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

畢竟,在這位小女孩的體內,流淌着的血液有一半是德川家族的,只要實現這一目的,就是最大的勝利,不可能再有更大的再進一步了。

否則的話,幕府就要頂着莫大的壓力,來自於全國的各種yú lùn指責,處境也將會急轉直下,每況愈下,非常的不妙。

如果“崇禎”在場的話,對於後世瞭解的他,一定會想起袁世凱復闢帝制事件,也是因爲淪落爲口誅筆伐的對象,爲絕大多人所譴責,纔會敗得那麼快,所謂的“洪憲帝制”持續不到半年,隨着袁世凱身爲尿毒症不治而亡,這場鬧劇終於落下帷幕,草草收場。

顯然,不僅是江戶幕府的德川家族,還有之前的各個幕府時代,也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tiān huáng在百姓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可以將其架空,變爲一個傀儡,卻不能取而代之。

事實上也是如,如果事情真得有那麼容易的話,真得那麼簡單的話,誰掌握了日本的軍政大權,誰就能當tiān huáng,哪還輪得到他德川家族當這個第一個吃螃蟹之人?

自鎌倉時代開始,tiān huángzhèng quán轉向幕府zhèng quán,直至現在,數百年過去了,從未聽說過,哪個家族篡位成功,自己或者家族子弟當tiān huáng的?

一般情況下,通常做法,也是所有人的共識,統一日本的君主,一定是tiān huáng的子孫,即便強勢如豐臣秀吉,一舉結束了日本的戰國時代,聲名赫赫,極具威望,也不敢自立爲tiān huáng。

何況是他德川家族?

激起民變不可怕,可怕的是激起全國的民變!

因此,自開創幕府開始,無論是哪個家族掌控幕府,實行的依舊是這樣的方略,奉tiān huáng爲主,以tiān huáng的名義,統治天下,更像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模式。

不同的是,是對於tiān huáng的控制程度。

......

相比於往年,今年是格外的冷,寒風刺骨,陣陣的冬風,就像一柄柄看不見的鋒利刀子,颳得人面皮生疼,整個大明疆域之內,陷入隆冬的蕭瑟之中。

寒冷的氣溫之下,天上飄着鵝毛大雪,京城內的大街之上,行人格外的稀少,兩側林立的店鋪,也是異常的冷清,多數都是半掩着,亦或是掛着布簾,彷彿所有的人都進入了冬眠,閉門不出。

即便是街上稀稀落落的行人,兩三個人結伴成行的過程中,哈着熱氣的時候,還是忍不住的牢騷兩句,埋怨着天氣,啐罵幾句,以此發泄心中的不快。

“md,這是什麼鬼天氣?今年可真夠冷的!”

“老天爺這是怎麼了?今年總是出現這種極端天氣,要麼冷得很,想要凍死人;要麼就是熱得讓人受不了,夏天大旱,冬天暴雪,能一連下好幾天。”

“走走,快點走,趕緊到飯店裡,吃火鍋去,暖暖身子,這身子都快凍僵了。”

......

這一天,天氣剛剛放晴,崇禎就迫不及待地走出了紫禁城,踏上了前往萬歲山的路途之上,身後跟着冷曉磊和楊啓聰兩人,三人都是裹着厚厚一層棉衣,不時地跺着腳,向前慢悠悠走去。

“皇上,這也太冷了,想那大山之中,肯定是更加的寒冷,還是等到天氣轉暖之後,您再進山,看望研究所的那些官員,也不急於一時,咱們還是回去吧?”

冷曉磊喋喋不休的勸說着,就像是一個嘴碎的娘們兒,顯然是氣溫太低,即便穿的很厚,冷曉磊的身體都在哆嗦,牙齒都在打顫。

“啊~好舒服啊,終於可以出來透透氣了。”

崇禎伸了伸懶腰,打了一個哈欠,並未理會冷曉磊之言,自語之間,整個人已經小跑了起來,看着兩側房屋頂上的厚厚積雪,心中更是感慨,還是皇城之內好啊,纔會有着這樣的辦事效率,高效而及時,沒有絲毫的拖沓。

現在這個時候,恐怕外界的道路上早就堆滿了積雪,很難行走。

跑着跑着,似乎想到了什麼,崇禎放慢了速度,突然問道:“對了,曉磊,陝西道與河南道的事情,現在辦得怎麼樣了?”

“呃~皇上,什麼事情?”

冷曉磊錯愕了一下,滿臉的不解之色,詢問之時,加快了步伐,追上崇禎之後,稍稍落後半個身子,這才放慢了速度,等待崇禎的話語。

崇禎回頭看了一眼冷曉磊,看到他不像是在假裝,是真的不知道,回過頭來,不急不緩地繼續向前走,這纔回道:“還能是什麼事情?當然是將積雪全都集中在大坑裡,夏天的時候,朕讓他們挖的那些大坑。”

“或者是,如果沒有下大雪的話,就趁着下大雪,到最近的河岸鑿冰塊,運回當地,以防來年又是一個大旱之年。”

“喔~是這件事情啊,皇上。”

附和之時,冷曉磊忐忑的心情爲之一鬆,這纔想起來,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皇上就開始要求河南與陝西大興水利工程,對河道進行疏浚的同時,一些地方更是被強制要求挖大坑,一到冬季,就到最近的大江大河拉冰塊,儲藏水源。

可以說,西北今年的大旱得到一定的緩解,沒有像往年那般繁重,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有賴於這種先見之明,防患於未然,提前做準備。

畢竟,相對於拉水,拉冰更加的容易,更加的方便,更加的有效率。

“啓稟皇上,根據河南與陝西的錦衣衛來報,入冬之後,各地的官員,就開始積極組織人手,到最近的水源,鑿冰塊,運回去。經過這麼一年多,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再加上沿途的道路也得到了極大的修整,還有就是,隨着牲畜的增加,相比於去年,目前蓄積的水量,以冰塊的形式,足足增加了兩倍。”

“尤其是陝西,今年又是大旱,從這件事情上嚐到了甜頭,知道了皇上您的良苦用心,當地的百姓,就更加賣力了。”

“而且,隨着朝廷逐年的錢糧投入,鼎力支持,陝西的水利工程,進展地也非常順利,尤其是旱災的重災區,更是引流的重點對象,最多三年,那裡的百姓就不用像現在這般,每天跑幾十裡,甚至於更遠,拉冰塊了。”

第二百零三章 恩威並施第五百九十八章 拿來主義第六百三十八章 無限渲染第二百六十七章 孫祖壽第四百零四章 培養新一代的黔國公第十九章 鐵公雞岳父第六十七章 就那麼爽快的答應了?第六百二十四章 狠辣勁兒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二百五十八章 沒有一點負罪感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五百二十九章 供不應求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碼和密碼本第二百零六章 大肆建立軍事基地第一百五十六章 弊大於利第六百四十八章 量化標準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一百三十八章 據理反駁第二百七十二章 三面環敵第三百三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頓悟第二百五十章近乎於無禮的強勢第八十五章 反應不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第四百八十一章 毛文龍的變化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榮第二百四十三章 貨幣戰爭(八)第三百九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八十)第三百九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七)第一百一十章 醞釀陰謀第五百一十七章 升的太快第二百七十三章 按月分值第四百七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八十九章 絕望的鄭芝龍第五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大變第三百四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四)第六百二十三章 接地氣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威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個開場白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繫之處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二十章 眼饞拍賣行第五百二十四章 絕望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一百八十八章 南石北王第五百六十三章 突然到來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搞軍事演練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花一號第五百七十章 儲藏水源第二百五十二章 東南形勢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三十八章 忠貞營第二百二十章 第七部第二百一十九章 萬事開頭難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腳鴨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一百九十四章 兵出塞外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場豪賭第四百一十七章 處境微妙的毛文龍第二百四十二章 貨幣戰爭(七)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中全面推行寶鈔第三十五章 逼迫第五十一章 “爺”文化第五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六百零章 疫情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四百七十八章 苛刻的條件第一百六十七章 鞏固皇權第七十三章 無人敢惹的福王府第四百零七章 雙管齊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零二章 觸目驚心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六十五章 絕聲衛第二百一十章 衆人皆疑惑第十七章 兩成佣金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出條件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六百一十章 少得可憐的稅銀第五百二十章 第一次第四百九十章增加籌碼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薦)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三百二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九)第三百九十八章 宗教衝突第三百七十三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七)第二百九十九章 伴君如伴虎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惡魔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場豪賭第五百七十五章 惶恐不安的張彝憲第三百八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三)第三十九章 穩定遼東之策第四十一章 扣下茅元儀第二百六十三章 扭虧爲盈第四百六十八章 迂迴的勸說第四百六十一章 面子工程第九十章 三卦