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

大順朝得國至正,對民間基層社會的政權組織建設空前完善,所以朝廷的自信力也空前強大,並不禁止民間的各色結社。

由於戰爭的需要,雖然收遼之役以後,滿洲人已經不再成爲迫在眉睫的一大威脅,可是河套以外的蒙古各部落,依舊時常南下入寇內地,正在漠西崛起的準噶爾諸部,更趁着東蒙古諸部權力結構的瓦解和真空大舉西進。

戰爭的威脅,始終沒有消退。

在這樣的形勢下,爲了籌措騎兵所需,朝廷已經多次發佈了允許民間養馬、鼓勵民間養馬的詔令。

同時大順軍在鞏固對河套、青海的統治以後,也於當地設立了官辦的馬場。同樣,收遼之役後順軍佔領了毛憐衛一帶,爲了避免東北地區又有像滿洲人一樣的地方強權崛起,順朝對東北的統治特別用心,毛憐牧場也得到了嚴密完善的控制。

在東北一帶,遼西、遼東併合併爲遼寧行省,設立了節度使、觀察使、採訪使、營田使等等建制,恢復了明朝以來的郡縣建制。

由於清國統治期間,曾經將大批關內百姓擄掠至遼地爲奴隸。

對於這一批百姓,順朝則根據其資源與否,授予路費盤纏,由官府組織回鄉活動。

願意留在關外繼續生活的百姓,則授予份地和房舍,使其能夠安居樂業——當然份地和民宅的來源,當然是出自於沒收清國權貴之手。

經過歷年戰亂以及難民的回鄉潮後,遼寧省的人口大爲減少,雖然不至於到十室九空的地步,但相比較萬曆鼎盛時期的形勢,人口稠密程度已經減少了數倍以上。

爲此,順朝又不得不繼續組織大規模的移民實邊活動。

此前數年間,大順主要是從河南一省遷徙人口,充實遭到清軍撤離時系統性破壞的畿輔地區。現在則又從山東一省,由官府出面組織了大規模的移民活動,一年間即移民約十餘萬百姓。

爲了讓這些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不僅多賜份地和田宅,而且還在邊牆一帶設立了大量軍屯田和屯墾農莊,以軍屯護衛邊境,防止蒙古、滿洲的殘餘部落襲擾內地。

同時在天法五年、天法六年兩年間,順軍又在東北地區繼續執行了進一步的犁廷軍事行動,大軍向西北、東北兩條邊境線出擊,過鬆花江,遠至黑龍江,大量蒐括活動於當地的蒙古、滿洲和索倫人部落,獲其部衆總計五萬餘人,刀甲威嚇後方徐徐南行。

這些被遠征軍虜回內地的東北各族部衆,此後又被安插到北京、天津和張家口附近居住,形成了一支類似明朝達官的少數民族勢力。這些部衆中的不少人,後來都參加了大順軍隊,在世祖朝的準噶爾戰爭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天法六年,劉芳亮從黑龍江凱旋迴師以後,朝廷即在遼東邊牆以外,又設立了黑龍江和吉林兩個都督府轄區,從此開啓了順朝的都督府制度。

黑龍江和吉林兩個都督府轄區,此時都直接受遼寧節度使的節制,在下級重要的行政官員則都由朝廷直接任命,不對都督負責。

都督有實權,但很難說是大是小,邊界也難以確定。

都督軍政一把抓的大權,受到來自朝廷的無數限制。朝廷和遼寧方面總是不斷進行指指點點,調整制度設計。來自朝廷的詔令層出不窮,其中許多並不符合都督府轄區的現實,但都督也只能想辦法執行。

與此同時,朝廷又對都督防備重重,謹慎把握任期,只選擇最受信任的人擔任該職,而且往往從遠離東北的南方人中挑選。

都督的職權多,範圍廣,但是由於職權邊界不明確,幾乎處處都受到其它衙門的牽制。曾擔任吉林都督的文臣劉鍾泰就曾抱怨過“關外都督一人擔關內節度、觀察、採訪、營田諸使職責任”,軍事事務、司法事務、稅收工作、處理部落問題、整備軍務都需要自己負責,然而這些工作往往和其它衙門官署有交集,並隨時需要聽從朝廷的指導。

總的來說,是權力的分散和交錯導致了都督們沒有力量進行反叛。他們必須也只能在朝廷和都督府轄區各衙門官署之間尋找平衡,充當制衡者和中介人的角色。

在順朝的歷史上,嚴格意義上來說並非沒有“叛變”的都督。這唯一一位叛變的都督,就是青丘州末代大都督,他發現青丘除了少數大城市之外都贊成獨立派軍官團主張的共和國計劃後,決定同意獨立派的主張,簽訂了獨立條約,並藉此成爲了青丘共和國制憲和政事堂會議的一員。

在此後的許多年中,這種都督府制度很快就擴張到了半個地球的範圍內,爲世祖朝的大擴張建立了制度上的保障。

在飛機、電報、蒸汽船和火車沒有發明的年代中,這種制度雖然造成了許多都督嚴重的貪污行爲,但也確保了順朝海外屬地的穩定和安寧,促成了世祖、孝宗以來的長久治世。

而伴隨着各海外都督府轄區的改革,在行省制改革過程中反而造成了大量叛亂,並最終使得順朝的海外帝國體系土崩瓦解,某種意義上來說也造就了第一次共和革命的契機,

不過那都是幾百年後的事情了!

至少在世祖一朝,都督府體制還在有條不紊地運行着,對於遼寧省和吉林、黑龍江兩都督府轄區,還有後來設立的樂浪都督府轄區的移民活動,也在快速進行中。

這場大移民活動,大大緩解了關內地區的人地矛盾,使得順初政治清明、地方安定的局面得以更爲長期地延續下去。

此外關內地區人地矛盾的緩解,對於東北地區及河套地區的土地開發及移民,也都對關內地區田價的持續性下滑造成一定影響。

田價的持續性下滑,以及廢兩改元的諸多改革,也促成了價格革命的爆發——物價上漲、土地價格長期下滑,同時也由於長年的移民實邊運動造成了僱工工資的持續性上升……

新的時代,於無形中敲響了大門。

戰爭的陰霾漸漸遠去,東方既白,道路自然導向了不同的方向。

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六章 裕州人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六十四章 大順使者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獻策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鮮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九十四章 最後一天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六十章 反對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四十二章 幼辭第八十四章 重回得勝寨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六章 營田使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五十章 滿城之戰第九十九章 清軍在迂迴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一百一十四章 奔楚(四)第三十六章 流動作戰與根據地的條件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八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四十四章 滿城之戰故智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三十六章 人才儲備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二十六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四)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一百二十一章 奔楚(十一)【慶收藏5K】第三十四章 清軍的邪教徒使者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襲第一百二十五章 潰圍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四十五章 遼澤第八十七章 討賊聯軍來了第三章 楚闖這一年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七十一章 我大清的銀彈打天下第九十三章 衝出洛陽城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五十二章 陝西遭了二茬罪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一百八十七章 獻祭第五十六章 三百大船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三章 林貓貓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亂大不易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