用出了借師助剿這樣下三濫的辦法,也到底阻擋不了天下大勢的變化了。”

“大帥謬讚了,此役首功當在袁都尉纔是。袁都尉將千人衝陣,大破數倍之敵,又生擒明朝總兵官李輔明,英勇非常,大帥應當嘉獎他的。”

李來亨一下子還沒反應過來袁都尉說的是誰,等他看到方以仁眼睛看向袁時泰以後,纔想起了小袁營的這個舊將。

李來亨收回小袁營兵力的過程,多多少少使用了一些手段,又和小袁營的兄弟們交手過幾次。

袁時泰可以不計前嫌,爲闖軍立下這樣的功勞,也讓李來亨對他刮目相看:

“袁……袁都尉!我記得你,你是袁時中的兄弟吧?渡盡劫波兄弟在,小袁營從來都是闖軍的一部分。這一戰你是首功,等殿下東征陝西歸來以後,是該提升你做威武將軍了!”

他接着拍拍手,問道:“李輔明是關寧軍的名將,素有勇名,能夠生擒此人,也可算是意外之喜。現在李輔明在哪裡?我要見見他。”

袁時泰還未說話,方以仁便笑道:“府主欲招降此人嗎?”

“哈哈哈!”李來亨失口大笑道,“李輔明剿闖有錯,討虜有功,這是要分開來看待的事情。何況殿下對闖軍下一步用兵咱有方略,要我們設法招攬明軍降將。對待李輔明,我的姿態總是該做足一些的。”

“李輔明人呢?”

李輔明還被小袁營的士兵們抓着,他頭髮散亂,身上披創數處。

被闖軍俘虜時,李輔明落馬翻滾,傷勢頗爲嚴重,現在口角還留着鮮血,看起來異常的狼狽慘淡,一點都沒有明軍名將的樣子。

李來亨在諸將陪同之下見到李輔明後,馬上安排士兵爲他治療傷勢,又給他換上一件嶄新的斗篷,賜坐對談。

“李鎮臺前日在白溝河上,爲朝廷死戰,頗爲英勇。可我聽說李鎮臺是遼軍名將,數戰東虜,與清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白溝河之戰,官軍卻又和東虜合兵一處,與我爲難,我倒想知道,鎮臺和東虜聯軍,難道是欲效吳橋賊的故智嗎?”

李來亨所說的吳橋賊,指的就是當年吳橋兵變以後,叛離大明投靠滿洲人的孔有德。

孔有德本來是東江鎮總兵毛文龍的義子,他同樣也是遼軍名將,和滿洲人有不共戴天的血仇。最後卻放下了這些仇恨,居然認賊作父。

李輔明雖然因爲朝廷借師助剿的國策,被迫和東虜聯軍。可他自視忠義之人,怎麼能夠容忍李來亨把他和孔有德這種貨色相提並論呢?

李輔明立即怒斥道:

“爾等響馬賊,纔是和吳橋賊一路的人,都是一丘之貉罷了!多說無益,我既然落在了你們的手上,就不要指望我泥首乞降了,大不了一死而已!”

“哈哈,”李來亨笑道,“吳橋賊也好,洪承疇也好,現在都是大明的座上賓。把血仇當做救兵,引鬼入邦,這種宋金海上之盟的故智,鎮臺以爲會是如何結果?真到了靖康復現於當世的一天,你是要繼續聽從五國城城主的命令,還是擊虜呢?”

李輔明聽到李來亨用北宋末年的局面,來暗諷崇禎皇帝,更把英明的聖天子說成是宋徽宗一般的人物,暗示崇禎遲早也會落得一個北狩五國城的結局,馬上就怒火中燒起來。

他狂怒道:“今上聖明,有肅代之才,大明中興在即,你們這些響馬賊,真以爲自己贏了嗎?你們以爲孫剿總在哪裡?現在太原大概已經被大明王師所光復了吧!”

“太原?”方以仁沉聲道,“果不其然,孫白谷沒有參加白溝河大戰,是因爲明軍……不,是聯軍的主力並不在南,而是在西……孫傳庭督秦軍,一定是聯合東虜主力,準備直搗太原。”

李來亨臉色同樣一沉,說道:“我曾好幾次寫信給田帥,讓他殺盡大同總兵在內的那些反覆降將……他一直沒有動手嗎?”

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六章 裕州人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十五章 身後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三章 林貓貓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醜陋的辮子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炮齊發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九章 竹溪突圍(上)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二章 白土崗第二十三章 楚闖雷霆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三章 龍鳳廟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軍敵爲賊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八章 熊耳山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四十六章 風起潼關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