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

張爾岐自己是經義大師,但他知道晉王喜史論而惡經義以後,馬上就改換門庭,就自己家學的《易經》、《詩經》、《書經》研究放棄,轉而開始研究前四史和方輿書籍,積累了一定的軍事地理常識。

劉汝魁帶着磁州諸紳正準備回城的時候,車騎關方向便有探騎奔回州城,火急火燎地遞來軍情,稱山西清軍有自井陘東出的趨勢。

張爾岐沉吟說:“君侯,東虜若真出井陘口,莫非是舍太原不下而欲直下黃河?靖康之時,前金第一次圍攻開封,便是舍太原而不顧,直下開封;莫非今日之後金,又欲效仿前金滅北宋的方略?”

劉汝魁一張黑漆漆的大臉上露出不悅的神色,他對張爾岐以北宋比大順、以金國比清軍的說法,非常不快,冷哼一聲,揚起馬鞭下令道:

“諸公都回城去吧,本帥自有計較。”

他帶上一隊親衛騎軍,催促諸鄉紳返回州城以後,就自己帶兵向車騎關方向奔去。沿途上劉汝魁已經感到一陣壓力,他猜測不錯的話,清軍的這種動向很可能是將以黃河中游爲主攻的方向。

“急送軍情往開封去,東虜大兵自井陘出晉,有在畿內聚集的趨勢,這很可能是清軍大舉進攻彰德、大名一線的預兆。”

車騎關關城算不上是一座險峻巍峨的雄城,它不僅不能和宏偉的潼關相比,而且比井陘關還要寒酸得多。

不過順軍守兵已經將車騎關重新修繕了一遍,城頭上新修了不少槍眼和炮口,垛口處也都擺滿了中小型的紅夷炮。

城頭上順軍旗幟依舊在冬風中獵獵翻滾着,劉汝魁望見那些旗幟後,心中就變得踏實許多。

他疾步衝入關城,整個人虎虎生威的模樣,加上那一張黑不溜秋的大臉,皁鷹之號,顯得是如此恰如其分。

劉汝魁是大順軍中有數的老將,運動戰的作戰經驗豐富,而且還參與過白溝河大戰,自那以後又一直和楚闖聯合行動,吸取了不少楚闖軍中的新戰術、新經驗,算得上是大順元從中第一流的戰將。

他很快就又調來不少兵馬,加強了對車騎關的防禦以後,劉汝魁在關城下召集了一批參軍院派駐軍中的參謀,問道:

“清軍在河北當面一線,能夠聚集多少兵力?”

年輕的參謀翻着記錄清順各方兵馬兵力分佈圖的小冊子,說:

“如果多爾袞空國南下,其在陝西預計將有能力部署三到五萬兵力,在太原一線同樣能夠部署三到五萬兵力,在山東一線可能能夠部署六到八萬兵力。

河北若爲清軍的突破主攻方向,則其主攻兵力勢必最低限度在十萬精銳戰兵左右。”

劉汝魁回味道:“這是又一場獲鹿大戰了!”

嘶——

廳堂外又傳來戰馬的嘶鳴聲,劉汝魁的親兵帶着一隊將佐闖入花廳裡。爲首之人還披着沾染血跡的盔甲,讓劉汝魁等磁州諸將都吃了一驚:

“怎麼回事?在何處遭遇清軍了嗎?”

爲首的將領是姜瓖的部下,名叫張國武,他是汾州人,原本是大同明軍中的一名守備。劉遷背叛姜瓖,舉大同降清的時候,張國武還是隨波逐流投降了清軍;但是多爾袞頒佈剃髮令以後,他便不甘受辱,趁夜殺死了督軍的滿洲兵十餘人後,率部南投太原,回到了老上司姜瓖的部下,現在是太原順軍的一名都尉。

張國武單膝跪下,抱拳稟告說:

“清軍數攻太原未下,近來兵馬有大規模調動的動向。但十餘日前,清軍葉臣所部突然又一次直抵太原城下開始攻城——

這一次東虜似是有備而來,所帶大炮、火藥極多,而且一到城下,便開始築營掘壕,有長期圍城的態勢。

陳帥、姜瓖爲防不測,命卑職帶兵南下,回汴向晉王彙報軍情。我們離開太原不久,便發現清軍還調動不少兵馬從井陘道出晉,便順路先到磁州稟告君侯。”

劉汝魁更覺得有些吃驚了,他本來以爲清軍從山西調出部分兵力,是打算放棄繼續進攻雞肋似的太原。

可是按照都尉張國武所言,那麼清軍似乎不僅沒有放棄進攻太原的打算,而且是真正要集中兵力,對太原進行一次堅定的圍城戰?

“多爾袞究竟用意爲何?”

這使得衆人都陷入了疑惑之中。

潼關、太原、黃河中游的彰德府和大名府,到底哪裡纔是多爾袞的主攻方向?

張國武帶領數百騎,自太原馳至磁州,途中也遭到不少清軍遊騎的攔截,在晉東南一帶發生了不少戰鬥。

看來清軍對太原的這次攻勢的確十分堅定,部分兵力甚至已經繞過太原,深入晉東南一帶,這又將威脅到彰德、衛輝、懷慶、大名這順軍河北四府的側翼。

劉汝魁終於流露出焦急之色,他想了想,親自給李來亨和劉芳亮寫了兩封信以後,又命令幕中參謀另外整理軍情文書,彙集成一份說明清軍可能從太原和河北四府同時發動大規模攻勢的文要。

參謀疑慮地問道:“東虜當真可能如此用兵嗎?太原是一座雄城,山西又道路狹窄、山谷侷促,清軍既然糧荒,急於南渡黃河,若把黃河的封凍期時間,都浪費在山西的山谷裡,未免十分不智。”

劉汝魁悶着頭說:

“太原情況危險,我們先顧不上想其他事情了。將軍情速速遞去開封,看晉王如何決策。

如若太原和河北四府沒有援軍,一旦東虜以十五萬人以上的重兵同時進行突破,則黃河中游防線就將要危險了。”

張國武主動請纓要繼續前往開封,劉汝魁想到他既然本來就是奉姜瓖的命令往汴梁傳遞軍情,就乾脆命他負責這一任務。

“河北四府守軍有限,現在暫無多餘兵力直接增援太原……唉!晉王聚兵十萬於開封,真是不明白他在想些什麼!”

李來亨將殿中軍、殿左軍和殿右軍的大部分精銳都集中在開封附近,直接造成順軍各處防線兵力吃緊。

晉王的用兵思路讓劉汝魁心裡覺得有些泄氣,他想了想,又把自己寫給李來亨的親筆信改動了幾筆。劉汝魁在信中直接明瞭地說明他反對中樞聚兵開封以觀敵動的策略,認爲在清軍主攻突破方向勢必不會超出河北四府範圍的情況下,理應將大量精兵集中到河北四府一帶。

劉汝魁原本只是一介文盲,他是陝西三邊的衛所軍戶出身,完全不認識字。但現在劉汝魁好歹也是大順的侯爵和制帥,身邊有不少文人蔘贊着,自己也抓緊平日的閒暇時間讀書,寫信已經不成問題。

他重重落筆寫道:

“磁、鄴、衛、懷,與開封之延津、封丘,皆系大順軍護衛黃河之重鎮。四府存則黃河存,四府失則黃河失,河防繫於四府,奈何四府守兵皆不滿萬人,以此弱兵,如何抵禦東虜十餘萬弓馬之衆?

一旦虜南渡黃河,與我夾河共河防天險,則大順軍又失一利,萬望晉王鈞鑒,增兵四府,捍衛四府,屏障黃河,以保我大順之基。”

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八章 英雄氣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五十七章 漕運整頓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三十七章 楊嗣昌的終局(一)第八章 熊耳山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三十九章 朱仙鎮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四十六章 李來亨的秘策(三)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二十九章 自取滅亡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章 後來的事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後一戰(十)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闖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一百零九章 拜謝李過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一百一十一章 長安血夜第一百八十八章 復仇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九十四章 火線解放,豁賤爲良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七十章 放棄關中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十七章 張皮綆歸來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六十八章 江南兵北伐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七十九章 撲夷陵(五)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驍騎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六十章 刀馬旦(下)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殺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三十三章 破陣軍嶺川(四)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飛馳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