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

明末士人雖然多不同於經世致用的實學,可是卻往往掌握有不少清狂詩酒的技藝。陳子龍的廚藝就聞名江南,今天他親自下廚,張家玉聽說過陳子龍的手藝非常好,也想不到菜竟然燒的這般美味,其中半截清蒸鰣魚簡直鮮得沒法形容。

飯後二人繼續談論着京師劇變以後的種種情況,陳子龍聽着張家玉的描述,連連搖頭,胸中一股鬱結之氣無法抒發,又拿起琵琶,邊談邊唱道:

“歌聲歇處已斜陽,剩有殘花隔院香。無數樓臺無數草,清談霸業兩茫茫。”

“國事如此,令人感慨……”

張家玉想到清軍入城之日,範景文等忠臣義士聚集家僕入宮救駕不成,最後投井自殺的種種往事,眼睛不禁又溼潤了起來。

他不是一個怕死的人,但張家玉知道,值此腥檀滿京華的時候,有些人的責任是捨生取義,有些人的責任則是忍耐屈辱活下去,以求得來日的光復。

範家的家僕之前將一封遺書送到了張家玉府上,那是範景文對他的諄諄教誨。範景文已經是一個老人了,他需要用自己的殉國之死,用自己的鮮血激發後來人的鬥志。

張家玉還是年輕人,他需要活下去,爲驅除韃虜貢獻力量。

陳子龍又和張家玉講述了他在徐州投入李來亨麾下以後,各種各樣的新奇見聞。陳子龍口中很少提到大順的永昌天子,一直在講的都是李來亨的種種事情。

在陳子龍的口中,李來亨是一位求賢若渴、大公至誠的名將,他總是身先士卒、指揮若定,而且彷彿天授一般,往往能夠別出機樞,做出讓人完全意想不到的事情。

張家玉聽到李來亨單騎破陣,與八旗兵白刃格鬥,連殺數十騎,最後突至清軍中軍大纛之下,親手殺死曾經屠光皮島的虜酋鰲拜一段故事時,忍不住擊節讚歎道:

“碭山神捷!李侯真天降神將也!”

陳子龍又接着給張家玉講述了神將李來亨的種種戰績,除了碭山神捷以外,還有如洛陽大捷、上蔡巨捷、黃麻超捷、鷹子山奇捷、白溝河偉捷等等以少擊衆,摧枯拉朽的神仙仗。

這其中碭山神捷和白溝河偉捷,都是李來亨以少擊多,摧破百萬清軍的大戰,大順軍中因此都尊呼李來亨爲神將李隨侯。

張家玉聽得大呼過癮,連連稱讚李來亨真不愧是此方世間,獨一無二的一位頂天立地大英雄。

李來亨百萬軍中單騎救闖王、千里義送羅娘子,還有在洛陽變賣家產賑濟數十萬饑民、商洛山中觀星象預測天下局勢,甚至是早年在陝西鄉里怒斥閹黨礦監的故事,都爲陳子龍娓娓道來。

張家玉感嘆道:“天生一李隨侯,收拾天下者,必此人也。”

“隨侯的故事還有很多……元子兄,你將來定有識得隨侯手段的機會。有此人在,虜勢必不得張。”

“大順有士如此,天下大局,也許真的不至於傾覆在皇太極的手中。”

“元子兄,你在京中明察暗訪許久,現在清軍動向究竟如何?明朝大臣的人心,又究竟屬意何方?”

張家玉稍微猶豫了一下後,終於咬牙道:

“清軍封鎖宮禁,即便六部大臣,也不知道宮中情況到底如何……但是我有一條可靠的渠道,可以向三爺確保一件事情……陛下現在還活着!”

張家玉口中的陛下,當然不是大順的永昌天子李自成,也不是大清的崇德皇帝、天聰汗皇太極,更不是在西川繼承大統的太平天國皇帝朱由榔,而只能是崇禎朱由檢了。

朱由檢原來未死……

這一點其實已在陳子龍的猜測之中,大順軍中多數人也相信皇太極不至於直接殺掉崇禎。主要是李來亨認爲依照崇禎皇帝的性格,受此奇恥大辱,很可能直接自殺。

現在看來崇禎大約是被皇太極嚴密控制起來了,連自殺的機會都沒有。

“是何渠道?六部大臣都不能入宮,元子兄的哪一位朋友能夠窺得宮禁?”

“這我還不能說。”張家玉輕聲道,“這位朋友現在中輔之中,他在清軍環伺下,身份絕對不能暴露。即便是三爺你,我也還不能把他的身份透露出來。但我可以保證,此人不僅在朝廷中地位極高,而且能夠獲悉清軍一些特別機密的動態。”

“包括出兵的時間嗎?”

“不錯!”

張家玉點頭說:“吳三桂和洪承疇都已經離開京師了,原本住在成國公家中的極爲清軍貝勒王爺,也已經出城。宮中那一位告訴我的情況是,皇太極早在兩天前就不在北京了……陛下亦不在!”

陳子龍大吃一驚:“皇太極竟然是要挾持崇禎皇帝御駕親征嗎!”

“這我不能肯定。或許皇太極也是擔心清軍傾巢而出以後,如果將陛下留在北京,那麼朝廷忠臣義士趁機發難,他的後路很可能不保,所以纔將陛下帶走,既可以用來招降邊軍將領,也可以作爲人質。”

“皇太極手段狡詐非常……這些消息極爲重要,沒想到清軍南下的時間這樣早、動作這樣快,大順軍未必做好了嚴防死守的準備。我必須把這些消息傳回真定!”

陳子龍決心已定,即便自己犧牲,死在清軍控制的北京城裡,他也必須把這幾條情報帶出去。

自從他潛伏到北京以後,在京師首善之地裡見到的種種情形,滿城的辮子兵自不必說,清軍強行驅逐小半個北京城的無數民家,霸佔大量民宅供八旗兵居住,這都算小事。

據張家玉所言,清軍在懷來宴上暗殺孫傳庭以後,甚至還下令要求關寧軍和秦軍官兵,全部剃頭留辮,“以辨忠奸”。只是因爲秦軍官兵多次騷動甚至譁變,皇太極鑑於大順軍還有十幾萬軍隊佈置在山西和北直隸的中部,清軍實力有限,必須借用明朝官軍的力量,才能夠消滅最主要的敵人大順軍。

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太極才收回成命,允許明軍士兵繼續留髮。但是等到清軍進入北京城後,皇太極控制崇禎皇帝以後,又一次認爲大局在握,有意令北京市民剃髮,這一次命令還未正式下達,就因爲消息提前傳出,畿輔附近數股明軍突然突圍南下投奔了駐紮在真定的李來亨,還有一些地方民衆揭竿而起,給了皇太極很大震動。

皇太極見到清軍畢竟只是以詐變的手段控制了北京朝廷,論絕對實力,還不足以制服天下。他知道自己操之過急,這才以崇禎皇帝的名義下傳詔書,聲稱前日要求剃髮,僅限於軍中,又稱即便軍中官兵,不列入東師八旗名額中的官兵,還是照舊束髮,悉從其便。

但陳子龍和張家玉都明白,這只是因爲實力對比上,清軍還沒有掌握絕對的優勢。

皇太極還顧及着大順軍的兵力,一旦皇太極在華北的決戰中取得勝利,剃頭之事……勢必會波及天下。

張家玉想到了洪承疇的那剃得乾乾淨淨的光頭,陳子龍則想到了他在徐州附近見到的許多萬人坑,特別是被屠戮一空、化爲廢墟白地的兗州府。

兩人心中,同時升起一股可怕的寒意。

張家玉最後握住陳子龍的手,推心置腹道:“三爺……江南雖然尚在,可依我看來,福藩和潞藩相爭,江南廣大富庶,勁兵卻連千數都無,不足以爲中興之本。桂王繼統於西川,借獻忠之兵自保一方可以,可進取根本無力。

現在天下局勢其實已經非常明瞭,無非順清相持角力,誰能勝負,誰就能席捲天下。我雖不屬貴軍,可是要在順與明兩者之間擇其一而要之,則順亦中國之人,我豈有舍中國而就外夷的道理?

所謂夷狄之有君,不若中夏之無也!

此時大順欲爭取天下人心,則如範景文和周鳳翔這些死於王事的殉難忠臣,亟需爲明恤贈之,此又不惟爲明恤贈,而是爲大順恤贈,爭取人心;

除範景文、周鳳翔以外,劉宗周、黃道周等天下士林領袖,大順也亟需爲明隆禮之,這同樣不惟是爲明朝隆禮之,而是爲大順樹立隆禮天下士人的聲譽。

殷人從周,天下多少人願學孔子?當此多方多士,尚在危疑驚異的時候,再沒有將明朝舊城旌而別之,刻書傳佈四方更好的辦法了。”

陳子龍明白張家玉的用意:“得一仁人以收拾天下之心,勝卻精兵十萬可知也!”

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將姜瓖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七十四章 洗甲北舞渡(四)第一百三十章 蟲豸搞政治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十三章 隨州夜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九十八章 上蔡亂局(一)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零六章 揚武劍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十五章 身後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四十八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一)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十四章 老營改革(中)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一百零一章 誰是泥菩薩呢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五十五章 天不欲朕一海內第六十五章 隨州牧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鎮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掃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九十七章 闖軍李公子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一百八十三章 嗷,得國之正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四章 小徽柔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三十四章 兩班第三章 龍鳳廟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十七章 無派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四十四章 李來亨的秘策(一)第二十九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完)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四十九章 義藩的巡夜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九章 牛相第十二章 廢兩改元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