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雨水越下越大,整個竹溪縣城都被籠罩在了一層煙雨之中,可視度大幅度下降,李重二一眼望過去,只能模模糊糊看到十幾個闖營將士的身影——他們披掛着蓑衣,正忙碌地搬運着縣城內的米麥豆束,這些人吃馬嚼的軍需糧秣是闖營最看重的東西,相比之下,金銀細軟在商洛山區中的作用就不那麼重要了。

許多饑民則從破漏小屋的縫隙中,看着那麼忙裡忙外的闖營士兵們。他們的眼神還是一如既往的麻木,彷彿行屍走肉,闖營攻奪竹溪縣城之初,劉宗敏本來有意開倉放糧,拉一些強壯些的饑民入夥。可李過勸說他,如今左鎮大兵在側,闖營蒐括完糧秣後,便必須馬上轉移,山中行軍極爲艱難,闖營是無力在吸收和幫助一些饑民的。

李重二與幾名饑民對視了一會兒,此時他身上民夫的破布爛衫已經換掉了,穿的是一件不知道白旺從哪個官兵屍體上剝下來的粗麻對襟罩衣,看起來頗有點軍將的威嚴了。那些饑民因此不敢靠前,只看着李重二走了過去。

“唉。”

李重二默默嘆氣,他心下是很想幫助這些饑民的,最起碼讓這些饑民可以多吃上兩口飯。可他不是現在的八隊闖將李自成,也不是將來的闖王和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只是受李雙喜和白旺兩人看重,剛剛加入闖營的一名普通士卒而已。

“唉聲嘆氣些什麼?咱們闖營剛剛打下了一座縣城,怎生這麼沒有志氣?”李雙喜又敲了一下李重二的腦袋,這個爽朗的青年人似乎十分欣賞和喜歡李重二,對待李重二的態度算是很親切了。

“我只是看這些饑民可憐,”李重二沒有底氣的答道,他在不久前也不過是一個饑民,又有什麼立場可憐別人,更遑論有什麼立場勸說闖營去幫助饑民呢,“咱們搬空了竹溪縣縣倉和富室地窖的存糧,今後這些饑民該怎麼活下去呢?”

李重二其實全然明白,闖營既無立場、也無餘力,在這種緊急的時候去幫助饑民。但他心中卻似乎對闖營,懷抱有一種奇妙的期待感。

“我們不拿走縣倉的糧食,朝廷的大官們,難道就會開倉放糧、賑濟饑民了嗎?”

李重二身後傳來一句反問,問話的人眉頭緊皺,正是李過。他還是那一副苦大仇深,彷彿人人都對不起他的神情。

李過又自問自答了一句,說道:“不,不會。大明朝廷的糧食先要供京師的皇帝和文武百官享用,次要供地方上的藩王宗室享用,再次則是縣中士紳和官兵們享用,怎麼都輪不到饑民。”

“我們便是不搬走這些糧食,”李過走到了李重二和李雙喜兩人的身旁,說道,“這些糧食也只會落在左賊手下那些匪兵的嘴裡,又怎麼輪得到饑民呢?”

嗯……李重二心下也知道,李過說的有道理,縣倉中明明還有存糧,各戶富室的地窖中更連醃肉和釀酒都有,可無論是官府還是士紳們,都坐視着城中平民百姓相食餓死,即使闖營不拿走這些糧食,也落不到百姓的口中,反而會資敵給左良玉。

“只是……只是十分的糧食中,我們會否留下一二分給饑民呢?”李重二正眼看着李過回答道,他想到自己的口氣是不是有點太大、有點過於不分尊卑了,便又補充道,“一二分、只一二分便好啊。”

“不行,”李過斬釘截鐵的否定道,“若我們分了糧,饑民們必要跟着闖營走了,目下左軍在側,闖營哪還有餘力照看饑民?”

李過又皺着眉頭問李雙喜,說道:“這小孩子便是放火牽制官兵的首功之人嗎?我看也不似你吹噓的那般英勇。”

李重二心下一驚,他可不願自己在李過心中的印象和地位下降,那樣極有可能影響到自己未來在闖營中的發展前途。可是……可是哪怕他做了饑民、做了民夫,現在又殺了官兵做了流賊,心中還是放不下對道旁饑民的惻隱之心。

“哈,怎麼不英勇了?黎明時你也看到了罷,這小子都餓成這樣身子骨了,還能從好幾個官兵手底下保住性命,我看就是英勇嘛,咱們響噹噹的闖營一隻虎,當年剛造反時,還得老掌盤的不要命相救,才能從官兵手底下活命呢。”李雙喜嬉皮笑臉的回答道,“我看這小子一定很對玉峰叔的胃口,就跟玉峰叔說的那個什麼人什麼心一樣。”

“是仁者仁心,你玉峰叔待你這麼好,也不見你多記得幾句教誨。”李過輕罵了李雙喜一句,又對着李重二說道,“若玉峰叔在,倒可能看上你這個小孩子。”

李重二一頭霧水,這玉峰叔又是何人?他自問對明末歷史也算有點了解,最起碼重要歷史人物的名字,總能記得一個大概,這個玉峰,可真是聞所未聞了。

李雙喜瞧見李重二一臉疑惑的樣子,便代李過答道:“玉峰叔是咱們闖營裡的大管家,大名叫做田見秀,玉峰是他的字號。他便跟你一樣,最是婆姨,幹什麼事情都狠不下心來,總想着闖營吃好穿好之餘,還能讓周圍的百姓也吃好穿好,你說怪不怪。”

“原是咱們闖營的一員大將啊……!咱們闖營大將,也是如朝廷大官那般,人人起一個字號的嗎?”李重二倒有點好奇,原來闖營裡頭這些草莽之輩,居然也如那附庸風雅的文人般,有一個字號,而且這田見秀字號玉峰,玉峰對見秀,還真有點比興的意思。

田見秀在李重二後世歷史中,爲李重二所瞭解,主要是因爲清軍、順軍潼關大決戰後,戰敗的李自成準備撤出西安城時,曾下令讓田見秀燒燬西安城中全部糧草,避免資敵於清軍。可田見秀此時卻產生婦人之仁,他擔心糧食被全部燒燬後,清軍將因糧於民,又擔心民無糧可食,將使得陝西重回人間煉獄之中,便抗命不遵,沒有按照李自成的吩咐燒燬糧食——結果清軍繳獲大批糧食,得以不做休整、馬不停蹄追擊李自成主力,終於在湖北追上了順軍主力,使得大順政權走上了徹底滅亡的道路。

可以說田見秀的婦人之仁,和大順政權的最終滅亡,干係很深。可或許正因爲闖營之中,不乏一些像田見秀這樣的蠢人,才凸顯出闖營道德感的可貴性吧。在明末諸多勢力之中,或許只有這些愚蠢的流賊,纔會有這般幼稚的婦人之仁,也正因爲這等愚蠢和幼稚,闖營才和明末其他諸多勢力,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氣質。

“那倒不是……老掌盤和玉峰叔都讀過私塾,多是他二位給大傢伙起的字號,不過這字號哪有大王聽着威風,我便是不喜歡。”李雙喜回答完李重二的問題後,又轉過頭去問李過,“一隻虎,你看我將這小子收爲義子怎麼樣?他的性子我極喜歡,便讓我收來做義子多好!”

明末農民軍由於長期處於弱勢的遊動作戰,可謂朝不保夕,即使強如闖王高迎祥那般的人物,也可能轉瞬死亡,落得個傳首九邊、京師凌遲的下場,誰又有閒工夫生兒育女呢?因此無論李自成還是張獻忠,這些農民軍將領,都常常從少年英俊中揀拔一些人物,收爲養子,像李雙喜原名叫張雙喜,也是被李自成收爲義子後,才改名叫李雙喜的。

“你看這小子叫李重二,我叫李雙喜,我們兩個連名字都像極了嘛!”

“嘿,就算名字像極,那也只有兄弟名字纔像的,哪有父子名字像的啊。”始終一臉嚴肅表情的李過終於忍不住笑了一聲出來,“雙喜你自己纔不過二十,人家和你年齡相仿,還真是兄弟一般,你怎有臉想做人家的親爹呢。”

李重二此時也是一臉尷尬,李雙喜雖然對自己多有幫助,自己倒也不是對什麼農民軍的義子制度有何不滿和牴觸。只是李雙喜看着也不比自己大上幾歲,對着這麼一位年紀輕輕的兄弟,想叫出一聲爹來,那可真不容易了。

“小子,我們闖營這次打城,按照老掌盤的吩咐,本來是不打算收任何一個人的。”李過有些無奈地笑笑,他一張嚴肅刻板的臉,笑起來倒也有些俊朗了,“可你放火引兵,着實幫了我們極大的忙,我看要跟老掌盤的交待,最好還真是收你做個義子方便。”

“只是雙喜年歲太小,很不適合,我這裡有個意見,小子,你有意做我的義子嗎?”

嗯?

李重二心中突然產生了一種明悟感,李過的義子……

“我怎生會有意見?若管隊的有這個意見,我自是十分歡喜呀。”

李重二迅速回答了過來,旁邊的李雙喜則一臉吃癟的表情,老子看中的潛力角色,怎麼就被一隻虎給截胡了?他立即插嘴道:“不行、不行,我看還是不行,他叫重二、我叫雙喜,重二做了一隻虎的兒子,讓別人誤會我也是一隻虎的兒子,那怎麼能行!”

“哼,重二……這名字是有點太粗陋了。小子,這是誰給你起的名字?”李過眉頭重新皺起,他對着李重二問道。

“起名……這也是誰起的,只因我是二月二生出來的,便叫做重二了。”這倒是和朱元璋的那個舊名朱重八類似,據說朱重八這名字也是簡單用出生日期起的。

“這樣,那這名字本也無甚寓意,我爲你改個名字如何?”

雨水越下越大了,秦巴山區之中本來道路就十分崎嶇難行,環境又很惡劣。如今暴雨大作,行軍困難更加是倍增。當李過說出爲李重二所改名字的時候,在那暴雨之間,驟然撕裂開一道銀鏈般的閃電,雷聲驟鳴,轟隆一聲,響徹天地,英雄輩出的秦嶺羣山之中,受這雷聲一驚,似乎遠古的英魂,又從周秦漢唐的墳墓中甦醒過來了。

“便改名叫李來亨吧。”

爲中國人守土,爲我們良民守土,爲我們大順朝死去的先皇帝和文臣武將們守土,也爲永曆皇帝守土。

李重二……不,此時應該稱作李來亨了,他心中突然冒出了這麼一句話來。歷史上也曾有過一個叫做李來亨的人物,他是個不被多少世人知曉的人物,卻是一個真真正正、頂天立地的英雄,他爲百姓、爲黔首死守大陸上的最後一方漢土。他是流賊的義子,是大明的蟻賊,可卻又是永曆朝廷和南明最後的守護者。

他是一個英雄,雖然沒有多少人知曉,沒有多少人認得這個名字,可他確確實實,是一個令人敬佩的英雄。

這個名字的分量很重,重到一萬萬人的鮮血淹沒人間那般沉重,它也很輕,輕到數百年後,當許多史家去回顧明末清初那段歷史的時候,沒有多少人會提到它的那般輕飄。

可他確實是英雄。

李來亨的雙眼睜大了,他單膝跪在了泥濘的雨地裡,答道:“李來亨……這是一個英雄的名字,我只能去做,也一定會去做一個英雄!”

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陣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滿口天話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三十章 清鮮戰爭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三十七章 水生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五十章 峨眉峰李遠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七章 順兵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一戰(一)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三十三章 尾聲的開始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十章 竹溪突圍(中)第六十章 兵發中原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六十七章 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十章 李寨主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二十六章 絕不引虜入邦第一百零九章 顧君恩在此第一百零七章 少虎帥破陣(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國、晉王第六十九章 公審劣士紳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三十二章 滿洲的國運不久了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十章 狼真的來了二十六章 歲入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七十六章 劉澤清逃了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四)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